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暑假二升三语文自学课day8:解锁文言文阅读的虚词理解题型(学生版+家长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暑假二升三语文自学课day8:解锁文言文阅读的虚词理解题型(学生版+家长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1 18:08:3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Day08:解锁古诗文阅读的虚词理解题型
2023-2024学年暑假二升三语文双周自学课
第一篇:知识导航
第二篇:知识小酌
常考题型:
1、解释下列加点字。
2、分析文中的古今异义字。
3、与上题中某字用法相同的是哪一项?
4、选出某在句子中的意思,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答题方法: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的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一般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感叹词、语气词等。虚词在文言文等古文中常出现,而它的解释也相对灵活。
1、句意分析法
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2、代入检验法
文言文的虚词用法大多是课内学过的,所以,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虚词的用法,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3、交换理解法
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同学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此时就可二项,以将其中能确定的某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三项,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意义和用法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
常见虚词:
★之
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2、用作助词,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3、用作动词
可译为“去、往、到”。
★其
1、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
2、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 相当于“难道”、“怎么”。
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
★乃:
1、于是,就;2、才,这才;3、却;4、是,就是,原来是;5、竟然;6、他的;7、乃至,甚至;8、可是;9、而,又;10、这样;11、你,你的。
需要注意的地方:
文言虚词主要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文言的虚词实词的分类,大体同白话一样。虚词大都有多种用法,要根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要确切了解虚词的作用,还应该与白话比较,了解它的变化。
第三篇:小题速刷
文言文阅读
龟兔竞走
龟与兔竞①走②,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③。及兔醒,则龟已先至④矣。
[注释]①竟:比赛。②走:跑。③息:停止。④至:到达。
1.读了古文,我知道,最后赢得比赛的是(  )
A.乌龟 B.兔子
2.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龟/与兔竞/走 B.龟与兔/竞走得分
课内阅读。
群儿戏于庭,一儿 瓮,足 没水中。众皆弃去,光 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3.根据课文内容,把文中的生字在横线上工整写出来。
4.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1)把下列“瓮”的一幅图选出来。( )
A B. C.
(2)下列选项中,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群儿/戏于庭 B.众皆/弃去 C.儿/得活
(3)从文中我知道司马光是个( )的孩子。
A.勤学好问 B.聪明机智 C.诚实守信
阅读。
【文段一】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水迸,儿得活。
【文段二】灌水取球
文潞公①幼时与群儿击球,入柱穴②中不能取,公以③水灌之,球浮出。
注释:①〔文潞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自幼聪明过人。②〔柱穴〕树洞。③〔以]用。
5.在横线上写出【文段一】的题目,并将文中画横线处缺失的语句用原文补充完整。
6.下面朗读停顿划分恰当的一项是( )
A.足跌/没水/中 B.公/以水/灌之 C.群/儿戏/于庭
7.请借助注释和图片信息,读懂【文段二】。你认为两个文段中两位主人公都具有下面哪一种优秀品质。( )
A.勤学好问 B.聪明机智 C.诚实守信 D.热心助人
我会读小古文。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gěng)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yuē)藕(ǒu)。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选自民国老课本)
8.联系上下文,给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意思。
或红或白( ) A.或者 B.有的
断之有丝( ) A.藕 B.荷梗
9.照样子再写几个。
夏日
荷叶形圆 荷花色 荷花气 荷藕味
10.把下面与荷有关的诗句填写完整。
( )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接天( )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采莲曲》
11.仿照画线句子,试着根据开头接着写几句。
院中种菊,
文言文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①缸上,欲②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③湿。
注释:①伏:趴在。②欲:想要。③皆:全。
12.这个小故事的起因是( )
A.猫想看金鱼 B.猫想和金鱼玩 C.猫想吃掉金鱼
13.“急跃起”指的是( )急忙跳出来。
A.猫 B.金鱼
14.请你给这个小故事加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横线上。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司马光传
司马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②讲《左氏春秋》,爱之,退③为家人讲,即了④其大旨⑤。自是⑥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注释:①逐走:赛跑。走:跑。①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②闻:听。③退:回去。④了:清楚。⑤大旨:大意,主要意思。⑥自是:从此。
15.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司马光生七岁。( )
A.出生 B.长到 C.生活
(2)至不知饥渴寒暑。( )
A.至于 B.到来 C.甚至
16.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
B.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
C.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
D.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
17.根据短文内容,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光是个不怕寒暑饥渴的孩子。
B.司马光是个爱给别人讲故事的孩子。
C.司马光是个勤奋好学的孩子。
D.司马光是个乐于助人的孩子。
18.根据你的理解填空。
司马光听到有人讲( ),非常喜欢,回家后马上( )。从此( )。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
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①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②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③,咸④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⑤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注释:①〔智意〕聪明才智。②〔致〕送给。③〔群下〕部下,下属。④〔咸〕全,都。⑤〔校〕衡量。
19.选择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智意所及。( )
A.达到的程度。  B.及时,趁着。
(2)太祖欲知其斤重。( )
A.欲望。      B.想要。
20.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21.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短文通过称象这件事赞美了曹冲的聪明才智。
B.曹冲称象的办法是把大象赶上船之后用秤称。
C.曹冲在称象时已经是成年人了。
小古文阅读。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②.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注释]①智:聪明,这里的意思是“认为……聪明”。②坏:毁坏。③亡:丢失。
22.富人家被盗是因为( )
A.雨天损坏了墙壁,使贼人有了方便之门。 B.邻居是小偷。
C.这家的孩子很聪明,预料之事,变成现实。 D.富人有很多钱。
23.“其家甚智其子”,下面对这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
B.这家人很聪明,包括他的儿子。
C.这家人怪罪这个聪明的孩子。
D.这家人怀疑儿子和邻居一起偷了钱。
24.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个人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慨?
