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如何联想
单元导读
80后作家韩寒参加第一届新概念作文比赛时,老师一言未发,只在讲桌上放了一杯水,然后往水杯里扔了一块布。韩寒据此作文,一举获得了比赛的一等奖;此后,又引发了一股“韩寒热”,也才有了今天的韩寒。这篇文章,就是《杯中窥人》。韩寒写到:我想到的是人性,尤其是中国人的民族劣根性。
由一块布沉入杯底的过程,韩寒联想到人被社会这个大染缸污染的过程。
这就是联想和想象的魅力,它可以让我们的文章更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
技法导航
一、什么是联想
联想是写作中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它的特点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
注意两个要素:(1)有一定联系;(2)别的事物。
生活中常有联想:一提到蓝天,往往想到白云;一提到秋天,往往想到果实累累。它们为什么会被联系在一起呢?时空上往往相伴,令人不由自主将它们联系在一起是主要原因,这就是相关联想。再比如,“祖国的花朵”是对小朋友常见的比喻,为什么不想到棉花、荷叶、南瓜,而是祖国的花朵呢?因为花朵鲜艳、娇嫩、充满生机、惹人喜爱和小朋友一样。这就是相似联想。
二、联想的方法
1.相似联想法
即指由甲事物联想到在某种特征上与它相似的乙事物。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似性。如《白杨礼赞》由“不平凡”的白杨树联想到同样“不平凡”的西北抗日军民,进而联想到民族的精神和意志;《马说》由无能的“饲马者”联想到愚妄无知的封建统治者。
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文章的构思与立意,都能用到相似联想。
(1)语言表达。
现代作家鲁彦描写海潮的声音:
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赏析:海潮之声看不见摸不着,作家展开相似联想,寻找六种类似事物,连用比喻,借视、听、味、触等感受来描写海潮声,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这就做到了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营造出优美的意境,表现出大海的静。
(2)篇章构思。
列夫·托尔斯泰写过一部著名短篇《霍尔斯托梅尔》,其灵感源于一匹马引发的联想。
一次,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一起散步,在牧场上见到一匹瘦弱可怜的马,它“模样可怜,疲惫不堪,四肢弯曲,瘦骨嶙峋,衰老和劳累把它完全压垮了,连草都叼不起来,只能站着挥动尾巴,驱赶骚扰它的苍蝇。”他们向这匹马走去,托尔斯泰开始抚摸它。他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联想,为屠格涅夫讲述这匹马的情感、思想和经历,两人同时进入了这不幸生灵的内心世界。屠格涅夫甚至怀疑,托尔斯泰什么时候真的是一匹马。以此为据,托尔斯泰通过描述一匹衰老的马的命运,来揭露它的主人巧取豪夺、尽情挥霍。小说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托尔斯泰在构思中运用联想,由形入神,由果溯因,由马及人,这是多么可贵的形象思维啊!
2.相关联想法
即以某一事物为触发点,联结到与其有某种联系(或是时间,或是空间,或是原因和结果,或是条件和结局)事物的联想。二者之间存在着相关性。如《海燕》由海燕联想到海面的风云变化;由彩虹想到与之相关联的晴天、灿烂的阳光、叶子上晶莹的水珠(与彩虹同时出现的)、关于彩虹的儿歌、欢乐的童年(与彩虹相关的、光的折射),三棱镜等;眼见一片树林,联想到林中百鸟、清新的空气、树下的蘑菇、林边的小溪……从与之相关的方方面面去联想,想到的事物何其丰富,思维会多么开阔啊!
