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Day05:解锁古诗文阅读的画面描写题型
2024年暑假五升六语文双周自学课
第一篇:知识导航
第二篇:知识小酌
常考题型:
1、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2、诗歌中的某一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某一句”描绘的画
面。
答题方法:
1、抓意象,看看诗句中写了哪些景物。
2、抓修饰语,看看这些修饰语是如何刻画了这些景物。
3、描绘画面。结合上下句去联想、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为了增添语言的优美性、生动性,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答题的格式:
这首/句诗/词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模板 种··……的氛围(意境),表达了诗/词人……的感情
需要注意的地方:
画面描写是描绘,而不是解释,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举个栗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画面描写。
答:在大漠的辽阔苍茫中,孤烟直上,仿若寂寥的灵魂升腾向无垠的天空。这片沙漠无边际的广袤,沉静中带有一份深邃的孤独。与此同时,远处一条长河蜿蜒而过,夕阳西下时,天际的边缘变得温暖而橙黄,河水在夕阳的映照下如同一条流动的黄金带。
第三篇:小题速刷
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
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1.“流水高山心自知”,伯牙喜遇知音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最合适的一句是( )
A.他能听懂我的琴声
B.他知道我弹的是高山和流水
C.他听出了我高远的志向,宽广的胸怀。
2.在朗读这部分的文言文时,停顿正确的一句是( )
A.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B.善哉/乎鼓琴
C.汤汤/乎若流水
阅读。
送二兄入蜀
(唐)卢照邻
关山①客子②路,花柳③帝王城。
此中一分手,相顾④怜无声。
【注释】①关山:这里指入蜀的关隘山川。②客子:旅居异地的人,这里指二兄。③花柳:古指游赏之地,这里形容繁华。④相顾:相看。
3.本诗诗题中的“ ”一词点明了二兄远行的目的地,第二句中“ ”则说明了出发的地点。“相顾怜无声”描绘了 的情景。
4.下面的诗句表达的情感与本诗相似的一项是( )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B.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请你用“/”划出诗句的停顿。(每句划1处)
此 中 一 分 手,相 顾 怜 无 声。
阅读与鉴赏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①黄四娘:杜甫住在成都草堂时的邻居。②蹊(xī):小路。③留连:舍不得离去。④娇:可爱的样子。⑤恰恰:形容鸟叫的声音和谐动听。
6.结合题目和诗句看,诗人寻花的地点是 ,季节是 。
7.“千朵万朵”形容 ,“压”和“低”两个字贴切生动地描绘了花 的样子。
8.这首诗的后两句描写了 的蝴蝶和 的黄莺,表现了诗人 的心情。
阅读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9.根据词中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首诗既描写了湖阴先生居所的奢靡环境,也表达出对居所主人品性、情趣的赞美。
B.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庭院中的景致,表明了主人的勤劳、爱整洁。
C.这首诗的后两句写院外的景色,赋予了自然景色拟人化的动态。
D.诗人表面写山水的灵动可爱,内里还隐含对居于此地的人的欣赏之情。
10.“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写出来。
古诗词。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箸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1.《渔歌子》描写的季节是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描写的季节是 。
12.这两首词都采用了 (A.直抒胸臆 B.借景抒情)的写法,其中《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抒发了诗人 的情感。
活动四:朗读古诗,抒发美好情感。
13.同学们在朗读古诗的时候,眼前总会浮现让人心醉的美景,感受到诗歌中蕴含的生态之美。同学们围绕这两首诗开展了学习交流。下面的说法中,你不同意哪个说法。( )
A.白居易的《鸟》中有一个“子”字,指的是小鸟。
B.白居易觉得鸟和人是一样的,生命之间是平等的。
C.杜甫的诗作,让我们感受到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
D.杜甫的诗作,描绘了他眼中山山水水的美丽景象。
14.一位同学想通过朗读《鸟》这首诗,表达诗中蕴含的情感。结合诗句的意思,你觉得他应该读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感激之情 B.怜爱之情 C.赞美之情 D.悲伤之情
15.同学们发现“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两行诗句中的词语,有两两相对的特点。一位同学联想到了一副描写自然生态之美的对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可惜他只想起了上联,是“清风明月本无价”,你觉得下联可能是( )
A.百鸟归来气象新 B.千山万水入画来 C.近水遥山皆有情 D.南北西东万里程
阅读诗歌及图例,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6.诗人以“ ”、“ ”、“ ”代表“千山”,以点带面,写出了红军长征时经历的种种困难。
17.阅读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完成练习。
(1)将诗句中提及的事件,用“〇”在红军长征路线图中圈出。
(2)诗句中的“暖”和“寒”分别指什么?
