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Day06:解锁古诗文阅读的意境意象题型
2024年暑假四升五语文双周自学课
第一篇:知识导航
第二篇:知识小酌
常考题型: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3、某几句诗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4、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象(刻画了什么形象),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5、本诗通过哪些意象(景物),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题方法:
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意象特点;
3、指出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常见意象特征:
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2、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3、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
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4、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
5、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6、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7、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8、松,坚贞高洁。
9、莲,“莲”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
10、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11、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12、鹧鸪鸟,离愁别绪。
1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答题的格式:
什么意象+意象特点+意象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需要注意的地方:
意境分析三注意:
一注意:描绘图景将诗句与想象结合。描绘诗中图景,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二注意:概括意境特点应多角度。概括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这两个词最好能从不同的角度概括,角度有色彩、动静、视野、荣衰、明暗、气势等。
三注意:分析情感要具体。诗歌情感分析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 “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 “感伤”。
意象作用解题四关注:
一关注诗中意象特征。诗人在诗中描述的意象特征是符合诗人情感的。
二关注诗中意象的传统内涵。有些意象是具有传统内涵的,也能表明诗人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
三关注诗中抒情词句。意象最终是为抒情服务的。
四关注意象所在位置。要从意象所在位置来看其在结构中的作用。
第三篇:小题速刷
春望
[唐]杜 甫
国②破①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⑥花溅泪,恨别⑤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⑥欲不胜簪。
【注释】① 此诗为杜甫于安史之乱时期在长安所作。②国:国都,即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③ 破:被攻破。④ 感时:感伤时局。⑤ 恨别:悲恨离别。⑥ 浑:简直。
1.全诗最能表现长安凄惨破败景象的一句是( )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家书抵万金”中“书”的意思是( )
A.书写 B.字体 C.书信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4.从“家书抵万金”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他乡七夕
[唐]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①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②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③,迢迢问斗牛④。
【注释】
①羁:停留。 ②绪风:微小的风。 ③河汉:天上的银河。 ④斗牛:帝牛星。
5.诗中加点的“逢”的意思是 ,“临”的意思是 。
6.诗中的“ ”字直接表达了诗人在他乡过七夕时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
7.本学期,我们积累了唐代诗人林杰所作的关于七夕节的古诗《 》。诗歌的后两句是: , 。
8.《己亥杂诗》是组诗。将下面这首诗与本课中的进行对比,分析其感情上的异同。
已亥杂诗(其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两首诗讲的都是关于( )的问题。
A.朝廷 B.人才 C.天公
(2)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于课文中表达的是 的思想感情,本诗表达的是 的可贵精神。
课内阅读。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9.三首诗的不同点:
不同点 题目 作者 朝代 意象 写法 表达情感
《示儿》
《题临安邸》
《己亥杂诗》
10.相同点:三首诗都抒发了 。
诗词赏析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1.全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 B.江枫/渔火/对愁眠
C.姑苏/城外/寒山寺 D.夜半/钟声/到/客船
12.在诗中作者写了月落、乌鸦、 、江枫、渔船、 等景物,作者的情感聚焦在这首诗的 字上。
13.诗歌在景物描写中巧妙地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其中一、二句是“ ”描写,第四句是“ ”描写。
14.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句写了三种现象:月落、乌啼、霜满天,巧妙有层次地表明夜泊的时间及感受。
B.“愁眠”指愁眠山,又名孤山;“江枫”指江桥和枫桥;“江枫渔火对愁眠”,意思是江村桥、枫桥、渔火,对着愁眠山。
别老母
〔清〕黄景仁①
搴帷②拜母河梁去③,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④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选自《黄仲则诗选》,中华书局2011年版)
注释:①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后裔。②搴帷(qiān wéi);这里指撩起门帘。③河梁去:指送别。河梁,旧时指送别之地。④柴门:用树条编扎的简陋的门。
15.这首诗写于什么季节?写作时间与主题思想有什么关系?