3.相反联想法(对比联想法)
即把性质截然不同或者完全相反的事物联结在一起的联想。“此”与“彼”之间是对立的,内涵是相反的。如《紫藤萝瀑布》中由一树繁盛的紫藤萝,联想到十多年前那一树伶仃的藤萝;《天上的街市》由现实的“黑暗”联想到牛郎织女幸福美好的生活;再如由白想到黑,由光明想到黑暗,或由小到大、由高想到低、由蓝天到大地等。
4.因果联想法
即有因果关系的事物间的联想。如清晨见地湿,联想到昨夜定是下过雨;由一片树叶落地,联想到“落叶归根”,再想到故乡、亲人;由肆意的洪水,联想到该有多少房屋倒塌,堤决田毁。
5.类比联想法
即比较、发现事物高度类似产生的联想,它比一般的类似联想复杂。因为必须有通过比较获得相似性的认识作为基础,才能引起类比联想。如《沁园春·雪》由“无数英雄”联想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鲁班造锯,由带齿的草把手划破,联想到造一种带齿能锯木的工具;由月的圆润,想到亲人的团聚,港澳台的回归,祖国的统一等。
6.表里联想法
指由事物表象想到它的本质意义,再由它的本质意义想到相关联的事物。安徽省中考要求以“最需要”为话题作文,有篇考场作文的题目为《苹果精神》,全文所呈现的表里联想的思维流程十分清晰:由三个故事(亚当夏娃偷吃“禁果”、掉下的一个苹果“砸”出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苹果电脑的发明)联想到故事所蕴含的本质意义(强烈的好奇心加上锲而不舍的奋斗实践),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具有“苹果精神”的人和事。作者由表及里,联想丰富而深刻。
7.声色联想法
指根据声音或色彩引发的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这类联想技法在《安塞腰鼓》《海滨仲夏夜》中都出色地运用过,不少考场作文也成功地借鉴了这种方法。山东淄博市中考要求以“幸福”为话题作文,有位考生别出心裁,以《幸福》为文题,以“绿色”“白色”“红色”为小标题,以色彩为出发点放、想象,最后揭示“幸福”的丰富内涵,饶有情趣。江苏省南通市中考作文半命题是《我发现》,有位考生在题中填上“枕头里有个世界”,叙写父母三次为有。落枕”毛病的“我”做特殊枕头的动人故事'文中多次出现精彩的联想,如:“睡在母亲亲手缝制的绿豆壳枕头上,只要轻轻一动,枕头就会发出一种‘沙沙’的声音,那声音就像没有歌词的童谣,在静静的夜空里弥散,连夜的精灵都会闻声止步,我当然睡得格外香。”“考上初中后每晚枕着新药枕,听枕中药材的‘簌簌’声,那简直是在欣赏人间最美妙的音乐,我仿佛又找到了家的感觉,在乐声中,我一手拉着父亲,一手扶着母亲,来到了落叶林,看一地金黄,享人间温馨。”这样写,“声”由“枕”起,由“声”联想,视听沟通,造境抒情,体现出创新色彩,令人耳目一新。
8.追忆联想法
也就是由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引起人们对经历过的生活、见闻、知识等的回忆;例如,眼前打球的他,引发了我对过去他和我一起打球的情景的回忆;自己今天上台领奖,突然引发了对过去自己上台领奖,或他人上台领奖情景的回忆。
以上几种联想方式是同学们写作中常用的,即使是写议论文,也需要联想,因此应该熟练掌握。学会联想,可以借鉴别人的文章,比如某些报刊时文常常运用联想的方法。例如《“感觉”良好》一文的作者由杨利伟的一句“感觉良好”的话引发出一系列的联想:
为了航天员的一句“感觉良好”,我们航天战线的科技人员、解放军官兵和广大职工,付出了几代人的艰辛奋斗。他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殚精竭虑,不知抛洒了多少汗水,花费了多少心血,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终于把高质量高水平的载人飞船成功地送上太空。
为了航天员的一句:“感觉良好”,亿万中国人民努力工作,无私奉献,建设我们的国家,几十年日积月累,为载人航天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因为,有过百年屈辱历史的中国人民深知,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只能眼巴巴看人家挽星揽月,听人家说“感觉良好”,而想要自己的飞船上天,听自己的“飞人”在太空呼唤,就要埋头苦干,自强不息,团结奋进。
