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习题(含解析)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习题(含解析)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1 18:1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选择题
1.古巴导弹危机和平解决之后,催生了一些限制核武器的协定。这些史实可以说明,冷战( )
时间 名称
1963年 《控制核武器试验的协定》
1967年 《禁止外空核武器的协定》《拉美无核区的协定》
1968年 《现有核国家以外不扩散核武器的条约》
1971年 《海底禁止核武器的协定》《禁止使用生物武器的协定》
A.加剧了国际关系紧张 B.促进了科技发展
C.激烈对抗中存在缓和 D.加剧了军备竞赛
2.二战后,苏联在其周边地区建立起一圏战略“安全带”(或“缓冲带”),但斯大林还是放心不下,尤其是对一些东欧国家,于是,很快就改变了“联合政府”政策,让各国共产党实际掌握国家权力,并向这些国家输出苏联模式。苏联的这一系列举动( )
A.旨在确保欧洲国家的持久和平
B.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C.利于团结东欧国家反对霸权主义
D.加剧了美苏之间的对抗
3.下面是二战后的一幅政治漫画。此漫画反映了二战后美苏( )
A.军事冲突的不断升级
B.以冷战形式进行对抗
C.共同分享世界主宰权
D.争夺重点地区在亚洲
4.(2023·福建适应性考试)1947年,美国副国务卿建议政府在未来三年内提供大规模经济援助,以满足欧洲的紧急需求。他认为:“如果欧洲经济还像今天这样,继续分裂成若干小的碎片的话,欧洲就不可能从这场战争中恢复过来。”这一主张目的是( )
A.强调欧洲集体自救 B.推动欧共体的成立
C.利用欧洲对抗苏联 D.建立美欧经济联盟
5.(2023·江苏适应性考试)20世纪50年代,苏联研制的计算机只能进行每秒3 000次的运算,而美国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却达到每秒15 000次。60年代后期,苏联成功缩短与西方计算机技术的差距。这表明( )
A.冷战加剧了高科技竞争 B.技术差距加速美苏全面对抗
C.信息革命改变世界格局 D.美苏关系缓和促进技术进步
6.南斯拉夫总统铁托是不结盟运动的主要创始人。为了取得新兴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他在10年间访问了30多个国家。这些举动( )
A.推动冷战向更深层次发展
B.打破了美苏两分世界的局面
C.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D.反映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7.1960年,美国警告日本和西欧各国,在进口苏联廉价石油时不要损害美国石油公司的利益,并特别强调这些贸易的战略意义和军事意义,但遭到日本和西欧各国的抵制。这表明( )
A.美国的霸主地位已经崩溃
B.资本主义阵营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C.缓和冷战局面是人心所向
D.美国的盟友不甘心损害自身利益
8.20世纪50年代,发展中国家不断要求设立联合国特别发展基金,这一设想遭到美国历届政府的抵制。1960年,美国政府支持建立的国际开发协会开始运作,为世界上最贫穷国家的开发项目提供优惠贷款。由此可知( )
A.美国对外战略重心发生转移
B.美苏争夺扩展到经济领域
C.第三世界的影响力有所提升
D.发展经济成为时代的主题
9.有学者指出在杜鲁门主义之下,“美国战后对外进行干涉的整个历史,进一步证明了这项原则。在每一个例子中,都是在反共产主义这个广泛旗帜之下把干涉说成是有道理的,然后再加上几条根据战略和经济需要提出的更具体的理由”。该学者旨在强调( )
A.杜鲁门是美苏冷战的真正挑起者
B.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
C.马歇尔计划本质上是杜鲁门主义的运用
D.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
10.《华沙条约》序言称:“由于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从而加深新战争的危险,爱好和平的欧洲国家必须采取必要步骤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维护欧洲和平。”据此分析,华约成立的主要意图是( )
A.对抗美国的冷战政策 B.防止军国主义的复辟
C.维护世界的长久和平 D.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
11.有学者提出:“事实证明,尽管知识分子的主张、经济学家的设计、私人业主的金钱,通通对亲资本主义联盟的强盛作出了贡献,但只有党国精英们的制度立场才是最关键的。” 材料认为苏联的解体主要在于( )
A.严重忽视了物质利益
B.领导集团政治信仰改变
C.私有经济的快速发展
D.亲资本主义联盟的壮大
12.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有限武装扶华”,向中国出售军用设备。但同时,卡特政府认为,如何按照美国的国家意志来约束中国的发展,是“美国面临的最大战略任务乃至世纪挑战”。这反映出( )
A.美国对华政策带有实用主义色彩
B.美国国家实力遭到巨大的削弱
C.美国外交政策不再看重意识形态
D.经济“滞胀”促使美国战略收缩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关于冷战,随着大批英美档案的解密,很多研究冷战史的学者从档案入手,深入研究了英国战后对德政策这一课题,如安妮·戴顿所著的《不可能的和平——英国、德国的分裂和冷战的起源》《“冰冷的前线”:工党政府与德国的分裂和冷战的起源,1945—1947》、维克多·罗斯维尔所著的《英国与冷战1941—1949》、伊恩·特纳主编的《战后德国的重建:英国占领政策与西占区,1945—1955》等,叙述各有侧重,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
——摘编自樊超《评〈冷战史研究档案资源导论〉》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世界现代某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选择题
1.古巴导弹危机和平解决之后,催生了一些限制核武器的协定。这些史实可以说明,冷战( )
时间 名称
1963年 《控制核武器试验的协定》
1967年 《禁止外空核武器的协定》《拉美无核区的协定》
1968年 《现有核国家以外不扩散核武器的条约》
