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细胞的代谢
【题型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题型2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题型3 酶与ATP】
【题型4 细胞呼吸】
【题型5 光合作用】
【题型6 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代谢】
【题型7 物质跨膜运输综合】
【题型8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综合】
【题型9 细胞的代谢综合】
0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例1】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发芽的小麦种子研磨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会立即出现砖红色沉淀
B.观察黑藻叶绿体实验时需在高倍镜下才能观察到叶绿体的外膜和内膜
C.洋葱表皮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时,外界溶液渗透压大于细胞液渗透压
D.用洋葱根尖细胞观察有丝分裂实验时,需用盐酸和酒精混合配制成解离液
【答案】D
【分析】测还原糖时,采用斐林试剂,但斐林试剂的使用需要现配现用,且需要水浴加热。
【详解】A、向发芽的小麦种子研磨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A错误;
B、观察黑藻叶绿体时需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叶绿体的外膜和内膜,B错误;
C、洋葱表皮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时,外界溶液的渗透压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C错误;
D、用洋葱根尖细胞观察有丝分裂时,需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等体积混合配制解离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D正确。
故选D。
【变式1-1】将黑藻叶片放在一定浓度的外界溶液中,第8分钟时显微镜下观察到黑藻细胞形态与初始状态相近。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第8分钟时可能观察到黑藻细胞的叶绿体运动
B.黑藻细胞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与细胞壁的伸缩性相近
C.外界溶液为低浓度的蔗糖溶液,黑藻细胞吸水膨胀
D.外界溶液为一定浓度KNO3溶液,黑藻细胞可能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答案】B
【分析】原生质层指的是细胞膜、液泡膜以及它们之间的细胞质。质壁分离的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外因是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
【详解】A、黑藻叶片含有叶绿体,且叶绿体呈绿色,第8分钟时显微镜下观察到黑藻细胞形态与初始状态相近,说明细胞是活的,故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叶绿体运动,A正确;
B、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因此可以发生质壁分离,B错误;
C、若外界溶液为低浓度的蔗糖溶液,黑藻细胞细胞液浓度大,发生渗透作用吸水膨胀,C正确;
D、外 界溶液为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若大于黑藻细胞细胞液浓度,则失水发生质壁分离,随着K+、NO3-主 动运输进入细胞,细胞液浓度超过外界溶液浓度时,则会发生吸水而自动复原,D正确。
故选B。
【变式1-2】洋葱管状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主要储存在鳞片叶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蔗糖溶液中未发生质壁分离,表明细胞已死亡
B.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的色素可用无水乙醇提取
C.分离洋葱管状叶中的色素,得到的色素带颜色不同,说明不同色素吸收了不同波长的光
D.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呈正方形的细胞在高倍镜下都能观察到染色体
【答案】C
【分析】洋葱是比较好的实验材料:①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②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色素含量较多,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③洋葱的管状叶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叶肉细胞做细胞质流动实验。④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颜色浅、由单层细胞构成,适合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
【详解】A、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蔗糖溶液中未发生质壁分离,可能是细胞已经死亡,也可能是蔗糖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A错误;
B、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的色素位于液泡中,液泡中的色素不溶于有机溶剂,而是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无水乙醇提取,B错误;
C、分离管状叶中的色素,即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不同色素吸收了不同波长的光,反射出的光有差异,所以能观察(反射光)到的颜色不同,C正确;
D、呈正方形的细胞是分生区细胞,分裂前期才由染色质丝变成染色体,末期染色体变为染色质丝,不同细胞所处时期不同,并不是所有细胞都能观察到染色体,D错误。
故选C。
【变式1-3】某同学进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和清水中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蔗糖溶液的浓度小于甲细胞液的浓度
B.从甲到乙的过程,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
C.从乙到丙的过程,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的复原
D.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答案】A
【分析】成熟的植物细胞处于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会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细胞液浓度会增大;再用清水处理,会发生质壁分离后的复原,细胞液浓度会减小。
【详解】AB、据图可知,从甲到乙的过程,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植物细胞置于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说明蔗糖溶液的浓度大于甲细胞液的浓度,A错误;
C、从乙到丙的过程,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在清水中发生复原,C正确;
D、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相当于一层半透膜,D正确。
故选A。
02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例2】溶酶体具有溶解或消化的功能,已发现溶酶体内有60余种酸性水解酶。溶酶体内pH约维持在4.6,与V型质子泵(V-ATPase)、H+通道有关,作用机制如图所示。V-ATPase可使ATP水解,为H+进入溶酶体提供能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溶酶体须先将内部的水解酶释放到细胞质基质再分解细胞成分
B.溶酶体内水解酶的合成,需要在核糖体上发生脱水缩合反应
C.V-ATPase将H+从细胞质基质运入溶酶体内时发挥着转运和催化作用
D.推测当溶酶体内外H+浓度差增大,H+经H+通道顺浓度梯度的运输速率可能加快
【答案】A
【分析】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人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
【详解】A、溶酶体与包裹着细胞成分的囊泡融合,水解酶在溶酶体内发挥催化作用,分解细胞成分,A错误;
B、溶酶体内的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溶酶体中水解酶的合成,需要在核糖体上发生脱水缩合反应,B正确;
C、V-ATPase将H+运入溶酶体内时,既起着转运蛋白的作用,也具有酶的催化作用,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为H+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溶酶体提供能量,C正确;
D、为了维持pH的相对稳定,当溶酶体内外H+浓度差增大,H+经H+通道顺浓度梯度的协助扩散速率加快,D正确。
故选A。
【变式2-1】睡眠是动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腺苷是一种重要的促眠物质。图1为腺苷合成及转运示意图,为了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地记录正常睡眠一觉醒周期中基底前脑(BF)胞外腺苷水平的变化,研究者设计了一种腺苷传感器,并使之表达在BF区的细胞膜上,其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图中ATP转运至胞外需要穿过4层磷脂分子
B.ATP可被膜上的水解酶水解,脱去2个磷酸产生腺苷
C.腺苷与相应受体结合改变其空间结构,从而使绿色荧光蛋白发出荧光
D.满足实验要求的传感器数量随着睡眠一觉醒周期而变化
【答案】C
【分析】题图分析:图1表示腺苷合成及转运示意图,囊泡中的ATP 通过胞吐出来被利用,转化为腺苷,而腺苷又通过核苷转运体进入囊泡转化为ATP。
图2表示腺苷传感器,当腺苷与受体结合,导致受体一侧的绿色荧光蛋白构象改变并发出荧光。
【详解】A、由题图1可知,储存在囊泡中的ATP通过胞吐的方式转运至胞外,不穿过磷脂分子,A错误;
B、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A为腺苷,所以ATP需要被膜外或膜内的水解酶分解,脱去3个磷酸才能产生腺苷,B错误:
C、由题图2可知,腺苷与相应受体结合改变其空间结构,从而使绿色荧光蛋白发出荧光,C正确:
D、腺苷是一种重要的促眠物质,腺苷传感器的作用是记录正常睡眠一觉醒周期中基底前脑胞外腺苷水平的变化,所以,胞外腺苷水平的变化随着睡眠一觉醒周期而变化,而不是传感器数量随着睡眠一觉醒周期而变化,D错误。
故选C。
【变式2-2】线粒体合成ATP是通过F0F1-ATP合酶完成的,该酶分为F0和F1两部分。F0是膜内的蛋白复合体,嵌入线粒体内膜;F1位于线粒体基质一侧,松散地连接在F0上。当H+通过F0进入线粒体基质时,在该酶作用下合成AT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0具有转运蛋白的功能,叶绿体基质中也大量存在
B.线粒体产生的H+主要来自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C.线粒体内外膜间隙中的H+浓度应该高于线粒体基质
D.线粒体进行主动运输可能会消耗NADPH中的能量
【答案】C
【分析】1、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 95% 来自线粒体。
2、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详解】A、生物体中合成ATP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在光反应中产生ATP,即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产生ATP,主要在第三阶段产生,即线粒体内膜。因此,F0除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外,也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A错误;
B、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在第三阶段与氧气反应生成水,B错误;
C、分析题意“当H+通过F0进入线粒体基质时,在该酶作用下合成ATP”可知,H+通过F0进行顺浓度运输,H+在线粒体内膜两侧的浓度差驱动H+转运的同时储存一部分能量在ATP中。由此推断,线粒体内外膜间隙中的H+浓度应该高于线粒体基质,C正确;
D、NADPH在于光合作用暗反应中起作用,其中能量用于光合作用暗反应合成有机物,D错误。
故选C。
【变式2-3】溶酶体内pH明显低于细胞质基质,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溶酶体的消化作用可概括成三种途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内吞作用会导致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数量持续减少
B.细胞质基质中的H+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运至溶酶体内
C.细胞饥饿时自噬作用会吞噬线粒体,不利于细胞代谢的稳定
D.次级溶酶体破裂释放出水解酶,可能会导致细胞损伤进而引起细胞凋亡
【答案】D
【分析】溶酶体:(1)形态: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膜上有许多糖,防止本身的膜被水解;(2)作用: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详解】A、如图可知,内吞作用会导致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数量减少,但是早期内体可形成囊泡将受体蛋白返回细胞膜,A错误;
B、溶酶体内pH明显低于细胞质基质,故细胞质基质中的H+浓度显著低于溶酶体,细胞质基质中的H+进入溶酶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B错误;
C、细胞饥饿时自噬作用会吞噬线粒体,有利于细胞代谢的稳定,C错误;
D、次级溶酶体破裂释放出水解酶,可能会导致细胞损伤,引起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引起细胞凋亡,D正确。
故选D。
03酶与ATP
【例3】利用淀粉酶、糖化酶生产葡萄糖的方法称为双酶法,大致生产流程如图。液化是将淀粉水解为低聚糖,糖化是将低聚糖水解为葡萄糖。液化时间过长会导致产物不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双酶法生产葡萄糖体现了酶具有专一性的特点
B.不同生产阶段的温度不同是为了保持酶的活性
C.淀粉酶和糖化酶的作用机制是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D.为保证产物纯度,液化后应先缓慢降温,后调pH,再加入糖化酶
【答案】D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特性是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
【详解】A、液化是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低聚糖,糖化是糖化酶将低聚糖水解为葡萄糖,体现了酶具有专一性的特点 ,A正确;
B、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不同生产阶段的温度和pH不同是为了保持酶的活性,B正确;
C、酶的催化作用机制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正确;
D、液化时间过长会导致产物不纯,因此为保证产物纯度,液化后应先迅速降温、调pH,加入糖化酶,D错误。
故选D。
【变式3-1】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纸层析法进行色素分离时,适当增加滤纸条的长度和层析时间可以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
B.黑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可用其叶片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叶绿体
C.探究某种酶的最适pH时,进行预实验可减小实验误差
D.将一定量的胡萝卜切碎,加适量的水、石英砂、碳酸钙充分研磨,过滤,可以获取胡萝卜素提取液
【答案】A
【分析】1、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 pH ,在最适温度( pH )前,随着温度( pH )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 pH )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 pH )后,随着温度( pH )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 pH 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2、植物的绿色部位细胞中含叶绿体,可以用高倍显微镜直接观察其形态和分布。
【详解】A 、纸层析法进行色素分离时,适当增加滤纸条的长度和层析时间可以使色素条带分离效果更好,实验结果更加明显,A 正确;
B 、黑藻是一种多细胞藻类,叶片多为单层细胞,可用其叶片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叶绿体, B 错误;
C 、探究酶的最适 pH 时,进行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实验摸索条件,但不能减小实验误差, C 错误;
D 、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流程: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D错误。
故选A。
【变式3-2】细胞中少部分ATP会在酶的催化下形成cAMP,cAMP在调节细胞代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下图甲是肾小管上皮细胞部分生理过程图解,图乙是该细胞膜局部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中a→b→c表明cAMP可调节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基因表达以合成更多水通道蛋白
B.图甲中,cAMP在细胞中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引起其含量变化的可能是抗利尿激素
C.图乙1~5过程可以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其中1和5过程均需要消耗ATP
D.在植物细胞中,催化ATP合成的酶主要位于线粒体内膜、叶绿体内膜和类囊体薄膜上
【答案】D
【分析】图甲中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可促进细胞内的ATP形成cAMP,cAMP调节相关酶的活性可促进水通道蛋白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形成水通道蛋白分布在细胞膜上,促进水分的吸收。
图乙中1和5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2为自由扩散,3和4为协助扩散。
【详解】A、图甲中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可促进细胞内的ATP形成cAMP,cAMP调节相关酶的活性可促进水通道蛋白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形成水通道蛋白分布在细胞膜上,促进水分的吸收,A正确;
B、因为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而图甲中cAMP在细胞中被称为“第二信使”,则该过程中的“第一信使”指的是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B正确;
C、图乙的1~5过程中,逆浓度梯度运输的为1和5,为主动运输方式,需要消耗ATP,而2、3、4均为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ATP,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均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的功能特性,C正确;
D、叶绿体内膜上无催化ATP合成的酶,D错误。
故选D。
【变式3-3】空间转录组技术可测定特定细胞在某一功能状态下转录出来的所有mRNA。该技术设计了一种标签TIVA-tag(包括一段尿嘧啶序列和蛋白质),该标签进入活细胞后与mRNA的腺嘌呤序列尾(真核细胞mRNA均具有)结合得到产物TIVA-tag-mRNA,回收并纯化该产物之后,将mRNA洗脱下来用于转录组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IVA-tag与染色体、ATP含有的五碳糖相同
B.推测TIVA-tag与mRNA结合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
C.上述过程涉及到氢键和磷酸二酯键的形成和断裂
D.同一生物的不同活细胞利用该技术获得的TIVA-tag-mRNA种类相同
【答案】B
【分析】基因的表达:(1)转录:以DNA为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mRNA;(2)翻译:以mRNA为模板,在核糖体的参与和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多肽链。