阅读与探究。
司马光
①群儿戏于庭,②一儿登瓮,③足跌没水中。④众皆弃去,⑤光持石击瓮破之,⑥水迸,⑦儿得活。
25.梳理《司马光》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请在横线处填写序号。
起因: 经过: 结果:
26.你对小古文中的哪句话印象深刻?你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写下来。
我选择的短语是:
我脑中浮现的画面是:
27.“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看到这一幕,可马光和其他的孩子分别会想些什么呢?想一想,写一写。
28.请用你积累的一个好词评价司马光: 。
小古文我会读。
文潞公幼时与群儿击球,入柱穴中,不能取,公以水灌之,球浮出。
29.文潞公在和小朋友们 的时候,球 。
30.文潞公用了 的办法,把球取出来了。
31.这学期,通过学习小古文,我还认识了一个聪明机智的小孩儿,他叫 。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道边苦李
王戎七岁,尝(曾经)与诸小儿游(游玩),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各位)儿竞(争着)走取之,唯(只有)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确实这样)。
32.读画线的句子,在需要停顿的地方标上“/”。
33.根据文中括号里的注释,给句子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
A.王戎七岁时,尝试着跟小伙伴们游玩。
B.王戎七岁时,曾经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游玩。
C.王戎七岁时,曾经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游泳。
②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 )
A.(他们)看见路边上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
B.(他们)看见路边上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断了。
C.(他们)看见路边上李树结了很多子,把树枝都压弯了。
34.用横线画出文中说明王戎不去摘李子的原因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
        
阅读与欣赏。
文征明习字
文征明临①写《千字文》,日②以十本为率③,书④逐⑤大进。平生于⑥书,未尝⑦苟且⑧,故⑨愈老而愈益⑩精妙。
【注释】①临:临帖,照着字画模仿。②日:每天。③率:标准。④书:书法。⑤逐:于是,就。⑥于:对,对于。⑦尝:曾经。⑧苟且:敷衍了事,马虎。⑨故:所以。⑩愈益:愈加,更加。
35.能说明文征明练书法练得多的是( )
A.日以十本为率 B.书遂大进 C.平生于书,未尝苟且 D.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36.“平生于书,未尝苟且”,这句话能说明文征明( )
A.是个善良的人 B.是个有爱心的人 C.是个勤奋认真的人 D.是个诚实的人
37.最后一句话中“故愈老而愈益精妙”的意思是他越老,书法就越精妙。根据文本信息,这种成就来源于他( )
A.有兴趣,肯用功 B.练得多,人聪明 C.练得多,不随便 D.不随便,有耐心
38.你喜欢这种小古文吗?为什么?你觉得它在语言表达上和现代文有什么不同?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汝①前行,我后行。
【注】①汝:你。
39.古文中写到放风筝是在什么季节?( )
A.春天
B.秋天
40.文中写到有几个人在放风筝?( )
A.2
B.3
41.他们在哪儿放风筝?( )
A.操场上
B.草地上
文言文阅读。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②契③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④。”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⑤之。舟已行⑥矣,而⑦剑不行,求剑若⑧此⑨,不亦惑乎⑩!
【注释】①涉:渡。②遽(jù):立刻,急忙,马上。③契:用刀刻。④所从坠:落下去的地方。⑤求:找。⑥行:向前走。⑦而:但是。⑧若:像。⑨此:这样。⑩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42.古文朗读要有正确的停顿,选择停顿不正确的句子(  )
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B.是吾剑/之所从坠
C.舟/已行矣
D.不/亦惑乎
43.结合注释,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吾剑之所从坠。
(2)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44.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45.说楚人这种做法糊涂的原因是(  )
A.他刻的剑下落的地方有错误。
B.掉到江水里的剑是不会跟船前行的。
C.剑在水中前行的速度慢,不如船快。
D.他没有耐心地去寻找。
46.《刻舟求剑》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第四篇:童话故事
泡泡国
从前,有一个名叫“泡泡国”的国家,那里生活着一群泡泡国民。他们真的名副其实,因为他们的房子、床、桌子、椅子等都是泡泡做的。就连打扮也是这样,他们的头发也是泡泡的样貌,还有女士带的耳环、项链也是泡泡式的。他们见面的第一句话不是“你的头型挺漂亮的嘛!”,就是“今日你怎样还是这样的头型呀!太土了吧!”
