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暑假五升六语文自学课day8:解锁文言文阅读的虚词理解题型(学生版+家长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暑假五升六语文自学课day8:解锁文言文阅读的虚词理解题型(学生版+家长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1 18:08:3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Day08:解锁古诗文阅读的虚词理解题型
2024年暑假五升六语文双周自学课
第一篇:知识导航
第二篇:知识小酌
常考题型:
1、解释下列加点字。
2、分析文中的古今异义字。
3、与上题中某字用法相同的是哪一项?
4、选出某在句子中的意思,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答题方法: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的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一般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感叹词、语气词等。虚词在文言文等古文中常出现,而它的解释也相对灵活。
1、句意分析法
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2、代入检验法
文言文的虚词用法大多是课内学过的,所以,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虚词的用法,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3、交换理解法
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同学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此时就可二项,以将其中能确定的某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三项,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意义和用法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
常见虚词:
★之
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2、用作助词,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3、用作动词
可译为“去、往、到”。
★其
1、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
2、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 相当于“难道”、“怎么”。
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
★而
1、转折连词,但是,却;2、修饰连词,相当于“地”;3、顺承连词,可不译 ;4、表顺承的连词,然,这样;5、表顺承的连词,就 ;6、表顺承的连词,来 ;7、表递进的连词,而且 ;8、表承接,并且;9、表假设,如果。
★以:
1、介词,(从、由,把、用、拿、用来、拿来,因为,靠、凭借、根据);2、连词,遂;3、连词,相当于“而”,可不译;4、连词,表顺承;动词,认为;副词,已经 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乃:
1、于是,就;2、才,这才;3、却;4、是,就是,原来是;5、竟然;6、他的;7、乃至,甚至;8、可是;9、而,又;10、这样;11、你,你的。
★焉: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2、哪里,怎么;3、作语气助词,用于句末;4、作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5、相当于“之”;
6、作语气助词,用于句中,表示停顿,无义。
★为:
1、动词wéi;“做” “作为、当作、成为”“认为” “是” 。
2、介词wèi;“替、给、向”“被”。
★于:
1、表比较:有超过的意思;2、引出时间、地点、对象“在、到、向、从、对于”;3、表被动“被” ①受制于人②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因:
1、于是,就;2、依照,根据;3依靠,凭借;4趁着,趁此;5通过,经由。
★诸:
1、兼词,“之于”的合音合义;2、众;3、各位,众位。
★或
1.无指不定代词,可译为“有的人”,“有人”;2.副词,有时,或许。
需要注意的地方:
文言虚词主要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文言的虚词实词的分类,大体同白话一样。虚词大都有多种用法,要根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要确切了解虚词的作用,还应该与白话比较,了解它的变化。
一、应该注意词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今异义主要表现为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词由古代发展到现代,有的词义扩大了;还有的词义转移了;还有的词语在感受彩方面发生了变化。
二、应该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古汉语单音词较多,现代汉语双音词较多。现代汉语的双音词在古代往往用一个单音词来表示。
三、应该注意一词多义现象。一词多义,即一个词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词类,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除了注意平时的积累之外,还要认真掌握有关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的知识。其中假借义的知识又涉及到通假字的知识。
四、应该注意词类活用现象。词类活用现象亦是文言文中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主要是指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实词的活用现象。这其中,每一类词的活用又有许多不同的情况。
第三篇:小题速刷
阅读文言文《广陵散绝》,完成练习。
广陵散绝
嵇中散临刑东市①,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②。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③,吾靳固不与④,《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上书⑤,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⑥。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嵇中散:即嵇康,曾任三国魏的中散大夫。临:面对。②《广陵散》:古琴曲名,嵇康善弹此曲。③散:指《广陵散》。④靳:爱惜。⑤太学生:当时最高学府就学的学生。⑥文王:即西晋司马昭。
链接:
嵇康(223~263),字叔夜,三国时曹魏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史称“嵇中散”。时司马昭弑君篡位后,极力拉拢嵇康,嵇康不从,后招忌恨被杀。
1.根据文意,下列哪个字的理解有误( )
A.之(指琴) B.尝(品尝)
C.固(坚持) D.寻(不久)
2.下列节奏划分不对的一项是( )
A.嵇中散/临刑/东市 B.袁孝尼/尝/请学此散
C.吾/靳固/不与 D.太学生/三千上/书
3.对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生向文王上书三千言,请求拜嵇康为师,文王不同意。
B.三千位太学生向文王上书,请求嵇康拜他们为师,文王不同意。
C.三千位太学生向文王上书,请求拜嵇康为师,嵇康不同意。
D.三千位太学生向文王上书,请求拜嵇康为师,文王不同意。
4.结合短文及链接相关信息,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嵇康形象?