【详解】A、TIVA-tag包括一段尿嘧啶序列和蛋白质,TIVA-tag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其含有核糖;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含有脱氧核糖;ATP由核糖、腺嘌呤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可见TIVA-tag与染色体含有的五碳糖不同、与ATP含有的五碳糖相同,A错误;
B、mRNA主要在细胞核产生,在细胞质基质发挥作用,故推测TIVA-tag与mRNA结合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B正确;
C、TIVA-tag与mRNA的腺嘌呤序列尾结合形成的是氢键,洗脱断裂的也是氢键,不涉及磷酸二酯键的形成和断裂,C错误;
D、同一生物的不同活细胞基因选择性表达的情况不同,产生的mRNA不完全相同,利用该技术获得的TIVA-tag-mRNA种类不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B。
04细胞呼吸
【例4】有氧呼吸包括多步化学反应,磷酸果糖激酶催化其中一步化学反应,如图所示。细胞中的磷酸果糖激酶可被ADP、Pi激活,被ATP抑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磷酸果糖激酶在核糖体合成、在细胞质基质发挥作用
B.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均有NADH和高能磷酸化合物产生
C.葡萄糖经过此过程分解为丙酮酸和二氧化碳
D.磷酸果糖激酶活性的调节体现了正反馈调节机制
【答案】A
【分析】有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
【详解】A、磷酸果糖激酶本质为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在细胞质基质中将果糖-6-磷酸转化为果糖-1,6-二磷酸,A正确;
B、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可产生NADH,第三阶段消耗NADH,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有高能磷酸化合物(ATP)产生,B错误;
C、葡萄糖经过此过程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继续分解才能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
D、细胞中的磷酸果糖激酶可被ADP、Pi激活,被ATP抑制,即磷酸果糖激酶活性的调节体现了负反馈调节机制,D错误。
故选A。
【变式4-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环环相扣、相互依存,两者虽然都是为植物的存活而进行服务,但二者又有各自独立的工作系统。如图是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Ⅰ~Ⅶ代表物质,①~③代表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过程中的Ⅱ物质与乙过程中Ⅵ物质是同一种物质,甲过程中的Ⅲ物质与乙过程中Ⅶ物质不是同一种物质。
B.乙过程中①过程与②过程所产生的能量之和多于③过程所产生的能量
C.叶肉细胞中甲过程产生的Ⅳ物质多于乙过程所消耗的Ⅳ物质时,植物将生长
D.乙过程产生的ATP并不能用于甲过程
【答案】D
【分析】甲图是光合作用的过程,Ⅰ是NADPH,Ⅱ是氧气,Ⅲ是二氧化碳,Ⅳ是葡萄糖;乙图是有氧过程,Ⅴ是NADH,Ⅵ是氧气,Ⅶ二氧化碳;①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②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③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详解】A、甲过程中的I物质是NADPH,Ⅱ是氧气,乙过程中的V是NADH,Ⅵ是氧气;甲过程中的Ⅲ是二氧化碳,乙过程中的Ⅶ二氧化碳,A错误;
B、乙过程中①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②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③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③过程所产生的能量远远多于①和②产生能量之和,B错误;
C、甲是光合作用的过程,乙是有氧呼吸,叶肉细胞有机物的产生量多于所有细胞细胞呼吸消耗量植物才能生长,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多于叶肉细胞有氧过程消耗的葡萄糖时,植物未必生长,C错误;
D、甲是光合作用的过程,乙是有氧呼吸,甲过程暗反应需要的ATP来自于光反应,乙过程产生的ATP不用于甲过程,用于其他各项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D。
【变式4-2】乳酸脱氢酶(ADH)和乙醇脱氢酶(LDH)能催化不同类型的无氧呼吸。低氧胁迫处理玉米第三天,研究人员发现玉米品系A根系中ADH活性显著提高,LDH活性变化不显著,而玉米品系B根系中LDH活性显著提高,ADH活性变化不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DH和LDH都能催化丙酮酸分解,并生成少量的ATP
B.玉米品系A水淹后体内可能会出现酒精、乳酸、CO2等呼吸产物
C.低氧胁迫下,玉米品系A和品系B细胞呼吸的途径完全不同
D.玉米是否产生酒精可通过是否能让酸性重铬酸钾变蓝来判断
【答案】B
【分析】无氧呼吸是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在不同酶的作用下生成酒精和CO2或乳酸,不释放能量,整个过程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
【详解】A、ADH和LDH都催化丙酮酸分解,但不释放能量,因为无氧呼吸都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的能量,A错误;
B、据题干信息分析,玉米品系A根系中含有乳酸脱氢酶(ADH)和乙醇脱氢酶(LDH),因此在被水淹后,进行无氧呼吸既能产生乳酸也能产生酒精和CO2,B正确;
C、玉米品系A和B的根细胞中都有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C错误;
D、酒精能使酸性重铬酸钾变成灰绿色,D错误。
故选B。
【变式4-3】运用细胞呼吸原理分析,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进行慢跑等有氧运动锻炼身体
B.定期给花盆里的土壤松土
C.包扎伤口选用透气的“创可贴”
D.提高氧气含量储藏水果以延长保质期
【答案】D
【分析】常考的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用透气纱布或“创可贴”包扎伤口:增加通气量,抑制致病菌的无氧呼吸。2、酿酒时:早期通气--促进酵母菌有氧呼吸,利于菌种繁殖,后期密封发酵罐--促进酵母菌无氧呼吸,利于产生酒精。3、食醋、味精制作:向发酵罐中通入无菌空气,促进醋酸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进行有氧呼吸。4、土壤松土,促进根细胞呼吸作用,有利于主动运输,为矿质元素吸收供应能量5、稻田定期排水:促进水稻根细胞有氧呼吸。6、提倡慢跑:促进肌细胞有氧呼吸,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肌肉酸胀。
【详解】A、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锻炼身体,有利于抑制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过多的乳酸,A正确;
B、定期地给花盆中的土壤松土能增加土壤中氧气的量,增强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促进对无机盐的吸收,B正确;
C、用透气的“创可贴”包扎伤口构成有氧环境,从而抑制厌氧型细菌的繁殖,C正确;
D、低氧状态可抑制细胞呼吸作用,从而延长水果保质期,D错误。
故选D。
05光合作用
【例5】如图表示在实验室条件下,花生和田七两种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O2释放量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为a时,田七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B.适当增大环境中CO2浓度,b、d均会右移
C.光照强度为c时,花生与田七的真正光合速率相等
D.通过比较两条曲线可知,花生比田七更适合生长在弱光照环境中
【答案】B
【分析】题图分析: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据图可知,花生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田七的呼吸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均有所增加,但达到一定程度后,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详解】A、光照强度为a时,是田七的光补偿点,此时该植物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此时田七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A错误;
B、b点为田七的光饱和点,d点为花生的光饱和点,若增大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田七和花生的光合速率会增大,光饱和点都会右移,B正确;
C、光照强度为c时,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相同,但据图可知,花生的呼吸作用强度>田七的呼吸强度,故花生的真正光合速率大于田七的真正光合速率,C错误;
D、通过比较两条曲线可知,花生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更大,故其比田七更适合生长在强光照环境中,D错误。
故选B。
【变式5-1】如图表示利用纸层析法分离新鲜菠菜叶光合色素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④对应的色素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
B.①和②对应的色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C.实验所用吸水纸的干燥度不影响实验的结果
D.没有及时加入CaCO3会使各色素带都明显变窄
【答案】A
【分析】1、叶绿体中的色素都能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如:丙酮(酒精)等,所以可以用丙酮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石英砂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充分。
2、各种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最大的,最先在滤纸上层析,扩散的距离最远;溶解度最小,最后在滤纸上层析,扩散的距离最近。
【详解】AB、溶解度最大的扩散的距离最远,根据色素在滤纸上扩散的距离,可以判断①~④对应的色素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A正确,B错误;
C、实验所用吸水纸的干燥度影响实验的结果,故应用干燥的吸水纸,C错误;
D、没有及时加CaCO3影响叶绿素a及叶绿素b的含量,D错误。
故选A。
【变式5-2】下图表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中的 A、B 两种细胞器及相关生理活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 细胞器内生理活动的强度小于 B 细胞器内生理活动的强度
B.A、B 两种细胞器产生的 ATP 均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C.图示叶肉细胞中有有机物的积累,这是植物得以生长的物质基础
D.增大光照强度一定会提高 A 细胞器中生理活动的强度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细胞器A是叶绿体,细胞器B是线粒体,叶绿体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来自线粒体释放的二氧化碳和外界中的二氧化碳,因此,此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详解】A、细胞器A吸收的二氧化碳多于细胞器B释放的二氧化碳,因此A细胞器内生理活动的强度(即光合速率)大于B细胞器内生理活动的强度(即呼吸速率),A错误;
B、细胞器A为叶绿体,叶绿体光反应产生的ATP被暗反应消耗,不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B错误;
C、由题图可知,该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存在有机物积累,细胞能正常生长,C正确;
D、细胞器A为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当光照强度达到饱和后,增加光照强度,光合作用过程不会改变,D错误。
故选C。
【变式5-3】在光照恒定、温度最适条件下,某研究小组用图1的实验装置测量一小时内密闭容器中CO2的变化量,绘成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叶绿体中ATP从基质向类囊体膜运输
B.该绿色植物前30分钟真正光合速率平均为64ppmCO2/min
C.适当提高温度进行实验,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将增大
D.若第10min时突然黑暗,叶绿体基质中C3的含量在短时间内将下降
【答案】B
【分析】题图分析,图中实验装置甲测量一小时内密闭容器中CO2的变化量,可以用于测定呼吸作用强度或净光合作用强度,即光下测定的 是净光合速率,黑暗处测定的是呼吸速率。
【详解】A、a~b段二氧化碳含量在下降,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且二氧化碳在暗反应中被用于合成三碳化合物,因此叶绿体中ATP从类囊体膜向基质运输,A错误;
B、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由ab段可以计算出净光合速率=(1680 180)/30=50ppm CO2/min,由bc段可以计算出呼吸速率=(600 180)/30=14ppm CO2/min,因此真光合速率平均为64ppm CO2/min,B正确;
C、题干中提出,该实验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因此适当提高温度进行实验,光合速率下降,导致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将下降,C错误;
D、若第10 min时突然黑暗,导致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含量下降,抑制暗反应中C3的还原,导致叶绿体基质中C3的含量将增加,D错误。
故选B。
06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代谢
【例6】人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在剧烈运动后的恢复期,这些乳酸有三个去路:经血液循环到达肝脏细胞后,经糖异生途径产生丙酮酸、草酰乙酸(C4)、磷酸烯醇式内酮酸(PEP)等多种中间产物,并最终转变为葡萄糖;经丙酮酸、乙酰辅酶A途径转变为脂肪酸、胆固醇等物质;经丙酮酸、氨基转换途径生成丙氨酸等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在剧烈运动时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产生乳酸的过程
B.乳酸被彻底氧化产生能量的过程中有[H]的产生和消耗
C.肝脏细胞代谢需要的原料部分来自乳酸的转化
D.无法用14C标记的方法追踪糖异生途径各种产物的生成过程
【答案】A
【分析】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缺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人的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详解】A、人在剧烈运动时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提供的能量作为补充,A错误;
B、乳酸被彻底氧化产生能量的过程首先生成丙酮酸,丙酮酸参与的及后续的有氧呼吸过程中有[H]的产生和消耗,B正确;
C、乳酸在肝脏细胞中转化产生的物质可以作为肝脏细胞代谢的原料,C正确;
D、乳酸在肝脏细胞中发生多条途径的转化,有多种物质生成,因此无法用14C标记的方法追踪糖异生途径各产物的生成过程,D正确。
故选A。
【变式6-1】如图表示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各种有机物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图中可以看出脂肪含量的变化与糖类和蛋白质有关
B.可推测,在油菜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能转化成可溶性糖
C.等质量的油菜种子比小麦种子含C、H的比例更低
D.含氮量没有变化,说明种子干重没有增加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在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可溶性糖、淀粉的含量逐渐降低,脂肪含量逐渐升高,含氮化合物的含量基本不变,因此可以推出脂肪是由糖类(或可溶性糖和淀粉)转化而来的。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在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可溶性糖、淀粉的含量逐渐降低,脂肪含量逐渐升高,含氮化合物的含量基本不变,,因此脂肪含量的变化与可溶性糖、淀粉有关,与含氮物质无关,A错误,
B、由图可推测,油菜种子萌发过程与种子成熟过程各种有机物的变化情况相反,脂肪能转化成可溶性糖,B正确;
C、脂肪中C、H比例高于糖类,油菜种子中富含脂肪,小麦种子中富含淀粉,所以等质量的油菜种子比小麦种子含C、H的比例更高,C错误;
D、虽然含氮物质含量不变,但种子中可溶性糖和淀粉能转变为脂肪,需要消耗水,由图可知,种子干重增加,D错误。
故选B。
【变式6-2】人体内有机物参与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呼吸是细胞代谢的核心
B.糖类与非糖物质彻底氧化分解的过程完全一致
C.脂肪中氧的含量比糖类高,所以单位质量所含能量也比糖类多
D.氨基酸、甘油、葡萄糖氧化分解时,生成的代谢终产物完全相同
【答案】A
【分析】
1、有氧呼吸全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
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
2、分析题图:a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b表示甘油转化形成丙酮酸;c表示脂肪酸参与三羧酸循环;d表示脱氨基或转氨基作用。
【详解】A、细胞呼吸不仅为生物体提供能量,通过细胞呼吸产生的中间代谢产物,可以在糖类、蛋白质和脂质三大类营养物质联系起来,因此细胞呼吸是生物体代谢的枢纽,是细胞代谢的核心,A正确;
B、识图分析可知,葡萄糖和甘油彻底氧化分解的过程完全一致,而脂肪酸和氨基酸彻底氧化分解的过程与葡萄糖和甘油有区别,特别是氨基酸有一个脱氨基或转氨基的过程,B错误;
C、脂肪中氧的含量比糖类低,氢的含量比糖类高,所以单位质量的脂肪所含能量也比糖类多,是人体良好的储能物质,C错误;
D、氨基酸氧化分解时,生成的代谢终产物是尿素、CO2和H2O,葡萄糖和甘油氧化分解时,生成的代谢终产物是CO2和H2O,D错误。
故选A。
【变式6-3】科研人员将某油料种子置于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种子萌发过程中(含幼苗)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导致 ab 段种子干重增加的元素主要是氧元素
B.bc 段细胞中“结合水/自由水”的值会下降
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导致bc 段种子干重减少
D.c 点幼苗开始光合作用,种子干重开始增加
【答案】D
【分析】由图分析可知,油料作物种子萌发初期脂肪转变为糖类,糖类与脂肪相比,含有较多的O元素,从而使有机物的总量增加,导致ab段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O;糖类经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导致种子干重减少,c点种子干重再次增加,说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详解】A、脂肪氧含量低,转化成糖类时,结合大量的氧,导致种子干重增加,A正确;
B、种子萌发时,细胞代谢旺盛,需要的自由水含量增加,“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会下降,B正确;
C、bc段糖经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导致干重减少,C正确;
D、c点前,光合作用就已经开始;c点后,幼苗开始积累有机物,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D错误。
故选D。
07物质跨膜运输综合
【例7】氮素是限制玉米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增加的首要因素,研究人员以东北春玉米为对象探究不同浓度的氮素对苗期玉米生长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氮元素参与 的合成,因此缺氮地块的玉米苗通常叶子发黄,长势较弱。除此之外合成暗反应所需要的 (写出其中两种)也需要氮元素。
(2)土壤中的氮元素主要以NO3-(硝态氮)和NH4+(铵态氮)的形式存在,通常情况下,玉米对硝态氮的吸收偏好高于铵态氮。据此推断玉米根细胞膜上 的数量更多。