华丽的泡泡王宫里,住着泡泡国王和美丽的泡泡王后。他们整天忙着想新的花样。泡泡王国就产出了一种泡泡果糖,只要吃一块就能变出五彩缤纷的泡泡来。国民们都快疯了,因为他们觉得他们真是太爱他们的国家了。
一天,泡泡国王又到工厂里去了。工厂里有四个车间,第一个式生产泡泡衣服的,第二个是生产鞋子的,第三个是生产小饰品的,第四个是生产交通工具的。他们发明的泡泡工具,人们再也不用徒步去学校或班上了。他们只要喝一口饮料药水,然后哈一口气,那口气就能够变成一个五彩的泡泡,把他们载入太空中,送达目的地。
但好景不长,太空中的泡泡太多了,人们上也上不来,下也下不去,很多人被困在了天空中。泡泡国王急忙派出泡泡大军乘着五彩的泡泡去营救人们,可于事无补。因为泡泡大军也被困在了天空中。这时,泡泡国王想出了一个办法利用泡泡王国人们身体很轻的的有利条件,买了万个竹蜻蜓,分发给陆地上的人们,让他们一手拿着针,一手拿着竹蜻蜓,背上还背着一个装着竹蜻蜓的袋子,缓缓升上了天空,把泡泡一个个扎破。他们再发给困在天空中的每一个人一个竹蜻蜓,让他们安全到达地面。看着人们都安全了,地上的人们也松了一口气。
从此,泡泡国家的人们不再用泡泡了,那个工厂也倒闭了,人们开始过起了欢乐的新生活。
沙漠故事
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时,上次嘲笑它的小红马看见了,就喷着响鼻对小骆驼说“你的脚掌又大又厚,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两层睫毛,多难看!快去美容店美美容,再过来和我比美吧!”小骆驼却平静地对小红马说“别看我长得这么难看,但我这些在沙漠中的作用可大着呢!”“快别吹牛了,咋可能呢”小红马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信咱们明天去沙漠中走一趟吧!”“好啊!”小红马爽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小红马和小骆驼一齐走进了茫茫的大沙漠。刚来到沙漠中,小红马的脚就陷进了沙子里,怎样拔也拔不出来,而小骆驼又大又厚的脚掌却稳稳地站在沙子上。看到小红马越陷越深的脚,小骆驼连忙把小红马拉了出来,小红马就这样一步步艰难地走着。突然,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地刮过来,小红马和小骆驼都闭上了眼睛,一会儿,风沙过去了,小骆驼的眼睛和鼻孔中没进一粒沙子,而小红马却难受坏了……走了一会儿,小红马的肚子咕咕直叫,小骆驼看出了它的心思,给了小红马一些吃的,小红马奇怪地问“你怎样自我不吃呢”小骆驼说“我的这两个肉疙瘩叫作驼峰,里面储存着养料,足够路上吃了。”
沙漠旅行结束了,小红马对小骆驼说“多谢你,是你从内心告诉我评价一个事物的美与丑,不能只看外表,还要看它的本质。此刻我为你有厚厚的脚掌,双层睫毛,肉疙瘩而感到自豪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Day08:解锁古诗文阅读的虚词理解题型
2023-2024学年暑假二升三语文双周自学课
第一篇:知识导航
第二篇:知识小酌
常考题型:
1、解释下列加点字。
2、分析文中的古今异义字。
3、与上题中某字用法相同的是哪一项?
4、选出某在句子中的意思,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答题方法: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的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一般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感叹词、语气词等。虚词在文言文等古文中常出现,而它的解释也相对灵活。
1、句意分析法
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2、代入检验法
文言文的虚词用法大多是课内学过的,所以,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虚词的用法,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3、交换理解法
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同学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此时就可二项,以将其中能确定的某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三项,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意义和用法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
常见虚词:
★之
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2、用作助词,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3、用作动词
可译为“去、往、到”。
★其
1、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
2、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 相当于“难道”、“怎么”。
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
★乃:
1、于是,就;2、才,这才;3、却;4、是,就是,原来是;5、竟然;6、他的;7、乃至,甚至;8、可是;9、而,又;10、这样;11、你,你的。
需要注意的地方:
文言虚词主要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文言的虚词实词的分类,大体同白话一样。虚词大都有多种用法,要根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要确切了解虚词的作用,还应该与白话比较,了解它的变化。
第三篇:小题速刷
文言文阅读
龟兔竞走
龟与兔竞①走②,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③。及兔醒,则龟已先至④矣。
[注释]①竟:比赛。②走:跑。③息:停止。④至:到达。
1.读了古文,我知道,最后赢得比赛的是(  )
A.乌龟 B.兔子
2.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龟/与兔竞/走 B.龟与兔/竞走得分
课内阅读。
群儿戏于庭,一儿 瓮,足 没水中。众皆弃去,光 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3.根据课文内容,把文中的生字在横线上工整写出来。
4.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1)把下列“瓮”的一幅图选出来。( )
A B. C.