16.最后一句“此时有子不如无”是站在儿子还是母亲的角度写的?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
阅读
钟山即事
〔宋〕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
17.这首诗的前两句通过“ ”“ ”“ ”描绘了钟山 的情景。
18.“茅檐相对坐终日”一句中诗人既是相对 而坐,又是相对 而坐。
19.在写静景的时候,诗人常常会用以动衬静的间接描写的方法,比如“鸟鸣山更幽”,但本诗作者用了 的方法。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选自《唐诗三百首》,中华书局1969年版)
20.这首诗与《山居秋暝》的形式一样。请在对仗(对偶)的两联句子下画上横线。
21.本诗的描写手法也与《山居秋暝》有相同之处,都采用了以 衬 的写法。
阅读
采莲词
〔唐〕张潮
朝出沙头①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②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
(选自《唐人绝句选》,中华书局1982年版)
注释:①沙头:即江岸,因为江岸常有河沙淤积,故称。②赖:亏得,幸好。
22.这首诗的“ ”与“ ”两句写出了采莲女的辛劳。
23.诗中关于“并著莲舟”的描写反映出 的天气与采莲女 的精神。
初二夜月
〔明〕苏福
三足金乌①已敛形②,且看兔魄③一痕生④。
嫦娥底事⑤梳妆懒,终夜⑥蛾眉⑦画不成。
(选自《童趣诗词一百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注释:①三足金乌:指太阳。古代神话认为太阳中有三足鸟。金,指太阳的主要色彩。②已敛(liǎn)形:指太阳落山了。③兔魄(pò):源见”玉兔”,月亮的别称。④一痕生:指月牙只有淡淡的一条线。⑤底事:为何事。⑥终夜:整夜。⑦蛾(é)眉:女子的眉毛。
24.这首诗是以“ ”“ ”“ ”的时间线索贯穿起来的。
25.这首诗是结合“ ”“ ”“ ”的神话传说来写的。
第四篇:名家阅读(陈世旭)
戈壁上的小屋
——陈世旭
①在西宁搭的便车整整走了三天,终于把我留在去往县城岔路口一片扬起的尘土里。
②我看到父亲背着邮包,迎面向我走过来。
③“我代表我们全局来迎接你。便车搞不好就出岔子,说不准时间,怕你到了见不到我,我昨天半夜就从局里出发了,在这里等了你一整天。”
④之后,他把我的行李小心地放进一辆手扶拖拉机的拖斗里。
⑤“快点上车吧,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呢。”
⑥我不知道是不是值得高兴。几天跑下来,我的心情坏透了。我有点想哭。我听说过,有些像我一样从邮校毕业分配到基层的人,从西宁出发两天,就说什么也不肯再往前走了,转身搭便车返回。
⑦我与父亲在半夜以后到达了县城。不过是一条不足两百米的街,两边都是轮廓硬朗的房子。有几星昏黄的亮光从黑暗中透出来。这个夜晚到达的并不是目的地。我们将要去的那个线务站,离县城还有一百多公里。
⑧父亲是上世纪50年代末“援青”的邮电职工。他来青海后,最初是乡邮员,现在是县局局长。几十年的时间,他坚守在这里,在这里的山地、草场和戈壁走瘸了两条腿。他喜欢这里,说这里空气稀薄,但很清新;人烟稀少,但人很热情;还有不常见到的野生动物,不怕人,跟人很亲近。县境平均海拔四千米,年平均气温零下十五摄氏度。严寒使人望而却步。父亲却说,除非组织上另有需要,他会在这里一直干到退休。我同青海不可分离的命运,似乎在我父母结合时就注定了。他们来“援青”后就再没有回过老家。我在西宁的邮电中专毕业后,按照父亲的意愿,也回到了县里。
⑨两天后,父亲开着手扶拖拉机,送我去线务站。
⑩戈壁的空旷、辽阔、静谧,令我震惊。只有在戈壁上,才真正可以见到天似穹庐,才真正可以看到弧形的地平线。公路好像把地球劈成了两个半圆,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永无休止地伸展在我们的视野里。寂然无声的茫茫戈壁,除了风蚀和地壳运动之外,似乎没有任何变化地存在了亿万年。寂寞似乎像时间一样永恒。在这里,最起码的愿望常常成为一种奢侈——哪怕需要的只是一片刚刚能遮住脑门的绿荫。强烈的紫外线无情地扎进面部,留下血红的烙印;戈壁风沙如同锋利的雕刀在脸上刻下粗糙的皱纹。
那一天,夕阳在风沙里沉浮。起先还不时能见到骆驼草和红柳丛。后来,远远近近就只有红色的沙砾和铁青的岩石了。茫茫天地间除了我们,连一丝生气也感受不到。看到这些,我真是忐忑不安。
忽然,远远的地方出现了一幢小屋,孤零零地立在戈壁上,就像是月球上的一个黑点。
○13这就是邮电线务站。屋子里,简朴而整洁,电话交换台竟是用石块垒成的。父亲出发前夜,曾向当地牧民买了一头羊。我们到时,帐篷里一个大大的牛粪灶,烧得热气腾腾。几个牧民正帮着宰羊,灌血肠,熬杂碎,煮手抓,揪面片。全局十来个人都坐在地上,却给我留了个马扎。我当然明白父亲的苦心。他那张写满了期望的脸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的未来。他一口一句“老了”,他的样子的确比平原上七十岁的人还老,可他还不到五十岁。看着他那张脸,我想:五十岁以前,我就会这样老吗?