阅读以下文言文,回答问题。
关羽刮骨疗毒
羽尝为流矢(乱箭)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zú箭头)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淋漓),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5.在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羽尝为流矢所中( )
(2)每至阴雨( )
(3)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 )
(4)然后此患乃除耳( )
6.联系上下文,想想下面一句话的意思,写下来。
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文言文阅读理解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②穿壁③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④大姓⑤文不识⑥,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①不逮:烛光照不到。逮,到、及。②乃:就。③穿壁:在墙上凿洞。④邑人:同县的人。⑤大姓:大户人家。⑥文不识:不识字。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怪( ) 遂( )
8.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9.读了这篇短文,你觉得匡衡身上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思辨性文本阅读(二),完成练习。
慎行论(节选) 《吕氏春秋·论》
原文:行不可不孰(shú)。不孰,如赴深谿(xī),虽悔无及。君子计行虑义,小人计行其利,乃不利。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
注释:(1)孰,深,透。这里引申为深思熟虑,全面思谋。(2)谿,同“溪”,指山谷里的小河沟。(3)计,谋划。(4)行,行动。(5)则,那么。
10.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君子计行虑义 小人计行其利
11.“行不可不孰。”用现代汉语改为肯定句:
12.“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写出句子的意思。
13.多项选择:原文使用的论证方法有( )
A.直接论证 B.比喻论证 C.对比论证 D.假设论证
14.对比阅读,注意加点的字,试着解释句子的意思。
(1)行不可不孰。
(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3)是可忍,孰不可忍
阅读
怀素写字
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曰:“绿天”。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注释:本文选自《书林纪事》;怀素是我国唐朝的书法家。
【零陵】今湖南零陵。【挥洒】挥毫写字。【名】命名,起名。【庵】住所。
15.下列说法中有2项是正确的,分别是( )和( )。
A在读“贫无纸可书”时,可以这样停顿:“贫/无纸可书”。
B怀素在芭蕉叶上练字,是为了亲近大自然。
C以上文段来自《书林纪事》这个故事。
D从“盘板皆穿”可以看出怀素练字的时间很长。
16.从这个故事中我得到的启示是 。我还知道古代的其他书法家有 、 。
17.怀素为住所起了个雅号叫“绿天”,真有意思!请你模仿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给你的书房也取一个雅号。
名吾堂曰:“ ”,理由是:
阅读小古文
乔山人善琴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gǔ)①,相和悲鸣。后游郢(yǐng)楚②,于旅③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ǎo)④闻之,咨嗟(jiē)惋叹。既阕⑤,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⑥扣⑦之。媪曰:“吾夫⑧存日,以弹絮⑨为业。今客鼓此,酷类⑩其声耳。”山人默然而返。
【注释】①凄禽寒鹘:使禽鸟都感到凄凉和忧伤。②郢楚:即楚耶,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
楚国的都城。③旅:旅店。④媪:老妇人。⑤阕:止息,终了。⑥款扉:款,敲;扉,门。⑦扣:问,询问。⑧夫:丈夫。⑨絮:棉花。⑩类:像。
18.下列句子停顿合适的一句是( )
A.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 B.每于∕断林荒∕荆间
C.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 D.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19.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弹琴的指法很精湛,曾经得到过杰出琴师的教授。
B.他弹琴的指法很精湛,曾经得到过不同琴师的教授。
C.他弹琴的指法很精湛,曾经能够向不同的人教授琴技。
D.他弹琴的指法很精湛,曾经能够向其他的人教授琴技。
20.从“善”和“精”这两个字可以看出乔山人的琴技十分精湛。我还从“ ”这句话侧面感受到了。(用原文中的话填空)
21.乔山人对邻媪说:“不料遇知音于此地”。你认为乔山人遇到“知音”了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文言文阅读】
书黄筌画雀
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或②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之信然。乃知观物不审④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⑤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注释】①[黄筌]西蜀著名画家 ②[或]有人。③[信然]确实如此。④[审]详细,周密。 ⑤[大者]指更大的事。 ⑥[务学]认真学习。
2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乃知观物不审者 今乃掉尾而斗
B.书黄筌画雀 书戴嵩画牛
C.验之信然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23.黄筌画雀的错误是 ,原因是 (均用原文词语或句子回答)
24.下面句子中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B.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C.验之/信然。
D.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25.比较《书戴嵩画牛》和《书黄签画雀》,可以发现两篇文章的作者相同,都是宋代文学家 ,都是讲画家的故事,都告诉了我们一个这样的道理: 。
26.阅读。
园中有树,①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②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③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④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⑤其前利,而不顾⑥其后之有患也。
(1)补全成语:螳螂捕蝉, 。
(2)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是: 。
(3)选段中加点的“其”分别指什么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阅读与欣赏。
鼠画逼真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乃珍藏之。
【注释】①漫悬:随便悬挂。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
27.试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东安一士人善画:
②令怪之:
28.文中最能体现县令“珍藏之”的原因的句子是“ ”。(用文中语句回答)
29.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漫悬”等词可知县令是一个懂得欣赏画作之人。
B.从“怪之”和“黎明物色”可见县令善于观察。
C.联系本文与《书戴嵩画牛》,我们不难发现艺术离不开生活。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①黄土作人。务剧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选自《风俗通》)
【注释】①抟(tuán):把东西捏成团。②务剧:工作繁忙。
30.故事中的哪个情节让你感受到了想象的神奇?(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31.我知道这个神话故事的题目是 。当读到“天地开辟”一词时,我们想到的神话人物是 。“力不暇供”是没有多余的力量来供应需求,在文中具体指的是 。
32.在《中国神话传说》的整本书阅读中,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认识了哪些神奇的人物?请认真回忆,并完成下表。
故事名称 《大禹治水》
神奇人物 大禹
33.神话界将召开一年一度的“英雄榜”争夺赛,你打算推荐中外神话故事中的哪位神话人物?理由是什么?