(3)研究人员共设置了4组实验:对照(NO)、减量施氮(N120)、优化施氮(N150)和高量氮肥(N180),对东北春玉米幼苗处理后,测得4组玉米的根系形态及地上部分鲜重与地下部分鲜重的比值如图所示。
①图1结果显示,不同施肥处理玉米根系形态差异不大,但N150处理组的 要高于其他组,后经进一步研究发现,高浓度NO3-能促进玉米根部细胞内生长素合成基因(M基因)的甲基化,这一结论可通过检测 获得。
②图2结果显示,随着施氮量增加,玉米幼苗地上部分鲜重与地下部分鲜重比的变化趋势为 。
(4)综合上述分析,土壤高氮环境会通过 限制玉米根系的生长,从而影响玉米幼苗的生长。这说明 。
【答案】(1) 叶绿素 NADPH、ATP、参与暗反应的酶
(2)转运NO3-的蛋白质
(3) 根系的数量和长度 根细胞中是否存在M基因相应的mRNA 先增加后降低
(4) 抑制M基因的转录 只有合理施用氮肥才能满足玉米生长的需求
【分析】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2、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详解】(1)叶子发黄是缺少叶绿素的缘故,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为C、H、O、N、Mg,因此缺氮地块的玉米苗叶子发黄;暗反应所需的NADPH、ATP以及参与暗反应的酶都含氮元素。
(2)NO3-和NH4+的吸收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玉米吸收这两种离子的差异与转运蛋白的数量有关。通常情况下,玉米对硝态氮的吸收偏好高于铵态氮,据此推断玉米根细胞膜上转运NO3-的蛋白质的数量更多。
(3)①图1结果显示,N150处理组的根系的数量和长度高于其他组;M基因甲基化会影响该基因的转录,因此可以通过检测根细胞中是否存在M基因相应的mRNA来加以验证。
②图2结果显示,随着施氮量增加,玉米幼苗地上与地下鲜重比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降低。
(4)土壤高氮环境会通过抑制M基因的转录,使得根部细胞合成生长素减少,玉米根系生长受限,从而影响玉米幼苗的生长。这说明只有合理施用氮肥才能满足玉米生长的需求。
【变式7-1】盐地碱蓬能生活在近海滩或海水与淡水汇合的河口地区,它能在盐胁迫逆境中正常生长,与其根细胞的物质转运机制有关。下图是盐地碱蓬根细胞参与抵抗盐胁迫时部分相关物质的转运示意图(HKT1、SOS1和NHX均为转运蛋白)。回答下列问题:
(1)盐地碱蓬根细胞的选择透过性主要与细胞膜上 的种类和数量有关。Na+通过HKT1转运蛋白顺浓度梯度大量进入根部细胞的方式是 。
(2)图示各处H+的分布存在差异,该差异主要通过位于 膜上的H+—ATP泵转运H 来维持。H+-ATP泵通过 方式将H+转运到 。H+分布特点为图中的两种转运蛋白,即 运输Na+提供了动力。
(3)盐地碱蓬根部细胞中的液泡可以通过图中所示方式增加液泡内Na+的浓度,这对其生长的意义是 (答出1点)。
【答案】(1) 转运蛋白 协助扩散
(2) 细胞膜和液泡 主动运输 细胞外和液泡内 SOS1和NHX
(3)避免了细胞质中Na+浓度过高对细胞代谢造成的不利影响;增加细胞液浓度,提高了液泡的渗透压,促进根细胞的吸水(进而适应高盐环境)
【分析】分析题图,根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pH为7.5,而细胞膜外和液泡膜内pH均为5.5,细胞质基质中H+含量比细胞膜外和液泡膜内低,H+运输到细胞膜外和液泡内是逆浓度梯度运输,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SOS 1将H+运进细胞质基质的同时,将Na+排出细胞。NHX将H+运入细胞质基质的同时,将Na+运输到液泡内。
【详解】(1)植物根细胞的选择透过性主要与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据图分析,Na+通过HKT1转运蛋白顺浓度梯度大量进入根部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2)由图可知,H+—ATP泵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将H+转运到细胞外和液泡内,因此各处H+的分布存在差异主要是通过位于细胞膜和液泡膜上的H+—ATP泵转运H+来维持的。H+分布特点为图中的两种转运蛋白SOS1和NHX运输Na+提供了动力,即SOS 1将H+运进细胞质基质的同时,将Na+排出细胞;NHX将H+运入细胞质基质的同时,将Na+运输到液泡内。
(3)盐地碱蓬根部细胞中的液泡可以通过图中所示方式增加液泡内Na+的浓度,这避免了细胞质中Na+浓度过高对细胞代谢造成的不利影响;增加细胞液浓度,提高了液泡的渗透压,促进根细胞的吸水,进而适应高盐环境。
【变式7-2】人体血液中微量的分子X可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能量代谢和膜上转运蛋白合成,从而影响肾小管上皮细胞对Na+、K+的转运,如图。
(1)从下列①~⑥中选择并按顺序表示Na+转运蛋白从合成到定位的路径: 。
①核糖体②内质网③溶酶体④高尔基体⑤质膜⑥胞外
(2)据图分析,健康人体内分子X的含量升高时,肾小管腔的Na+浓度会 (升高/降低/不变),血液中的K+浓度会 (升高/降低/不变)。
(3)下列与分子X有关的事件中,发生在人体内环境的是___(单选)。
A.分子X的合成
B.肾小管腔中Na+浓度变化
C.分子X的运输
D.分子X与分子的受体结合
(4)根据X发挥作用的过程,可归纳分子X的特点是___(多选)。
A.属于信号分子
B.少量即可对细胞产生较广泛的影响
C.属于无机盐
D.只与特定分子发生作用
(5)下列因素中,会对分子X的作用效果产生影响的是 (编号选填)。
①饮水量②膳食营养结构③外界环境温度④神经系统兴奋性
【答案】(1)①→②→④→⑤
(2) 降低 降低
(3)C
(4)ABD
(5)①②③④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大致是:首先,在 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 成过程,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 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 部分。高尔基体还能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 饰加工,然后由高尔基体膜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转运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 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
【详解】(1)Na+转运蛋白属于膜蛋白,其合成场所在核糖体,加工场所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其在细胞膜上发挥作用,故Na+转运蛋白从合成到定位的路径为①→②→④→⑤。
(2)据图分析可知,分子X可以促进Na+转运蛋白将Na+从肾小管腔转入肾小管上皮细胞,促进K+从毛细血管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若健康人体内分子X的含量升高时,肾小管腔的Na+浓度会降低,血液中的K+浓度会降低。
(3)题图可知分子X与细胞内的相应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可见分子X属于信息分子,其在细胞内合成,然后分泌到细胞外,通过体液运输。
A、分子X的合成是在细胞内,不符合题意,A错误;
B、肾小管腔与外界相通,属于外环境,不属于内环境,不符合题意,B错误;
C、分子X的运输是通过体液来实现的,发生在内环境,符合题意,C正确;
D、由图2可知,分子X与X的受体结合是发生在肾上管上皮细胞内,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C。
(4)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分子X可能是某种激素,X属于信息分子,其具有微量高效、与相应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具有特异性等特点,ABD正确,C错误。
故选ABD。
(5)由题干信息和题图分析可知,分子X可能是某种激素,饮水量、膳食营养结构、外界环境温度、神经系统兴奋性等均会对分子X的作用效果产生影响,故选①②③④。
【变式7-3】骨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疾病,病因是关节内软骨细胞的ATP和NADPH耗竭,使细胞合成代谢受损,导致细胞退变和衰老。浙江大学的林贤丰团队提取菠菜类囊体,制成了纳米类囊体(NTUs),然后用小鼠软骨细胞膜(CM)进行封装,制备出CM-NTUs,注射到患有骨关节炎的小鼠膝关节,对该部位进行光照后,发现细胞内的合成代谢得到了改善,软骨退化减慢,体内衰老细胞活力恢复。具体过程如图所示。
(1)注射了纳米类囊体的软骨细胞具有的功能是 (编号选填)
①将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
②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③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
④将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
(2)“霜打”后的菠菜,随着可溶性糖的增加,口感会更好。菠菜叶增加的可溶性糖的来源有 。(编号选填)
①淀粉水解 ②糖酵解 ③光反应 ④碳反应
(3)受低温胁迫的菠菜细胞常表现为轻度的质壁分离状态。低温处理后的菠菜液泡内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则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____。
A.质壁分离程度增加 B.细胞吸水涨破
C.质壁分离复原 D.无明显变化
(4)CM-NTUs进入小鼠软骨细胞的方式是____。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吞
(5)CM-NTUs进入小鼠软骨细胞体现了细胞膜 的结构特点,细胞膜成分中对该结构特点起到调节作用的物质是 。
(6)另一研究发现:肿瘤区域高浓度的H2O2造成肿瘤区域缺氧而成为细胞信号促进肿瘤的恶性增殖,而O2可转化成高毒性的单线态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类囊体膜上有丰富的过氧化氢酶,请提出一条不同于传统放疗或化疗的肿瘤治疗新思路,并说出能够治疗肿瘤的理由原因是 。
【答案】(1)①④
(2)①④
(3)C
(4)D
(5) 半流动性(一定流动性) 胆固醇
(6)向肿瘤细胞移入类囊体并进行光疗。一方面光照条件下,类囊体产生O2,而 O2 可转化成高毒性的单线态氧,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另一方面,类囊体膜上有丰富的过氧化氢酶,可分解肿瘤区域高浓度的H2O2并产生O2,防止缺氧而成为细胞信号促进肿瘤的恶性增殖,此外产生的O2又加快了肿瘤细胞凋亡,共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NADP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被还原。
【详解】(1)植物细胞中,类囊体是光反应的场所,光反应过程中可以将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此外软骨细胞能够进行呼吸作用过程,也能将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故选①④。
(2)“霜打”后的菠菜,随着可溶性糖的增加,口感会更好,菠菜叶增加的可溶性糖的来源有①淀粉水解 (可产生麦芽糖等)和④碳反应(可生成葡萄糖等),而糖酵解和光反应不会产生可溶性糖,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故选①④。
(3)低温处理后的菠菜液泡内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可使细胞液浓度变大,会使细胞吸水,则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4)分析题意,制备出的纳米类囊体(NTUs),然后用小鼠软骨细胞膜(CM)进行封装,制备出 CM-NTUs,则 CM-NTUs是大分子物质,大分子物质进入小鼠软骨细胞的方式是胞吞,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CM-NTUs进入小鼠软骨细胞的方式是胞吞,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结构特点,细胞膜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还含有啥量的糖类,对于动物细胞膜还含有胆固醇,而胆固醇能调节细胞膜的流动性,即可降低莫得通透性,又可保持细胞膜的柔韧性,增强抵抗外界条件变化的能力。
(6)结合题意可知,肿瘤区域高浓度的 H2O2造成肿瘤区域缺氧而成为细胞信号促进肿瘤的恶性增殖,而 O 可转化成高毒性的单线态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据此提出的肿瘤治疗新思路为:向肿瘤细胞移入类囊体并进行光疗。一方面光照条件下,类囊体产生O2,而 O2 可转化成高毒性的单线态氧,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另一方面,类囊体膜上有丰富的过氧化氢酶,可分解肿瘤区域高浓度的H2O2并产生O2,防止缺氧而成为细胞信号促进肿瘤的恶性增殖,此外产生的O2又加快了肿瘤细胞凋亡,共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08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综合
【例8】如图表示大棚蔬菜叶肉细胞的某细胞器中进行的一项生理过程,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表示 ,C表示 ;图中的③发生的场所是 。
(2)当①中的光照突然减弱时,短时间内③中B、C的含量变化分别是 。当①中释放的O2与该蔬菜叶肉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长期相等时,该蔬菜是不能正常生长的,原因是 。
(3)③中催化CO2固定的酶(Rubisco)是一个双功能酶,CO2浓度高时,倾向于催化五碳化合物和CO2反应;O2浓度高时,倾向于催化五碳化合物和O2反应生成CO2(称为光呼吸)。因而当光呼吸较强时,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会降低,据此分析原因是 ;研究发现光呼吸约抵消30%的光合作用产物,在生产实践中常通过适当升高CO2浓度达到增产的目的,请从Rubisco酶促反应的特点解释其原因: 。
【答案】(1) NADPH、ATP 五碳化合物 叶绿体基质
(2) 上升、下降 当①中释放的O2与该蔬菜叶肉细胞呼吸产生的CO2相等时,叶肉细胞没有光合产物的积累,而植物部分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整个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机物积累量为负值,长期如此该蔬菜是不能正常生长的
(3) 光呼吸会使一部分五碳化合物和O2结合,从而降低CO2的固定量 CO2浓度升高可促进Rubisco催化更多的五碳化合物与CO2结合,从而减少五碳化合物与O2的结合,即促进光合作用,降低光呼吸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光合作用又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的物质变化有水的光解和ATP、NADPH的合成,暗反应的物质变化为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及光照强度。
【详解】(1)题图中的①②为光反应,A表示光反应生成的NADPH、ATP。③为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的暗反应,因此C为五碳化合物、B为三碳化合物。
(2)光照突然减弱→光反应减弱,NADPH、ATP、O2产生减少→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减弱,CO2的固定短时间内仍正常进行→短时间内三碳化合物(B)含量上升,五碳化合物(C)含量下降。当①中释放的O2与该蔬菜叶肉细胞呼吸产生的CO2相等时,叶肉细胞没有光合产物的积累,而植物部分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整个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机物积累量为负值,长期如此该蔬菜是不能正常生长的。
(3)结合题意可知,光呼吸较强时,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会降低,原因是光呼吸会使一部分五碳化合物和O2结合,从而降低CO2的固定量,使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随之降低;CO2浓度升高可促进Rubisco催化更多的五碳化合物与CO2结合,从而减少五碳化合物与O2的结合,降低光呼吸,使光合作用增强,达到增产的目的。
【变式8-1】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人员用水稻幼苗和完全培养液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探究课题是 ;无关变量包括 (答两点)
(2)由图分析,35℃时水稻幼苗的真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在稻田中使用农家肥能有效提高水稻产量,主要原因是 。
(3)若给水稻提供含18O的氧气,在适宜条件下,水稻光合作用的产物中 (填“可能”或“不可能”)出现O的有机物,判断理由是 (用18O的转移途径表示)。
(4)高等植物的光系统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叶绿体psbA基因编码的D1是光系统Ⅱ的核心蛋白,光照过强时会导致其分解,使光合速率下降。研究发现水杨酸可以有效降低D1的下降幅度(D1的含量可以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检测,具体检测方法不作要求),请以大小生理状况等一致的水稻幼苗和适宜浓度的水杨酸为实验材料,对此结论进行验证。实验设计思路: 。
【答案】(1)探究温度对水稻幼苗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 光照强度、光照时间、水分、培养液的量等
(2) 35℃时水稻幼苗的真光合速率是呼吸速率的2倍 农家肥中有机物被分解产生CO2,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水稻幼苗暗反应增强,产生有机物增多
(3) 可能 18O2→H218O→C18O2→C3→CH218O
(4)取大小生理状况等一致的水稻幼苗若干均分为A、B、C组,A组在适宜光照强度下生长,B、C组用强光照射,C组用适宜浓度水杨酸处理,A、B组用等量蒸馏水处理,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一段时间后,检测三组的D1的含量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NADP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在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的作用下被还原,进而合成有机物。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环境因素主要有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
【详解】(1)图中横轴为温度,光下氧气的释放速率代表的是净光合速率,黑暗中二氧化碳的释放速率是呼吸速率,因此本实验的探究课题是温度对呼吸速率和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本实验的无关变量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光照强度和水稻的生长状况和品种等。
(2)由图可知,35℃时水稻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而真光合速率是呼吸速率和净光合速率之和,即该条件下,水稻的真光合速率是呼吸速率的2倍。在稻田中使用农家肥能有效提高水稻产量,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农家肥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物,其中无机盐能被植物吸收利用,二氧化碳能被植物用于光合作用,因而有利于植物生长,进而提高了产量,另一方面,微生物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有利于根系的有氧呼吸,促进了无机盐的吸收。
(3)若给水稻提供含18O的氧气,则氧气首先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生成水,而后水一方面用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产生18O2,另一方面水会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而后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产生带有标记的有机物,即在适宜条件下,水稻光合作用的产物中可能出现18O的有机物,其元素走向为18O2→H218O→C18O2→C3→CH218O。
(4)据题意,水杨酸可以通过有效降低D1的下降幅度,继而加快光合速率。取大小生理状况等一致的水稻幼苗若干均分为A、B、C组,A组在适宜光照强度下生长,B、C组用强光照射,C组用适宜浓度水杨酸处理,A、B组用等量蒸馏水处理,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一段时间后,检测三组的D1的含量。
【变式8-2】图甲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某植物光照强度与净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图乙是某兴趣小组将植物栽培在密闭玻璃温室中,用红外线测量仪测得室内的CO2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的a点表示 ,c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 。