(2)下列选项中,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群儿/戏于庭 B.众皆/弃去 C.儿/得活
(3)从文中我知道司马光是个( )的孩子。
A.勤学好问 B.聪明机智 C.诚实守信
阅读。
【文段一】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水迸,儿得活。
【文段二】灌水取球
文潞公①幼时与群儿击球,入柱穴②中不能取,公以③水灌之,球浮出。
注释:①〔文潞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自幼聪明过人。②〔柱穴〕树洞。③〔以]用。
5.在横线上写出【文段一】的题目,并将文中画横线处缺失的语句用原文补充完整。
6.下面朗读停顿划分恰当的一项是( )
A.足跌/没水/中 B.公/以水/灌之 C.群/儿戏/于庭
7.请借助注释和图片信息,读懂【文段二】。你认为两个文段中两位主人公都具有下面哪一种优秀品质。( )
A.勤学好问 B.聪明机智 C.诚实守信 D.热心助人
我会读小古文。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gěng)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yuē)藕(ǒu)。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选自民国老课本)
8.联系上下文,给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意思。
或红或白( ) A.或者 B.有的
断之有丝( ) A.藕 B.荷梗
9.照样子再写几个。
夏日
荷叶形圆 荷花色 荷花气 荷藕味
10.把下面与荷有关的诗句填写完整。
( )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接天( )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采莲曲》
11.仿照画线句子,试着根据开头接着写几句。
院中种菊,
文言文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①缸上,欲②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③湿。
注释:①伏:趴在。②欲:想要。③皆:全。
12.这个小故事的起因是( )
A.猫想看金鱼 B.猫想和金鱼玩 C.猫想吃掉金鱼
13.“急跃起”指的是( )急忙跳出来。
A.猫 B.金鱼
14.请你给这个小故事加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横线上。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司马光传
司马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②讲《左氏春秋》,爱之,退③为家人讲,即了④其大旨⑤。自是⑥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注释:①逐走:赛跑。走:跑。①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②闻:听。③退:回去。④了:清楚。⑤大旨:大意,主要意思。⑥自是:从此。
15.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司马光生七岁。( )
A.出生 B.长到 C.生活
(2)至不知饥渴寒暑。( )
A.至于 B.到来 C.甚至
16.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
B.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
C.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
D.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
17.根据短文内容,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光是个不怕寒暑饥渴的孩子。
B.司马光是个爱给别人讲故事的孩子。
C.司马光是个勤奋好学的孩子。
D.司马光是个乐于助人的孩子。
18.根据你的理解填空。
司马光听到有人讲( ),非常喜欢,回家后马上( )。从此( )。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
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①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②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③,咸④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⑤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注释:①〔智意〕聪明才智。②〔致〕送给。③〔群下〕部下,下属。④〔咸〕全,都。⑤〔校〕衡量。
19.选择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智意所及。( )
A.达到的程度。  B.及时,趁着。
(2)太祖欲知其斤重。( )
A.欲望。      B.想要。
20.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21.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短文通过称象这件事赞美了曹冲的聪明才智。
B.曹冲称象的办法是把大象赶上船之后用秤称。
C.曹冲在称象时已经是成年人了。
小古文阅读。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②.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注释]①智:聪明,这里的意思是“认为……聪明”。②坏:毁坏。③亡:丢失。
22.富人家被盗是因为( )
A.雨天损坏了墙壁,使贼人有了方便之门。 B.邻居是小偷。
C.这家的孩子很聪明,预料之事,变成现实。 D.富人有很多钱。
23.“其家甚智其子”,下面对这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
B.这家人很聪明,包括他的儿子。
C.这家人怪罪这个聪明的孩子。
D.这家人怀疑儿子和邻居一起偷了钱。
24.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个人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慨?