1971年 《海底禁止核武器的协定》《禁止使用生物武器的协定》
A.加剧了国际关系紧张 B.促进了科技发展
C.激烈对抗中存在缓和 D.加剧了军备竞赛
[解析] 在冷战中签订限制核武器的协定,反映出冷战对抗之下局面缓和的一面,C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主旨不是强调科技的发展,排除B项;限制核武器的协定不会加剧军备竞赛,排除D项。
2.二战后,苏联在其周边地区建立起一圏战略“安全带”(或“缓冲带”),但斯大林还是放心不下,尤其是对一些东欧国家,于是,很快就改变了“联合政府”政策,让各国共产党实际掌握国家权力,并向这些国家输出苏联模式。苏联的这一系列举动( )
A.旨在确保欧洲国家的持久和平
B.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C.利于团结东欧国家反对霸权主义
D.加剧了美苏之间的对抗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随着国际形势的转变,特别是随着美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领域矛盾的加剧,以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以美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两大阵营,材料中苏联的这一系列举动必然加剧美苏之间的对抗,故D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且不是其根本目的,故排除;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故排除B项;苏联的这一行为本身也属于霸权主义,故排除C项。
3.下面是二战后的一幅政治漫画。此漫画反映了二战后美苏( )
A.军事冲突的不断升级
B.以冷战形式进行对抗
C.共同分享世界主宰权
D.争夺重点地区在亚洲
[解析] 漫画中美苏两国虽手握战争武器但却在用拳头对抗,体现了二战后美苏对抗的冷战性,B项正确;二战后美苏没有发生直接军事冲突,A项错误;漫画体现的是对抗而不是分享,C项错误;漫画体现了美苏的拳头捶打在欧洲,D项错误。
4.(2023·福建适应性考试)1947年,美国副国务卿建议政府在未来三年内提供大规模经济援助,以满足欧洲的紧急需求。他认为:“如果欧洲经济还像今天这样,继续分裂成若干小的碎片的话,欧洲就不可能从这场战争中恢复过来。”这一主张目的是( )
A.强调欧洲集体自救 B.推动欧共体的成立
C.利用欧洲对抗苏联 D.建立美欧经济联盟
[解析] 根据“1947年,美国副国务卿建议政府在未来三年内提供大规模经济援助”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国对欧洲的大规模经济援助是马歇尔计划,目的是通过振兴欧洲经济以对抗苏联,属于美苏冷战的内容,故选C项;根据“提供大规模经济援助”可知,不是强调欧洲集体自救,排除A项;这一计划客观上推动了欧洲的联合,但美国的目的不是为了推动欧共体成立,排除B项;美国并不是为了与欧洲建立联盟,排除D项。
5.(2023·江苏适应性考试)20世纪50年代,苏联研制的计算机只能进行每秒3 000次的运算,而美国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却达到每秒15 000次。60年代后期,苏联成功缩短与西方计算机技术的差距。这表明( )
A.冷战加剧了高科技竞争 B.技术差距加速美苏全面对抗
C.信息革命改变世界格局 D.美苏关系缓和促进技术进步
[解析]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计算机技术明显落后于美国,到60年代,苏联成功缩短了与西方计算机技术的差距,说明冷战格局下美苏的对抗也加剧了东西方的高科技竞争,A项正确;B项错在“全面对抗”的说法,排除;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格局仍是美苏两极格局,并没有因为信息革命而发生重大改变,C项排除;题干中反映的苏联极力缩短与西方计算机技术的差距,说明的是美苏之间的对抗和竞争,无法体现美苏关系缓和,D项排除。
6.南斯拉夫总统铁托是不结盟运动的主要创始人。为了取得新兴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他在10年间访问了30多个国家。这些举动( )
A.推动冷战向更深层次发展
B.打破了美苏两分世界的局面
C.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D.反映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解析] 不结盟运动在支持和巩固成员国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不结盟运动的反霸权主义斗争,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C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不结盟运动反对霸权主义,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排除;不结盟运动的这些举动未打破美苏两分世界的局面,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的这些举动反对霸权主义,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与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无关,排除D项。
7.1960年,美国警告日本和西欧各国,在进口苏联廉价石油时不要损害美国石油公司的利益,并特别强调这些贸易的战略意义和军事意义,但遭到日本和西欧各国的抵制。这表明( )
A.美国的霸主地位已经崩溃
B.资本主义阵营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C.缓和冷战局面是人心所向
D.美国的盟友不甘心损害自身利益
[解析] 材料“美国警告日本和西欧各国,在进口苏联廉价石油时不要损害美国石油公司的利益”“但遭到日本和西欧各国的抵制”体现的是美国盟友不甘心损害自身利益,违背美国的战略部署,D项正确;美国至今仍然是世界霸主,A项排除;材料与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结构无关,B项排除;材料与缓和冷战无关,C项排除。
8.20世纪50年代,发展中国家不断要求设立联合国特别发展基金,这一设想遭到美国历届政府的抵制。1960年,美国政府支持建立的国际开发协会开始运作,为世界上最贫穷国家的开发项目提供优惠贷款。由此可知( )
A.美国对外战略重心发生转移
B.美苏争夺扩展到经济领域
C.第三世界的影响力有所提升
D.发展经济成为时代的主题