18.“等闲”是“寻常”的意思,“五岭”和“乌蒙”真的“等闲”吗?为什么?
19.2023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7周年,你的同学将在学校组织的“长征精神永放光芒”朗诵会上朗诵本诗。请你给同学提两点朗诵建议,并说明理由。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___。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_____________。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______________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20.把这首词补充完整。
21.读词的下片,填空。
星是 的,雨是 的。“见”同“ ”,应读作“ ”。作者行走在 道中,转过溪桥,看见了旧时熟悉的 。
22.全词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于丰收之年的 和对乡村生活的 之情。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练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23.题目中的“醉”的意思是 ,这首诗是苏轼在望湖楼 的时候所写的一首诗。
24.这首诗中的每一句都是一幅画。请你参照示例,补充所缺的图画名字。
第一句:云翻图 第二句:
第三句:风卷图 第四句:
25.第一句诗人把乌云比作 ,形象逼真,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 。
第二句中的“跳”和“乱”写出了 。第三句的“ ”字用得十分精妙,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
26.提到西湖,我不禁会想到诗人苏轼在这里写下的另一首诗中的两句:“ , 。”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27.此诗中,诗人流露出哪种情思?( )
A.送别之情 B.思归之心 C.喜悦之意 D.愤怒之思
28.“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的意境与下面哪一项接近?( )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第四篇:名家阅读(詹谷丰)
骨头的姿势
——詹谷丰
清华国学院的学生刘节,从小被父亲灌输了站立做人的理念。家传的庭训,在这个读书人心中种下了拒绝屈膝的种子。但是,1927年6月清华园中的一幕,却重新塑造了他的膝盖。
清华国学院导师王国维的投湖自尽,犹如在平静的颐和园里投下了一颗威力巨大的炸弹。刘节随同导师陈寅恪等人赶到那个悲伤的地方。除了那份简短从容的遗书之外,再也没有找到一代大儒告别人世的任何因果。
刘节在王国维的遗容中看到了拒绝生还的决绝表情,遗书中那些平静的文字从此就一直刻进了他的脑海:“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殓,即行藁葬于清华茔地……书籍可托陈、吴二先生处理……”
刘节参加了王国维遗体的入殓仪式。曹云祥校长,梅贻琦教务长,吴宓、陈达、梁启超、梁漱溟以及北京大学马衡、燕京大学容庚等名教授西服齐整,神情庄重,他们头颅低垂,弯下腰身,用三次沉重的鞠躬,向静安先生作最后的告别。
陈寅恪教授出现的时候,所有的师生,都看见了他那身一丝不苟的长衫,玄色庄重。陈寅恪步履沉重地来到灵前,缓缓撩起长衫的下摆,双膝跪地,将头颅重重地磕在砖地上。所有的人都被这个瞬间惊呆了,校长、教授、朋友、学生,在陈寅恪头颅叩地的三响声中,突然清醒过来,一齐列队站在陈教授身后,跪下,磕头,重重地磕头。
刘节,就是此刻在教授们身后跪倒的一个学生。当他站起来的时候,突然间明白了,在向他的导师,一代大儒王国维先生告别的时候,下跪,磕头,才是最好的方式,才是最庄重的礼节。这样的仪式,才能和先生的马褂以及头上那根遗世的发辫融为一体。陈先生用了一种骨头触地的姿势,完成了对王国维先生的永别。陈寅恪教授,不仅仅是王国维先生遗世书籍处理的最好委托之人,更是对死者文化精神和死因的理解之人。
