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配套教学设计(118)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配套教学设计(118)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12-21 13:36:34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同时,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2新设计3学情分析
声音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因此,学生对声音并不陌生,学习时不会太难。本章知识与生活密切相连,而第一节内容是本章打好基础的关键,因此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4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与同学合作归纳总结出声音产生和传播需要的条件。
5教学过程
5.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欣赏音乐《荷塘月色》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坐着,多媒体播放《荷塘月色》,请告诉老师,你们听到了哪些声音?
2.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在漆黑的夜晚,几声呱呱的蛙声划破了村野广阔的夜空,给宁静的乡村夜色增添了一分美丽。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活动2【活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实验体会:
(1)人说话时有声音,用手触摸喉部的声带;(学生实验)
(2)敲击音叉时,有声音,(1)放入水中,水花四溅;(教师实验)
(3)与其轻触的乒乓球被弹开。(教师实验)
活动3【练习】声源的概念
是什么在振动?
(1)海水声(海水)
(2)笛子声、箫声(空气)(3)吉他、二胡(弦)
——声源的概念;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振动发声。
活动4【讲授】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问一问:平时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递。——空气——气体可以传声;
那么固体、液体可以传声吗?举例说明(学生自由发言)——土电话、岸上的说话声把水里的鱼吓跑了。
——认识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假如我们之间没有空气,同学们能听到我的声音吗?(播放真空罩中的闹钟视频)生活中还有什么例子?
活动5【练习】声音传播需要的介质的种类
判断:
(1)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声音——气体
(2)隔墙有耳——固体
(3)路人借问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液体、气体
活动6【讲授】自主学习:声速
阅读课本29、30页,并思考:
(1)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声速——
(3)声速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4)15℃时,声速为
(5)声音在三种介质中的传播快慢为
讲解:(1)以水波的传播为例
课本30页小资料回声:t=0.1s;
回声测距公式:s=vt/2=340m/s×0.1s/2。
活动7【导入】“科学世界”
自主学习:课本30、31页“科学世界”,想一想,我们梳头、刷牙、吃饼干发出的各种声音是怎样传进大脑,产生听觉?
活动8【导入】课堂小结及检测
金榜的基础达标部分
活动9【导入】课后作业
完成同步学习13页。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