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张PPT)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新课引入
人听到声音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新课教学
一、声的产生
1、学生讨论、交流、寻找发声体的共同特征
(1)举例:
a、人唱歌、说话----声带振动
b、瀑布(流水)声----空气振动
c、工件加工声----工件和砂轮摩擦振动
d、青蛙叫声----气囊振动
(2)归纳:上述发声体都在振动
2、实验探究、总结发声体的共同特征
活动(声现象.swf):
(2)总结: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 停止,发声就停止。
3、声音的保存
(生活中的疑问)
我们平常听唱片、录音是怎么回事?
4、介绍几种科学研究方法
(1)比较法:如比较物体发声与未发声时的区别。
(2)转化法:如由于人眼不容易直接观察到某些发声体的振动,探究时可借助其他物体来感觉发 声体在振动。
(3)归纳法:如通过归纳大量发声现象,发现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二、声音的传播
1、情景举例
(1)月球交谈
(2)土电话游戏
2、探究活动
(1)固体传声:两人一组轻敲桌子
(2)液体传声:将密封发声体浸没水中或敲击水中石块
(3)气体传声:A、音叉实验 (声音的产生与 传播.swf)
B、真空铃实验(.swf)
3、归纳总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4、传播形式----声波(与水波对比)
(1)模拟实验
击鼓(声波的形成.swf)
(2)声波:空气的疏密部分的传播形成声波
三、声速
1、回声(.swf)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2、声速:用来描述声传播的快慢,它的大小等于声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3、小资料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
空气(0 C) 331
空气(15 C) 340
空气(25 C) 346
软木 500
煤油(25 C) 1324
水(常温) 1500 海水(25 C) 1531
冰 3230
铜(棒) 3750
大理石 3810
铝(棒) 5000
铁(棒) 5200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
空气(0 C) 331
空气(15 C) 340
空气(25 C) 346
软木 500
煤油(25 C) 1324
水(常温) 1500 海水(25 C) 1531
冰 3230
铜(棒) 3750
大理石 3810
铝(棒) 5000
铁(棒) 5200
思考回答:(1)你看到的是什么资料?
(2)其中331等数字表示什么?
(3)表中的声速是如何排序的?
(4)固体、液体、气体中声速有
哪些不同?
(5)你认为声速在哪种介质中受
温度的影响大?
4、如何测声速?(想想议议)
参考视频1(利用声纳探海深.swf)
参考视频2(利用声纳探鱼群.swf)
参考视频3(声现象-捕鱼.swf)
参考视频4(天坛的声音效果.swf)
作业:16页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