(2)图甲中,在相同温度下,将该植物置于8klx光照下9h,然后移到黑暗处,15h后每100cm2叶片会使外界的CO2减少 mg。
(3)由图乙可推知,密闭玻璃温室中O2浓度最大的是 点,j点与e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将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答案】(1) 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2)18
(3) h 减少
【分析】分析甲图:a点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b段表示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c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d段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并达到饱和。
分析乙图:乙图表示密闭玻璃室内的CO2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其中ef段表示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fh段表示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f点和h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hj段表示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详解】(1)图甲中的a点光照强度为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表示植物细胞的呼吸强度。c点时,光合作用刚好等于呼吸作用,因此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2)光照强度为8klx时,已经达到光饱和点,此时呼吸速率为6,净光合速率为12,该植物光照下9h,然后移到黑暗处,15h后每100cm2叶片会使外界的CO2减少12×9-6×15=18mg。
(3)乙图中纵轴表示的是温室中二氧化碳的量,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二氧化碳量最少的点h就是氧气积累最多时。j点与e点相比二氧化碳量升高,即有机物分解的多,有机物含量减少。
【变式8-3】绿萝是一种常见的室内观赏植物,如图为绿萝在不同遮光处理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绿萝处于M点时,叶肉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有 ,若长时间处于M点,绿萝干重将 (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2)根据题图,6:30时80%遮光处理下,绿萝的净光合速率小于0,而不遮光和30%遮光处理下绿萝的净光合速率大于0,请推测其原因是 ;栽培绿萝时选择 (填“不遮光”“30%遮光”或“80%遮光”)处理条件更有利于其生长。
(3)12:30时,30%遮光条件下绿萝的净光合速率比不遮光条件下的大,甲同学猜测适当遮光会导致叶绿素含量升高,为验证该猜想,请帮助甲同学写出实验思路 。
【答案】(1)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不变
(2) 6:30时光照强度较弱,80%遮光处理下绿萝进行光合作用能利用的光能更少,影响光反应速率进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导致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 30%遮光
(3)取等量30%遮光和不遮光处理24h的叶片,提取并分离绿叶中的色素,比较两者的叶绿素含量
【分析】本题研究了绿萝在不同遮光处理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据图可知,光照过强反而会抑制它的生长,所以出现图中不遮光条件的曲线Ⅱ在中午下降的趋势,这是气孔关闭的结果。
【详解】(1)M点为光补偿点,此时植株的细胞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细胞呼吸过程中,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均会产生ATP,光合作用时,叶绿体中会产生ATP。在光补偿点时,植株的净光合速率为0,因此植株干重不变。
(2)6:30时光照强度较弱,80%遮光处理下绿萝进行光合作用能利用的光能更少,影响光反应速率进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导致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根据题图信息可知,绿萝在30%遮光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最高,更有利于其生长。
(3)探究适当遮光会导致叶绿素含量升高,可通过设置对照实验进行验证,即取等量30%遮光和不遮光处理24h的叶片,提取并分离绿叶中的色素,比较两者的叶绿素含量。
09细胞的代谢综合
【例9】下面是某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其中①~⑤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请回答:
(1)物质a分布在叶绿体的 。
(2)过程②和③发生的场所分别是 和 。
(3)上述①~⑤过程中,能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是 (填图中序号)。
(4)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被还原成糖类等有机物时,既要接受 (填图中字母)释放的能量,又要被 还原(填图中字母)
(5)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二氧化碳的供应,则在短时间内f量的变化是 ;假如该植物从光下移到暗处,e量的变化是 。
【答案】(1)类囊体的薄膜上
(2) 叶绿体基质 细胞质基质
(3)①③④⑤
(4) c e
(5) 增加 减少
【分析】据图分析:①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②为暗反应阶段;③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④和⑤分别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其中的物质a是色素,b是氧气,c是ATP,d是ADP,e是NADPH,f是C5,g是二氧化碳,h是C3。
【详解】(1)物质a为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的薄膜上。
(2)过程②暗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过程③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3)①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②为暗反应阶段;③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④和⑤分别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光反应阶段和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产生ATP,故图中能够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是①③④⑤。
(4)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被还原成糖类等有机物时,既接受c(ATP)释放的能量,又要被e即NADPH还原。
(5)白天突然中断二氧化碳的供应,暗反应CO2的固定消耗C5反应停止,但C3的还原生成C5还在进行,f(C5)的含量增加;假如该植物从光下移到暗处,光反应停止,e(NADPH)的含量将减少。
【变式9-1】超重的乙同学为了减肥,在购买饮料时挑选了标有“0脂肪”字样的含蔗糖饮料,但连续饮用一个月后,体重反而增加了,通过翻查资料发现,糖类和脂质的代谢可以通过细胞呼吸过程联系起来,其联系的示意图如下(编号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物质),请分析:
(1)图中③过程中未标出的产物有 ,发生的场所是 。④过程中大部分化学能转化成 ,对于人体来说,这部分能量转化的生物学意义是 。
(2)蔗糖水解产生的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以 的方式吸收。当摄入葡萄糖等有机物过多时,A (填名称)会转化为 再通过反应合成脂肪,从而使甲同学体重增加。
(3)脂肪是人体健康所必需的。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 物质,检测脂肪可以用苏丹Ⅲ染液来染色,用 洗去多余的染料,如果细胞中含有脂肪可以被染成 。
(4)除了注意合理膳食外,适量的有氧运动(主要以有氧呼吸提供运动中所需能量的运动方式)也能减肥,请据图分析,进行有氧运动有助减肥的科学原理(原因)是 。
【答案】(1) NADH、ATP和二氧化碳 线粒体基质 热能 有利于维持体温的恒定
(2) 主动运输 丙酮酸 甘油和脂肪酸
(3) 储能 50%酒精 橘黄色
(4) 有氧运动消耗能量增多,因而可促进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进而减少其转化为甘油和脂肪酸的途径,最终导致合成脂肪较少。
【分析】题图分析:①是葡萄糖转变为A丙酮酸,称为糖酵解的过程;过程③是三羧酸循环,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能量最多的阶段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即④过程。
【详解】(1)图中③过程为三羧酸循环,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未标出的产物有NADH、ATP和二氧化碳。④过程中大部分化学能转化成热能,对于人体来说,这部分能量用于维持体温,即其意义是有利于维持体温的恒定。
(2)蔗糖水解产生的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该方式需要消耗ATP。当摄入葡萄糖等有机物过多时,葡萄糖会合成糖原,也可通过A丙酮酸转化为甘油和脂肪酸,二者再通过反应合成脂肪储存起来,从而使甲同学体重增加。
(3)脂肪是人体健康所必需的。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另外脂肪还具有保温和缓冲机械压力的作用,检测脂肪可以用苏丹Ⅲ染液来染色,根据橘黄色脂肪滴的出现来检测脂肪的存在,在进行实验时,用50%的酒精洗去多余的染料,避免对颜色的观察造成干扰。
(4)有氧运动可以促进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减少其转化为甘油和脂肪酸最终合成脂肪,因此适量的有氧运动也能减肥。
【变式9-2】蓖麻种子的胚乳呈白色,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 (含幼苗)的脂肪、蔗糖、葡萄糖的含量和干重,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甲分析,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成 ,并转变为 作为胚生长和呼吸消耗的原料。
(2)据图乙可知,蓖麻种子萌发初期时干重增加,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 ;第7d至第10d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变化趋势是 ,原因是 。
【答案】(1)甘油、脂肪酸 蔗糖、葡萄糖
(2)O 下降 幼苗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超过脂肪转化增加的有机物
【分析】分析题图:图甲为蓖麻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脂肪含量下降,葡萄糖、蔗糖含量上升,可见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成甘油、脂肪酸,然后再转变为葡萄糖、蔗糖作为胚生长和呼吸消耗的原料。
分析图乙:根据题意可知,种子始终放在黑暗条件中培养,因此种子没有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图乙曲线中看出,在前7天种子的干重在增加,这说明脂肪在不断转变成糖类等其他形式的有机物,糖类物质中O含量大于脂肪,因此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氧元素;7天后干重减少是因为有机物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氧化分解,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超过脂肪转化增加的有机物。
【详解】(1)据甲图分析,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脂肪含量下降,葡萄糖、蔗糖含量上升,可见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成甘油、脂肪酸,并转变为糖类如葡萄糖、蔗糖作为胚生长和呼吸消耗的原料。
(2)曲线中看出,在前8天种子的干重在增加,这说明脂肪在不断转变成糖类等其他形式的有机物,糖类物质中O含量大于脂肪,因此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氧元素;第7天至第10天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变化趋势是下降,原因是幼苗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超过脂肪转化增加的有机物。
【变式9-3】物质与能量代谢肝脏是人体具有消化、代谢、解毒等功能的器官,如图是肝细胞有机物代谢部分过程的示意简图,图中字母表示相应物质,数字表示有关过程。([ ]内写数字或字母,横线上写文字)
(1)图中的场所甲是 ,A、C所代表的物质名称依次是 和 。
(2)过程①至③中,释放能量最多的过程是[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营养过剩引起的肥胖日益严重。为了达到减肥的目的,一些同学进行体育锻炼,还有一些同学则采用少食糖类、多食蛋白质的方法。
(3)剧烈运动时,O2供应不足,肌细胞内的乳酸会大量积累。剧烈运动之后,人体血糖浓度的暂时降低与图中过程[ ]加强有关。
(4)通过少食糖类、多食蛋白质来减肥可能会适得其反,这是因为图中过程[ ]增强的结果;同时会增加肝脏的负担,其原因是氨基在肝脏内转变为尿素。
【答案】(1)线粒体 H+ 二氧化碳
(2)③
(3)①
(4)⑥⑦⑧⑤
【分析】1、题图所示为发生在肝细胞中有机物代谢的部分过程,其中场所乙为细胞质基质,场所甲是线粒体。
2、过程①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后被水解成CO2和H+,即过程②;过程③表示H+与O2结合生成H2O。
3、氨基酸可通过 ⑥⑦⑧过程转变为葡萄糖,葡萄糖与脂肪间可相互转化。
【详解】(1)图中的场所甲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物质A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H+,物质C所代表的物质是丙酮酸水解产物之一是二氧化碳。
(2)过程①至③表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释放能量最多的过程是第三阶段,即过程③。
(3)剧烈运动时,如果氧气(物质F)供应不足,肌细胞会因为进行无氧呼吸而造成乳酸大量积累。剧烈运动之后,人体血糖浓度的暂时降低与图中过程①葡萄糖的分解过程加强有关。
(4)通过少食糖类、多食蛋白质来减肥可能会适得其反,这是因为图中过程⑥⑦⑧⑤转变为脂肪过程增强的结果;同时会增加肝脏的负担,其原因是氨基酸在肝脏内转变成尿素。专题04 细胞的代谢
【题型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题型2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题型3 酶与ATP】
【题型4 细胞呼吸】
【题型5 光合作用】
【题型6 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代谢】
【题型7 物质跨膜运输综合】
【题型8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综合】
【题型9 细胞的代谢综合】
0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例1】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发芽的小麦种子研磨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会立即出现砖红色沉淀
B.观察黑藻叶绿体实验时需在高倍镜下才能观察到叶绿体的外膜和内膜
C.洋葱表皮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时,外界溶液渗透压大于细胞液渗透压
D.用洋葱根尖细胞观察有丝分裂实验时,需用盐酸和酒精混合配制成解离液
【变式1-1】将黑藻叶片放在一定浓度的外界溶液中,第8分钟时显微镜下观察到黑藻细胞形态与初始状态相近。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第8分钟时可能观察到黑藻细胞的叶绿体运动
B.黑藻细胞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与细胞壁的伸缩性相近
C.外界溶液为低浓度的蔗糖溶液,黑藻细胞吸水膨胀
D.外界溶液为一定浓度KNO3溶液,黑藻细胞可能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变式1-2】洋葱管状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主要储存在鳞片叶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蔗糖溶液中未发生质壁分离,表明细胞已死亡
B.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的色素可用无水乙醇提取
C.分离洋葱管状叶中的色素,得到的色素带颜色不同,说明不同色素吸收了不同波长的光
D.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呈正方形的细胞在高倍镜下都能观察到染色体
【变式1-3】某同学进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和清水中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蔗糖溶液的浓度小于甲细胞液的浓度
B.从甲到乙的过程,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
C.从乙到丙的过程,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的复原
D.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02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例2】溶酶体具有溶解或消化的功能,已发现溶酶体内有60余种酸性水解酶。溶酶体内pH约维持在4.6,与V型质子泵(V-ATPase)、H+通道有关,作用机制如图所示。V-ATPase可使ATP水解,为H+进入溶酶体提供能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溶酶体须先将内部的水解酶释放到细胞质基质再分解细胞成分
B.溶酶体内水解酶的合成,需要在核糖体上发生脱水缩合反应
C.V-ATPase将H+从细胞质基质运入溶酶体内时发挥着转运和催化作用
D.推测当溶酶体内外H+浓度差增大,H+经H+通道顺浓度梯度的运输速率可能加快
【变式2-1】睡眠是动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腺苷是一种重要的促眠物质。图1为腺苷合成及转运示意图,为了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地记录正常睡眠一觉醒周期中基底前脑(BF)胞外腺苷水平的变化,研究者设计了一种腺苷传感器,并使之表达在BF区的细胞膜上,其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图中ATP转运至胞外需要穿过4层磷脂分子
B.ATP可被膜上的水解酶水解,脱去2个磷酸产生腺苷
C.腺苷与相应受体结合改变其空间结构,从而使绿色荧光蛋白发出荧光
D.满足实验要求的传感器数量随着睡眠一觉醒周期而变化
【变式2-2】线粒体合成ATP是通过F0F1-ATP合酶完成的,该酶分为F0和F1两部分。F0是膜内的蛋白复合体,嵌入线粒体内膜;F1位于线粒体基质一侧,松散地连接在F0上。当H+通过F0进入线粒体基质时,在该酶作用下合成AT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0具有转运蛋白的功能,叶绿体基质中也大量存在
B.线粒体产生的H+主要来自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C.线粒体内外膜间隙中的H+浓度应该高于线粒体基质
D.线粒体进行主动运输可能会消耗NADPH中的能量
【变式2-3】溶酶体内pH明显低于细胞质基质,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溶酶体的消化作用可概括成三种途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内吞作用会导致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数量持续减少
B.细胞质基质中的H+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运至溶酶体内
C.细胞饥饿时自噬作用会吞噬线粒体,不利于细胞代谢的稳定
D.次级溶酶体破裂释放出水解酶,可能会导致细胞损伤进而引起细胞凋亡
03酶与ATP
【例3】利用淀粉酶、糖化酶生产葡萄糖的方法称为双酶法,大致生产流程如图。液化是将淀粉水解为低聚糖,糖化是将低聚糖水解为葡萄糖。液化时间过长会导致产物不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双酶法生产葡萄糖体现了酶具有专一性的特点
B.不同生产阶段的温度不同是为了保持酶的活性