第四篇:名家阅读(葛水平)
壁上乾坤
——葛水平
一直以来有一个心愿,想去运城看永乐宫壁画。
如此倾情于永乐宫壁画,并非出于某种信仰。壁画是一个时代久远的记忆符号。记忆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
惊愕并感慨时光的一再缺场,终于在2022年7月成行。河东大地一片青绿,远处黄色的黄河水,有一股渺远的寒意;夕阳悠悠垂地,夕阳中的黄河水也渐次模糊,而另一种精神之途的苍茫也流溢在我的目光中。在古代,整个内陆版图就像围棋棋盘,山水纵横。华夏文明往往诞生在险要之处,以山为隔,以水为分。人择水而居,这是从大自然的丛林法则中得到的吃堑长智。河东大地有着华夏文明独知独享的绚烂。史书记载,黄帝联合炎帝战蚩尤于涿鹿之野,其结果不仅是使黄帝牢固地控制了河东盐池,更为重要的是使黄帝与炎帝的部落得以融合,成为了华夏民族的始祖。在河东大地上,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很清晰,它是五千多年的轴心,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地。而黄河在流过北方广阔的疆土时,整个流域所伸张的根根系系,也贯通了汉民族生长的血脉和思想品质。
当看到永乐宫无极殿壁画的那一刻,我似乎忘记自己是走在时间里。
被咄咄逼人的神秘包围着,壁画缄默无言,又显得那么生动不加装饰。庙外,众鸟永远悠闲着一种姿态,庄稼轮回着节气,物质的世界醒着。庙内,手艺人把恒永的快乐定格在墙壁上,任岁月风云变换,任人生来去,一概不惊,拈花微笑。
①假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脐带,那么永乐宫壁画就是黄河的童谣,就是水陆长梦的驿站。元朝的贡献,是在河东大地留下了永乐宫壁画。相对于明王朝建立之前的纷乱,元更适合于以梦游的方式潜入。秩序和梦想的渴求,人心的内敛和充沛,赋予了与其相伴的游思一种深切的惬意。一个时代的趣味,于物中超物,于意中归于无意,无巧无俗,本真天性,那这个时代必然会留下一些神秘的景象。
有人说永乐宫壁画是旷古之作。当我看见时,突然明白,在这个生命内部缺乏秩序的世界上,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做一个真正的赏读者,而每一件事物也都需要真正的赏读。永乐宫壁画赋予了人世间独特的美学价值,其画面更是具有纪念碑的意义。此刻,我感觉到了近800年前,元朝皇帝的一纸敕令,借着纪念、尊崇全真道始祖级神仙吕洞宾,用来弘扬、扩张获得元廷支持的道教威势。工匠将道教推向了无与伦比的社会顶峰,依然能够看到唐、宋以后盛行的吴道子“吴带当风”的传统,而且准确地表现了衣纹转折及肢体运动的关系,难度极高。壁画在用色上采用了传统的重彩勾填方法,以墨线为骨干,再填以金、朱红、青绿等色,配搭和谐。画像的立体感和辉煌的气氛,在800年后依然能让人感到强大的气场扑面而来。
壁画艺人从历史深处走来,他们身上没有书斋文人的那股酸劲,画是他们的生存之道,来自民间的青绿山水养育了他们的性子,艺里艺外皆是艺,不媚俗,不肯降格以求,感情上一直信守着一个“艺”字,在安宁的温馨里孤寂地体验人生的喧嚣和繁闹,墙上的风景就是他们心里的风景,那种沧桑的美和随意的意境,朗照一切并洞穿一切。
永乐宫1005.7平方米的元代壁画,还让我想到:“五更三点望晓星,文武百官上朝廷。东华龙门文官走,西华龙门武将行。文官执笔安天下,武将上马定乾坤。”这是安定团结同在的一种宇宙观,有光整的社会秩序在里面。
时间可以把什么都改变,时间本身却永远是一副没有表情的模样,似乎只有这样才足够盛载悲喜。
1952年,山西文物普查,在黄河岸边发现了这座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道教宫殿。正当专家学者从中汲取所需宝贵营养的时候,国家决定在三门峡修建大坝,而永乐宫正好处于规划的水库淹没区内。为了保护这“历史的宝贵馈赠”,这座宫殿经历了一次震古烁今的整体搬迁。
搬迁永乐宫,没有任何借鉴,一切都得首创。要想把画有两三米高人物的大面积壁画揭下来,再迁移走,还要做到不损坏壁画,这是一件不敢想象的事情。最好的办法是割下来,以最大限度地保存原貌。经过反复勘察研究,决定根据画面情况,以最少损坏人物形象为原则,从不重要的画面部分开缝3-5毫米,切割成2-4平方米到10平方米大小不等的切块。对于总面积1000平方米的壁画来说,这将是个繁复的工作。在揭取壁画过程中,永乐宫大殿门口张贴出了“和黄河水赛跑”的标语口号。运输壁画的车必须减低轮胎气压,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壁画原貌。②就这样,如蜗牛般缓行的运输车队,和奔腾的黄河水赛跑,341块壁画,整整搬运了40天。
世界是活着的,活着的万物,风和雾,雨和雪,所有东西都具有生命力。壁画是立体的电影,站在这样一幅幅历史巨片前,人的浮躁、人的狂妄是否可以立马灰飞烟灭?大凡人类历史的长河里,特殊的地理位置总会孕育出特殊的文化。历史的经纬里,常缝合着一条这样的神秘丝线,也只有时间才具有缝合一切、梳理一切、收割一切的力量。永乐宫,永远的吉祥如意!
(取材于葛水平的同名散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Day08:解锁古诗文阅读的虚词理解题型
2024年暑假五升六语文双周自学课
第一篇:知识导航
第二篇:知识小酌
常考题型:
1、解释下列加点字。
2、分析文中的古今异义字。
3、与上题中某字用法相同的是哪一项?