王国维先生纪念碑,经过时间的打磨,两年之后,屹立在清华园中。在以刘节为首的学生们的请求下,陈寅恪教授提起了那支沉重的羊毫,用金石般的文字,破译了王国维的殉世之谜——用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主张彰显了学术人格的本质精髓。
陈寅恪教授,把对王国维的纪念,刻在了坚硬的石头上;刘节先生,则把那段文字刻进了柔软的心里。
许多年之后,当刘节教授在岭南大学的校园里见到陈寅恪的时候,他没有想到“跪拜”这两个汉字组合的仪式就这样突然来临了。
在国民党败退逃往台湾的混乱中,陈寅恪拒绝了蒋介石的重金诱惑,在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的礼聘中来到了温暖潮湿的广州。而他的学生刘节,则早他三年到达广东,在并无约定的时光中等候同老师的再度相逢。
在美丽的康乐园里,学生们知道历史系主任刘节和历史系教授陈寅恪,似乎没有人了解他们过去的师生关系。但是,每逢传统节日,学生们都可以看到令他们惊诧的一幕。
节日来到陈寅恪教授家里的系主任,彻底脱去了平日西装革履的装束,一袭干净整洁的长衫,布鞋皂袜,一派民国风度。见到陈寅恪先生的刹那,刘节教授便亲切地喊一声先生,撩起长衫,跨前一步,跪拜行礼。
在刘节教授庄重的磕头礼中,学生们终于知道了刘节主任和陈寅恪教授的师生因缘,也知道了这对师生1927年6月在王国维先生遗体入殓仪式上通过庄重的下跪产生的心灵交集。
刘节教授用跪拜的仪式展示尊敬和感恩的时候,岭南大学的长衫被时代的世风脱下了,康乐园里换上了中山大学的新装。在课堂上,刘节教授将陈寅恪撰写的王国维纪念碑文移到了黑板上。刘节教授眨眼之间,新旧两个时代的交替就像时光从沙漏中间穿过,然后又聚集在他的掌上。
“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刘节教授说,骨头虽然坚硬,但一定得用皮肉包裹。深刻的思想精髓,必定在文字的深处。下跪,磕头,已经不再常见,但当它出现的时候,一定比握手高贵。
(取材于詹谷丰同名散文,有删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Day05:解锁古诗文阅读的画面描写题型
2024年暑假五升六语文双周自学课
第一篇:知识导航
第二篇:知识小酌
常考题型:
1、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2、诗歌中的某一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某一句”描绘的画
面。
答题方法:
1、抓意象,看看诗句中写了哪些景物。
2、抓修饰语,看看这些修饰语是如何刻画了这些景物。
3、描绘画面。结合上下句去联想、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为了增添语言的优美性、生动性,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答题的格式:
这首/句诗/词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模板 种··……的氛围(意境),表达了诗/词人……的感情
需要注意的地方:
画面描写是描绘,而不是解释,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举个栗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画面描写。
答:在大漠的辽阔苍茫中,孤烟直上,仿若寂寥的灵魂升腾向无垠的天空。这片沙漠无边际的广袤,沉静中带有一份深邃的孤独。与此同时,远处一条长河蜿蜒而过,夕阳西下时,天际的边缘变得温暖而橙黄,河水在夕阳的映照下如同一条流动的黄金带。
第三篇:小题速刷
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
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1.“流水高山心自知”,伯牙喜遇知音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最合适的一句是( )
A.他能听懂我的琴声
B.他知道我弹的是高山和流水
C.他听出了我高远的志向,宽广的胸怀。
2.在朗读这部分的文言文时,停顿正确的一句是( )
A.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B.善哉/乎鼓琴
C.汤汤/乎若流水
阅读。
送二兄入蜀
(唐)卢照邻
关山①客子②路,花柳③帝王城。