C.淀粉酶和糖化酶的作用机制是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D.为保证产物纯度,液化后应先缓慢降温,后调pH,再加入糖化酶
【变式3-1】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纸层析法进行色素分离时,适当增加滤纸条的长度和层析时间可以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
B.黑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可用其叶片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叶绿体
C.探究某种酶的最适pH时,进行预实验可减小实验误差
D.将一定量的胡萝卜切碎,加适量的水、石英砂、碳酸钙充分研磨,过滤,可以获取胡萝卜素提取液
【变式3-2】细胞中少部分ATP会在酶的催化下形成cAMP,cAMP在调节细胞代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下图甲是肾小管上皮细胞部分生理过程图解,图乙是该细胞膜局部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中a→b→c表明cAMP可调节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基因表达以合成更多水通道蛋白
B.图甲中,cAMP在细胞中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引起其含量变化的可能是抗利尿激素
C.图乙1~5过程可以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其中1和5过程均需要消耗ATP
D.在植物细胞中,催化ATP合成的酶主要位于线粒体内膜、叶绿体内膜和类囊体薄膜上
【变式3-3】空间转录组技术可测定特定细胞在某一功能状态下转录出来的所有mRNA。该技术设计了一种标签TIVA-tag(包括一段尿嘧啶序列和蛋白质),该标签进入活细胞后与mRNA的腺嘌呤序列尾(真核细胞mRNA均具有)结合得到产物TIVA-tag-mRNA,回收并纯化该产物之后,将mRNA洗脱下来用于转录组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IVA-tag与染色体、ATP含有的五碳糖相同
B.推测TIVA-tag与mRNA结合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
C.上述过程涉及到氢键和磷酸二酯键的形成和断裂
D.同一生物的不同活细胞利用该技术获得的TIVA-tag-mRNA种类相同
04细胞呼吸
【例4】有氧呼吸包括多步化学反应,磷酸果糖激酶催化其中一步化学反应,如图所示。细胞中的磷酸果糖激酶可被ADP、Pi激活,被ATP抑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磷酸果糖激酶在核糖体合成、在细胞质基质发挥作用
B.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均有NADH和高能磷酸化合物产生
C.葡萄糖经过此过程分解为丙酮酸和二氧化碳
D.磷酸果糖激酶活性的调节体现了正反馈调节机制
【变式4-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环环相扣、相互依存,两者虽然都是为植物的存活而进行服务,但二者又有各自独立的工作系统。如图是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Ⅰ~Ⅶ代表物质,①~③代表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过程中的Ⅱ物质与乙过程中Ⅵ物质是同一种物质,甲过程中的Ⅲ物质与乙过程中Ⅶ物质不是同一种物质。
B.乙过程中①过程与②过程所产生的能量之和多于③过程所产生的能量
C.叶肉细胞中甲过程产生的Ⅳ物质多于乙过程所消耗的Ⅳ物质时,植物将生长
D.乙过程产生的ATP并不能用于甲过程
【变式4-2】乳酸脱氢酶(ADH)和乙醇脱氢酶(LDH)能催化不同类型的无氧呼吸。低氧胁迫处理玉米第三天,研究人员发现玉米品系A根系中ADH活性显著提高,LDH活性变化不显著,而玉米品系B根系中LDH活性显著提高,ADH活性变化不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DH和LDH都能催化丙酮酸分解,并生成少量的ATP
B.玉米品系A水淹后体内可能会出现酒精、乳酸、CO2等呼吸产物
C.低氧胁迫下,玉米品系A和品系B细胞呼吸的途径完全不同
D.玉米是否产生酒精可通过是否能让酸性重铬酸钾变蓝来判断
【变式4-3】运用细胞呼吸原理分析,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进行慢跑等有氧运动锻炼身体
B.定期给花盆里的土壤松土
C.包扎伤口选用透气的“创可贴”
D.提高氧气含量储藏水果以延长保质期
05光合作用
【例5】如图表示在实验室条件下,花生和田七两种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O2释放量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为a时,田七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B.适当增大环境中CO2浓度,b、d均会右移
C.光照强度为c时,花生与田七的真正光合速率相等
D.通过比较两条曲线可知,花生比田七更适合生长在弱光照环境中
【变式5-1】如图表示利用纸层析法分离新鲜菠菜叶光合色素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④对应的色素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
B.①和②对应的色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C.实验所用吸水纸的干燥度不影响实验的结果
D.没有及时加入CaCO3会使各色素带都明显变窄
【变式5-2】下图表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中的 A、B 两种细胞器及相关生理活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 细胞器内生理活动的强度小于 B 细胞器内生理活动的强度
B.A、B 两种细胞器产生的 ATP 均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C.图示叶肉细胞中有有机物的积累,这是植物得以生长的物质基础
D.增大光照强度一定会提高 A 细胞器中生理活动的强度
【变式5-3】在光照恒定、温度最适条件下,某研究小组用图1的实验装置测量一小时内密闭容器中CO2的变化量,绘成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叶绿体中ATP从基质向类囊体膜运输
B.该绿色植物前30分钟真正光合速率平均为64ppmCO2/min
C.适当提高温度进行实验,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将增大
D.若第10min时突然黑暗,叶绿体基质中C3的含量在短时间内将下降
06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代谢
【例6】人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在剧烈运动后的恢复期,这些乳酸有三个去路:经血液循环到达肝脏细胞后,经糖异生途径产生丙酮酸、草酰乙酸(C4)、磷酸烯醇式内酮酸(PEP)等多种中间产物,并最终转变为葡萄糖;经丙酮酸、乙酰辅酶A途径转变为脂肪酸、胆固醇等物质;经丙酮酸、氨基转换途径生成丙氨酸等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在剧烈运动时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产生乳酸的过程
B.乳酸被彻底氧化产生能量的过程中有[H]的产生和消耗
C.肝脏细胞代谢需要的原料部分来自乳酸的转化
D.无法用14C标记的方法追踪糖异生途径各种产物的生成过程
【变式6-1】如图表示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各种有机物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图中可以看出脂肪含量的变化与糖类和蛋白质有关
B.可推测,在油菜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能转化成可溶性糖
C.等质量的油菜种子比小麦种子含C、H的比例更低
D.含氮量没有变化,说明种子干重没有增加
【变式6-2】人体内有机物参与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呼吸是细胞代谢的核心
B.糖类与非糖物质彻底氧化分解的过程完全一致
C.脂肪中氧的含量比糖类高,所以单位质量所含能量也比糖类多
D.氨基酸、甘油、葡萄糖氧化分解时,生成的代谢终产物完全相同
【变式6-3】科研人员将某油料种子置于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种子萌发过程中(含幼苗)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导致 ab 段种子干重增加的元素主要是氧元素
B.bc 段细胞中“结合水/自由水”的值会下降
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导致bc 段种子干重减少
D.c 点幼苗开始光合作用,种子干重开始增加
07物质跨膜运输综合
【例7】氮素是限制玉米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增加的首要因素,研究人员以东北春玉米为对象探究不同浓度的氮素对苗期玉米生长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氮元素参与 的合成,因此缺氮地块的玉米苗通常叶子发黄,长势较弱。除此之外合成暗反应所需要的 (写出其中两种)也需要氮元素。
(2)土壤中的氮元素主要以NO3-(硝态氮)和NH4+(铵态氮)的形式存在,通常情况下,玉米对硝态氮的吸收偏好高于铵态氮。据此推断玉米根细胞膜上 的数量更多。
(3)研究人员共设置了4组实验:对照(NO)、减量施氮(N120)、优化施氮(N150)和高量氮肥(N180),对东北春玉米幼苗处理后,测得4组玉米的根系形态及地上部分鲜重与地下部分鲜重的比值如图所示。
①图1结果显示,不同施肥处理玉米根系形态差异不大,但N150处理组的 要高于其他组,后经进一步研究发现,高浓度NO3-能促进玉米根部细胞内生长素合成基因(M基因)的甲基化,这一结论可通过检测 获得。
②图2结果显示,随着施氮量增加,玉米幼苗地上部分鲜重与地下部分鲜重比的变化趋势为 。
(4)综合上述分析,土壤高氮环境会通过 限制玉米根系的生长,从而影响玉米幼苗的生长。这说明 。
【变式7-1】盐地碱蓬能生活在近海滩或海水与淡水汇合的河口地区,它能在盐胁迫逆境中正常生长,与其根细胞的物质转运机制有关。下图是盐地碱蓬根细胞参与抵抗盐胁迫时部分相关物质的转运示意图(HKT1、SOS1和NHX均为转运蛋白)。回答下列问题:
(1)盐地碱蓬根细胞的选择透过性主要与细胞膜上 的种类和数量有关。Na+通过HKT1转运蛋白顺浓度梯度大量进入根部细胞的方式是 。
(2)图示各处H+的分布存在差异,该差异主要通过位于 膜上的H+—ATP泵转运H 来维持。H+-ATP泵通过 方式将H+转运到 。H+分布特点为图中的两种转运蛋白,即 运输Na+提供了动力。
(3)盐地碱蓬根部细胞中的液泡可以通过图中所示方式增加液泡内Na+的浓度,这对其生长的意义是 (答出1点)。
【变式7-2】人体血液中微量的分子X可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能量代谢和膜上转运蛋白合成,从而影响肾小管上皮细胞对Na+、K+的转运,如图。
(1)从下列①~⑥中选择并按顺序表示Na+转运蛋白从合成到定位的路径: 。
①核糖体②内质网③溶酶体④高尔基体⑤质膜⑥胞外
(2)据图分析,健康人体内分子X的含量升高时,肾小管腔的Na+浓度会 (升高/降低/不变),血液中的K+浓度会 (升高/降低/不变)。
(3)下列与分子X有关的事件中,发生在人体内环境的是___(单选)。
A.分子X的合成
B.肾小管腔中Na+浓度变化
C.分子X的运输
D.分子X与分子的受体结合
(4)根据X发挥作用的过程,可归纳分子X的特点是___(多选)。
A.属于信号分子
B.少量即可对细胞产生较广泛的影响
C.属于无机盐
D.只与特定分子发生作用
(5)下列因素中,会对分子X的作用效果产生影响的是 (编号选填)。
①饮水量②膳食营养结构③外界环境温度④神经系统兴奋性
【变式7-3】骨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疾病,病因是关节内软骨细胞的ATP和NADPH耗竭,使细胞合成代谢受损,导致细胞退变和衰老。浙江大学的林贤丰团队提取菠菜类囊体,制成了纳米类囊体(NTUs),然后用小鼠软骨细胞膜(CM)进行封装,制备出CM-NTUs,注射到患有骨关节炎的小鼠膝关节,对该部位进行光照后,发现细胞内的合成代谢得到了改善,软骨退化减慢,体内衰老细胞活力恢复。具体过程如图所示。
(1)注射了纳米类囊体的软骨细胞具有的功能是 (编号选填)
①将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
②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③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
④将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
(2)“霜打”后的菠菜,随着可溶性糖的增加,口感会更好。菠菜叶增加的可溶性糖的来源有 。(编号选填)
①淀粉水解 ②糖酵解 ③光反应 ④碳反应
(3)受低温胁迫的菠菜细胞常表现为轻度的质壁分离状态。低温处理后的菠菜液泡内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则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____。
A.质壁分离程度增加 B.细胞吸水涨破
C.质壁分离复原 D.无明显变化
(4)CM-NTUs进入小鼠软骨细胞的方式是____。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吞
(5)CM-NTUs进入小鼠软骨细胞体现了细胞膜 的结构特点,细胞膜成分中对该结构特点起到调节作用的物质是 。
(6)另一研究发现:肿瘤区域高浓度的H2O2造成肿瘤区域缺氧而成为细胞信号促进肿瘤的恶性增殖,而O2可转化成高毒性的单线态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类囊体膜上有丰富的过氧化氢酶,请提出一条不同于传统放疗或化疗的肿瘤治疗新思路,并说出能够治疗肿瘤的理由原因是 。
08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综合
【例8】如图表示大棚蔬菜叶肉细胞的某细胞器中进行的一项生理过程,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表示 ,C表示 ;图中的③发生的场所是 。
(2)当①中的光照突然减弱时,短时间内③中B、C的含量变化分别是 。当①中释放的O2与该蔬菜叶肉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长期相等时,该蔬菜是不能正常生长的,原因是 。
(3)③中催化CO2固定的酶(Rubisco)是一个双功能酶,CO2浓度高时,倾向于催化五碳化合物和CO2反应;O2浓度高时,倾向于催化五碳化合物和O2反应生成CO2(称为光呼吸)。因而当光呼吸较强时,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会降低,据此分析原因是 ;研究发现光呼吸约抵消30%的光合作用产物,在生产实践中常通过适当升高CO2浓度达到增产的目的,请从Rubisco酶促反应的特点解释其原因: 。
【变式8-1】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人员用水稻幼苗和完全培养液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探究课题是 ;无关变量包括 (答两点)
(2)由图分析,35℃时水稻幼苗的真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在稻田中使用农家肥能有效提高水稻产量,主要原因是 。
(3)若给水稻提供含18O的氧气,在适宜条件下,水稻光合作用的产物中 (填“可能”或“不可能”)出现O的有机物,判断理由是 (用18O的转移途径表示)。
(4)高等植物的光系统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叶绿体psbA基因编码的D1是光系统Ⅱ的核心蛋白,光照过强时会导致其分解,使光合速率下降。研究发现水杨酸可以有效降低D1的下降幅度(D1的含量可以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检测,具体检测方法不作要求),请以大小生理状况等一致的水稻幼苗和适宜浓度的水杨酸为实验材料,对此结论进行验证。实验设计思路: 。
【变式8-2】图甲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某植物光照强度与净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图乙是某兴趣小组将植物栽培在密闭玻璃温室中,用红外线测量仪测得室内的CO2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的a点表示 ,c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 。
(2)图甲中,在相同温度下,将该植物置于8klx光照下9h,然后移到黑暗处,15h后每100cm2叶片会使外界的CO2减少 mg。
(3)由图乙可推知,密闭玻璃温室中O2浓度最大的是 点,j点与e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将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变式8-3】绿萝是一种常见的室内观赏植物,如图为绿萝在不同遮光处理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绿萝处于M点时,叶肉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有 ,若长时间处于M点,绿萝干重将 (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2)根据题图,6:30时80%遮光处理下,绿萝的净光合速率小于0,而不遮光和30%遮光处理下绿萝的净光合速率大于0,请推测其原因是 ;栽培绿萝时选择 (填“不遮光”“30%遮光”或“80%遮光”)处理条件更有利于其生长。
(3)12:30时,30%遮光条件下绿萝的净光合速率比不遮光条件下的大,甲同学猜测适当遮光会导致叶绿素含量升高,为验证该猜想,请帮助甲同学写出实验思路 。
09细胞的代谢综合
【例9】下面是某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其中①~⑤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请回答:
(1)物质a分布在叶绿体的 。
(2)过程②和③发生的场所分别是 和 。
(3)上述①~⑤过程中,能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是 (填图中序号)。
(4)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被还原成糖类等有机物时,既要接受 (填图中字母)释放的能量,又要被 还原(填图中字母)
(5)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二氧化碳的供应,则在短时间内f量的变化是 ;假如该植物从光下移到暗处,e量的变化是 。
【变式9-1】超重的乙同学为了减肥,在购买饮料时挑选了标有“0脂肪”字样的含蔗糖饮料,但连续饮用一个月后,体重反而增加了,通过翻查资料发现,糖类和脂质的代谢可以通过细胞呼吸过程联系起来,其联系的示意图如下(编号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物质),请分析:
(1)图中③过程中未标出的产物有 ,发生的场所是 。④过程中大部分化学能转化成 ,对于人体来说,这部分能量转化的生物学意义是 。
(2)蔗糖水解产生的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以 的方式吸收。当摄入葡萄糖等有机物过多时,A (填名称)会转化为 再通过反应合成脂肪,从而使甲同学体重增加。
(3)脂肪是人体健康所必需的。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 物质,检测脂肪可以用苏丹Ⅲ染液来染色,用 洗去多余的染料,如果细胞中含有脂肪可以被染成 。
(4)除了注意合理膳食外,适量的有氧运动(主要以有氧呼吸提供运动中所需能量的运动方式)也能减肥,请据图分析,进行有氧运动有助减肥的科学原理(原因)是 。
【变式9-2】蓖麻种子的胚乳呈白色,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 (含幼苗)的脂肪、蔗糖、葡萄糖的含量和干重,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甲分析,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成 ,并转变为 作为胚生长和呼吸消耗的原料。
(2)据图乙可知,蓖麻种子萌发初期时干重增加,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 ;第7d至第10d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变化趋势是 ,原因是 。
【变式9-3】物质与能量代谢肝脏是人体具有消化、代谢、解毒等功能的器官,如图是肝细胞有机物代谢部分过程的示意简图,图中字母表示相应物质,数字表示有关过程。([ ]内写数字或字母,横线上写文字)
(1)图中的场所甲是 ,A、C所代表的物质名称依次是 和 。
(2)过程①至③中,释放能量最多的过程是[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营养过剩引起的肥胖日益严重。为了达到减肥的目的,一些同学进行体育锻炼,还有一些同学则采用少食糖类、多食蛋白质的方法。
(3)剧烈运动时,O2供应不足,肌细胞内的乳酸会大量积累。剧烈运动之后,人体血糖浓度的暂时降低与图中过程[ ]加强有关。
(4)通过少食糖类、多食蛋白质来减肥可能会适得其反,这是因为图中过程[ ]增强的结果;同时会增加肝脏的负担,其原因是氨基在肝脏内转变为尿素。(共63张PPT)
举一反三
典例精讲
考点梳理
思维导图
细胞的代谢
专题四
考点串讲PPT
目
录
CONTENTS
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5
6
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代谢
光合作用
2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3