○14这里的每个线务站之间,相隔差不多上百公里。我常常对着空旷无边的戈壁发怔。有时候,我抓紧双拳——似乎想要攥住什么——声嘶力竭地叫喊。声音不管拖得怎样长,都很快被戈壁吞没,没有回声。
○15除了局里同事隔些日子给我送一趟粮食、煤和维修零件,大部分日子里,我见不到一个人,看见的只能是太阳和月亮的换班。今天和明天完全一样,就像珠串上的两颗珠子。
○16有天早上,我忽然听见了鸟叫。我疑疑惑惑地从床上爬起来,疑疑惑惑地推开窗子——
○17真的有一只鸟,就在窗外不远的线杆上做巢!我慌慌张张地扑到门外,兴奋得全身发抖。
○18以后的日子,我每天查完线路就是全神贯注地看着那只鸟,飞出去,又飞回来,从不知什么地方衔来了干草,衔来了土块。于是荒滩上,有了两个巢:一个是鸟巢,一个是线务站;有两个生命:一个是鸟,一个是我。
○19我们相依为命了。我把拌炒面的曲拉和最新鲜的烤饼都留给了它。我一声口哨,它就飞到我的窗子里来,在屋子里神气地走来走去。我出去查线或是查线回来的路上,它会出其不意地从我身后一下子扑到我的肩膀上。
○20直到有一天,我接到了从县局打来的电话:
“线路上是不是有鸟巢?”电话里传来父亲沙哑的声音,“得移掉它!鸟巢里要是有铁丝什么的,可能会给线路造成短路。”
“不!”我坚决地挂掉了电话。
第二天,我却被鸟凄厉的叫声惊醒。我爬起床,看到那只鸟正拼命地扑打着我的窗户。
窗外站着父亲,他已经把鸟巢从线杆上端下来了。
“我知道你舍不得,但是……”他满脸惭愧地看着我,没有再说下去。
我看了看父亲,又看了看光秃秃的线杆和一眼看不到边的戈壁,知道父亲这样做是对的。我张了张嘴,什么也没说,转身回到了我的小屋。
父亲退休的时候,省局在西宁市为第一代“援青”人盖了宿舍。但父亲不肯去住,一直到去世,他都住在县里。
而我也一直留在了这个戈壁上的小屋。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Day06:解锁古诗文阅读的意境意象题型
2024年暑假四升五语文双周自学课
第一篇:知识导航
第二篇:知识小酌
常考题型: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3、某几句诗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4、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象(刻画了什么形象),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5、本诗通过哪些意象(景物),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题方法:
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意象特点;
3、指出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常见意象特征:
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2、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3、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
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4、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
5、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6、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7、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8、松,坚贞高洁。
9、莲,“莲”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
10、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11、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12、鹧鸪鸟,离愁别绪。
1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答题的格式:
什么意象+意象特点+意象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需要注意的地方:
意境分析三注意:
一注意:描绘图景将诗句与想象结合。描绘诗中图景,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二注意:概括意境特点应多角度。概括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这两个词最好能从不同的角度概括,角度有色彩、动静、视野、荣衰、明暗、气势等。