此中一分手,相顾④怜无声。
【注释】①关山:这里指入蜀的关隘山川。②客子:旅居异地的人,这里指二兄。③花柳:古指游赏之地,这里形容繁华。④相顾:相看。
3.本诗诗题中的“ ”一词点明了二兄远行的目的地,第二句中“ ”则说明了出发的地点。“相顾怜无声”描绘了 的情景。
4.下面的诗句表达的情感与本诗相似的一项是( )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B.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请你用“/”划出诗句的停顿。(每句划1处)
此 中 一 分 手,相 顾 怜 无 声。
阅读与鉴赏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①黄四娘:杜甫住在成都草堂时的邻居。②蹊(xī):小路。③留连:舍不得离去。④娇:可爱的样子。⑤恰恰:形容鸟叫的声音和谐动听。
6.结合题目和诗句看,诗人寻花的地点是 ,季节是 。
7.“千朵万朵”形容 ,“压”和“低”两个字贴切生动地描绘了花 的样子。
8.这首诗的后两句描写了 的蝴蝶和 的黄莺,表现了诗人 的心情。
阅读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9.根据词中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首诗既描写了湖阴先生居所的奢靡环境,也表达出对居所主人品性、情趣的赞美。
B.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庭院中的景致,表明了主人的勤劳、爱整洁。
C.这首诗的后两句写院外的景色,赋予了自然景色拟人化的动态。
D.诗人表面写山水的灵动可爱,内里还隐含对居于此地的人的欣赏之情。
10.“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写出来。
古诗词。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箸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1.《渔歌子》描写的季节是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描写的季节是 。
12.这两首词都采用了 (A.直抒胸臆 B.借景抒情)的写法,其中《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抒发了诗人 的情感。
活动四:朗读古诗,抒发美好情感。
13.同学们在朗读古诗的时候,眼前总会浮现让人心醉的美景,感受到诗歌中蕴含的生态之美。同学们围绕这两首诗开展了学习交流。下面的说法中,你不同意哪个说法。( )
A.白居易的《鸟》中有一个“子”字,指的是小鸟。
B.白居易觉得鸟和人是一样的,生命之间是平等的。
C.杜甫的诗作,让我们感受到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
D.杜甫的诗作,描绘了他眼中山山水水的美丽景象。
14.一位同学想通过朗读《鸟》这首诗,表达诗中蕴含的情感。结合诗句的意思,你觉得他应该读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感激之情 B.怜爱之情 C.赞美之情 D.悲伤之情
15.同学们发现“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两行诗句中的词语,有两两相对的特点。一位同学联想到了一副描写自然生态之美的对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可惜他只想起了上联,是“清风明月本无价”,你觉得下联可能是( )
A.百鸟归来气象新 B.千山万水入画来 C.近水遥山皆有情 D.南北西东万里程
阅读诗歌及图例,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6.诗人以“ ”、“ ”、“ ”代表“千山”,以点带面,写出了红军长征时经历的种种困难。
17.阅读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完成练习。
(1)将诗句中提及的事件,用“〇”在红军长征路线图中圈出。
(2)诗句中的“暖”和“寒”分别指什么?
18.“等闲”是“寻常”的意思,“五岭”和“乌蒙”真的“等闲”吗?为什么?