阅读与探究。
司马光
①群儿戏于庭,②一儿登瓮,③足跌没水中。④众皆弃去,⑤光持石击瓮破之,⑥水迸,⑦儿得活。
25.梳理《司马光》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请在横线处填写序号。
起因: 经过: 结果:
26.你对小古文中的哪句话印象深刻?你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写下来。
我选择的短语是:
我脑中浮现的画面是:
27.“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看到这一幕,可马光和其他的孩子分别会想些什么呢?想一想,写一写。
28.请用你积累的一个好词评价司马光: 。
小古文我会读。
文潞公幼时与群儿击球,入柱穴中,不能取,公以水灌之,球浮出。
29.文潞公在和小朋友们 的时候,球 。
30.文潞公用了 的办法,把球取出来了。
31.这学期,通过学习小古文,我还认识了一个聪明机智的小孩儿,他叫 。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道边苦李
王戎七岁,尝(曾经)与诸小儿游(游玩),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各位)儿竞(争着)走取之,唯(只有)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确实这样)。
32.读画线的句子,在需要停顿的地方标上“/”。
33.根据文中括号里的注释,给句子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
A.王戎七岁时,尝试着跟小伙伴们游玩。
B.王戎七岁时,曾经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游玩。
C.王戎七岁时,曾经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游泳。
②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 )
A.(他们)看见路边上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
B.(他们)看见路边上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断了。
C.(他们)看见路边上李树结了很多子,把树枝都压弯了。
34.用横线画出文中说明王戎不去摘李子的原因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
        
阅读与欣赏。
文征明习字
文征明临①写《千字文》,日②以十本为率③,书④逐⑤大进。平生于⑥书,未尝⑦苟且⑧,故⑨愈老而愈益⑩精妙。
【注释】①临:临帖,照着字画模仿。②日:每天。③率:标准。④书:书法。⑤逐:于是,就。⑥于:对,对于。⑦尝:曾经。⑧苟且:敷衍了事,马虎。⑨故:所以。⑩愈益:愈加,更加。
35.能说明文征明练书法练得多的是( )
A.日以十本为率 B.书遂大进 C.平生于书,未尝苟且 D.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36.“平生于书,未尝苟且”,这句话能说明文征明( )
A.是个善良的人 B.是个有爱心的人 C.是个勤奋认真的人 D.是个诚实的人
37.最后一句话中“故愈老而愈益精妙”的意思是他越老,书法就越精妙。根据文本信息,这种成就来源于他( )
A.有兴趣,肯用功 B.练得多,人聪明 C.练得多,不随便 D.不随便,有耐心
38.你喜欢这种小古文吗?为什么?你觉得它在语言表达上和现代文有什么不同?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汝①前行,我后行。
【注】①汝:你。
39.古文中写到放风筝是在什么季节?( )
A.春天
B.秋天
40.文中写到有几个人在放风筝?( )
A.2
B.3
41.他们在哪儿放风筝?( )
A.操场上
B.草地上
文言文阅读。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②契③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④。”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⑤之。舟已行⑥矣,而⑦剑不行,求剑若⑧此⑨,不亦惑乎⑩!
【注释】①涉:渡。②遽(jù):立刻,急忙,马上。③契:用刀刻。④所从坠:落下去的地方。⑤求:找。⑥行:向前走。⑦而:但是。⑧若:像。⑨此:这样。⑩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42.古文朗读要有正确的停顿,选择停顿不正确的句子(  )
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B.是吾剑/之所从坠
C.舟/已行矣
D.不/亦惑乎
43.结合注释,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吾剑之所从坠。
(2)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44.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45.说楚人这种做法糊涂的原因是(  )
A.他刻的剑下落的地方有错误。
B.掉到江水里的剑是不会跟船前行的。
C.剑在水中前行的速度慢,不如船快。
D.他没有耐心地去寻找。
46.《刻舟求剑》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A 2.B
【解析】1.本题考查对古文内容的掌握。
结合注释,理解古文意思答题。
“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意思是:等到兔子醒来的时候,乌龟已经先到达了。从句子“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可知A选项正确。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仔细分析各个选项,得出答案即可。
“龟与兔竞走”意思是:乌龟和兔子比赛跑步。“龟与兔”是主语,所以B选项正确。
【点睛】参考译文:
乌龟和兔子比赛跑步,兔子跑得很快,半路停下来睡着了;乌龟爬得很慢,它不断地努力向前爬。等到兔子醒来的时候,乌龟已经先到达了。
3.登 跌 持 4. B B B
【解析】3.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背诵默写。
结合题干的内容进行分析和默写,注意默写的时候不要写错被子,不要写混课文内容即可。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司马光》,原文内容是: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1)考查了对“瓮”的理解,通过阅读可知,文中的“瓮”是上口大水缸,口较大,孩子才能跌入,所以选B。
(2)考查了文言文断句。B项的意思是:其他孩子全都弃他而去跑光了。结合“谁/干什么”或“谁/怎么样”的停顿规律可知,正确停顿是:众/皆弃去。故错误。A、C正确。
(3)考查了对人物形象的辨析。当孩子落水后,其他人的表现是去众皆弃去(其他孩子全都弃他而去跑光了),司马光的表现是光持石击瓮能破之。(司马光手拿石头打瓦缸,瓦缸破了)。通过对比可知,在危险面前,司马光没有慌张,而是想办法救了孩子,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个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孩子。
【点睛】参考译文: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小朋友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爬到水缸上,失足落入缸中淹到水里,别的孩子都吓跑了,司马光却镇静地拿起一块石头猛击水缸。水缸破了,水流出来,小孩因此得救。
5.司马光 光持石击瓮破之 6.B 7.B
【解析】5.本题考查文言文识记及题目。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是《司马光》,著名历史故事,发生在宋朝河南光山。讲述司马光用大石砸破水缸救出掉在大水缸里同伴的故事,出自于《宋史》。