杨利伟的“感觉良好”,其实也代表着我们整个国家“感觉良好”,代表着全体华夏儿女“感觉良好”,同时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胜利、形势大好的生动证明。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坚持改革开放,就一定能继续“感觉良好”。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杨利伟的“感觉良好”,也是在告慰无数为了中华民族崛起而不懈奋斗的先驱、先烈,从“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到“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秋瑾,再到“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更有领导中国人民翻身闹革命、奔小康的千千万万个优秀党员,没有这些仁人志士的奋斗牺牲,没有这些“中国脊梁”们的死拼苦干,就不可能有我们今天的辉煌和成功。
如此丰富的联想,使作者文思潮涌,层层递进,把航天英雄杨利伟这句平常的话语所蕴含的深意和至理,发挥到了极致。
三、联想时要注意的原则:
(1)聚焦原则。联想是一种发散性极强的思维方式,但“散”后要“聚”,为主题服务。比较合适的是三步走:确定主题——散——聚,选取合适材料表现主题。
(2)丰富原则。联想时可按照“物—景—境—人—品质(或精神、性格、思想感情)—社会(或人生)”展开,力求全方位、多角度丰富内容,最终使主题突出。
(3)就近原则。茅盾由白杨树联想到西北抗日军民,高尔基由海燕联想到无产阶级革命先驱,他们都是以当时作家所关注的问题为指向,因此现实针对性极强。对于同学们而言,以联想的方式写自己对生活、对社会的感受应是自然的选择。
学习借鉴
给自己一些勒痕
漫步在幽静的院落里,夏日的清风徐徐从耳际拂过,碧绿的瓜叶也随之轻轻的跳跃着,隐约露出身下肥嫩水灵的黄瓜。突然间,我惊诧于如此肥硕的瓜果,何以悬于如此纤弱的藤蔓之上,还能如此茁壮地成长?
(发现常人不易发现的地方。见景物引起思考,为展开下文做铺垫。)
走近了,我看到了盘结在瓜身上的坚韧的青藤,还有瓜身上一道道被青藤勒出的伤痕。我感叹瓜果如此亏待自己的同时,恻隐之心油然而生。我伸手一根根地拨开青藤,当最后一根青藤离开瓜身时,我听到的却是瓜坠地的一声闷响。我愣住了:原来以为青藤是瓜们成长的束缚,却不知它是黄瓜生命的支柱;原本以为那是无知的自虐,却不料那才是它们对自己的善待。
(一片恻隐之心,做常人少做的行为,利于下文推物及人,引发进一步的思考,这是联想的起点。)
我常常反感生活中的种种规矩、原则,以为它们是追求自由的桎梏,是扼杀创作力的元凶。事实上,一旦离开它们,生活真会那么美好吗!恐怕不尽然。果然如此的话,我们很容易从放松滑向放纵,最初的欣赏将会被随岁月渐次累积的茫然所取代;徘徊于人生的岔路口时,我们仍然会希望找回曾经的那些规矩和原则。如此扭曲自已的人生,难道是对自己的善待吗?(问句加强了思索的力度。)
瓜果尚且知道为了成长宁愿被青藤勒住,我们这些自命有超群智慧的人类又该如何呢?我想,善待自己不是简单地抛却原则,而应适当地坚持原则,寻找一些有助于自身成长的“青藤”。这些“青藤”能让我们在面临种种不良的诱惑时,及时地悬崖勒马;能让我们在风雨飘摇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能让我们在茫然无措时,拥有强大的精神后盾……这些“青藤”,可以是你的处事原则,可以是你生活中的道德准则,也可以是你不懈追求的理想。
(将青藤和原则糅合起来写,点题,避开跑题之嫌;并进一步展开反思,提出看法。)
当然,被“青藤”勒住,难免会感受痛苦,有时甚至会留下永不磨灭的伤痕,但为了成长,付出这些代价又何妨呢?毕竟善待自己不是追求一时的轻松,而是为了得到永远的快乐。
(退一步,直接借物——“青藤”,将对生命中“代价”的看法表达得更全面些)
我走向瓜藤边,从松软的泥土上拾起那依旧水灵却失去生命光泽的黄瓜,不觉竟有些为自己的顿悟而欣喜。
善待自己,就让自己被青藤勒着成长,那道道被勒出的伤痕绝不是你晦暗的痛苦记录,而是你光辉的青春舞步。(点出主题。)
◆点评:本文是借联想展开全文的经典篇章!文章对所见之物展开反思,阐明对生活的感悟,处理得恰到好处。可贵之处在于两点:一是写“此物”能叙述清楚起因,使后文的“彼思”基础扎实,不至于一笔带过,无根无基似飘萍;二是将“此”与“彼”一步一步紧密融合起来,最后完全融为一体来阐述感悟,这就避免了一般此类联想文章“此”与“彼”渐行渐远,最后完全分离,使人读到后来可能都忘记了这些观点当初是怎么来的。
另外本文语言也相当精当,写景、叙事、说理,都恰到好处。可多读几遍,同类“联想说理”的文章也可以此作为范本。
技法训练
1.请说出下列诗句运用了哪一类联想方式
(1)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