19.2023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7周年,你的同学将在学校组织的“长征精神永放光芒”朗诵会上朗诵本诗。请你给同学提两点朗诵建议,并说明理由。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___。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_____________。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______________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20.把这首词补充完整。
21.读词的下片,填空。
星是 的,雨是 的。“见”同“ ”,应读作“ ”。作者行走在 道中,转过溪桥,看见了旧时熟悉的 。
22.全词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于丰收之年的 和对乡村生活的 之情。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练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23.题目中的“醉”的意思是 ,这首诗是苏轼在望湖楼 的时候所写的一首诗。
24.这首诗中的每一句都是一幅画。请你参照示例,补充所缺的图画名字。
第一句:云翻图 第二句:
第三句:风卷图 第四句:
25.第一句诗人把乌云比作 ,形象逼真,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 。
第二句中的“跳”和“乱”写出了 。第三句的“ ”字用得十分精妙,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
26.提到西湖,我不禁会想到诗人苏轼在这里写下的另一首诗中的两句:“ , 。”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27.此诗中,诗人流露出哪种情思?( )
A.送别之情 B.思归之心 C.喜悦之意 D.愤怒之思
28.“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的意境与下面哪一项接近?( )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参考答案:
1.C 2.A
【解析】1.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从诗句“流水高山心自知”可以推测,伯牙遇到知音时,他的内心是喜悦和满足的,因为这位知音能够真正理解他琴声中所蕴含的高远志向和宽广胸怀。故选C。
2.考查朗读句子。
A.“少选之间”是一个完整的短语,表示“一会儿,不久”的意思,而“而志在流水”则表达了随后思绪的转变,即“心里想到流水”。
B.“善哉/乎鼓琴”这句话的停顿并不准确,因为“善哉乎”是一个完整的赞叹词,后面应该紧跟所赞叹的对象或内容,即“鼓琴”,所以正确的停顿应该是“善哉乎/鼓琴”。
C.“(琴声)像流水一样浩荡无边”,按照文言文的朗读习惯,应该在“乎”字后面稍作停顿,以区分前后两部分的内容,所以正确的停顿应该是“汤汤乎/若流水”。
故选A。
3. 蜀 帝王城 兄弟二人分别时无声相对 4.C 5.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
【解析】3.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
送二兄入蜀:送二兄入蜀地。“蜀”一词点明了二兄远行的目的地。关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游子要踏上关险山高的旅途,这里是繁华热闹的长安城。“帝王城”就是长安城,是出发的地点。
4.本题考查主旨理解。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抒发了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
B.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这两句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
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表达出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厚情谊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死了也要让后代传达统一的盛世。
本诗最后两句“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意思:在这里我们分手告别,默默相望哀伤得说不出话,表达了与朋友离别的依依惜别之情,故选C。
5.本题考查朗读停顿划分。
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在这里我们分手告别,默默相望哀伤得说不出话。结合诗意,“此中”表示地点,“一分手”表示事件,故中间停顿。“相顾”是从视觉方面写的,“怜无声”是从情感方面写的,故中间停顿。
6. 江畔 春天 7. 花的数量多 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把枝条都压弯了 8. 飞舞 啼叫 为美景陶醉、惊喜不已
【解析】6.本题考查的是内容理解。