4、选出某在句子中的意思,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答题方法: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的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一般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感叹词、语气词等。虚词在文言文等古文中常出现,而它的解释也相对灵活。
1、句意分析法
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2、代入检验法
文言文的虚词用法大多是课内学过的,所以,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虚词的用法,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3、交换理解法
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同学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此时就可二项,以将其中能确定的某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三项,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意义和用法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
常见虚词:
★之
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2、用作助词,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3、用作动词
可译为“去、往、到”。
★其
1、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
2、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 相当于“难道”、“怎么”。
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
★而
1、转折连词,但是,却;2、修饰连词,相当于“地”;3、顺承连词,可不译 ;4、表顺承的连词,然,这样;5、表顺承的连词,就 ;6、表顺承的连词,来 ;7、表递进的连词,而且 ;8、表承接,并且;9、表假设,如果。
★以:
1、介词,(从、由,把、用、拿、用来、拿来,因为,靠、凭借、根据);2、连词,遂;3、连词,相当于“而”,可不译;4、连词,表顺承;动词,认为;副词,已经 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乃:
1、于是,就;2、才,这才;3、却;4、是,就是,原来是;5、竟然;6、他的;7、乃至,甚至;8、可是;9、而,又;10、这样;11、你,你的。
★焉: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2、哪里,怎么;3、作语气助词,用于句末;4、作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5、相当于“之”;
6、作语气助词,用于句中,表示停顿,无义。
★为:
1、动词wéi;“做” “作为、当作、成为”“认为” “是” 。
2、介词wèi;“替、给、向”“被”。
★于:
1、表比较:有超过的意思;2、引出时间、地点、对象“在、到、向、从、对于”;3、表被动“被” ①受制于人②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因:
1、于是,就;2、依照,根据;3依靠,凭借;4趁着,趁此;5通过,经由。
★诸:
1、兼词,“之于”的合音合义;2、众;3、各位,众位。
★或
1.无指不定代词,可译为“有的人”,“有人”;2.副词,有时,或许。
需要注意的地方:
文言虚词主要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文言的虚词实词的分类,大体同白话一样。虚词大都有多种用法,要根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要确切了解虚词的作用,还应该与白话比较,了解它的变化。
一、应该注意词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今异义主要表现为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词由古代发展到现代,有的词义扩大了;还有的词义转移了;还有的词语在感受彩方面发生了变化。
二、应该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古汉语单音词较多,现代汉语双音词较多。现代汉语的双音词在古代往往用一个单音词来表示。
三、应该注意一词多义现象。一词多义,即一个词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词类,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除了注意平时的积累之外,还要认真掌握有关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的知识。其中假借义的知识又涉及到通假字的知识。
四、应该注意词类活用现象。词类活用现象亦是文言文中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主要是指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实词的活用现象。这其中,每一类词的活用又有许多不同的情况。
第三篇:小题速刷
阅读文言文《广陵散绝》,完成练习。
广陵散绝
嵇中散临刑东市①,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②。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③,吾靳固不与④,《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上书⑤,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⑥。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嵇中散:即嵇康,曾任三国魏的中散大夫。临:面对。②《广陵散》:古琴曲名,嵇康善弹此曲。③散:指《广陵散》。④靳:爱惜。⑤太学生:当时最高学府就学的学生。⑥文王:即西晋司马昭。
链接:
嵇康(223~263),字叔夜,三国时曹魏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史称“嵇中散”。时司马昭弑君篡位后,极力拉拢嵇康,嵇康不从,后招忌恨被杀。
1.根据文意,下列哪个字的理解有误( )
A.之(指琴) B.尝(品尝)
C.固(坚持) D.寻(不久)
2.下列节奏划分不对的一项是( )
A.嵇中散/临刑/东市 B.袁孝尼/尝/请学此散
C.吾/靳固/不与 D.太学生/三千上/书
3.对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生向文王上书三千言,请求拜嵇康为师,文王不同意。
B.三千位太学生向文王上书,请求嵇康拜他们为师,文王不同意。
C.三千位太学生向文王上书,请求拜嵇康为师,嵇康不同意。
D.三千位太学生向文王上书,请求拜嵇康为师,文王不同意。
4.结合短文及链接相关信息,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嵇康形象?
阅读以下文言文,回答问题。
关羽刮骨疗毒
羽尝为流矢(乱箭)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zú箭头)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淋漓),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5.在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羽尝为流矢所中( )
(2)每至阴雨( )
(3)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 )
(4)然后此患乃除耳( )
6.联系上下文,想想下面一句话的意思,写下来。
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文言文阅读理解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②穿壁③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④大姓⑤文不识⑥,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①不逮:烛光照不到。逮,到、及。②乃:就。③穿壁:在墙上凿洞。④邑人:同县的人。⑤大姓:大户人家。⑥文不识:不识字。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怪( ) 遂( )
8.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9.读了这篇短文,你觉得匡衡身上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思辨性文本阅读(二),完成练习。
慎行论(节选) 《吕氏春秋·论》
原文:行不可不孰(shú)。不孰,如赴深谿(xī),虽悔无及。君子计行虑义,小人计行其利,乃不利。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
注释:(1)孰,深,透。这里引申为深思熟虑,全面思谋。(2)谿,同“溪”,指山谷里的小河沟。(3)计,谋划。(4)行,行动。(5)则,那么。
10.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君子计行虑义 小人计行其利
11.“行不可不孰。”用现代汉语改为肯定句:
12.“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写出句子的意思。
13.多项选择:原文使用的论证方法有( )
A.直接论证 B.比喻论证 C.对比论证 D.假设论证
14.对比阅读,注意加点的字,试着解释句子的意思。
(1)行不可不孰。
(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3)是可忍,孰不可忍
阅读
怀素写字
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曰:“绿天”。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注释:本文选自《书林纪事》;怀素是我国唐朝的书法家。
【零陵】今湖南零陵。【挥洒】挥毫写字。【名】命名,起名。【庵】住所。
15.下列说法中有2项是正确的,分别是( )和( )。
A在读“贫无纸可书”时,可以这样停顿:“贫/无纸可书”。
B怀素在芭蕉叶上练字,是为了亲近大自然。
C以上文段来自《书林纪事》这个故事。
D从“盘板皆穿”可以看出怀素练字的时间很长。
16.从这个故事中我得到的启示是 。我还知道古代的其他书法家有 、 。
17.怀素为住所起了个雅号叫“绿天”,真有意思!请你模仿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给你的书房也取一个雅号。
名吾堂曰:“ ”,理由是:
阅读小古文