三注意:分析情感要具体。诗歌情感分析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 “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 “感伤”。
意象作用解题四关注:
一关注诗中意象特征。诗人在诗中描述的意象特征是符合诗人情感的。
二关注诗中意象的传统内涵。有些意象是具有传统内涵的,也能表明诗人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
三关注诗中抒情词句。意象最终是为抒情服务的。
四关注意象所在位置。要从意象所在位置来看其在结构中的作用。
第三篇:小题速刷
春望
[唐]杜 甫
国②破①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⑥花溅泪,恨别⑤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⑥欲不胜簪。
【注释】① 此诗为杜甫于安史之乱时期在长安所作。②国:国都,即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③ 破:被攻破。④ 感时:感伤时局。⑤ 恨别:悲恨离别。⑥ 浑:简直。
1.全诗最能表现长安凄惨破败景象的一句是( )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家书抵万金”中“书”的意思是( )
A.书写 B.字体 C.书信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4.从“家书抵万金”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他乡七夕
[唐]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①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②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③,迢迢问斗牛④。
【注释】
①羁:停留。 ②绪风:微小的风。 ③河汉:天上的银河。 ④斗牛:帝牛星。
5.诗中加点的“逢”的意思是 ,“临”的意思是 。
6.诗中的“ ”字直接表达了诗人在他乡过七夕时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
7.本学期,我们积累了唐代诗人林杰所作的关于七夕节的古诗《 》。诗歌的后两句是: , 。
8.《己亥杂诗》是组诗。将下面这首诗与本课中的进行对比,分析其感情上的异同。
已亥杂诗(其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两首诗讲的都是关于( )的问题。
A.朝廷 B.人才 C.天公
(2)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于课文中表达的是 的思想感情,本诗表达的是 的可贵精神。
课内阅读。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9.三首诗的不同点:
不同点 题目 作者 朝代 意象 写法 表达情感
《示儿》
《题临安邸》
《己亥杂诗》
10.相同点:三首诗都抒发了 。
诗词赏析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1.全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 B.江枫/渔火/对愁眠
C.姑苏/城外/寒山寺 D.夜半/钟声/到/客船
12.在诗中作者写了月落、乌鸦、 、江枫、渔船、 等景物,作者的情感聚焦在这首诗的 字上。
13.诗歌在景物描写中巧妙地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其中一、二句是“ ”描写,第四句是“ ”描写。
14.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句写了三种现象:月落、乌啼、霜满天,巧妙有层次地表明夜泊的时间及感受。
B.“愁眠”指愁眠山,又名孤山;“江枫”指江桥和枫桥;“江枫渔火对愁眠”,意思是江村桥、枫桥、渔火,对着愁眠山。
别老母
〔清〕黄景仁①
搴帷②拜母河梁去③,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④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选自《黄仲则诗选》,中华书局2011年版)
注释:①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后裔。②搴帷(qiān wéi);这里指撩起门帘。③河梁去:指送别。河梁,旧时指送别之地。④柴门:用树条编扎的简陋的门。
15.这首诗写于什么季节?写作时间与主题思想有什么关系?