6.本题考查断句。
文言文断句的停顿划分,首先需要理解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划分即可
A项:错误。“足跌没水中”意思是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该选项停顿划分错误。
B项:正确。“公以水灌之”意思是文潞公用水灌入洞中。该选项停顿划分正确。
C项:错误。“群儿戏于庭”意思是一群儿童在庭院里面玩耍。该选项停顿划分错误。
7.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司马光》讲述司马光用大石砸破水缸救出掉在大水缸里同伴的故事,表现出司马光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灌水取球》讲述文潞公小时候用灌水的办法取出掉入树洞的球,表现出文潞公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的优秀品质。故本题选B。
【点睛】译文:
【文段一】一群儿童在庭院里面玩耍,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起石头把缸打碎,缸里的水流出来,小孩子得救了。
【文段二】文潞公小的时候与一群孩子在打球,球掉到树洞里取不出来,文潞公用水灌入洞中,球就漂浮上来了。
8. B A 9. 春日 秋日 冬日 丽 香 美 10. 小荷 莲叶 荷花 荷叶 11.秋日开花,或紫或黄。菊梗直立,菊瓣似钩。
【分析】译文:池中种着荷花,每到夏天荷花开花,有的是红色,有的是白色。荷花的梗是笔直的,荷叶的形状很圆,荷花的根茎横着生长在泥中,叫做藕。藕有几节,中间有孔,断的时候有丝。
8.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或红或白”意思是有的是红色,有的是白色。或:有的。
“断之有丝”意思是藕断的时候有丝。 之:代词,指代藕。
9.本道题考查学生仿写词语的能力。
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给出的示例词语的特点仿写词语。
“夏日”指的是夏天。 根据积累,写出“春天、秋天、冬天”。即:春日、秋日、冬日。
“圆”是对荷叶形状的描写。根据例句,分别写出形容荷花的颜色、气味和味道的形容词即可。
10.本题考查诗句的识记。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小池》。意思是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宋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意思是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像与天相接,阳光下的荷花分外鲜艳娇红。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出自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意思是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11.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所仿写的句子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
例句是先说明写的是“荷花”,接着写“荷花开花的时节”,再写“荷花的颜色”,紧接写“荷花的梗”,最后写“荷叶的形状”。仿写菊花时,按照例句的顺序来写即可。
12.C 13.A 14.猫捉鱼
【分析】译文:鱼缸里有一条金鱼,一只猫趴在鱼缸边,准备把金鱼吃掉,但是猫咪不小心掉到了水里,急急忙忙的跳了出来,可是全身的毛都已经湿透了。
1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欲捕食之”可知小故事的起因是猫想吃掉金鱼。故选C。
1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猫不小心掉入水缸中,赶快跳起来。“急跃起”指的是猫。
14.考查给文章拟题目。
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主要讲猫捕鱼的事,所以可以拟题为“猫捕鱼”。
15. B C 16.C 17.C 18. 《左氏春秋》 讲给家人听 他就常常把书本拿在手里,不愿放下,甚至不知道饥饿口渴、寒冷炎热。
【分析】参考译文:
司马光长到七岁时,严肃庄重的样子如同大人,听讲《左氏春秋》,十分喜爱,回去之后让家人讲给他听,马上了解它(指《左氏春秋》)的大意。从此手里不放下书本,甚至不知道饥饿口渴,寒冷炎热。
15.考查对字词的解释能力。
(1)“司马光生七岁”意思是:司马光长到七岁时。“生”指“长到”。
(2)“至不知饥渴寒暑。”意思是:甚至不知道饥饿口渴,寒冷炎热。“至”指“甚至”。
16.考查文言文的断句。
划分文言文句子的朗读节奏的方法:
1.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起强调语气或领取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
2.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必须分开,而不能读成双音合成词。
3.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
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
5.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份,不能把成份省略当作没有省略来读。
6.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
7.并列短语间要停顿。
8.不能停顿的情况:偏正短语:例如:而/乡邻之生/日蹙介宾短语。
9.对文言文中的国名、年号、官职、史实、地名要了解清楚,切不可破读。
10.诗句节拍间要停顿。古诗的朗读有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按音节停顿。所以“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停顿正确。
所以“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断句应为: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
17.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结合“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来看意思是:从此手里不放下书本,甚至不知道饥饿口渴,寒冷炎热。
所以可以看出司马光是勤奋好学的孩子。
18.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结合“闻讲《左氏春秋》”可以看出听到有人讲《做事春秋》;
结合“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可以看出他回到家后马上把书拿起,不愿放下,甚至不知道饥饿口渴,寒冷炎热。
19. A B 20.曹冲令人把大象赶到船上,等船在水中平稳后用线画上水在船舷的位置,然后把大象赶下船,往船里装东西,也装到船下沉到大象在时的位置,最后用秤称东西的重量,这样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21.A
【分析】译文:曹操的儿子曹冲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意识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孙权曾经送来过一头巨象,曹操想要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他的下属,都没法想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它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就能知道结果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19.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