乔山人善琴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gǔ)①,相和悲鸣。后游郢(yǐng)楚②,于旅③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ǎo)④闻之,咨嗟(jiē)惋叹。既阕⑤,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⑥扣⑦之。媪曰:“吾夫⑧存日,以弹絮⑨为业。今客鼓此,酷类⑩其声耳。”山人默然而返。
【注释】①凄禽寒鹘:使禽鸟都感到凄凉和忧伤。②郢楚:即楚耶,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
楚国的都城。③旅:旅店。④媪:老妇人。⑤阕:止息,终了。⑥款扉:款,敲;扉,门。⑦扣:问,询问。⑧夫:丈夫。⑨絮:棉花。⑩类:像。
18.下列句子停顿合适的一句是( )
A.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 B.每于∕断林荒∕荆间
C.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 D.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19.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弹琴的指法很精湛,曾经得到过杰出琴师的教授。
B.他弹琴的指法很精湛,曾经得到过不同琴师的教授。
C.他弹琴的指法很精湛,曾经能够向不同的人教授琴技。
D.他弹琴的指法很精湛,曾经能够向其他的人教授琴技。
20.从“善”和“精”这两个字可以看出乔山人的琴技十分精湛。我还从“ ”这句话侧面感受到了。(用原文中的话填空)
21.乔山人对邻媪说:“不料遇知音于此地”。你认为乔山人遇到“知音”了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文言文阅读】
书黄筌画雀
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或②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之信然。乃知观物不审④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⑤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注释】①[黄筌]西蜀著名画家 ②[或]有人。③[信然]确实如此。④[审]详细,周密。 ⑤[大者]指更大的事。 ⑥[务学]认真学习。
2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乃知观物不审者 今乃掉尾而斗
B.书黄筌画雀 书戴嵩画牛
C.验之信然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23.黄筌画雀的错误是 ,原因是 (均用原文词语或句子回答)
24.下面句子中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B.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C.验之/信然。
D.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25.比较《书戴嵩画牛》和《书黄签画雀》,可以发现两篇文章的作者相同,都是宋代文学家 ,都是讲画家的故事,都告诉了我们一个这样的道理: 。
26.阅读。
园中有树,①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②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③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④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⑤其前利,而不顾⑥其后之有患也。
(1)补全成语:螳螂捕蝉, 。
(2)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是: 。
(3)选段中加点的“其”分别指什么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阅读与欣赏。
鼠画逼真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乃珍藏之。
【注释】①漫悬:随便悬挂。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
27.试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东安一士人善画:
②令怪之:
28.文中最能体现县令“珍藏之”的原因的句子是“ ”。(用文中语句回答)
29.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漫悬”等词可知县令是一个懂得欣赏画作之人。
B.从“怪之”和“黎明物色”可见县令善于观察。
C.联系本文与《书戴嵩画牛》,我们不难发现艺术离不开生活。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①黄土作人。务剧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选自《风俗通》)
【注释】①抟(tuán):把东西捏成团。②务剧:工作繁忙。
30.故事中的哪个情节让你感受到了想象的神奇?(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31.我知道这个神话故事的题目是 。当读到“天地开辟”一词时,我们想到的神话人物是 。“力不暇供”是没有多余的力量来供应需求,在文中具体指的是 。
32.在《中国神话传说》的整本书阅读中,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认识了哪些神奇的人物?请认真回忆,并完成下表。
故事名称 《大禹治水》
神奇人物 大禹
33.神话界将召开一年一度的“英雄榜”争夺赛,你打算推荐中外神话故事中的哪位神话人物?理由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2.D 3.D 4.嵇康是一个才识过人、性格刚烈的人。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字的理解。
B.结合参考译文可知,“袁孝尼尝请学此散”的意思:袁孝尼曾经请求跟我学习这首曲子。尝:曾经。
故选B。
2.本题考查断句。
D.结合参考译文可知,“太学生三千上书”的意思:三千名太学生曾上书。结合句意思可知,正确的停顿是:太学生/三千/上书。
故选D。
3.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
结合注释“太学生:当时最高学府就学的学生。”重点词“请以为师:请求拜嵇康为师”,“许:同意,允许。”故“太学生三千上书,请以为师,不许”的意思是:三千名太学生向文王上书,请求拜嵇康为师,文王不同意。
故选D。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链接信息中“嵇康(223~263),字叔夜,三国时曹魏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可知,嵇康是一位很有才华的人;由“极力拉拢嵇康,嵇康不从”可知,嵇康性格刚烈。
【点睛】参考译文:
嵇康在东市被处以死刑之前,神情气态没有丝毫变化。他要了一把琴来,弹奏了一曲《广陵散》。曲子弹完,他说:“袁孝尼曾经请求跟我学习这首曲子,我当时很吝啬地没有答应他。《广陵散》从今往后怕是要失传了!”三千名太学生上书,请求拜嵇康为师,没有被允许。嵇康死后不久,司马昭也有些后悔了。
5. 曾经 到 恰巧,正好 根除 6.然而关羽只管割肉举酒杯,说话动作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解析】5.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理解。
(1)“羽尝为流矢所中”的释义是关羽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尝:曾经。
(2)“每至阴雨”的释义是每到阴天下雨的时候。至:到。
(3)“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的释义是当时关羽正在和诸位将领围坐在一起喝酒。适:刚好、碰巧。
(4)“然后此患乃除耳”的释义是如此之后这病痛才能消除。除:清除、去掉。
6.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理解翻译。
“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中的炙为烤肉的意思,释义是关羽只管割肉喝酒,说话动作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言谈举止和平常一样,形容神态自然。
【点睛】参考译文:
关羽曾经被乱箭所射中,贯穿了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痊愈,每到阴雨天,骨头经常疼痛。医生说:“箭头有毒,毒 已深入骨髓里,应当剖开手臂打开伤口,刮骨头除去毒素,这个隐患才可以除去。”关羽便伸出手臂命令医生剖开它。当时关羽正和诸位将令围在一起喝酒,手臂鲜血淋漓,漫出盛血的盘子,但是关羽却割肉喝酒,谈笑如常。
7. 觉得奇怪 于是 8.匡衡就去他家当佣人做事,但不要报酬。 9.匡衡勤奋好学,努力克服困难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解析】7.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
“主人怪问衡”意思是主人奇怪地问匡衡。怪,感到奇怪。“遂成大学”意思是匡衡于是成为了一位大学问家。遂,于是,就。
8.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乃,于是,就。其,代指文不识。偿,报酬。翻译: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
9.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虽然匡衡家境贫困,但是他勤奋好学,最终学有所成。我们可以向匡衡学习勤奋刻苦,不怕困难的精神。
【点睛】参考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同乡有个大户叫做文不识,家中富裕,有很多书。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主人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文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最终(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
10. 道义,大义 利益,名利,好处 11.做事情行动前,一定要深思熟虑,考虑周全。 12.假如有人懂得不谋求名利和好处而谋划做事,实际上他就已经获得了人心向背的真正利益,那么就可以跟他谈论道理和大义了。 13.ABCD 14. 做事情行动前,一定不能不深思熟虑,考虑周全。 人人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圣贤之人,谁能没有过错呢? 这样的事情都可以忍耐,还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忍耐的呢?
