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一、选择题
1. 下面是1949—2005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国家数示意图(单位:个)。其中1980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大幅提升的原因是中国( )
A. 实行“另起炉灶”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B. 实行对外开放,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C. 逐渐实现了中美和中苏关系正常化
D. 积极参与新型区域国际合作
2.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20世纪60年代实行反帝反修两条线,20世纪70年代坚持“一条线”“一大片”,20世纪80年代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新世纪则积极参与国际社会、拓展总体外交。外交政策调整的历程说明中国外交政策( )
A. 以意识形态为转移 B. 受到美苏两国支配
C. 与时俱进灵活实际 D. 奉行不结盟的政策
3. 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领导人在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
A. 开创南北合作发展经济的新模式 B. 巩固了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C. 强化了大国之间的军事安全协作 D. 体现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4. “人们都知道邓小平是一位有远见的中国领导人,他对如何带领中国人民前进有着具体和准确的思路。”以下属于邓小平在祖国统一方面的思路的是( )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 “引进来”和“走出去”
C. “一国两制”构想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下列表述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迅速增长的是( )
A. 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中国开始工业建设
B. 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中国开始走向国际舞台
C. 国防科技成就突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空间技术发展迅速,中国开始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6. 下表所述史实可以用来说明,“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 )
时间 史实
1982年1月 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1982年9月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拉开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的序幕
1984年12月19日 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87年4月13日 中葡两国政府也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1992年11月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
A. 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同 B. 改善了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C. 明确了和平统一的唯一性 D. 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7.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仅位居世界第十位,2008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也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21年的18.5%。这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 )
A.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
B.外贸总额不断攀升
C.人民提前实现全面小康
D.综合国力大幅增强
8.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中国桥梁建设史上技术最为复杂、环保要求最高、建设标准最高的“超级工程”。这一项目开工建设,最能说明当代中国 ( )
A.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列
B.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C.文化产业持续发力
D.国防建设取得突破
9.以下对“一国两制”的解读错误的是 ( )
A.“一国两制”首先被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B.回归祖国后的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C.“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借鉴
D.回归祖国后的香港和澳门可以保留军队
10.1991年,中国提议与东盟开展对话得到东盟的积极响应。当年,中国外长以贵宾身份参加东盟外长会议,次年,东盟把中国认定为“磋商伙伴”。这些外交活动 ( )
A. 开启了中国睦邻友好的合作局面
B. 消除了中国与东盟间的政治分歧
C. 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合作
D. 彰显了中国求真务实的外交取向
11.乌干达总统高级新闻秘书说,香港和澳门是“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范例,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国两制”有可能解决国际社会存在的类似争端和历史问题。这表明“一国两制”( )
A.消除了霸权主义
B.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C.实现了世界和平
D.为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借鉴
12.两岸关系能够实现和平发展,关键在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这个定海神针,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甚至彻底倾覆”。“定海神针”是指 ( )
A.《告台湾同胞书》
B.“九二共识”
C.两岸“三通”
D.“一带一路”倡议
二、综合题
13.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领导推进改革开放,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实质和目标,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摘编自张神根《改革开放与中国式
现代化新道路》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 679亿元迅速升至2017年的827 122亿元。2017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人数761.5万人,比1978年增长近19倍。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之后,截至2018年对宪法共进行了5次修改,推动了宪法与时俱进。
——摘编自罗平汉《伟大的改革开放》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2) 根据材料二,归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取得成就的根本保证。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一、选择题
1. 下面是1949—2005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国家数示意图(单位:个)。其中1980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大幅提升的原因是中国( )
A. 实行“另起炉灶”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B. 实行对外开放,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C. 逐渐实现了中美和中苏关系正常化
D. 积极参与新型区域国际合作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正常关系,这是1980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大幅提升的重要原因,故B项正确。
2.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20世纪60年代实行反帝反修两条线,20世纪70年代坚持“一条线”“一大片”,20世纪80年代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新世纪则积极参与国际社会、拓展总体外交。外交政策调整的历程说明中国外交政策( )
A. 以意识形态为转移 B. 受到美苏两国支配
C. 与时俱进灵活实际 D. 奉行不结盟的政策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受国际关系格局以及与主要大国关系的影响,经历了一个调整、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体现了中国外交与时俱进、灵活实际,并逐步走向成熟,故C项正确。