酶与ATP
4
细胞呼吸
思维导图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考点01
考点0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考点梳理
一、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的概念:
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的扩散
渗透条件
具有半透膜
1
半透膜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
2
2.渗透结果:
水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进行双向扩散,直到水分子进出速率达到动态平衡
3.水的运输方向:
溶液浓度低
渗透压低
溶液浓度高
渗透压高
含水量高
含水量低
半透膜
水(溶剂)
蔗糖(溶质)
①从溶质的角度分析:
低浓度溶液→高浓度溶液
②从水分子自身的角度分析:
高含量一侧→低含量一侧
渗透压: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物质的量浓度,非质量浓度,
实质上指渗透压。
考点0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考点梳理
二、渗透系统变式分析
装置 液面变化 结果 左侧 右侧 浓度 高度
0.3g/L蔗糖 清水 水←;左↑,右↓ 左侧>右侧 左侧>右侧
0.3g/L葡萄糖 清水 ①水←;左↑,右↓ ②葡萄糖→,水→;左↓,右↑ 左侧=右侧 左侧=右侧
2mol/L葡萄糖 2mol/L蔗糖 葡萄糖→,水→;左↓,右↑ 左侧<右侧 左侧<右侧
10%葡萄糖 10%蔗糖 ①水←;左↑,右↓ ②葡萄糖→,水→;左↓,右↑ 左侧<右侧 左侧<右侧
2mol/LNaCl 2mol/L蔗糖 ①水←;左↑,右↓ ②Na+、Cl-→,水→;左↓,右↑ 左侧<右侧 左侧<右侧
2mol/LNaCl 2mol/L葡萄糖 ①水←;左↑,右↓ ②Na+、Cl-→,葡萄糖←,水→;左↓,右↑ 左侧=右侧 左侧=右侧
2mol/L葡萄糖 2mol/L蔗糖+适量蔗糖酶 ①水→;左↓,右↑ ②果糖←,水←;左↑,右↓ 左侧<右侧 左侧<右侧
2mol/LNaCl 2mol/L蔗糖+适量蔗糖酶 ①水←;左↑,右↓ ②Na+、Cl-→,葡萄糖←,果糖←,水→;左↓,右↑ 左侧<右侧 左侧<右侧
2mol/L葡萄糖 1mol/L蔗糖 ①水→;左↓,右↑ ②葡萄糖→,水→;左↓,右↑ 左侧<右侧 左侧<右侧
1mol/L葡萄糖 2mol/L蔗糖 葡萄糖→,水→;左↓,右↑ 左侧<右侧 左侧<右侧
条件:蔗糖不能通过半透膜,Na+、Cl-、葡萄糖和果糖能通过半透膜
考点0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考点梳理
三、水进出细胞的原理
①外界溶液溶质的浓度 < 细胞质浓度
②外界溶液溶质的浓度 > 细胞质浓度
③外界溶液溶质的浓度 = 细胞质浓度
失水皱缩
形态不变
吸水膨胀
动物细胞与外界溶液构成一个渗透系统
①半透膜:细胞膜
②浓度差:细胞质与外界溶液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现象
试剂
中央液泡大小
原生质层位置
细胞大小
名称
原因
0.3g/mL蔗糖溶液
清水
缩小,颜色变深
质壁分离
通过渗透作用失水
逐渐脱离细胞壁
变大,颜色变浅
逐渐贴近细胞壁
质壁分离复原
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基本不变
基本不变
细胞壁的伸缩性
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
外因:
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液浓度
>
内因
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细胞渗透失水
质壁分离
考点0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考点梳理
四、植物质壁分离相关知识点
不同外界溶液中植物细胞的变化
细胞略膨胀
②溶质可透过膜的溶液(如KNO3、甘油、尿素、葡萄糖等)中:
①清水中:
发生质壁分离后能自动复原
③溶质不能透过膜的溶液(如蔗糖):
只发生质壁分离
原因是:外界溶液浓度较大,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细胞会主动吸收K+、NO3- ,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细胞开始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实验拓展——质壁分离的应用:
判断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
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
探究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
考点0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典例精讲
【典例01】将萝卜A和B的幼根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萝卜条若干,均分为5组,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记为甲~戊组。浸泡相同时间后,对各组萝卜条称重,结果如下图。假如蔗糖溶液与萝卜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开始时,萝卜A比B的细胞液浓度高
B.甲~戊组中,蔗糖溶液浓度最大的是乙组
C.萝卜A和B均未发生质壁分离的是乙组和丁组
D.戊组中,萝卜B与蔗糖溶液的水分交换处于动态平衡
C
解析: A、比较同一浓度下两种萝卜失水情况,如在甲蔗糖溶液中,萝卜A失水少,说明细胞液浓度更高,A正确;
B、图中,以萝卜A为例,在丙中的吸水量最大,在戊中的吸水量稍小,在甲中既不吸水也不失水,在乙中的失水量最多,由此推测五种蔗糖溶液的浓度大小依次是乙>丁>甲>戊>丙,B正确;
C、图中,乙和丁组萝卜条质量均减小,说明萝卜条失水,均发生了质壁分离,C错误;
D、戊组中,萝卜B质量没有发生改变,说明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水分进出细胞达到平衡,并不是没有水进出细胞,D正确;
考点0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典例精讲
【典例02】研究小组将第1~5组的马铃薯条分别用质量分数为5%、10%、15%、20%、25%的蔗糖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马铃薯条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马铃薯细胞的细胞膜和液泡膜都属于半透膜
B.马铃薯细胞液的浓度最可能在15%~20%之间
C.第4组马铃薯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吸水能力弱
D.若实验长时间进行,第5组马铃薯细胞可能会死亡
C
解析: A、马铃薯细胞的细胞膜和液泡膜属于生物膜,都有选择透过性。因此,它们都属于半透膜,A正确;
B、蔗糖溶液浓度15%时,马铃薯细胞吸水,蔗糖溶液浓度20%时,马铃薯细胞失水。由此推测,蔗糖浓度在15%~20%之间某个浓度时,马铃薯细胞既不失水也不吸水,即其细胞液的浓度最可能在15%~20%之间,B正确;
C、第4组马铃薯条质量减小,细胞失水发生了质壁分离,细胞液浓度增大,吸水能力增强,C错误;
D、第5组马铃薯条质量减小,细胞失水,若实验长时间进行,失水量多,马铃薯细胞可能会死亡,D正确。
考点0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举一反三
【演练01】原生质体长度与细胞长度的比值(M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细胞质壁分离程度。下列有关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生质体长度与细胞长度的比值越大,液泡的颜色越浅
B.在一定时间内,M值与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成反比
C.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壁不发生收缩
D.实验中,外界蔗糖溶液浓度过高会造成细胞失水死亡
C
【演练02】在适宜条件下,将月季的花瓣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A溶液中,测得细胞液渗透压与A溶液渗透压的比值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t0~t1时间内,细胞逐渐失水体积变小
B.A溶液中的溶质能被花瓣细胞吸收
C.t2时,花瓣细胞的吸水能力小于t0时
D.t0~t2时,花瓣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C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考点02
考点02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考点梳理
一、载体蛋白vs通道蛋白
项 目 载体蛋白 通道蛋白
转运特点
转运蛋白构象是否改变
转运蛋白是否与被转运分子结合
是否有特异性
实例
图例
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
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直径和形状相适配、通道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
载体蛋白构象改变
通道蛋白构象不改变
载体蛋白与被转运分子结合
通道蛋白与被转运分子不结合
具有特异性
不具有特异性
葡萄糖通过载体蛋白进入红细胞
水分子-水通道蛋白、K+-K+通道蛋白
考点02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考点梳理
二、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方式
考点02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考点梳理
二、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方式
需要(载体蛋白/通道蛋白)
不需要载体蛋白,但需要识别蛋白
顺
浓
度
梯
度
不
消
耗
消
耗
考点02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考点梳理
三、小肠绒毛细胞的物质跨膜运输
肠腔
A
B
主动运输
协助扩散
一、小肠绒毛细胞借助于A处的载体蛋白吸收Na+的方式是?其能量来自?
二、小肠绒毛细胞借助于A处的载体蛋白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其能量来自?
三、小肠绒毛细胞借助于B处的载体蛋白运出葡萄糖的方式是?其能量来自?
协助扩散
Na+浓度梯度(电势能)
主动运输
Na+浓度梯度(电势能)
协助扩散
葡萄糖浓度梯度
协助扩散
钠钾泵消耗ATP可以在细胞内外建立Na+浓度梯度,相当于储存了电势能。
第一类:
直接消耗ATP的主动运输,通常称为泵(ATP驱动泵)。
第二类:
间接消耗ATP的主动运输。
第三类:
由太阳能提供能量。
主动运输的能量来源:
典例精讲
【典例01】根据能量的来源不同,主动运输分为下图三种类型。某些光合细菌存在光驱动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TP驱动泵同时具有载体蛋白和ATP水解酶的功能
B.协同转运分为同向和反向转运,由ATP直接提供能量
C.利用光能的光驱动泵位于细菌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运输靠协同转运蛋白
A
解析: A、据图所示,ATP驱动泵具有运输物质,同时将ATP转化为ADP,同时释放出能量,故ATP驱动泵同时具有载体蛋白和ATP水解酶的功能,A正确;
B、协同转运分为同向和反向转运,能量来自于顺浓度梯度所产生的电化学梯度势能,B错误;
C、细菌没有叶绿体,C错误;
D、协同转运蛋白参与的是主动运输,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运输是协助扩散,D错误。
考点02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典例精讲
【典例02】骨骼肌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钙泵可维持细胞质基质的低Ca2+浓度。骨骼肌细胞中Ca2+主要运输方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骨骼肌细胞兴奋可能是由Ca2+跨过细胞膜内流引起的
B.Ca2+进入细胞质基质的过程,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C.Ca2+与钙泵结合,会激活钙泵ATP水解酶的活性
D.钙泵转运Ca2+过程中,会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
B
解析:A、骨骼肌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质基质中Ca2+浓度低,Ca2+通过通道蛋白内流引起骨骼肌细胞兴奋,A正确。
B、Ca2+进入细胞质基质的过程,需要通道蛋白的协助,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B错误;
C、参与 Ca2+主动运输的钙泵是一种能催化ATP 水解的酶,当Ca2+ 与其相应位点结合时,其ATP水解酶活性就被激活了,C正确;
D、钙泵转运Ca2+过程中,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会使钙泵磷酸化,导致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将 Ca2+释放到膜另一侧,然后钙泵去磷酸化结构恢复到初始状态,为再次运输Ca2+做准备,D正确。
考点02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典例精讲
【典例03】作物甲的根细胞吸收K+和 的速率与O2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K+和 进入根细胞的运输方式均为主动运输
B.O2浓度大于a时限制作物甲吸收K+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外界环境中K+含量
C.与K+最大吸收速率时相比,根细胞的呼吸速率在 最大吸收速率时较大
D.定期松土可促进农作物对K+和 的吸收利用
B
解析:A、根据图示可知,K+和NO3-吸收速率在一定范围内与氧气浓度呈正相关,根细胞吸收K+和NO3-的过程消耗能量,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A正确;
B、O2浓度大于a时限制作物甲吸收K+速率,此时的限制因素不再是能量,而是载体蛋白,可能载体蛋白达到饱和,B错误;
C、与K+最大吸收速率时相比,根细胞在NO3-最大吸收速率时,消耗氧气更多,所以根细胞在NO3-最大吸收速率的呼吸速率大,C正确;
D、在农业生产中,定期松土可增加土壤中的含氧量,促进根细胞的有氧呼吸,为主动运输吸收矿质元素提供能量,因此定期松土可促进农作物对K+和NO3-的吸收利用,D正确。
考点02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举一反三
【演练01】2022年11月,我国研究团队揭示了汞离子调控水通道蛋白闭合和打开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确定了AqpZ水通道蛋白闭合是由汞诱导选择性过滤区第189号氨基酸的构象变化引起,而AQP6水通道蛋白打开则是汞诱导第181号和第196号氨基酸的构象变化所致。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A.水分子与不同水通道蛋白的直径、形状和大小都相适宜
B.水通道蛋白的闭合或打开都跟其构象改变有关
C.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速率与水分子和水通道蛋白的结合程度有关
D.该成果为治疗因水通道蛋白异常导致的肾小管重吸收障碍提供了理论指导
C
【演练02】癌细胞的耐药性是当前癌症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者在某些耐药癌细胞中发现了一种高表达量的 ABC 转运蛋白。ABC 转运蛋白是最早发现于细菌的一类具有运输功能的ATP酶。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ATP 为主动运输供能时可能涉及蛋白质的磷酸化
B.ABC 转运蛋白构象的改变是其实现生物学功能的基础
C.与细菌质膜上ABC转运蛋白形成的有关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D.上述癌细胞产生耐药性的原因通过ABC 转运蛋白增大了药物运入癌细胞的量
D
考点02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举一反三
【演练01】研究发现,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比载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快1000倍以上。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载体蛋白可以重复利用,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
B.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较快可能是因为消耗的能量少
C.肾小管细胞能快速的重吸收水分与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有关
D.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时K+的外流,需借助膜上钾离子通道进行协助扩散
B
【演练02】协同转运是指一种溶质的逆浓度穿膜运输依赖于另一种溶质的顺浓度穿膜运输;若两溶质的转运方向一致,称为同向转运,反之则为反向转运。某动物细胞能通过协同转运蛋白使Na+顺浓度进入细胞的同时排出H+,以调节细胞内的pH。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细胞通过协同转运蛋白转运Na+和 H+属于同向转运
B.运输 Na+和H+的协同转运蛋白活性增强可导致细胞内的pH升高
C.使用呼吸抑制剂,会直接阻碍该动物细胞通过协同转运蛋白排出H+
D.Na+通过协同转运蛋白进入细胞有利于加大细胞内外Na+的浓度差
B
考点02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酶与ATP
考点03
考点03 酶与ATP
考点梳理
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酶作用原理: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酶作用意义:使细胞代谢在温和条件下快速有序地进行高。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图中①表示:
图中②表示:
图中④表示:
无催化剂时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无机催化剂催化时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酶催化时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图中③表示:
图中⑤表示:
无机催化剂降低的活化能
酶降低的活化能
更显著地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考点03 酶与ATP
考点梳理
二、酶
来源
活细胞产生的
活细胞产生,可在细胞内、细胞外(或体外)发挥作用
功能
具有催化作用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本质
有机物(蛋白质或RNA)
合成原料: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
1、酶的本质
(1)高效性
保证了细胞代谢快速有效地进行。
保证了细胞内能量供应的稳定。
2、酶的特性
(1)酶的催化效率一般是无机催化剂的107 ~1013倍。
(2)酶可在1s内完成非酶体系需要3年-30万年时间的反应。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2)专一性
保证了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3)作用条件较温和
温度
反应速率
最适温度
A
B
C
pH
反应速率
最适pH
D
E
F
考点03 酶与ATP
考点梳理
三、ATP
1.ATP的中文名称:
腺苷三磷酸(ATP)
2.ATP的组成元素:
C、H、O、N、P
3.ATP的结构简式:
A-P~P~P
4.A、T、P、~的含义:
A表示:腺苷
T表示:三
P表示:磷酸基团
~表示:特殊的化学键
5.ATP为什么不稳定:
~代表特殊的化学键,两个相邻磷酸都带负电相互排斥等原因,使得这种化学键不稳定,末端磷酸基团有一种离开ATP与其他分子结合的趋势,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
6.ATP是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原因是:
1molATP水解释放的能量高达30.54kJ,所以说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ATP不是唯一的直接能源物质,除ATP外,还有UTP、GTP和CTP。UTP是由一个尿嘧啶、一个核糖、三个磷酸连接而成的;GTP是由一个鸟嘌呤、一个核糖、三个磷酸连接而成的;CTP是由一个胞嘧啶、一个核糖、三个磷酸连接而成的。
考点03 酶与ATP
考点梳理
三、ATP
A-P~P~P
(ATP)
A-P~P
(ADP)
能量
Pi
水
解
酶
Pi
合
成
酶
ATP
合成酶
水解酶
ADP+Pi
+能量
能量
动态平衡
1.ATP水解与合成的酶:
(1)ATP水解:水解酶
(2)ATP合成:合成酶
2.ATP在生物体内的储量:
ATP在细胞内储备少,转化速度快
3.ATP与ADP转化是否可逆:
物质是可逆的,能量是不可逆的。
4.ATP与ADP转化是生物界的共性:
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普遍存在,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ATP水解的能量来源:
ATP水解的能量去路:
特殊的化学键断裂
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5.ATP合成的能量来源与去路:
典例精讲
【典例01】淀粉酶可以使面粉中的淀粉水解,保证了面团发酵时有足够的糖源,从而加快气体生成速度,使成品更加蓬松柔软。某实验小组用两种淀粉酶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通过检测淀粉剩余量来计算酶的相对活性
B.随温度的升高,两种淀粉酶降低活化能的能力逐渐下降
C.在52 ℃左右分别使用两种淀粉酶,气体的产生速率相近
D.淀粉水解的产物可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形成砖红色沉淀
B
解析: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淀粉酶的种类,因变量是酶的相对活性,一段时间后可通过检测淀粉剩余量来计算酶的活性,A正确;
B、随温度的升高,两种淀粉酶的相对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即两种淀粉酶降低活化能的能力先升高后降低,B错误;
C、由图可知在52 ℃左右时,两条曲线出现了交点,因此在52 ℃左右分别使用两种淀粉酶,气体的产生速率相近,C正确;
D、淀粉水解的产物是麦芽糖等,可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形成砖红色沉淀,D正确。
考点03 酶与ATP
典例精讲
【典例02】在植物细胞中参与淀粉水解的酶主要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耐高温不耐酸,能以随机的方式从淀粉分子内部将其水解。β-淀粉酶不耐高温,但在pH=3.3时仍有部分活性,它能使淀粉从末端以两个单糖为单位进行水解。在淀粉、Ca2+等处理方式的影响下,β-淀粉酶在50℃条件下经不同时间保存后的活性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淀粉酶在理化性质上的差异只与组成其的氨基酸的种类或排列顺序相关
B.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产物是麦芽糖,β-淀粉酶的活性随pH升高逐渐增强
C.比较可知,30 mmol·L-1Ca2+处理方式最有利于较长时间维持β-淀粉酶的活性
D.在前50min,2%淀粉的处理方式使β-淀粉酶的活性先增强后减弱
D
解析:A、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和肽链形成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均可能是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在理化性质上存在差异的原因,A错误;
B、β-淀粉酶在pH=3.3时仍有部分活性,其活性随pH升高先增强后减弱,B错误;
C、比较可知,30mmol·L-1Ca2++2%淀粉的处理方式更有利于较长时间维持β-淀粉酶的活性,C错误;
D、由图可知,在前20min,2%淀粉的处理方式使β-淀粉酶的活性增强,在20-50min,2%淀粉的处理方式使β-淀粉酶的活性减弱,D正确。
考点03 酶与ATP
举一反三
【演练01】实验小组探究了唾液淀粉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为产物生成量
B.在不同pH下进行该实验,实验结果相近
C.反应1小时,需要立即中止反应再进行检测
D.唾液淀粉酶在t2时为反应提供的活化能与在t5时接近
C
【演练02】马铃薯削皮后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变成黑色或褐色,这种现象被称为“酶促褐化反应”。科学家研究发现,该反应主要是因为马铃薯中的儿茶酚氧化酶可催化儿茶酚和氧气反应生成褐色的对羟基醌。下表是某实验小组探究温度对儿茶酚氧化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结束时 下溶液颜色最深, 下溶液颜色最浅
B.将8组恒温箱均置于摇床上振荡,可提高氧气的消耗速率和酶活性
C.据实验结果推测儿茶酚氧化酶的最适温度在 之间
D.实验中将儿茶酚和儿茶酚氧化酶混匀后调整温度,置于对应恒温箱中保存
A
考点03 酶与ATP
温度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耗氧量 28.6 43.2 36.3 29.2 21.1 10.0 4.1 0.7
细胞呼吸
考点04
考点04 细胞呼吸
考点梳理
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酵母菌培养液
酵母菌培养液
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
澄清的
石灰水
澄清的
石灰水
A
B
空气
结论:
有氧呼吸不产生酒精,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由于葡萄糖也能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发生颜色变化,因此应将酵母菌的培养时间适当延长以耗尽溶液中的葡萄糖
实验原理
CO2的检测
①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②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酒精的检测
铬酸性重酸钾溶液:
澄清→浑浊
蓝→绿→黄
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NaOH溶液可吸收空气中的CO2
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澄清石灰水:消耗瓶内的氧气,造成无氧环境。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都产生CO2,且有氧呼吸产生的更多。
细胞呼吸
有氧呼吸: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水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
考点04 细胞呼吸
考点梳理
二、细胞有氧呼吸
反应场所:
物质变化:
产能情况:
反应场所:
物质变化:
产能情况:
反应场所:
物质变化:
产能情况: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内膜
少量
少量
大量
C6H12O6
酶
+4 [H] +能量
2C3H4O3(丙酮酸)
(少量)
酶
6CO2 +20[H]+ 能量
2C3H4O3(丙酮酸)
+6H2O
(少量)
酶
12H2O + 能量
24[H] + 6O2
(大量)
C6H12O6 + 6H2O + 6O2 6CO2 + 12H2O + 能量
酶
物质
变化
有机物
(葡萄糖)
无机物
(CO2+H2O)
能量
变化
有机物中
稳定的化学能
ATP中
活跃的化学能
+
散失的
热能
化学式前后的水分子不能抵消
①反应物的水是在线粒体基质中参与反应的,而产物中的水在线粒体内膜中产生;
②反应物中水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被消耗,而产物水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
为什么线粒体不能直接氧化分解葡萄糖?
①线粒体膜上没有葡萄糖载体;
②线粒体中没有氧化分解葡萄糖的酶。
考点04 细胞呼吸
考点梳理
三、细胞的无氧呼吸
1.过程:
C6H12O6
2丙酮酸 + 4 [H]+
2C2H5OH(酒精)+2CO2
酶
酶
2C3H6O3(乳酸)
酶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少能
2ATP
热能
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细胞质基质
细胞质基质
不释放能量
2.各阶段特征比较:
无氧呼吸 场所 反应物 产物 释能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细胞质基质
细胞质基质
C6H12O6
2C3H4O3
4[H]
2C3H4O3
4[H]
少量能量
无能量
2C3H6O3
2C2H5OH和CO2
3.总反应式:
C6H12O6 2C2H5OH+ 2CO2+ 能量(少量)
酶
⑴ 酒精发酵
实例:酵母菌、大多数高等植物
实例:①人和动物细胞②乳酸菌、③某些植物的特殊器官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
⑵ 乳酸发酵
C6H12O6 2C3H6O3(乳酸)+ 能量(少量)
酶
形象记忆:马吃甜玉米
考点04细胞呼吸考点梳理四、细胞的有氧呼吸vs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同点需否氧气需要氧气不需要氧气反应场所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细胞质基质分解产物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碳+酒精 或 乳酸能量转化有机物中的化学能→ATP中的化学能+热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不彻底氧化产物中化学能ATP中化学能+热能相同点意义①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②生物体的代谢枢纽反应方程式考点04 细胞呼吸
考点梳理
五、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1.温度:
通过影响呼吸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速率。
温度℃
呼吸速率
2.氧气浓度:
O 5 10 15 20 25
释放量
CO2
O2浓度%
有氧呼吸速率
无氧呼吸速率
细胞呼吸CO2的总量
Q
A
P
B
R
3.二氧化碳浓度:
呼吸速率
CO2(%)
4.含水量:
呼吸速率
细胞含水量
各点分析:
①Q点:
②P点:
③R点:
④A点:
⑤B点:
不消耗O2,只产生CO2 只进行 呼吸。
消耗O2量=产生CO2量 只进行 呼吸。
无氧
有氧
产生CO2_____ 组织细胞呼吸______ 。
最少
此时有机物消耗最少,R点对应的O2浓度是储藏蔬菜、水果的最佳O2浓度。
最弱点
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______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但二者消耗葡萄糖的速率_______。
等于
不相等
无氧呼吸终止点。
典例精讲
【典例01】在缺氧条件下,细胞中的丙酮酸可通过乙醇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的作用,分别生成乙醇和乳酸(如图)。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在缺氧条件下以酒精发酵的形式进行无氧呼吸,是因为细胞内含有乙醇脱氢酶
B.图中NADH为还原型辅酶I,缺氧条件下在细胞质基质中被消耗
C.消耗一分子葡萄糖酒精发酵比乳酸发酵多释放一分子二氧化碳,故可产生较多ATP
D.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可转化为甘油、氨基酸等非糖物质
C
解析:A、据图可知,丙酮酸形成乙醇需要乙醇脱氢酶,酵母菌在缺氧条件下以酒精发酵的形式进行无氧呼吸,是因为细胞内含有乙醇脱氢酶,A正确;
B、图中NADH为还原型辅酶Ⅰ,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NADH的消耗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正确;
C、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都只有第一阶段产生少量的ATP,消耗一分子葡萄糖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产生的ATP相同,C错误;
D、细胞呼吸中产生的丙酮酸可转化为甘油、氨基酸等非糖物质,D正确。
考点04 细胞呼吸
典例精讲
【典例02】如图为人体内部分物质与能量代谢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羧酸循环、呼吸链发生场所分别为线粒体内膜和线粒体基质
B.三羧酸循环是多糖和脂肪分解代谢的最终共同途径
C.图示说明脂肪转化为葡萄糖一定需要通过乙酰CoA
D.三羧酸循环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有的途径
B
解析:A、三羧酸循环产生CO2和[H]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呼吸链消耗氧气,生成ATP,发生场所为线粒体内膜,A错误;
B、据图可知,多糖和脂肪都能分解为乙酸CoA然后进入线粒体进行三羧酸循环,所以三羧酸循环是多糖和脂肪分解代谢的最终共同途径,B正确;
C、脂肪转化为葡萄糖可以通过脂肪→甘油和脂肪酸→葡萄糖途径进行,可以不通过乙酰CoA,C错误;
D、三羧酸循环发生在线粒体基质看,无氧呼吸的全过程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因此三羧酸循环不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有的途径,D错误。
考点04 细胞呼吸
典例精讲
【典例03】“有氧运动”一般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即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的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无氧运动”一般是指人体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的高速剧烈的运动。下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呼吸底物为葡萄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强度≥b时,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大于O2的消耗量
B.运动强度≥b时,葡萄糖氧化分解后大部分能量以热能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
C.运动强度为c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3倍
D.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会因为乳酸增加而使肌肉酸胀乏力,乳酸能在肝脏中再次转化为葡萄糖
D
解析:A、人体有氧呼吸吸收氧气的量与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而无氧呼吸既不吸收氧气,也不释放二氧化碳,因此运动强度≥b后,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始终等于O2的消耗量,A错误;
B、运动强度≥b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葡萄糖氧化分解后大部分能量以热能散失,一部分储存在ATP,一部分储存在乳酸中,B错误;
C、运动强度为c时,无法计算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C错误;
D、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人体的调节能力有限,会因为乳酸增加而使肌肉酸胀乏力,乳酸能在肝脏中再次转化为葡萄糖,D正确。
考点04 细胞呼吸
典例精讲
【典例04】植物普遍存在乙醇脱氢酶(ADH)、乳酸脱氢酶(LDH),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生成的产物不同(如图1)。科研人员研究了淹水胁迫对某植物根系呼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的NADH均来源于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
B.图1中丙酮酸的能量大部分没有释放出来
C.淹水胁迫时,该植物根细胞以乳酸发酵途径为主
D.ADH和LDH分布于细胞质基质中,其活性可被淹水激活
C
解析:A、由细胞无氧呼吸过程可知,第二阶段消耗的NADH均来源于第一阶段,A正确;
B、丙酮酸能量大部分留在了乳酸或乙醇中,B正确;
C、由图可知,水淹组和对照组相比,水淹组ADH和LDH的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但ADH的活性增加量要远远大于LDH,所以淹水胁迫时,该植物根细胞以酒精发酵途径为主,C错误;
D、无氧呼吸两个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图2显示淹水胁迫,ADH和LDH的活性均提高,D正确。
考点04 细胞呼吸
典例精讲
【典例05】如图为某兴趣小组对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实验装置进行的改进,锥形瓶中装有正常生长的酵母菌及足量培养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装置可以用于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影响
B.甲、乙的作用分别为除去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检测二氧化碳
C.关闭阀门进行实验并检测是否产生酒精,可在乙中加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D.与打开阀门相比,关闭阀门时乙中发生相同的颜色变化所需时间更长
C
解析:A、恒温水浴锅能够改变温度,因此该实验装置可以用于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影响,A正确;
B、甲中装有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其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乙中装有澄清石灰水,其作用是检测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B正确;
C、若关闭阀门,则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在锥形瓶中产生,因此可从锥形瓶吸取少量发酵液加入试管中,再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的产生,C错误;
D、打开阀门进行实验,则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若关闭阀门,则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消耗相同质量的葡萄糖,有氧呼吸释放二氧化碳的速率更快,因此与打开阀门相比,关闭阀门时乙(乙中装有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中发生相同的颜色变化所需时间更长,D正确。
考点04 细胞呼吸
举一反三
【演练01】玉米根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会导致细胞质基质的pH降低。pH降低至一定程度会引起细胞酸中毒,为了延缓酸中毒,细胞会改变呼吸代谢途径来适应缺氧环境。科研人员在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定了玉米根细胞在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释放CO2速率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 a时间前后细胞呼吸的场所未发生改变
B.在a时间前,玉米根细胞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C.a时间后丙酮酸转化为酒精途径释放更多ATP 以缓解细胞pH降低
D.若降低环境温度,玉米根细胞CO2释放速率的峰值在b时间之后出现
C
【演练02】某研究小组用传感器精确测量了某绿色植物非绿色器官的O2吸收量(x)和CO2释放量(y)。下列关于x、y的关系与细胞呼吸方式的推论,正确的是( )
A.当x=y>0时,细胞一定存在有氧呼吸,且一定不存在无氧呼吸
B.当y>x>0时,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共同存在
C.当x>y>0时,有氧呼吸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共同存在
D.当x=0,y>0一定不存在有氧呼吸,且无氧呼吸有乳酸产生
B
考点04 细胞呼吸
举一反三
【演练03】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中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NADH的速率超过呼吸链消耗NADH的速率,此时NADH可以将丙酮酸还原为乳酸。乳酸随血液进入肝细胞后转变为葡萄糖,又回到血液,以供应肌肉运动的需求。该过程称为可立氏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剧烈运动时,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来补充血糖
B.丙酮酸还原成乳酸时产生少量能量并形成少量ATP
C.丙酮酸还原为乳酸使NADH再生,以保证葡萄糖氧化分解的正常进行
D.可立氏循环能避免乳酸损失导致的物质能量浪费及乳酸堆积导致的酸中毒
D
【演练04】图是某生命活动的模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为线粒体,a为葡萄糖,则b、c可分别代表CO2和H2O
B.若A为类囊体薄膜,a为光照,则b、c可分别代表NADH和ATP
C.若A为细胞膜,a为葡萄糖,则b、c可分别代表CO2和H2O
D.若A为某营养级同化量,a为该营养级的摄入量,则b、c可分别代表粪便量和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C
考点04 细胞呼吸
举一反三
【演练05】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活和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中耕松土: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利于根系吸收无机盐
B.睡前刷牙:抑制细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酸性物质侵蚀牙齿
C.保存果蔬:在低温、低氧条件下降低细胞呼吸强度,减少有机物消耗
D.稻田定期排水:避免水稻根细胞长时间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烂根