(2)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
(3)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
2.根据提示,展开联想。
(1)由水联想到的事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水联想到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水联想到的传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水联想到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下列各词你联想到什么?请仿造例子写下来。
例:温暖:火光,热、寒冷、母爱……
(1)石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前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下例,最多用三个词使两个词联系起来:
例:天空——茶
参考:天空—土地—水—喝茶
(1)草稿——超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肥皂——手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手机——篮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仿照示例,对所给汉字进行理解,要求紧扣字形,有积极意义。
示例:惩——对心的征服,才是处罚的最终目的。
悟——做思考的我,才能形成我的思想。
(1)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由小草你想到了什么?(字数在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相似联想 (2)相关联想 (3)相反联想
2.(1)鱼、草、虾、贝壳、螃蟹
(2)水滴石穿、水到渠成、水落石出
(3)大禹治水、水漫金山、精卫填海
(4)为有源头活水来;小桥流水人家
3.参考示例:
(1)坚硬、工具、印章、石板路……
(2)课本、同学、中考、创作……
(3)战争、长征、返祖现象、赛跑……
4.参考示例:
(1)草稿 图纸 建筑公司 超市
(2)肥皂 洗手 手 手表
(3)手机 短信 挑战书 篮球
5.(1)平时少出力,最后总会比别人差一点。
(2)不停地走,不停地干,定能后来居上。
6.参考示例:
(1)没有花朵的艳丽,没有树的伟岸,默默无闻,小草就像那些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劳动人民。
(2)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芳草萋萋,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小草总勾起人们对离别的感伤。
(3)小草没人关爱,被人忽略,正如那没有父母亲友的关爱的孩子,要独自承受人生的风风雨雨。
(4)即使被人踩在脚下,也誓不低头,来年仍将长出翠绿的芽;即使人生遭遇挫折困苦,也要像小草一样挺过去,如史铁生。
作文训练
路,我们每个人生来就要面对的,即使你没有脚,你同样在路上,人生不就是一条路吗,路边有这样的风景,在十字路口,就是我们的选择,不同的方向,不同的人生。作为学生,一次次考试,就是路上的一处卡,有的人能过去,有的人过不去,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有上路的思想。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有的人爱走直路,认为那是捷径;而有的人偏爱走弯路,认为那是延续。不管我们用何种方式,我们每天都在走路,留恋路上的风景也好,犹豫在十字路口也好,一往无前也好,被阻挡前行的脚步也好,这都是路,带给我们的体验和感受。
请以“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题材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要求:(1)列出写作提纲。(2)题目自拟。(3)充分联想和想象,写出你的“路”。
【写作提示】1.在各种各样的“路”中,我们要选定一条自己心中最熟悉的“路”,并选出这条“路”中自己最有话说的角度,然后再考虑立意。
2.写作时要充分联想和想象,写出“路”的引申、比喻义,如:考试之路、人生之路等。