解答此题时要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和平时积累的字、词、句,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1)智意所及: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及:达到的程度。
(2)太祖欲知其斤重:曹操想要知道这象的重量。欲:想要。
2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这句话写出了曹冲称象的想法,意思是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它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就能知道结果了。所以曹冲会先让大象上船,再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接着会将大象赶下船, 往船里装东西,也装到船下沉到大象在时的位置,最后用秤称东西的重量,这样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A项理解正确。这篇短文通过称象这件事称赞曹冲幼时过人的智慧。年龄不在大小,关键是遇事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想办法,小孩也能办大事。
B项理解错误。“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的意思是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它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就能知道结果了。由此可知,曹冲称象的办法是把大象赶上船之后,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它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并不是把大象赶上船之后用秤称。
C项理解错误。“曹冲生五六岁”的意思是曹冲到五六岁的时候,由此可知,曹冲在称象时还未成年。
22.A 23.A 24.我想对富人说:要善于听取正确的意见,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的,对人不能持有偏见。
【分析】译文: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2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原文的内容“宋有富人,天雨墙坏”意思是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可以得出富人家被盗是因为雨天损坏了墙壁,使贼人有了方便之门。
23.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原文的内容“其家甚智其子”意思是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应该选择A项。
24.本题考查的是开放性题目。
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从“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意思是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可以得出富人相信自己孩子说的话,却怀疑别人说这种话就是偷了自己家的钱财。可以得出不要对别人有偏见,要善于听取正确的意见,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的。
25. ①②③ ④⑤⑥ ⑦ 26. 光持石击瓮破之 司马光搬起石头向瓮砸去,瓮被砸破了。 27.其他孩子:快跑,这里很危险!
司马光:得赶快想办法救人,时间久了就危险了。 28.示例:临危不乱
【分析】译文: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25.考查理解文章的内容。
故事的起因是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经过是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盆破之,水进,结果是儿得活。
26.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短语:光持石击瓮破之。
画面:司马光搬起石头向瓮砸去,瓮被砸破了。
27.考查思维拓展。
根据文言文内容“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可得,其他孩子:快跑,这里很危险!司马光:得赶快想办法救人,时间久了就危险了。
28.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别的小孩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留下来,说明他遇事沉着冷静,他用石头砸缸救人,可以看出他聪明机智。要学习司马光这种遇事沉着冷静的品质。
29. 击球 掉入洞穴 30.把水灌入洞穴 31.司马光
【分析】译文:幼年的文彦博和几个小伙伴在草地上玩球,一不小心,球掉进一个树洞。小伙伴们趴在洞口伸手摸球摸不到,用棍子到洞里拨球也够不到。大家正在焦急的时候,文彦博想出了个好办法,把水灌入树洞中,树洞被水灌满,球自然就浮出来了。
29.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辨析。
结合译文进行分析,本段文字中主要描写的是文潞公在和小朋友们击球,结果球掉进了洞穴中。
30.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辨析。
结合译文进行分析,根据原文内容“公以水灌之”可以得出文潞公用了把水灌入洞穴的办法,把球取出来了。
31.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理解和识记,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辨析。
本学期的古文中,还有一个聪明机智的小孩儿,他叫司马光。
32.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33. B A 34.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李树在路边,上面结了这么多李子却没有人摘,这李子一定是苦的。
【分析】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3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意思是: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所以节奏划分为: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3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王戎七岁时,曾经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游玩。
②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他们)看见路边上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
3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根据译文可知“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是王戎不去摘李子的原因,意思是: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35.A 36.C 37.C 38.喜欢。因为读起来朗朗上口。不同点:小古文单字词多,语句简短,但比较难懂;现代文双字词居多,语句比较长,但浅显易懂。