3. 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领导人在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
A. 开创南北合作发展经济的新模式 B. 巩固了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C. 强化了大国之间的军事安全协作 D. 体现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领导人在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可知上海合作组织属于地区多边合作组织,主要是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故选B项;南北合作主要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出强化大国之间的军事安全协作,排除C项;上海合作组织属于地区多边合作组织,并不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排除D项。
4. “人们都知道邓小平是一位有远见的中国领导人,他对如何带领中国人民前进有着具体和准确的思路。”以下属于邓小平在祖国统一方面的思路的是( )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 “引进来”和“走出去”
C. “一国两制”构想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5.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下列表述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迅速增长的是( )
A. 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中国开始工业建设
B. 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中国开始走向国际舞台
C. 国防科技成就突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空间技术发展迅速,中国开始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故A项错误。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已经走向国际舞台,故B项错误。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6. 下表所述史实可以用来说明,“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 )
时间 史实
1982年1月 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1982年9月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拉开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的序幕
1984年12月19日 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87年4月13日 中葡两国政府也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1992年11月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
A. 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同 B. 改善了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C. 明确了和平统一的唯一性 D. 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解析]题干材料所示为“一国两制”的相关史实,这些史实都说明“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大业,D项正确。
7.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仅位居世界第十位,2008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也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21年的18.5%。这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 )
A.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
B.外贸总额不断攀升
C.人民提前实现全面小康
D.综合国力大幅增强
解析: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A项不符合事实;材料没有直接体现外贸总额的变化和人民具体的生活状况,B、C两项也不是材料所能反映的问题,排除。故D项正确。
8.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中国桥梁建设史上技术最为复杂、环保要求最高、建设标准最高的“超级工程”。这一项目开工建设,最能说明当代中国 ( )
A.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列
B.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C.文化产业持续发力
D.国防建设取得突破
答案:A
9.以下对“一国两制”的解读错误的是 ( )
A.“一国两制”首先被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B.回归祖国后的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C.“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借鉴
D.回归祖国后的香港和澳门可以保留军队
解析: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根据“一国两制”的含义可知,回归祖国后的香港、澳门不拥有国防和外交权,故D项正确。
10.1991年,中国提议与东盟开展对话得到东盟的积极响应。当年,中国外长以贵宾身份参加东盟外长会议,次年,东盟把中国认定为“磋商伙伴”。这些外交活动 ( )
A. 开启了中国睦邻友好的合作局面
B. 消除了中国与东盟间的政治分歧
C. 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合作
D. 彰显了中国求真务实的外交取向
答案:C
11.乌干达总统高级新闻秘书说,香港和澳门是“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范例,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国两制”有可能解决国际社会存在的类似争端和历史问题。这表明“一国两制”( )
A.消除了霸权主义
B.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C.实现了世界和平
D.为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借鉴
解析:“一国两制”并不能消灭霸权主义,排除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排除B项;“一国两制”并不能实现世界和平,排除C项;根据材料可得出“一国两制”有利于解决国家中存在的历史问题,为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借鉴,故D项正确。
12.两岸关系能够实现和平发展,关键在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这个定海神针,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甚至彻底倾覆”。“定海神针”是指 ( )
A.《告台湾同胞书》
B.“九二共识”
C.两岸“三通”
D.“一带一路”倡议
解析:“九二共识”的核心内涵就是“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鲜明地表达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的立场。
二、综合题
13.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领导推进改革开放,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实质和目标,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摘编自张神根《改革开放与中国式
现代化新道路》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 679亿元迅速升至2017年的827 122亿元。2017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人数761.5万人,比1978年增长近19倍。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之后,截至2018年对宪法共进行了5次修改,推动了宪法与时俱进。
——摘编自罗平汉《伟大的改革开放》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2) 根据材料二,归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取得成就的根本保证。
(1) 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成就:国内生产总值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文化教育事业和人民生活有了重大改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发展健全。保证:党的全面正确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