16.最后一句“此时有子不如无”是站在儿子还是母亲的角度写的?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
阅读
钟山即事
〔宋〕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
17.这首诗的前两句通过“ ”“ ”“ ”描绘了钟山 的情景。
18.“茅檐相对坐终日”一句中诗人既是相对 而坐,又是相对 而坐。
19.在写静景的时候,诗人常常会用以动衬静的间接描写的方法,比如“鸟鸣山更幽”,但本诗作者用了 的方法。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选自《唐诗三百首》,中华书局1969年版)
20.这首诗与《山居秋暝》的形式一样。请在对仗(对偶)的两联句子下画上横线。
21.本诗的描写手法也与《山居秋暝》有相同之处,都采用了以 衬 的写法。
阅读
采莲词
〔唐〕张潮
朝出沙头①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②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
(选自《唐人绝句选》,中华书局1982年版)
注释:①沙头:即江岸,因为江岸常有河沙淤积,故称。②赖:亏得,幸好。
22.这首诗的“ ”与“ ”两句写出了采莲女的辛劳。
23.诗中关于“并著莲舟”的描写反映出 的天气与采莲女 的精神。
初二夜月
〔明〕苏福
三足金乌①已敛形②,且看兔魄③一痕生④。
嫦娥底事⑤梳妆懒,终夜⑥蛾眉⑦画不成。
(选自《童趣诗词一百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注释:①三足金乌:指太阳。古代神话认为太阳中有三足鸟。金,指太阳的主要色彩。②已敛(liǎn)形:指太阳落山了。③兔魄(pò):源见”玉兔”,月亮的别称。④一痕生:指月牙只有淡淡的一条线。⑤底事:为何事。⑥终夜:整夜。⑦蛾(é)眉:女子的眉毛。
24.这首诗是以“ ”“ ”“ ”的时间线索贯穿起来的。
25.这首诗是结合“ ”“ ”“ ”的神话传说来写的。
参考答案:
1.A 2.C 3. 拟人 对偶 4.体会到:对家人的思念或对家书的珍视
思想感情:对家人的思念,对国家安宁和平的渴望
【解析】1.本题考查诗意。
A.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B.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C.连绵的战火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D.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故选A。
2.本题考查重点字词。
家书抵万金。中“书”为书信,家中书信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泪”“恨”二字可以看出本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辞方式。句中: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4.本题考查思想情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儿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书该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书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乐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5. 遇到;遇见 临近;临到 6.愁 7. 乞巧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解析】5.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他乡逢七夕”的意思:客居他乡的时候恰逢七夕佳节。逢:遇到;遇见。“新月始临秋”的意思:新月当空,初秋已快来临。临:临近;临到。
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此诗首联写诗人在他乡逢七夕的愁上加愁,颔联写诗人想象家中妻子穿针乞巧的情景,颈联以对初秋景物的描写表现诗人的秋愁,尾联在反问中表明诗人的愁绪已到了无法排遣的极点。由此可知,诗中的“愁”字直接表达了诗人在他乡过七夕时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
7.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出自唐代林杰的《乞巧》,句意: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原诗: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8.(1)B
(2) 希望解放人才、变革社会 奉献自己、培养人才
【详解】(1)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撒,不拘一格降人材。”的意思是: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思是: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两首诗都提到了培养人才的问题。
故选B。
(2)本题考查主旨情感。
《已亥杂诗》表达了作者想打破清朝末期死气沉沉的局面,抨击了腐朽的清政府,以及清政府的选拔人才对待人才的态度,希望有一道惊雷,打破这个局面,能让更多的人才为国贡献该有的力量。
