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配套教学设计(11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配套教学设计(111)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12-21 13:35:36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媒体播放:小鸟的呼叫,汽车喇叭,流水,学生的歌声等。
  引导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导入课题:我们听到的如此优美的乐曲及大千世界里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活动2【活动】进行新课
问题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讨论: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探究1.让学生感知比较说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
探究2.观察比较按紧的直尺不发声与拨动发声时的情况。
探究3.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
讨论:(1)以上实验中,发声的物体相同吗?发出的声音相同吗?(2)这些物体在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3)由此推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演示:发声的音叉可以把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物理研究方法指导:转化法)
乘势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是否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呢?怎样验证?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需要那些器材,具体怎样操作?确定方案)
方案一:用手轻触发声的音叉,手有什么感觉。
方案二:让发声的音叉浸入水面少许,观察水面变化情况。
方案三:用细线将铅笔系在音叉上,音叉发声时,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观察在纸上留下的线条情况。
方案四:用细砂撒在桌面上,用小锤敲击桌面时发声的同时观察砂子的情况。
方案五:把装有水的水槽放在桌面上,用小锤敲击桌面时发声的同时观察水面的情况。
  得出结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问题二: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
  提出问题: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出的,那么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呢?
  媒体播放:宇航员在月球行走的资料片断,观察宇航员交流的方式,与人们在地球上的交流对比。
  教师引导: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介质)。
  提出问题:怎样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呢?固体、液体是否都可以传播声音呢?
  学生讨论:器材?操作?(教师引导点拨、确定研究方案)
  教师预备:方案一:1.把正在响的闹钟放进玻璃罩中,听声音的情况。
  2.用抽气机往外抽气,听声音的变化情况。
  方案二:把正在响的闹钟用塑料袋包住,放进水中,听声音的情况。
  方案三:在水中,敲击两块石头,旁边的人能听到声音。
  方案四:一同学轻敲课桌一端(或把闹钟放在课桌一端),另一同学把耳朵贴近课桌的另一端,听声音的情况。
  学生活动:
介质
现象
结论
空气
听到闹铃声
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听不到闹铃声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听到闹铃声
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听到石头敲击声
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课桌
听到敲击(嘀嗒)声
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问题三: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提出问题:既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声音在介质中是怎样传播的呢?
  投影展示:振动源可在水槽中激起水波,并不断向外围扩散。
  类比说明:指导学生看图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物理研究方法指导:类比法)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如何传播,激发兴趣,突破难点)。
  问题四: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
  提出问题:平时我们说话时,一张口,马上就听到声音了。那么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讨论:
  教师预备:1.百米比赛时,计时员是怎样计时的呢?为什么?
  2.对着高墙或山崖喊话,能马上听到回声吗?
  3.雷电时,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
  共同归纳: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也就是声音是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
  介绍资料、指导读表:《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学生讨论:在读表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特点?(教师指导)
  1.150C时,V声=340米/秒 250C时,V声=346米/秒
  2.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3.一般情况下:V固>V液> V气
活动3【活动】课堂小结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 150C时,340米/秒(空气)
活动4【作业】作业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
(2)声音必须靠_____传播,它在_____不能传播。
(3)15Co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
(4)铁路工人为了听见远处的火车,将耳朵贴 在铁轨上,这是因为______。
(5)某人对着山谷对面的山峰喊了一声,1.5秒后听到了回声,求人与山峰之间的距离。(声速按340m/s计算)。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