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配套教学设计(12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配套教学设计(123)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12-21 13:41:50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和“真空罩”的实验,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声音的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感知物理来源于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过程。
2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 :学生知道生活中存在声音这一物理现象,但了解不够深入;
技能基础:学生才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知识,他们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探究能力都非常薄弱;
思维障碍:刚开始学习物理知识的学生,对一些抽象物理概念很难理解,如:真空和介质。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教学过程
4.1 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景引入
播放著名电影《让子弹飞》的开始片段,视频中你听到了哪些声音?(视频情节是:高空中一只雄鹰在展翅翱翔,发出嘶哑的叫声,山谷中延伸出长长的铁轨,一个人把耳朵贴在铁轨上,过一会一辆火车汽笛长鸣,从远处开来,车里传出悠扬的歌声,这个人把耳朵贴在铁轨上,一辆火车在马群的拉动下沿着铁轨飞奔而来。)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又是怎样传播的呢?
活动2【活动】新课教学
1.声音的产生
探究活动一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课件展示)
实验: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发声,看谁“制造”的声音多,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
学生实验,师巡视参与讨论,适当给予提示和指导。
学生展示“制造”的各种声音,对独特的发声方法表示赞赏和鼓励。。
体验:触摸发声体时,你有什么感觉?(课件展示)
师引导学生用手摸声带处,体验发声时和不发声时的区别。
演示1:敲军鼓,学生观察鼓面的振动情况。在鼓面上倒水继续敲,观察现象。对比实验现象,引入“转换法”。
学生讨论:如何使音叉发声?利用乒乓球或水设计实验,证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演示2:敲击音叉发声,用手按住音叉,发声停止。
总结归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2.声音的传播
过渡:在教室里,我们可以面对面交流,在月球上人与人之间即使离得很近,相互说话也听不见,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这是为什么呢?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条件呢?
播放真空罩实验视频,玻璃罩中随着空气的不断抽出,钹声越来越小,把阀门打开,空气大量涌入,又听到钹声了,说明了声音可以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演示3:将手机密封,浸没于水中,听铃声。
说明水(液体)可以传声。
学生实验:同桌合作,甲将一只耳朵贴在桌子上,堵上另一只耳朵。乙在甲看不到动作的情况下轻敲甲的桌底或桌腿。
出示视频截图,根据刚才的体验,说一说这个人为什么选择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听远处的火车声?
总结归纳: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我们把这些传声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活动3【练习】课堂练习
1.人说话时发出声音是靠( );蜜蜂飞过我们身边时,常听到一阵“嗡嗡嗡”的声音,这是蜜蜂翅膀( )而产生的。
2.2010年3月28日,王家岭煤矿发生漏水事故,救援工作迅速展开。4月2日下午,事故矿井下发现有生命迹象,原来是被困人员通过敲击钻杆,发出“当当”的求救信号,这是因为( )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3.某报报道“一宇航员在太空中远远看到有陨石撞上月球,感到声音震耳欲聋”这篇报道真实吗?为什么?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