【解析】10.本题考查实词解释。
“君子计行虑义”的意思是君子计划行事时考虑道义。义:道义,大义。
“小人计行其利”的意思是小人计划行事则盼望得利益。利:利益,名利,好处。
11.本题考查双重否定改肯定。
“行不可不孰。”的意思是做事情行动前不能不深思熟虑,考虑周全。
双从否定句改肯定句: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改写成肯定句时,要注意这些双重否定词的细微差别。找到双重否定词“不能不”“不得不”“不要不”等,将双重否定词改成带肯定的词语。
故句子为:做事情行动前,一定要深思熟虑,考虑周全。
1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要翻译“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时,句中提出了有人知道不追求私利的好处的假设,会产生和他探讨慎行之道的结果,是前一句和后一句是假设关系。要知道每个字的含义,“知”是知道,“不利”是不谋求。“之”是的。“利者”是谋求利益的人,“言理”是谈论道理和大义,“矣”是语气助词。假如有人懂得不谋求名利和好处而谋划做事,实际上他就已经获得了人心向背的真正利益,那么就可以跟他谈论道理和大义了。
13.本题考查论证方法。
“行不可不孰(shú)。”意思是做事情行动前不能不深思熟虑,考虑周全,是直接表明了做事要深思熟虑的观点,属于直接论证。
“不孰,如赴深谿(xī),虽悔无及。”意思是如果不深思熟虑,就好像跳入深溪之中,后悔莫及。句中将不深思熟虑的行为比作跳进深溪中的行为,是很让人后悔的,这里是比喻论证。
“君子计行虑义,小人计行其利,乃不利。”意思是君子计划行事时考虑道义,小人计划行事则盼望得利,但结果反而不利。这句话将“君子”和“小人”的行为进行了对比,肯定了君子的做法,是对比论证。
“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意思是如果有人知道不追求私利的好处,就可以和他探讨慎行之道了。句中提出了有人知道不追求私利的好处的假设,会产生和他探讨慎行之道的结果,是假设论证。
故选ABCD。
1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1)行不可不孰:做事情行动前,一定不能不深思熟虑,考虑周全。孰:深思熟虑,考虑周全。
(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人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圣贤之人,谁能没有过错呢?孰:谁。
(3)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样的事情都可以忍耐,还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忍耐的呢?孰:那个。
【点睛】参考译文:
行事不可不深思熟虑。若不深思熟虑,好比跃入深溪之中,后悔莫及。君子计划行事时考虑道义,小人计划行事则盼望得利,但结果反而不利。如果有人知道不追求私利的好处,就可以和他探讨慎行之道了。
15. A D 16. 勤学苦练、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王羲之 欧阳修 17. 墨香 我每天除了在书房写作业外,还要练习毛笔字,房间里充满了墨汁的味道。
【解析】15.本题考查了文言文的断句、内容的理解及作家作品。
A.“贫无纸可书”的意思是:十分贫困没有纸来写书法。读这句话时可突出“贫”这个字,正确停顿为:“贫/无纸可书”。题干说法正确。
B.由“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这句话可知,怀素在芭蕉叶上练字,是为了节省纸张。题干说法错误。
C.“怀素写字” 这个故事是根据《书林纪事》中的相关资料改编的。《书林纪事》 是由马宗霍整理创编并刊印发行。其中比较著名的是讲文征明对于书法的态度端正,刻苦认真,以至于他的书法水平突飞猛进。题干说法错误。
D.“盘板皆穿”的意思是把木盘磨漏了,木板擦穿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怀素练字的时间很长。题干说法正确。
故选AD。
16.本题考查了短文的主旨和积累书法家。
短文通过讲述古代书法家怀素为了练习书法把木盘磨漏了,木板擦穿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勤学苦练、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怀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我还知道古代的其他书法家,如:王羲之、欧阳修、柳公权等。
17.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学生根据文章中怀素为自己的房间命名的方式,为自己的房间进行命名即可,并正确说明理由即可。例如:名吾堂曰:“心斋”,理由是:每天在书房写作业时,我就能摒除杂念,使心境虚静纯一。
【点睛】译文:怀素居住在零陵的时候,十分贫困没有纸来写书法,于是种了一万多株芭蕉,用芭蕉叶来挥文泼墨,把他的庵叫做“绿天庵”。没有地方写了,于是找来一个木盘和一块木板,涂上漆,当做砚台和练字板。天天磨墨,天天写,墨干了再磨,磨完再写;写完就擦,擦净再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硬是把木盘磨漏了,木板擦穿了。
18.C 19.A 20.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 21.没有。 因为在邻媪听来,乔山人弹奏的琴声像弹棉花一样,她根本就不知道琴声要表现的主旨。
【解析】18.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结合译文可知:
A.“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意思是:在开国初年,有个乔山人善于弹琴。故停顿应该是: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
B.“每于断林荒荆间”意思是:他常常在荒山野岭。故停顿应该是:每于/断林/荒荆间。
C.“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意思是:后来(他)游历到楚国,在旅店独自弹奏洞庭曲。故停顿应该是: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
D.“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意思是:现在听见你在这里弹的琴声,极像我老伴弹棉花的声音罢了。故停顿应该是: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故选C。
19.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
结合译文可知,“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的意思是:他弹琴的指法地精湛,曾经得到过高人传授。其中“得”和“异” 的意思分别是“得到”“奇异的、杰出的”,故选 A。