题目“江畔独步寻花”中,“江畔”的意思是江边,表示地点。由此可知,诗人寻花的地点是江畔。诗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的意思是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旁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由此可知,描写的季节是春天。
7.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理解。
“千朵万朵压枝低”的意思是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由此可知,“钱多万多”形容花的数量多,“压”和“低”两个字写出鲜花把纸条都压得低垂了。由此可知,花儿的密密层层,又大又多。
8.本题考查的是内容理解。
后两句的意思是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在花间不断欢唱。通过“舞”和“啼”可知,这两句诗写了飞舞的蝴蝶和啼叫的黄莺。“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流连忘返。由此可知诗人为美景陶醉、惊喜不已的心情。
9.A 10.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解析】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这首诗前两句写湖阴先生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诗文并没有体现出湖阴先生的居所奢靡。
故选A。
10.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写出诗句描绘的画面即可。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意思: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诗人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给山水赋予人的感情,化静为动,显得自然化境既生机勃勃又清静幽雅。
示例:弯弯的河流环绕着葱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的双手护着孩子一样。门前的青山见到庭院这样整洁,主人这样爱美,也争相前来为主人的院落增色添彩,推门而入,奉献上一片青翠。
11. 春季 夏季 12. B 对大自然喜爱
【解析】11.本题考查诗词内容概括。
结合诗歌第一、二两句可知,描写了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可知是春季。从喜鹊的惊飞,蝉的鸣声、青蛙的叫声可知是夏季。
1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主旨、诗歌写作手法。
《渔歌子》和《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都描写景色,故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丰收的喜悦之情。
13.D 14.B 15.C
【解析】13.本题考查诗歌词句理解、诗歌内容概括。
D.有误。《江畔独步寻花(其六)》这首诗记叙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描写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适意之怀。“描绘了他眼中山山水水的美丽景象”说法错误。
故选D。
14.本题考查诗歌词句理解、诗歌情感主旨。
这首诗的意思是:谁说这群鸟儿的生命微不足道?它们和人类一样有血有肉。劝你不要打枝头上的鸟儿,幼鸟还在巢中盼望着母亲的归来。
通过意思可知,诗人通过蕴含真情的“子望母归”的自然现象劝诫读者善待动物,表达了对鸟类命运的关注和同情,劝导人们爱惜鸟类,表现出诗人的善良、仁爱之心。应读出怜爱之情。
故选B。
15.本题考查对联。
对联的特点有: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内容相关。上联中“清风明月”是并列短语,“本无价”是主谓短语,下联也应该是这种结构。
A.“百鸟归来”是主谓短语,“气象新”是主谓短语,不符合要求;B项“千山万水”是 并列短语,“入画来”是动宾短语,不符合要求;
C.“近水遥山”是并列短语,“皆有情”是主谓短语,符合要求;
D.“南北西东”是并列短语,“万里程”是偏正短语,不符合要求。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清风明月这样悠然的自然景色原本是无价的,可遇而不可求;眼前的流水与远处的山峦相映成趣,都是有感情的。
故选C。
16. 五岭 乌蒙 岷山 17.(1)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2)“暖”指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心情。 “寒”指红军夺取泸定桥战斗的惊心动魄。 18.不等闲 因为“逶迤、磅礴”写出了山势的险峻,这样写体现了红军大无畏的精神。 19.“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句朗诵时语调要相对高昂、欢快、流畅,速度应明显加快。因为这句描写长征即将胜利,人们眼前将呈现出一片光明,要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无比欢快之情。
【解析】16.本题考查对诗内容的理解。
结合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更喜岷山千里雪”可知,诗人以“五岭山”“乌蒙山”“岷山”代表了“千山”。
