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张PPT。“斯大林模式”辉煌 弊端(1)迅速实现工业化
(2)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3)超强的军事实力
苏联从1926年到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 ……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比例失调的“恶果” 农业集体化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供需矛盾日趋尖锐,粮食匮乏,消费短缺。 国家计划力争精确,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钮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
——计划经济的“怪现象” (1)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不高
(2)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粮食短缺
(3)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思考: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弊端?(1)迅速实现工业化
(2)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3)超强的军事实力
辉煌 弊端(1)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不高
(2)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粮食短缺
(3)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改 革 势 在 必 行!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高考真题1、(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22)
1964年到1982年期间,前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了“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 )
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 B.破坏法制现象得到纠正
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 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
2 .(2014·福建文综)
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 )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
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
是如何调整或触动
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局限成效
结果①给企业部分权利 ②物质利益工业①取消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
②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有农场自主权
③开荒扩产,种植玉米运动。
农业
措施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年) (1)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
(2)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3)产业结构:片面发展重工业
(4)农业政策:农业集体化(5)分配方式:平均分配 斯大林经济模式内容对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小修小补思考: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掘墓)敢于向斯大林模式挑战!(守墓)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局限成效
结果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工业
①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集中领导
②扩大国企自主权 ③经济手段刺激企业管理企业管理
措施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年)斯大林经济模式内容(1)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
(2)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3)产业结构:片面发展重工业
(4)农业政策:农业集体化(5)分配方式:平均分配 对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小修小补 苏联为了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位,加大了军费开支。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美国20% 。 ——《世界现代史》材料:1964年到1980年苏联经济增长情况材料中你可以得出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哪些信息?后期改革趋于缓慢,农业发展始终较缓慢;
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前期改革取得一定成就,尤其是工业方面
结果(1)对经济体制实施根本性变革: ①经济方法代替行政命令 ②指导性计划代替指令性计划 ③打破单一公有制,允许私有化,实行租赁和承包
(2)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措施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年)(3)后转向政治改革①从根本上突破了旧体制;
②“加速战略”重点发展重工业,使经济结构更加失调;
③经济不断滑坡,生活水平继续下降。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的社会主义,放弃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放弃了党的领导地位。斯大林经济模式内容(1)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
(2)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3)产业结构:片面发展重工业
(4)农业政策:农业集体化(5)分配方式:平均分配 思考:“苏联解体源自戈尔巴乔夫的背叛与变节。”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苏联解体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政治:美苏争霸拖垮了苏联。
经济:斯大林经济体制长期得不到纠正。
外部:西方的和平演变。
思想:戈尔巴乔夫改革偏离社会主义方向。1.(2014·福建文综)
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 )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
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高考真题 D回顾:苏俄(联)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社会主义改革新经济政策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恢复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政权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小修小补局部改革苏联解体背离社会主义1918192119271953196419851991198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阶段戈尔巴乔夫改革(深化、失败)回顾:苏俄(联)经济发展与改革的历程勃列日涅夫改革(趋于停滞)赫鲁晓夫改革(探索开始)斯大林经济体制(确立)新经济政策(新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十月革命确立政权社会主义经济改革阶段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