D
【演练06】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研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过程,绘制出酵母菌在密闭容器内以葡萄糖为底物的呼吸速率变化过程的坐标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在6~8h时段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来检测无氧呼吸是否产生了CO2
B.在9h时酵母菌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释放了部分能量
C.在7h时有氧呼吸产生的ATP的数量大于无氧呼吸产生的
D.在0~6h时段容器内气体的体积基本不变,培养液的pH变小
A
考点04 细胞呼吸
光合作用
考点05
考点05 光合作用
考点梳理
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实验原理:
提取原理:
提取方法:
分离原理:
分离方法:
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纸层析法
绿叶中色素在层析液(汽油)中的溶解度不同。
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
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无水乙醇
2.实验步骤:
①研磨
②过滤
(1)提取色素:
(3)画滤液细线
(2)制备滤纸条
(4)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层析液
培养皿
滤液线
3.实验结果:
(橙黄色)
(黄 色)
(蓝绿色)
(黄绿色)
类胡萝卜素
胡萝卜素
叶黄素
叶绿素
叶绿素a
叶绿素b
(含量约3/4)
(含量约1/4)
色素含量
扩散速度
溶解度
最少
较少
最多
较多
最快
较快
较慢
最慢
最大
较大
较小
最小
考点梳理
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过程 操作内容 操作目的
提取色素 选取新鲜叶片 色素含量高,实验效果明显
叶片要放置24~36h 使叶片含水量下降(提高提取效果),但时间过长会使色素分解
叶片要剪去主叶脉 色素含量较低,且不易研磨充分
叶片要剪碎 使研磨更充分
试剂:二氧化硅 破坏细胞结构,有助于研磨更充分
试剂:碳酸钙 中和细胞中的有机酸,防止其在研磨中破坏色素
试剂:无水乙醇(95%乙醇+无水碳酸钠) 提取色素,(5ml)量过多会使色素浓度降低,提取效果变差
试管口及时棉塞塞严 防止乙醇挥发和色素被氧化
用单层尼龙纱布过滤而非滤纸 过滤得到滤液中色素,滤纸会吸附色素,所以不用滤纸
研磨迅速、充分 迅速是减少研磨过程中乙醇挥发,充分是使色素提取较多
分离色素 滤纸要干燥 使层析液在滤纸上快速扩散
滤纸要剪去两角 减少边缘效应,使层析液同步到达滤液细线,防止两侧扩散快,不整齐
滤纸上用铅笔画横线 作为画滤液细线的参照线
滤液细线要细、直、匀 防止色素带重叠,影响分离效果
毛细吸管 利用毛细现象,吸取滤液,并在滤纸上画线
滤液细线要干后重复画 积累更多色素,使分离得到的色素带更明显
试剂:层析液 利用色素的溶解度不同来分离色素
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 防止色素直接溶解到层析液,从而得不到色素带
层析烧杯用培养皿盖住 防止层析液挥发(层析液易挥发且有毒 )
考点05 光合作用
考点梳理
二、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
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CO2 + H2O (CH2O)+O2
光能
叶绿体
2.过程
(1)概念
(CH2O)表示糖类
3.实质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呼吸作用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叶绿体
中的色素
可见光
C5
2C3
ADP+Pi
ATP
H2O
O2
H+
多种酶
酶
(CH2O)
CO2
吸收
光解
固定
还原
光反应
暗反应
NADP+
NADPH
光能→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
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
→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酶
2.光合作用的过程:
CO2 + H2O
光能
叶绿体
(CH2O)+ O2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NADPH
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NADP+等原料
考点05 光合作用
考点梳理
三、化能合成作用
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的合成作用。
例如: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少数种类的细菌。
2NH3+3O2 2HNO2+2H2O+能量
硝化细菌
2HNO2+O2 2HNO3+能量
硝化细菌
6CO2+6H2O 2C6H12O6+ 6O2
能量
项目 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条件 酶
原料 产物 等有机物 能量来源 _____
生物种类 、硫细菌、铁细菌等
糖类
光能
硝化细菌
CO2和H2O等无机物
某些无机物氧化时释放的能量
光、色素、酶
绿色植物、蓝细菌等
化能合成作用与光合作用的比较:
考点05 光合作用
考点梳理
四、光合作用强度
1.概念:
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类的数量。
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
②固定CO2的量
①制造或产生有机物(糖类)量
③产生O2的量
表示方法
真正(总)光合速率= 净(表观)光合速率 + 呼吸作用速率
有机物的制造量
CO2固定量或消耗量
O2的产生量
有机物的积累量
CO2的吸收量
O2的释放量
有机物的消耗量
黑暗下CO2的释放量
黑暗下O2的吸收量
2.影响因素:
CO2浓度
水分
光
光质
光照强度
光照时间
光照面积
酶
色素
温度
矿质元素
气孔开闭情况
影响
因素
考点05 光合作用
典例精讲
【典例01】测定某一新鲜叶片新陈代谢速率的相关装置如图所示,图中缓冲液用于调节CO2的量,以模拟空气中CO2的浓度。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设置恒温水槽可避免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
B.若只用18O标记小室外水槽中的水,则不能够检测到18O2
C.光照强度为零时,能测出呼吸速率
D.通过该装置不能得出叶片的总光合速率
D
解析:A、由于设置了恒温水槽,因此实验结果不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A正确;
B、小室外水槽中的水没有参与光合作用,B正确;
CD、光照条件下通过活塞向右移动的刻度值可测出净光合速率,当光照强度为零时可以测出呼吸速率,因此通过该装置能够计算出总光合速率,C正确,D错误。
考点05 光合作用
典例精讲
【典例02】与水稻轮作的油菜常常会由于积水导致根系缺氧、光合速率下降,造成减产。对油菜进行淹水处理,测定有关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张开程度。表中数值为相关系数(r),当 越接近1,相关越密切。r>0时,两者呈正相关;r<0时,两者呈负相关。
A.淹水时,油菜根部细胞利用丙酮酸产酒精,酒精积累会对植株产生毒害
B.水稻根部部分细胞程序性死亡形成通气腔隙,利于植株进行有氧呼吸
C.气孔导度与光合速率呈正相关,气孔导度的增大是由于光合速率上升
D.综合分析表中数据,推测除CO2外还存在其他因素影响油菜光合速率
C
解析:A、淹水时,油菜根部细胞由于缺乏氧气进行无氧呼吸,利用丙酮酸产酒精,酒精积累会对植株产生毒害,A正确;
B、水稻根部部分细胞程序性死亡形成通气腔隙,增加了氧气含量,利于植株进行有氧呼吸,B正确;
C、气孔导度直接影响二氧化碳的吸收,气孔导度大,进入到细胞间隙的二氧化碳就更多,气孔导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光合速率呈正相关,光合速率上升是由于气孔导度的增大,C错误;
D、叶绿素含量与胞间CO2浓度的相关系数为负值,说明二者呈负相关,即虽然气孔导度下降,但胞间CO2上升,说明光合速率下降主要由非气孔限制因素导致的,D正确。
考点05 光合作用
光合速率 叶绿素含量 气孔导度 胞间CO2浓度
光合速率 1
叶绿素含量 0.86 1
气孔导度 0.99 0.90 1
胞间CO2浓度 -0.99 -0.93 -0.99 1
典例精讲
【典例03】农科院为提高温室黄瓜的产量,对其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下图为7时至17时内黄瓜叶片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其中净光合速率和Rubisco(固定CO2的酶)活性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7时至17时净光合速率两次降低的限制因素相同
B.13时叶绿体内光反应的速率远低于暗反应的速率
C.7时至17时黄瓜叶片干重变化也呈“双峰”曲线
D.胞间CO2浓度既受光合速率影响又会影响光合速率
D
解析:A、7时至17时净光合速率两次降低的限制因素不同,第一次下降是由于正午由于出现午休现象,CO2不足,光合速率下降,第二次下降是由于光照减弱,A错误;
B、13点后,叶片的CO2浓度快速上升,是由于细胞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释放出二氧化碳在胞间积累,而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因此暗反应速率不可能高于光反应速率,B错误;
C、7时至17时净光合速率大于0,干重不断增大,C错误;
D、光合速率会影响胞间CO2浓度,同时胞间CO2浓度又会影响光合速率,D正确。
考点05 光合作用
典例精讲
【典例04】如图是叶绿体中进行的光反应示意图,类囊体膜上的光系统Ⅰ(PSⅠ)和光系统Ⅱ(PSⅡ)是色素和蛋白质复合体,可吸收光能进行电子传递,电子最终传递给NADP+后与其反应生成NADPH。膜上的ATP合成酶在顺浓度梯度运输H+的同时催化ATP的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体现出的膜蛋白功能仅有催化及物质运输
B.若CO2浓度降低,暗反应速率减慢,叶绿体中NADP+减
少,则图中电子传递速率会减慢
C.H+由叶绿体基质进入类囊体腔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D.据图分析,O2产生后扩散到细胞外共需要穿过3层生物膜
B
解析:A、图中体现了膜蛋白的催化、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功能,A错误;
B、若CO2浓度降低,生成的C3减少,暗反应消耗的NADPH减少,生成的NADP+减少,则图中电子传递速率会减慢,B正确;
C、ATP合成酶顺浓度梯度运输H+,则类囊体腔内H+的浓度高于叶绿体基质,故H+由叶绿体基质进入类囊体腔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错误;
D、据图可知,O2产生后扩散到细胞外共需要穿过类囊体膜、叶绿体双层膜、细胞膜共4层生物膜,D错误。
考点05 光合作用
典例精讲
【典例05】细胞内的ATP合酶可催化ATP合成,其催化中心的蛋白质有三种不同构象:O态(ATP与酶亲和力低)、L态(ADP、Pi与酶结合疏松)、T态(ADP、Pi与酶结合紧密),ATP合酶的催化功能是由H+跨膜回流时驱动这三种构象的动态变化实现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中存在ATP合酶,叶肉细胞中ATP合酶仅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
B.T态有利于ATP释放,推测该酶催化中心构象呈L、T、O的周期性变化
C.ATP合酶催化的结果是使H+势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到特殊的化学键中
D.温度和pH都仅通过影响蛋白质的结构,进而影响ATP的合成速率
C
解析:A、原核细胞中有ATP合成,因此存在ATP合酶,叶肉细胞中ATP合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类囊体薄膜,A错误;
B、催化中心的蛋白质呈O态时,ATP与酶亲和力低,有利于ATP释放,推测该酶催化中心构象呈L态、T态、O态的周期性变化,B错误;
C、ATP合酶催化的结果是将ADP、Pi合成ATP,该过程中H+势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到特殊的化学键中,C正确;
D、温度和pH不仅影响蛋白质的结构,还通过影响H+跨膜回流的速度影响ATP的合成,D错误。
考点05 光合作用
举一反三
【演练01】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桑格和尼克尔森提出的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B.毕希纳实验说明酵母菌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细胞破碎后仍起催化作用
C.希尔发现离体叶绿体加入氧化剂在光照下可放出O2,并探明了光合作用中O2的来源
D.林德曼通过对某湖泊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C
【演练02】希尔反应是指离体的叶绿体在适当条件下发生水的光解、产生O2,同时将加入的氧化剂还原的过程氧化剂2,6-二氯酚靛酚是一种蓝色染料,被还原后变为无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获得离体的叶绿体可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
B.希尔反应发生的具体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
C.实验室模拟希尔反应需要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进行
D.叶绿体悬浮液加入二氯酚靛酚反应后,溶液由蓝色变无色
C
考点05 光合作用
举一反三
【演练03】在受到红光或远红光照射下,光敏色素被激活,结构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信息经信息传递系统传导至细胞核,影响特定基因(如成花素基因FT)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缺乏叶绿素的植株叶肉细胞能吸收红光,但不用于光合作用
B.植物体内有乙烯分布的部位,未必有光敏色素的分布
C.光作为一种信号,只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阶段
D.细胞内成花素基因FT的转录和翻译可在同一场所内进行,需消耗脱氧核糖核苷酸
A
【演练04】在温度、水分均适宜的条件下,分别测定甲、乙两种植物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P/R)随光照强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照强度为c时两植物积累有机物的速率相等
B.若光照强度突然由b变为a,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含量增多,C5含量减少
C.d点后限制两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相同
D.这两种植物间作时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
A
考点05 光合作用
举一反三
【演练05】研究人员对密闭蔬菜大棚中的黄瓜植株进行了一昼夜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SM、SN、Sm分别表示图中相应图形的面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E点时密闭大棚中CO2浓度最高,O2浓度最低
B.C点过后光照降低,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含量升高
C.B点和D点时黄瓜植株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D.一昼夜后,黄瓜植株有机物的增加量可表示为Sm-SM-SN
A
【演练06】某研究小组测定了植物甲和乙在一定的 CO2浓度和适宜温度条件下,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光照强度为 b 时,植物甲的实际光合速率与植物乙的相同
B.在光照强度为 b 时,若每天光照 11 小时,则植物乙无法正常生长
C.同等光照强度下植物甲、乙光合速率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叶肉细胞中 叶绿素含量不同
D.将植物甲、乙分别置于相同黑暗环境中,植物甲单位时间内消耗的有机物更多
B
考点05 光合作用
举一反三
【演练07】光补偿点为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对应的光照强度;光饱和点为植物的光合速率刚达到最大时对应的光照强度。在一定浓度的CO2、适宜温度及不同光照条件下,科研人员测得甲、乙两种水稻的光合速率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为1千勒克司时,甲、乙两种水稻的真正光合速率不等
B.在各自光补偿点时,甲水稻的光合速率为乙水稻的光合速率的1.5倍
C.未达到各自光饱和点时,影响甲、乙水稻的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
D.在各自光补偿点时,甲、乙水稻叶肉细胞消耗的CO2量与产生的CO2量相等
A
【演练08】下图是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示意图,其中a、b表示物质,Ⅰ、Ⅱ表示反应阶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缺Mg会影响该植物Ⅰ阶段对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
B.在类囊体薄膜上产生的a和b可参与叶绿体基质中的Ⅱ阶段
C.若光照强度减弱,则短时间内该植物细胞中 C3/C5的值变小
D.该植物经光合作用可将光能转变成糖类中稳定的化学能
C
考点05 光合作用
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代谢
考点06
典例精讲
【典例01】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营养物质,下图是人体有机物代谢过程模式图。图中字母表示物质,数字表示代谢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为丙酮酸
B.D为脂肪酸,大多数是饱和的,熔点较高
C.图中三大类营养物质氧化分解过程中形成ATP最多的过程是④
D.⑥和①过程能产生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
D
解析:A、①过程是糖酵解过程,即葡萄糖经一系列氧化分解转变为丙酮酸的过程,故A是丙酮酸,该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正确;
B、D是脂肪酸,脂肪酸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大多数动物脂肪含饱和脂肪酸,熔点较高,室温下呈固态,B正确;
C、图中④过程,即[H]和氧气生成水的过程会产生大量的ATP,较其他过程氧化分解释放的ATP多,C正确;
D、必需氨基酸是人体不能自己合成,必须从外界环境获取的,故⑥和①过程均不能产生人体的必需氨基酸,D错误。
考点06 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代谢
典例精讲
【典例02】细胞呼吸是联系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相互转化的枢纽。如图为葡萄糖、脂肪和氨基酸相互转化的示意图,在有氧的条件下才能产生乙酰辅酶A。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无论有无氧气,①过程都会产生少量的NADPH
B.真核细胞中丙酮酸转化成乙酰辅酶A的场所是线粒体
C.与同等质量的葡萄糖相比,脂肪经②过程产生的水和能量更多
D.丙酮酸和乙酰辅酶A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相互转化的关键物质
A
解析:A、无论有无氧气,①表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会产生少量的NADH,A错误;
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真核细胞中丙酮酸转化成乙酰辅酶A的场所是线粒体,B正确;
C、脂肪中C、H的比例比糖类高,故同质量的糖类和脂肪氧化分解,脂肪释放的能量和水更多,消耗的氧气更多,C正确;
D、通过图示可知,丙酮酸和乙酰辅酶A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相互转化的关键物质,D正确。
考点06 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代谢
举一反三
【演练01】下图表示人体内能源物质的代谢途径,X、Y、Z、W代表物质,①代表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是麦芽糖 B.W是蛋白质 C.Y是丙酮酸 D.①是卡尔文循环
C
【演练02】过多脂肪会增加速度滑冰运动负体内氧气消耗,导致比赛后程降速。研究证明,低氧刺激配合特定强度的有氧运动,能显著提高脂肪参与有氧呼吸的比例。中国科学家据此指导北京冬奥首金成员武大靖调整训练方式,3周内使其体脂百分比达到理想状态。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肪和葡萄糖都可以作为人体主要储能物质
B.脂肪中氢、氧元素的含量均少于等量的糖类
C.脂肪经氧化分解后在线粒体内膜产生大量ATP
D.脂肪分解产生的NADH参与有氧呼吸第2阶段
C
考点06 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代谢
谢谢您的观看
THANKS
学霸培优
举一反三
典例精讲
考点梳理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