《已亥杂诗(其五)》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作者以花自喻,意谓自己虽然处境艰难,但忠贞报国之心始终不变;自信其高尚志节更能感召年青一代,表达了作者奉献自己,培养人才的可贵精神。
9. 陆游 宋代 九州 中原 先叙事后抒情 诗人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林升 宋代 青山、高楼、歌舞
先写景后抒情 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歌舞升平、纸醉金迷奢侈生活的无情批判 龚自珍 清 九州,风雷,万马,天公 先写现实,再写希望 表达作者希望解放人材,变革社会,以振兴国家的思想感情 10.作者的爱国情怀
【解析】9.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
宋代陆游的《示儿》,译文: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意象是“九州”“中原”,写法是先叙事后抒情,表现的是嘱咐与盼望。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情怀。
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译文:山连山,楼重楼,西湖上的歌舞什么时候才会休止。暖熏熏的和风把游人都吹得醉了,他们已经把这杭州当作是以前的都城汴京了。表达了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歌舞升平、纸醉金迷奢侈生活的无情批判。
意象是“青山”“高楼”“歌舞”。先写景后抒情,表现的是责问、痛恨与揭露、警告。
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译文: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表达了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
意象是“九州”“风雷”“万马”“天公”。先写现实后谈希望,既有揭露也有批判。
10.本题考查思想感情。
结合《示儿》一诗,可知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情怀;结合《题临安邸》一诗,可知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歌舞升平、纸醉金迷奢侈生活的无情批判。表达了诗人忧愤深沉的爱国之情,对国家现状的无比忧虑和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严厉警告;结合《己亥杂诗》一诗,可知抒发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快点到来的愿望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因此三首诗都抒发了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11.D 12. 霜 寒山寺 愁 13. 静态 动态 14.B
【解析】11.考查诗句的停顿。
“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思是: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到客船”是动宾短语,中间不用停顿。应划为:夜半/钟声/到客船。
故选D。
12.考查了诗歌内容的理解。
解读诗歌可知,诗人用霜天月落、乌鹊凄啼、江边枫叶、渔船灯火、城外寺庙、半夜钟声等景色为我们编织了一幅幽静美丽的秋夜江景图。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作者的点点忧愁,故作者的情感聚焦在这首诗的“愁”字上。
13.考查了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
结合诗歌内容可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两句将夜景与愁思交织在一起,是静态描写。第四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写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是动态描写。
14.考查了诗歌内容的理解。
B.“江枫渔火对愁眠”意思是作者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而不是江村桥、枫桥、渔火,对着愁眠山。
故选B。
15.寒冬。在这样的时间仍要别老母,更加突出了人生艰难,挂念老母的主题。 16.是站在母亲的角度。用母亲的口气写的。这样写,既写出了母亲的痛苦,更写出了儿子的内疚。
【解析】15.本题考查对古诗的赏析。
“惨惨柴门风雪夜”的意思: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孝敬与母亲团聚,从而开了这凄惨的分离的柴门远去。可知,这首诗描写的是冬季。作者用“柴门”“风雪夜”两个最简单的词儿,极其概括典型地告诉人们,在那种环境下,一个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的凄楚难熬。“柴门”“风雪夜”则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了。风雪因柴门而更为肆虐,柴门因风雪而更为难忍,此时向老母告别,除了“惨惨”还有什么可说呢?这样写更能体现出对老母亲的挂念。