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译文可知,“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鹃,相和悲鸣”指的是:他常常在荒山野岭,多次地弹奏,使飞鸟感到凄凉,使鹘鸟感到寒冷,一起应和着悲哀地鸣叫。其中“凄禽寒鹃,相和悲鸣”是对乔山人琴技 高超的侧面展现。
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译文可知,乔山人弹琴技术高超,在荒山野外弹琴时遇到了一位知音,是一个老妇人听了琴音,非常感动,不禁感叹惋惜。老妇人认为琴音极像她老伴弹棉花的声音故而很感动,由此可知乔山人最终还是没有遇到真正的知音。
【点睛】译文:在开国初年,有个乔山人善于弹琴。他弹琴的指法地精湛,曾经得到过高人传授。他常常在荒山野岭,多次地弹奏,使飞鸟感到凄凉,使鹘鸟感到寒冷,一起应和着悲哀地鸣叫。后来(他)游历到楚国,在旅店独自弹奏洞庭曲。隔壁的一听老妇人听了琴音,非常感动,不禁感叹惋惜。(曲子)已经弹奏完了,(乔山人)叹息道:我弹琴大半辈子,没想到在这里遇见了知音!(乔山人)敲门问她,老妇人说道:我的丈夫活着的时候,是把弹棉花当作职业的。现在听见你在这里弹的琴声,极像我老伴弹棉花的声音罢了。乔山人一句话都没说地走开了。
22.A 23. 颈足皆展 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 24.B 25. 苏轼 要深入观察,要勤学好问
【解析】22.本题考查多义词。
A.乃:如果/竟;
B.书:都是“记录”的意思;
C.信然:都是“确实如此”的意思。
故选A。
2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注意题干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结合“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的意思:飞鸟缩起脖子才能把脚张开,把脚缩起来才能把脖子伸出来,没有像这样两者都张开的。可知黄筌画雀错在“颈足皆展”,意思是:脖子和脚都是伸展开的。黄画雀出错的原因是“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意思是:由这件事我们知道,如果不能仔细的观察事物,就算只是个画师,也无法做好本职工作呢。
24.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
B.耕当问奴,织当访婢:耕田的事情要问奴,纺织的事情要问婢。比喻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断句为: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故选B。
2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书戴嵩画牛》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先写杜处士爱好书画,尤为珍惜戴嵩所作《斗牛图》一轴;然后在此铺垫基础上突出一牧童拊掌大笑斗牛画的情景;最后以古语结束全篇,暗讥当政者不尊重现实而胡乱变法改制的错误行为。全文短小精悍,情趣盎然,语言流畅明快,颇为生动,阐明了绘画要讲求形似,寓含着艺术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
《书黄筌画雀》的作者也是北宋文学家苏轼。这篇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能仔细的观察事物,就算只是个画师,也无法做好本职工作。因此君子应该认真的学习并且善于提问才是。
因此,两篇文章都是苏轼所写,都是讲画家的故事。《书戴嵩画牛》的《斗牛图》和《书黄筌画雀》的《飞鸟图》都告诉大家要深入观察,要勤学好问,需要尊重事实和仔细观察,不能凭空臆想和主观臆断。
【点睛】参考译文:黄筌一次画了一只飞鸟,脖子和脚都是伸展开的。有人对他说:飞鸟缩起脖子才能把脚张开,把脚缩起来才能把脖子伸出来,没有像这样两者都张开的。黄筌就去验证了一下,发现果然是这样。由这件事我们知道,如果不能仔细的观察事物,就算只是个画师,也无法做好本职工作,更何况是做大事的人呢。因此君子应该认真的学习并且善于提问才是。
26.(1)黄雀在后
(2)人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身后的祸患。
(3) 树 蝉 螳螂 黄雀 它们自己 它们自己
【详解】(1)本题考查的是成语的积累。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2)本题考查的是对寓言主要内容的理解。
根据译文可知,寓言主要讲的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例如: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的这类人提出警告。
(3)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根据译文可知,“其上有蝉”意思是:树上有一只蝉,其中的“其”指院子的树;“不知螳螂在其后也”意思是:却不知一只螳螂在它身后,其中“其”指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意思是:但不知黄雀在它旁边,其中“其”指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意思是:却不知道我的弹丸在它下面呢,其中“其”指我;“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意思是:这三只小动物都只顾着它们自己眼前的利益,其中“其”指蝉、螳螂、黄雀它们自己;“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意思是:却不考虑它们身后的祸患,其中“其”指蝉、螳螂、黄雀它们自己。
【点睛】译文: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在高处鸣叫,吸饮露水,却不知一只螳螂在它身后;螳螂弯曲着身子紧紧贴附在树枝上想捕捉这只蝉,但不知黄雀在它旁边;而当黄雀伸着脖子想要啄螳螂时,却不知道我的弹丸在它下面呢。这三只小动物都只顾着它们自己眼前的利益,却不考虑它们身后的祸患。
27. 东安有一个读书人善于绘画。 县令感到奇怪。 28.知其画为逼真。 29.A
【解析】27.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①东安一士人善画,善:擅长,善于。句意:东安有一个小吏擅长作画。
②令怪之,怪:以……为怪,对……感到奇怪。句意: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
2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乃珍藏之。”意思是: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的,就将这画珍藏了起来。故“珍藏之”的原因是“知其画为逼真”。
2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漫悬于壁: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漫悬:很随意地悬挂。从“漫悬”可知,县令不是一个懂得欣赏画作之人。故此题理解错误。