17.本题考查对诗内容的理解和字词的赏析。
(1)结合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意思: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溅起阵阵雾水,像是冒出蒸汽一样。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和红军长征路线图,可知,诗句中提及的红军长征的事件是: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
(2)“水拍云崖”描绘了金沙江水流湍急,岩峻浪高这种险恶的地理形势,描绘了“惊涛触岸层澜碎”的景象。“云崖暖”之“暖”,一是状写红军因江水咆哮翻滚,汹涌澎湃,水石相击,浪花飞溅,水雾蒸腾而产生的江水沸腾的感觉;二是表现红军因征服了金沙江天险而产生的欢乐心情,表现红军万众欢腾,高呼胜利的热烈情景。“铁索寒”之“寒”不止是形容铁索的冰冷,它重在渲染,重在烘托,既烘托出了大渡河铁索桥凌空高悬,下临无地,令懦夫心寒的艰险之状,又渲染了红军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桥的惊险而激烈的战斗气氛。
18.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结合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可知,五岭的特点是:逶迤,乌蒙的特点是:磅礴;这里写“逶迤”的、峰峦起伏的五岭,在红军的脚下,只不过像河里泛起的细浪;气势“磅礴”,广大无边的乌蒙山,在红军的脚下,只不过像滚动着小小的“泥丸”是为了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故它们不等闲。
19.本题考查思维拓展。
结合诗句的理解给同学提出朗诵的建议,再说说理由,答案不唯一。
如:“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朗诵时要用较高昂的语调,要用饱满的热情及略快的节奏来朗诵。因为诗歌首联是整首诗的总起部分,代表全诗的整体基调,也是全诗的着眼点,应表现出诗人对红军战士的赞颂之情。
20.清风半夜鸣蝉 听取蛙声一片 旧时茅店社林边 21. 时隐时现 稀稀落落 现 xiàn 黄沙 茅店 22. 喜悦 热爱
【解析】20.本题考查古诗的识记。
据原诗的背诵,认真默写即可。书写时注意“蝉”“蛙”的正确书写。
21.本题考查古诗的理解。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题目的意思是:夜晚行走于黄沙道。即点明了地点为“黄沙道中”。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意思是:天边几颗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即星星是忽明忽暗的,雨是淅淅沥沥的。
见:同“现”,读“xiàn”,显现,出现。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
22.本题考查古诗主旨情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词人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表达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23. 醉酒 醉酒 24. 雨跳图 水息图 25. 翻墨 快 雨大且急 忽 26.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解析】23.本题考查题目的理解。
题目“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交代时间是六月二十七日,地点在杭州西湖边的望湖楼,事件是醉书。书,即写。“醉”意思是醉酒。题目意思作者六月二十七日在望湖楼喝醉酒后写下这首诗。
24.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与概括。
根据第一句和第三句的例子可知,概括画面的结构为“什么+怎么样”,首先找到是诗句中描写的景物,然后找景物特点的词。
“白雨跳珠乱入船”描写的景物是“雨”,特点是“跳”,故第二句概括为“雨跳图”。“望湖楼下水如天”描写的景物是“水”,特点是雨过天晴,水面平息,故第四句概括为“水息图”。
25.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第一句“黑云翻墨未遮山”意思是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该句运用比喻的修辞,将乌云比作翻墨,生动形象,一个“未”字,突出天气变化之快。
第二句“白雨跳珠乱入船”意思是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该句云词准确,“跳”和“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大且急的特点。
第三句“卷地风来忽吹散”意思是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该句中“忽”字指时间极短,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
26.本题考查古诗词的识记。
苏轼在西湖写下的诗作有很多,如《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7.B 28.A