【分析】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3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A句的意思是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B句的意思是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C句的意思是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D句的意思是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所以能说明文征明练书法练得多的是A选项。
36.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意思是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这句话能说明文征明是个勤奋认真的人。
37.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根据文本信息,这种成就来源于他练得多,不随便。
38.本题考语言表达。要求比较古文和现代文语言上的不同。答题时要先回答你是否喜欢小古文并说明理由,再写出古文和现代文语言上的不同。
古文:就是修饰过的语言,即书面语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的,在中国古代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
现代文:表达是没有通过修饰过的。比较通俗易懂。
39.A 40.A 41.B
【分析】译文:在青青的草地上放着风筝,你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
39.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参照注释及例文),比较判断正误。可根据是“在青青的草地上放风筝”是春季。
40.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参照注释及例文),比较判断正误。从“汝①前行,我后行。”可知是你我两个人。
4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参照注释及例文),比较判断正误。从“青草地,放风筝。”可判断是在草地上放的风筝。
42.D 43. 这是我的剑落水的地方。 船已经在前行了,但剑是不会前进的,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44.运用了动作和语言描写。突出了他的刻板、愚昧。 45.B 46.不懂事物的发展变化,静止地看待问题,会使自己一无所获。
【分析】译文:楚国有个乘船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这样的方法来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42.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根据句子的特点分析进行合理的停顿。要结合每句话的内容分析,停顿不正确的是D项,断句应该是不亦/惑乎。
43.本题考查的是翻译句子,结合每句话的内容以及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写出句子的意思即可。在本题中:
(1)是吾剑之所从坠的意思是这是我的剑落水的地方。
(2)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意思是船已经在前行了,但剑是不会前进的,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4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文段的内容和文章的译文进行分析,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动作和语言描写。突出了他的刻板、愚昧的特点。
4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整篇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结合文段的译文,说楚人这种做法糊涂的原因是掉到江水里的剑是不会跟船前行的。
4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主旨和主要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刻舟求剑》告诉我们不懂事物的发展变化,静止地看待问题,会使自己一无所获。
第四篇:童话故事
泡泡国
从前,有一个名叫“泡泡国”的国家,那里生活着一群泡泡国民。他们真的名副其实,因为他们的房子、床、桌子、椅子等都是泡泡做的。就连打扮也是这样,他们的头发也是泡泡的样貌,还有女士带的耳环、项链也是泡泡式的。他们见面的第一句话不是“你的头型挺漂亮的嘛!”,就是“今日你怎样还是这样的头型呀!太土了吧!”
华丽的泡泡王宫里,住着泡泡国王和美丽的泡泡王后。他们整天忙着想新的花样。泡泡王国就产出了一种泡泡果糖,只要吃一块就能变出五彩缤纷的泡泡来。国民们都快疯了,因为他们觉得他们真是太爱他们的国家了。
一天,泡泡国王又到工厂里去了。工厂里有四个车间,第一个式生产泡泡衣服的,第二个是生产鞋子的,第三个是生产小饰品的,第四个是生产交通工具的。他们发明的泡泡工具,人们再也不用徒步去学校或班上了。他们只要喝一口饮料药水,然后哈一口气,那口气就能够变成一个五彩的泡泡,把他们载入太空中,送达目的地。
但好景不长,太空中的泡泡太多了,人们上也上不来,下也下不去,很多人被困在了天空中。泡泡国王急忙派出泡泡大军乘着五彩的泡泡去营救人们,可于事无补。因为泡泡大军也被困在了天空中。这时,泡泡国王想出了一个办法利用泡泡王国人们身体很轻的的有利条件,买了万个竹蜻蜓,分发给陆地上的人们,让他们一手拿着针,一手拿着竹蜻蜓,背上还背着一个装着竹蜻蜓的袋子,缓缓升上了天空,把泡泡一个个扎破。他们再发给困在天空中的每一个人一个竹蜻蜓,让他们安全到达地面。看着人们都安全了,地上的人们也松了一口气。
从此,泡泡国家的人们不再用泡泡了,那个工厂也倒闭了,人们开始过起了欢乐的新生活。
沙漠故事
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时,上次嘲笑它的小红马看见了,就喷着响鼻对小骆驼说“你的脚掌又大又厚,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两层睫毛,多难看!快去美容店美美容,再过来和我比美吧!”小骆驼却平静地对小红马说“别看我长得这么难看,但我这些在沙漠中的作用可大着呢!”“快别吹牛了,咋可能呢”小红马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信咱们明天去沙漠中走一趟吧!”“好啊!”小红马爽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小红马和小骆驼一齐走进了茫茫的大沙漠。刚来到沙漠中,小红马的脚就陷进了沙子里,怎样拔也拔不出来,而小骆驼又大又厚的脚掌却稳稳地站在沙子上。看到小红马越陷越深的脚,小骆驼连忙把小红马拉了出来,小红马就这样一步步艰难地走着。突然,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地刮过来,小红马和小骆驼都闭上了眼睛,一会儿,风沙过去了,小骆驼的眼睛和鼻孔中没进一粒沙子,而小红马却难受坏了……走了一会儿,小红马的肚子咕咕直叫,小骆驼看出了它的心思,给了小红马一些吃的,小红马奇怪地问“你怎样自我不吃呢”小骆驼说“我的这两个肉疙瘩叫作驼峰,里面储存着养料,足够路上吃了。”
沙漠旅行结束了,小红马对小骆驼说“多谢你,是你从内心告诉我评价一个事物的美与丑,不能只看外表,还要看它的本质。此刻我为你有厚厚的脚掌,双层睫毛,肉疙瘩而感到自豪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