故选A。
【点睛】参考译文:东安有一个小吏擅长作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献给县令。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并且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它的猫,结果都是这样。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的,就将这画珍藏了起来。
30.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31. 女娲造人 盘古 女娲工作太繁忙,她竭尽全力还没有时间一下子做出很多人; 32. 《盘古开天》 盘古 《后羿射日》 后羿 33.推荐《夸父逐日》的夸父,他一直坚持不懈。
【解析】30.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这句话的意思是: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我觉得故事中这个情节让我感受到了想象的神奇。
31.考查给文章加标题、拓展延伸。
这篇古文主要讲的是女娲造人的故事,所以故事的名字是“女娲造人”。
“天地开辟”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故“天地开辟”我们想到的神话人物是盘古。
“力不暇供”的意思是没有多余的力量来供应需求,在文中具体指的是女娲工作太繁忙,她竭尽全力还赶不上供应,能造出更多的人。
32.考查了课外知识积累。
选取一个神话故事,按要求作答即可。如:《精卫填海》,神奇人物是精卫;《夸父逐日》,神奇人物是夸父。
33.考查拓展延伸、推荐介绍。
神话故事有很多,任选两个写出故事名称和故事内容即可。如:我推荐《神农尝百草》中的神农,理由:为了治病救人,神农亲自试吃各种植物,多次中毒。
【点睛】参考译文: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把黄土捏成团造了人。可工作太繁忙,她竭尽全力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
第四篇:名家阅读(葛水平)
壁上乾坤
——葛水平
一直以来有一个心愿,想去运城看永乐宫壁画。
如此倾情于永乐宫壁画,并非出于某种信仰。壁画是一个时代久远的记忆符号。记忆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
惊愕并感慨时光的一再缺场,终于在2022年7月成行。河东大地一片青绿,远处黄色的黄河水,有一股渺远的寒意;夕阳悠悠垂地,夕阳中的黄河水也渐次模糊,而另一种精神之途的苍茫也流溢在我的目光中。在古代,整个内陆版图就像围棋棋盘,山水纵横。华夏文明往往诞生在险要之处,以山为隔,以水为分。人择水而居,这是从大自然的丛林法则中得到的吃堑长智。河东大地有着华夏文明独知独享的绚烂。史书记载,黄帝联合炎帝战蚩尤于涿鹿之野,其结果不仅是使黄帝牢固地控制了河东盐池,更为重要的是使黄帝与炎帝的部落得以融合,成为了华夏民族的始祖。在河东大地上,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很清晰,它是五千多年的轴心,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地。而黄河在流过北方广阔的疆土时,整个流域所伸张的根根系系,也贯通了汉民族生长的血脉和思想品质。
当看到永乐宫无极殿壁画的那一刻,我似乎忘记自己是走在时间里。
被咄咄逼人的神秘包围着,壁画缄默无言,又显得那么生动不加装饰。庙外,众鸟永远悠闲着一种姿态,庄稼轮回着节气,物质的世界醒着。庙内,手艺人把恒永的快乐定格在墙壁上,任岁月风云变换,任人生来去,一概不惊,拈花微笑。
①假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脐带,那么永乐宫壁画就是黄河的童谣,就是水陆长梦的驿站。元朝的贡献,是在河东大地留下了永乐宫壁画。相对于明王朝建立之前的纷乱,元更适合于以梦游的方式潜入。秩序和梦想的渴求,人心的内敛和充沛,赋予了与其相伴的游思一种深切的惬意。一个时代的趣味,于物中超物,于意中归于无意,无巧无俗,本真天性,那这个时代必然会留下一些神秘的景象。
有人说永乐宫壁画是旷古之作。当我看见时,突然明白,在这个生命内部缺乏秩序的世界上,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做一个真正的赏读者,而每一件事物也都需要真正的赏读。永乐宫壁画赋予了人世间独特的美学价值,其画面更是具有纪念碑的意义。此刻,我感觉到了近800年前,元朝皇帝的一纸敕令,借着纪念、尊崇全真道始祖级神仙吕洞宾,用来弘扬、扩张获得元廷支持的道教威势。工匠将道教推向了无与伦比的社会顶峰,依然能够看到唐、宋以后盛行的吴道子“吴带当风”的传统,而且准确地表现了衣纹转折及肢体运动的关系,难度极高。壁画在用色上采用了传统的重彩勾填方法,以墨线为骨干,再填以金、朱红、青绿等色,配搭和谐。画像的立体感和辉煌的气氛,在800年后依然能让人感到强大的气场扑面而来。
壁画艺人从历史深处走来,他们身上没有书斋文人的那股酸劲,画是他们的生存之道,来自民间的青绿山水养育了他们的性子,艺里艺外皆是艺,不媚俗,不肯降格以求,感情上一直信守着一个“艺”字,在安宁的温馨里孤寂地体验人生的喧嚣和繁闹,墙上的风景就是他们心里的风景,那种沧桑的美和随意的意境,朗照一切并洞穿一切。
永乐宫1005.7平方米的元代壁画,还让我想到:“五更三点望晓星,文武百官上朝廷。东华龙门文官走,西华龙门武将行。文官执笔安天下,武将上马定乾坤。”这是安定团结同在的一种宇宙观,有光整的社会秩序在里面。
时间可以把什么都改变,时间本身却永远是一副没有表情的模样,似乎只有这样才足够盛载悲喜。
1952年,山西文物普查,在黄河岸边发现了这座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道教宫殿。正当专家学者从中汲取所需宝贵营养的时候,国家决定在三门峡修建大坝,而永乐宫正好处于规划的水库淹没区内。为了保护这“历史的宝贵馈赠”,这座宫殿经历了一次震古烁今的整体搬迁。
搬迁永乐宫,没有任何借鉴,一切都得首创。要想把画有两三米高人物的大面积壁画揭下来,再迁移走,还要做到不损坏壁画,这是一件不敢想象的事情。最好的办法是割下来,以最大限度地保存原貌。经过反复勘察研究,决定根据画面情况,以最少损坏人物形象为原则,从不重要的画面部分开缝3-5毫米,切割成2-4平方米到10平方米大小不等的切块。对于总面积1000平方米的壁画来说,这将是个繁复的工作。在揭取壁画过程中,永乐宫大殿门口张贴出了“和黄河水赛跑”的标语口号。运输壁画的车必须减低轮胎气压,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壁画原貌。②就这样,如蜗牛般缓行的运输车队,和奔腾的黄河水赛跑,341块壁画,整整搬运了40天。
世界是活着的,活着的万物,风和雾,雨和雪,所有东西都具有生命力。壁画是立体的电影,站在这样一幅幅历史巨片前,人的浮躁、人的狂妄是否可以立马灰飞烟灭?大凡人类历史的长河里,特殊的地理位置总会孕育出特殊的文化。历史的经纬里,常缝合着一条这样的神秘丝线,也只有时间才具有缝合一切、梳理一切、收割一切的力量。永乐宫,永远的吉祥如意!
(取材于葛水平的同名散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