3.由“路”引发的联想,通常起点是“路”,但落脚点(即中心)不一定是路。
4.由写“路”转到写联想的内容时,这中间的“桥梁”必须合理、自然。
【写作提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15张PPT)
老 泥 阅 读 和 写 作 培 训
80后作家韩寒参加第一届新概念作文比赛时,老师一言未发,只在讲桌上放了一杯水,然后往水杯里扔了一块布。韩寒据此作文,一举获得了比赛的一等奖;此后,又引发了一股“韩寒热”,也才有了今天的韩寒。这篇文章,就是《杯中窥人》。韩寒写到:
我想到的是人性,尤其是中国人的民族劣根性。
由一块布沉入杯底的过程,韩寒联想到人被社会这个大染缸污染的过程。
这就是联想和想象的魅力,它可以让我们的文章更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
单元导读
技法导航
一、什么是联想
联想是写作中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它的特点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
注意两个要素:(1)有一定联系;(2)别的事物。
生活中常有联想:一提到蓝天,往往想到白云;一提到秋天,往往想到果实累累。它们为什么会被联系在一起呢?时空上往往相伴,令人不由自主将它们联系在一起是主要原因,这就是相关联想。再比如,“祖国的花朵”是对小朋友常见的比喻,为什么不想到棉花、荷叶、南瓜,而是祖国的花朵呢?因为花朵鲜艳、娇嫩、充满生机、惹人喜爱和小朋友一样。这就是相似联想。
技法导航
二、联想的方法
1.相似联想法
指由甲事物联想到在某种特征上与它相似的乙事物,二者间存在着相似性。如《白杨礼赞》由“不平凡”的白杨树联想到同样“不平凡”的西北抗日军民,进而联想到民族精神和意志;《马说》由无能的“饲马者”联想到愚妄无知的封建统治者。
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文章的构思与立意,都能用到相似联想。
(1)语言表达
现代作家鲁彦描写海潮的声音:
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赏析】海潮之声看不见摸不着,作家展开相似联想,寻找六种类似事物,连用比喻,借视、听、味、触等感受来描写海潮声,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这就做到了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营造出优美的意境,表现出大海的静。
技法导航
二、联想的方法
1.相似联想法
指由甲事物联想到在某种特征上与它相似的乙事物,二者间存在着相似性。如《白杨礼赞》由“不平凡”的白杨树联想到同样“不平凡”的西北抗日军民,进而联想到民族精神和意志;《马说》由无能的“饲马者”联想到愚妄无知的封建统治者。
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文章的构思与立意,都能用到相似联想。
(2)篇章构思
列夫·托尔斯泰写过一部著名短篇《霍尔斯托梅尔》,其灵感源于一匹马引发的联想。
一次,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一起散步,在牧场上见到一匹瘦弱可怜的马,它“模样可怜,疲惫不堪,四肢弯曲,瘦骨嶙峋,衰老和劳累把它完全压垮了,连草都叼不起来,只能站着挥动尾巴,驱赶骚扰它的苍蝇。”他们向这匹马走去,托尔斯泰开始抚摸它。他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联想,为屠格涅夫讲述这匹马的情感、思想和经历,两人同时进入了这不幸生灵的内心世界。屠格涅夫甚至怀疑,托尔斯泰什么时候真的是一匹马。以此为据,托尔斯泰通过描述一匹衰老的马的命运,来揭露它的主人巧取豪夺、尽情挥霍。小说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托尔斯泰在构思中运用联想,由形入神,由果溯因,由马及人,这是多么可贵的形象思维啊!
技法导航
二、联想的方法
2.相关联想法
即以某一事物为触发点,联结到与其有某种联系(或是时间,或是空间,或是原因和结果,或是条件和结局)事物的联想。二者之间存在着相关性。
如《海燕》由海燕联想到海面的风云变化;由彩虹想到与之相关联的晴天、灿烂的阳光、叶子上晶莹的水珠(与彩虹同时出现的)、关于彩虹的儿歌、欢乐的童年(与彩虹相关的、光的折射),三棱镜等;眼见一片树林,联想到林中百鸟、清新的空气、树下的蘑菇、林边的小溪……从与之相关的方方面面去联想,想到的事物何其丰富,思维会多么开阔啊!