【解析】材料中“为世界上最贫穷国家的开发项目提供优惠贷款”说明1960年美国态度的转变主要是与20世纪50年代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有关,故选C项。
9.有学者指出在杜鲁门主义之下,“美国战后对外进行干涉的整个历史,进一步证明了这项原则。在每一个例子中,都是在反共产主义这个广泛旗帜之下把干涉说成是有道理的,然后再加上几条根据战略和经济需要提出的更具体的理由”。该学者旨在强调( )
A.杜鲁门是美苏冷战的真正挑起者
B.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
C.马歇尔计划本质上是杜鲁门主义的运用
D.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
【解析】这位学者认为杜鲁门主义是美国战后对外进行的干涉,是“在反共产主义这个广泛旗帜之下把干涉说成是有道理的”,揭示了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探讨的是杜鲁门主义的实质,而不是冷战爆发的挑起者,排除A项;本题与马歇尔计划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分析杜鲁门主义与冷战进程的关系,排除D项。
10.《华沙条约》序言称:“由于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从而加深新战争的危险,爱好和平的欧洲国家必须采取必要步骤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维护欧洲和平。”据此分析,华约成立的主要意图是( )
A.对抗美国的冷战政策 B.防止军国主义的复辟
C.维护世界的长久和平 D.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
【解析】材料说明华约是针对北约而成立的,是对抗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故A项正确。
11.有学者提出:“事实证明,尽管知识分子的主张、经济学家的设计、私人业主的金钱,通通对亲资本主义联盟的强盛作出了贡献,但只有党国精英们的制度立场才是最关键的。” 材料认为苏联的解体主要在于( )
A.严重忽视了物质利益
B.领导集团政治信仰改变
C.私有经济的快速发展
D.亲资本主义联盟的壮大
【解析】材料“但只有党国精英们的制度立场才是最关键的”认为苏联解体的关键原因在于领导集团内部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政治信仰,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严重忽视物质利益对苏联解体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反映私有经济快速发展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认为亲资本主义联盟不是苏联解体的关键原因,排除D项。
12.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有限武装扶华”,向中国出售军用设备。但同时,卡特政府认为,如何按照美国的国家意志来约束中国的发展,是“美国面临的最大战略任务乃至世纪挑战”。这反映出( )
A.美国对华政策带有实用主义色彩
B.美国国家实力遭到巨大的削弱
C.美国外交政策不再看重意识形态
D.经济“滞胀”促使美国战略收缩
【解析】20世纪80年代美国“有限武装扶华”是出于美国争霸的现实考虑,美国依然想按照自身意志来约束中国发展,又显示出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反映出美国对华政策带有实用主义色彩,故A项正确,C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美国实力受到日本、欧洲和苏联的制衡,影响力有所下降,但“遭到巨大的削弱”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题干内容未体现美国战略收缩,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关于冷战,随着大批英美档案的解密,很多研究冷战史的学者从档案入手,深入研究了英国战后对德政策这一课题,如安妮·戴顿所著的《不可能的和平——英国、德国的分裂和冷战的起源》《“冰冷的前线”:工党政府与德国的分裂和冷战的起源,1945—1947》、维克多·罗斯维尔所著的《英国与冷战1941—1949》、伊恩·特纳主编的《战后德国的重建:英国占领政策与西占区,1945—1955》等,叙述各有侧重,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
——摘编自樊超《评〈冷战史研究档案资源导论〉》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世界现代某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答案] 示例书名:《敌对到缓和:二战后初期英国对德政策调整探究》。
论证:二战后初期,英国与美、法、苏三国分区占领德国,在二战中遭受德国沉重打击的英国主张严厉制裁德国。随着冷战的开始,德国首先成为冷战的焦点。1949年,在美苏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建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并分别被纳入两大阵营。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已经丧失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无法从大国对抗中获取好处,被迫放弃严厉制裁德国的政策,调整对德政策,与德国和解。事实上,二战后,英国面临的国内外状况空前复杂:敌对的苏联、贪婪的美国、破败的欧洲以及国内濒于崩溃的经济,这一切都迫使英国对德政策做出相应的调整。
由此可见,战后英国对德政策的调整是英国政府基于自身实力与利益双重考量的结果,目的是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
(注: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 解题时注意看清设问要求:一是时期,二是时代特征,三是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解答时,首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根据二战后某一时期的时代特征命制书名,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