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掌握科学的探究精神。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
3.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
2学情分析
年龄特点: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喜欢动手操作,厌倦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认知基础:通过第一章机械运动的学习,掌握基本物理量和基本测量方法,对物理学习有了初步了解。学习障碍:从观察实验逐步转向探究实验,学生缺乏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解释生活中的声现象。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
创设物理情境,引入新课。1.吸引注意力,等上课铃响后,边敲锣边走进教室。学生会觉得教师行为很反常,从而引起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好奇心。2.教师播放提前录制好的各种声音,让学生亲身感悟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声世界。以反常的行为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快速抢答它是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引入新课。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观看青蛙发声和蟋蟀发声的多媒体教学视频,再对比人发声。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发声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接着提出问题: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比较不同发声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让学生通过身边熟悉的声现象去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亲身感受不同发声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
活动3【活动】新课教学
1.观看声音产生的演示实验
首先,让学生观看“千手观音”的表演,引导学生思考:舞蹈演员是聋哑人,不能听到音乐声,为什么会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接下来进行演示实验一:纸人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然后探究实验二:当音响响起时,光斑在跳动。最后用传感器演示“看得见的声音”。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听老师讲解,并分析声音产生所需要的条件。通过实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养成实验探究的好习惯。
活动4【活动】新课教学
2.总结实验现象,
给出声音产生所需要的条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深入理解声的产生需要的条件。用概念使学生对声的产生的理解更加系统化。
活动5【活动】新课教学
3.探究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情况
提问:为什么古代的士兵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远方的马蹄声?做一做:让学生轻轻敲击桌面,感觉声音,然后将耳朵贴近桌面,轻敲桌面的另一端,再感觉一下声音有什么不同?思考:声音在固体中能不能传播呢?用图片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并让学生通过做一做得出实验结论。
活动6【活动】新课教学
4.探究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情况
用新颖的古诗引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然后用手机、水盆和防水袋来做实验。在防水袋内装入手机,然后放入装有水的水盆中,用另一部手机拨号。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观察实验,认真听老师分析讲解,思考:声音在液体中能不能传播?用实验验证问题,是物理一个永恒的话题,旨在让学生养成一个实验探究的好习惯,培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思维。
活动7【活动】新课教学
5.探究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情况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近在咫尺的宇航员不直接交谈,而是采用无线电交谈?然后让学生观看“嫦娥一号卫星”成功的撞击月球时的视频。最后演示真空罩实验,我在真空罩中放一个闹钟,观察真空罩内闹钟铃声的变化;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注意闹钟铃声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真空罩,注意闹钟铃声的变化。
观看视频思考:为什么“嫦娥一号卫星”成功撞击月球时是无声撞击?
观察真空罩实验。真空罩里有无空气时铃声的变化。
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活动8【活动】总结归纳
6.总结归纳声音传播需要的条件
引导学生归纳得出:传声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但真空不能传声。认真理解声的传播需要的条件。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实验,通过自主探究和分析归纳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活动9【活动】新课教学
7.探究声速
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并引导学生阅读书中关于声速的小数据,引导学生找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一般规律。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了解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活动10【活动】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声音产生和传播需要的条件。了解有关声速的知识。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能传播;
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同学们自己试着与教师一起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能够做对碰到的问题,抓住核心,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更深刻的理解该问题。
活动11【练习】当堂检测
实验1 把橡皮筋张紧到一定程度,用手拨动:
①你听到声音了吗? ________________
②橡皮筋在做什么运动? ________________
③这声音是由什么引起的 _________________
④当橡皮筋停止振动,你还能听到声音吗
________________
活动12【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小组合作,提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案。
记录作业,课后查阅资料,解决该问题。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活动13【测试】学习评价
让学生根据自己真实的学习情况给自己做一些评价,星级越多掌握情况越好。教师可依据这个表格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填写问卷。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方便改进教学策略。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