【解析】27.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思想感情的理解。
根据译文、诗人背景可知,这首诗作于诗人被贬期间,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有感而作。此诗表面写秋风,实际却是在感叹自己的际遇,抒发了诗人孤独、思乡的思想感情。
故选B。
28.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意思是:早晨秋风撩动庭中的树木,独自漂泊他乡的人最先听到了秋声。表达了诗人羁旅之情以及思归之心。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意思是: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描写了秋季的晚上,诗人在屋内抬头望月的感受,表达了李白客居思乡之情。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意思是: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表表达了诗人对孟的依依惜别之情 。
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意思是: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表达了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得精神,热爱黄河,热爱祖国得思想感情。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意思是: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表达了诗人对于深秋山林景色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故选A。
第四篇:名家阅读(詹谷丰)
骨头的姿势
——詹谷丰
清华国学院的学生刘节,从小被父亲灌输了站立做人的理念。家传的庭训,在这个读书人心中种下了拒绝屈膝的种子。但是,1927年6月清华园中的一幕,却重新塑造了他的膝盖。
清华国学院导师王国维的投湖自尽,犹如在平静的颐和园里投下了一颗威力巨大的炸弹。刘节随同导师陈寅恪等人赶到那个悲伤的地方。除了那份简短从容的遗书之外,再也没有找到一代大儒告别人世的任何因果。
刘节在王国维的遗容中看到了拒绝生还的决绝表情,遗书中那些平静的文字从此就一直刻进了他的脑海:“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殓,即行藁葬于清华茔地……书籍可托陈、吴二先生处理……”
刘节参加了王国维遗体的入殓仪式。曹云祥校长,梅贻琦教务长,吴宓、陈达、梁启超、梁漱溟以及北京大学马衡、燕京大学容庚等名教授西服齐整,神情庄重,他们头颅低垂,弯下腰身,用三次沉重的鞠躬,向静安先生作最后的告别。
陈寅恪教授出现的时候,所有的师生,都看见了他那身一丝不苟的长衫,玄色庄重。陈寅恪步履沉重地来到灵前,缓缓撩起长衫的下摆,双膝跪地,将头颅重重地磕在砖地上。所有的人都被这个瞬间惊呆了,校长、教授、朋友、学生,在陈寅恪头颅叩地的三响声中,突然清醒过来,一齐列队站在陈教授身后,跪下,磕头,重重地磕头。
刘节,就是此刻在教授们身后跪倒的一个学生。当他站起来的时候,突然间明白了,在向他的导师,一代大儒王国维先生告别的时候,下跪,磕头,才是最好的方式,才是最庄重的礼节。这样的仪式,才能和先生的马褂以及头上那根遗世的发辫融为一体。陈先生用了一种骨头触地的姿势,完成了对王国维先生的永别。陈寅恪教授,不仅仅是王国维先生遗世书籍处理的最好委托之人,更是对死者文化精神和死因的理解之人。
王国维先生纪念碑,经过时间的打磨,两年之后,屹立在清华园中。在以刘节为首的学生们的请求下,陈寅恪教授提起了那支沉重的羊毫,用金石般的文字,破译了王国维的殉世之谜——用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主张彰显了学术人格的本质精髓。
陈寅恪教授,把对王国维的纪念,刻在了坚硬的石头上;刘节先生,则把那段文字刻进了柔软的心里。
许多年之后,当刘节教授在岭南大学的校园里见到陈寅恪的时候,他没有想到“跪拜”这两个汉字组合的仪式就这样突然来临了。
在国民党败退逃往台湾的混乱中,陈寅恪拒绝了蒋介石的重金诱惑,在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的礼聘中来到了温暖潮湿的广州。而他的学生刘节,则早他三年到达广东,在并无约定的时光中等候同老师的再度相逢。
在美丽的康乐园里,学生们知道历史系主任刘节和历史系教授陈寅恪,似乎没有人了解他们过去的师生关系。但是,每逢传统节日,学生们都可以看到令他们惊诧的一幕。
节日来到陈寅恪教授家里的系主任,彻底脱去了平日西装革履的装束,一袭干净整洁的长衫,布鞋皂袜,一派民国风度。见到陈寅恪先生的刹那,刘节教授便亲切地喊一声先生,撩起长衫,跨前一步,跪拜行礼。
在刘节教授庄重的磕头礼中,学生们终于知道了刘节主任和陈寅恪教授的师生因缘,也知道了这对师生1927年6月在王国维先生遗体入殓仪式上通过庄重的下跪产生的心灵交集。
刘节教授用跪拜的仪式展示尊敬和感恩的时候,岭南大学的长衫被时代的世风脱下了,康乐园里换上了中山大学的新装。在课堂上,刘节教授将陈寅恪撰写的王国维纪念碑文移到了黑板上。刘节教授眨眼之间,新旧两个时代的交替就像时光从沙漏中间穿过,然后又聚集在他的掌上。
“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刘节教授说,骨头虽然坚硬,但一定得用皮肉包裹。深刻的思想精髓,必定在文字的深处。下跪,磕头,已经不再常见,但当它出现的时候,一定比握手高贵。
(取材于詹谷丰同名散文,有删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