技法导航
二、联想的方法
3.相反联想法(对比联想法)
即把性质截然不同或者完全相反的事物联结在一起的联想。“此”与“彼”之间是对立的,内涵是相反的。如《紫藤萝瀑布》中由一树繁盛的紫藤萝,联想到十多年前那一树伶仃的藤萝;《天上的街市》由现实的“黑暗”联想到牛郎织女幸福美好的生活;再如由白想到黑,由光明想到黑暗,或由小到大、由高想到低、由蓝天到大地等。
4.因果联想法
即有因果关系的事物间的联想。如清晨见地湿,联想到昨夜定是下过雨;由一片树叶落地,联想到“落叶归根”,再想到故乡、亲人;由肆意的洪水,联想到该有多少房屋倒塌,堤决田毁。
技法导航
二、联想的方法
5.类比联想法
即比较、发现事物高度类似产生的联想,它比一般的类似联想复杂。因为必须有通过比较获得相似性的认识作为基础,才能引起类比联想。如《沁园春·雪》由“无数英雄”联想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鲁班造锯,由带齿的草把手划破,联想到造一种带齿能锯木的工具;由月的圆润,想到亲人的团聚,港澳台的回归,祖国的统一等。
6.表里联想法
指由事物表象想到它的本质意义,再由它的本质意义想到相关联的事物。安徽省中考要求以“最需要”为话题作文,有篇考场作文的题目为《苹果精神》,全文所呈现的表里联想的思维流程十分清晰:由三个故事(亚当夏娃偷吃“禁果”、掉下的一个苹果“砸”出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苹果电脑的发明)联想到故事所蕴含的本质意义(强烈的好奇心加上锲而不舍的奋斗实践),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具有“苹果精神”的人和事。作者由表及里,联想丰富而深刻。
技法导航
二、联想的方法
7.声色联想法
指根据声音或色彩引发的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这类联想技法在《安塞腰鼓》《海滨仲夏夜》中都出色地运用过,不少考场作文也成功地借鉴了这种方法。山东淄博市中考要求以“幸福”为话题作文,有位考生别出心裁,以《幸福》为文题,以“绿色”“白色”“红色”为小标题,以色彩为出发点放、想象,最后揭示“幸福”的丰富内涵,饶有情趣。江苏省南通市中考作文半命题是《我发现》,有位考生在题中填上“枕头里有个世界”,叙写父母三次为有。落枕”毛病的“我”做特殊枕头的动人故事‘文中多次出现精彩的联想,如:“睡在母亲亲手缝制的绿豆壳枕头上,只要轻轻一动,枕头就会发出一种‘沙沙’的声音,那声音就像没有歌词的童谣,在静静的夜空里弥散,连夜的精灵都会闻声止步,我当然睡得格外香。”“考上初中后每晚枕着新药枕,听枕中药材的‘簌簌’声,那简直是在欣赏人间最美妙的音乐,我仿佛又找到了家的感觉,在乐声中,我一手拉着父亲,一手扶着母亲,来到了落叶林,看一地金黄,享人间温馨。”这样写,“声”由“枕”起,由“声”联想,视听沟通,造境抒情,体现出创新色彩,令人耳目一新。
8.追忆联想法
由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引起人们对经历过的生活、见闻、知识等的回忆;例如,眼前打球的他,引发了我对过去他和我一起打球的情景的回忆;自己今天上台领奖,突然引发了对过去自己上台领奖,或他人上台领奖情景的回忆。
技法导航
二、联想的方法
以上几种联想方式是同学们写作中常用的,即使是写议论文,也需要联想,因此应该熟练掌握。学会联想,可以借鉴别人的文章,比如某些报刊时文常常运用联想的方法。例如《“感觉”良好》一文的作者由杨利伟的一句“感觉良好”的话引发出一系列的联想:
为了航天员的一句“感觉良好”,我们航天战线的科技人员、解放军官兵和广大职工,付出了几代人的艰辛奋斗。他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殚精竭虑,不知抛洒了多少汗水,花费了多少心血,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终于把高质量高水平的载人飞船成功地送上太空。
为了航天员的一句:“感觉良好”,亿万中国人民努力工作,无私奉献,建设我们的国家,几十年日积月累,为载人航天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因为,有过百年屈辱历史的中国人民深知,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只能眼巴巴看人家挽星揽月,听人家说“感觉良好”,而想要自己的飞船上天,听自己的“飞人”在太空呼唤,就要埋头苦干,自强不息,团结奋进。
杨利伟的“感觉良好”,其实也代表着我们整个国家“感觉良好”,代表着全体华夏儿女“感觉良好”,同时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胜利、形势大好的生动证明。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坚持改革开放,就一定能继续“感觉良好”。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杨利伟的“感觉良好”,也是在告慰无数为了中华民族崛起而不懈奋斗的先驱、先烈,从“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到“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秋瑾,再到“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更有领导中国人民翻身闹革命、奔小康的千千万万个优秀党员,没有这些仁人志士的奋斗牺牲,没有这些“中国脊梁”们的死拼苦干,就不可能有我们今天的辉煌和成功。
如此丰富的联想,使作者文思潮涌,层层递进,把航天英雄杨利伟这句平常的话语所蕴含的深意和至理,发挥到了极致。
技法导航
三、联想时要注意的原则
1、聚焦原则。联想是一种发散性极强的思维方式,但“散”后要“聚”,为主题服务。比较合适的是三步走:确定主题—散—聚,选取合适材料表现主题。
2、丰富原则。联想时可按照“物—景—境—人—品质(或精神、性格、思想感情)—社会(或人生)”展开,力求全方位、多角度丰富内容,最终使主题突出。
3、就近原则。茅盾由白杨树联想到西北抗日军民,高尔基由海燕联想到无产阶级革命先驱,他们都是以当时作家所关注的问题为指向,因此现实针对性极强。对于同学们而言,以联想的方式写自己对生活、对社会的感受应是自然的选择。
1.请说出下列诗句运用了哪一类联想方式。
(1)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 )
(2)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 )
(3)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 )
2.根据提示,展开联想。
(1)由水联想到的事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水联想到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水联想到的传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水联想到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法训练
相似联想
相关联想
相反联想
鱼、草、虾、贝壳、螃蟹
水滴石穿、水到渠成、水落石出
大禹治水、水漫金山、精卫填海
为有源头活水来;小桥流水人家
3.由下列各词你联想到什么?请仿造例子写下来。
例:温暖:火光,热、寒冷、母爱……
(1) 石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读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前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下例,最多用三个词使两个词联系起来.
例:天空—茶 参考:天空→土地→水→喝茶
(1) 草稿—超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肥皂—手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手机—篮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法训练
坚硬、工具、印章、石板路……
课本、同学、中考、创作……
战争、长征、返祖现象、赛跑…
草稿→图纸→建筑公司→超市
肥皂→洗手→手→手表
手机→短信→挑战书→篮球
技法训练
5.请仿照示例,对所给汉字进行理解,要求紧扣字形,有积极意义。
示例:惩——对心的征服,才是处罚的最终目的。
悟——做思考的我,才能形成我的思想。
(1) 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由小草你想到了什么?(字数在50字左右)
平时少出力,最后总会比别人差一点。
不停地走,不停地干,定能后来居上。
(1)没有花朵的艳丽,没有树的伟岸,默默无闻,小草就像那些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劳动人民。
(2)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芳草萋萋,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小草总勾起人们对离别的感伤。
(3)小草没人关爱,被人忽略,正如那没有父母亲友的关爱的孩子,要独自承受人生的风风雨雨。
(4)即使被人踩在脚下,也誓不低头,来年仍将长出翠绿的芽;即使人生遭遇挫折困苦,也要像小草一样挺过去,如史铁生。
作文训练
路,我们每个人生来就要面对的,即使你没有脚,你同样在路上,人生不就是一条路吗,路边有这样的风景,在十字路口,就是我们的选择,不同的方向,不同的人生。作为学生,一次次考试,就是路上的一处卡,有的人能过去,有的人过不去,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有上路的思想。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有的人爱走直路,认为那是捷径;而有的人偏爱走弯路,认为那是延续。不管我们用何种方式,我们每天都在走路,留恋路上的风景也好,犹豫在十字路口也好,一往无前也好,被阻挡前行的脚步也好,这都是路,带给我们的体验和感受。
请以“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题材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要求:(1)列出写作提纲。(2)题目自拟。(3)充分联想和想象,写出你的“路”。
【写作提示】
1.在各种各样的“路”中,我们要选定一条自己心中最熟悉的“路”,并选出这条“路”中自己最有话说的角度,然后再考虑立意。
2.写作时要充分联想和想象,写出“路”的引申、比喻义,如:考试之路、人生之路等。
3.由“路”引发的联想,通常起点是“路”,但落脚点(即中心)不一定是路。
4.由写“路”转到写联想的内容时,这中间的“桥梁”必须合理、自然。
【写作提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