16.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此时有子不如无”的意思:不禁感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作者集愧疚,自责,痛恨于一身,发出了“此时有子不如无”的感慨。这种感慨是极为凝重的,它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母之心,恋母之情,而变成了对那个时代的正义控诉,对所有无依,无靠,无助老者的深切同情,对天下不孝子女的严厉谴责,这是由个人情感到整体理念的升华,它从生育学角度告诫世人,养子无用,不如不养。这样更写出了对儿子的内疚。
17. 涧水 竹 花草 幽深静寂 18. 大山 寂寞 19.直接描写
【解析】17.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理解。
结合诗句“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山涧中的流水,静悄悄的,绕着竹林流淌。竹林西畔,那繁花绿草,柔软的枝条在春风中摇晃。在诗人的笔下,一切又都那么幽深静寂,“涧”是幽静的,“竹”是幽静的,“花草”也是幽静的,无声无息,自生自长,随心所欲,享受春天,自我陶醉。
18.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理解。
“茅檐相对坐终日”,我坐在茅屋檐下,整天看着这明媚的春光;诗人整天整日一声不响地在屋檐下对着大山静静的坐着,幽闲、寂寞至极。既是相对大山而坐,又是相对寂寞而坐。
19.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理解。
结合诗句“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可知诗人从正面渲染静态,显得平淡自然,直截明快。因此采用了直接描写的方法。
20.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21. 动 静
【解析】20.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对偶:将意义相关或相对的两个字数相等、结构大致相同或相似的短语、句子、句群对称地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手法叫“对偶”,也叫“对仗”、“俪辞”。
《题李凝幽居》全诗的意思为: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
按照古诗内容可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这两句意义相关、两个字数相等、结构大致相同,是对偶句。
21.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理解。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两句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了环境的幽静,有着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
22. 朝出沙头日正红 晚来云起半江中 23. 风起云涌 团结互助
【解析】22.本题考查的是诗句理解。
先理解古诗中难理解的字词的含义,再根据字词的意思理解古诗句的意思。日正红,红红的太阳当空朗照。前两句故事的意思是早晨的江岸边红红的太阳当空朗照;傍晚时分,江面上空风起云涌,骤雨袭来。由句子中的“朝出”“日正红”“晚来”“云起”可以看出采莲女的辛勤。
23.本题考查的是诗句理解。
赖:亏得,幸好。并著莲舟:两只莲舟并在一起。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幸亏碰上了已经相识的邻家女子,两只莲舟并在一起,这样就不怕风吹雨打了。由古诗中的“云起”和“不畏风”可以看出江上风起云涌的天气。“并著莲舟不畏风”写出两位聪明的姑娘凭借水上经验,机智地把两叶小舟并连在一起,增加了在水上的稳定度,充满信心地去战胜那即将到来的风浪。我们从“不畏风”的坚定从容语气中,可以想象到她们正站立船头,团结一致,坚强镇定地向前划行。她们一定会在风浪中勇敢搏斗,最终化险为夷。
24. 三足金乌已敛形 兔魄一痕生 终夜 25. 三足金乌 兔魄 嫦娥
【解析】24.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
结合诗句“三足金乌已敛形”可知描写的是太阳落山了;结合诗句“且看兔魄一痕生”可知描写是的月亮出来了,月牙只有淡淡的一条线;结合诗句“终夜蛾眉画不成。”可知整夜都画不成眉毛,表示时间的词语是“终夜”,因此这首诗是以“三足金乌已敛形”“兔魄一痕生”“终夜”的时间线索来写的。
25.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理解。
结合诗句“三足金乌已敛形”,抓住注释①三足金乌:指太阳。古代神话认为太阳中有三足鸟。金,指太阳的主要色彩。可知写了“三足金乌”的神话传说;
结合诗句“且看兔魄一痕生”,结合注释③兔魄:源见”玉兔”,月亮的别称。可知写了“兔魄”的神话传说;
结合诗句“嫦娥底事梳妆懒”可知写了嫦娥的神话传说。
第四篇:名家阅读(陈世旭)
戈壁上的小屋
——陈世旭
①在西宁搭的便车整整走了三天,终于把我留在去往县城岔路口一片扬起的尘土里。
②我看到父亲背着邮包,迎面向我走过来。
③“我代表我们全局来迎接你。便车搞不好就出岔子,说不准时间,怕你到了见不到我,我昨天半夜就从局里出发了,在这里等了你一整天。”
④之后,他把我的行李小心地放进一辆手扶拖拉机的拖斗里。
⑤“快点上车吧,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呢。”
⑥我不知道是不是值得高兴。几天跑下来,我的心情坏透了。我有点想哭。我听说过,有些像我一样从邮校毕业分配到基层的人,从西宁出发两天,就说什么也不肯再往前走了,转身搭便车返回。
⑦我与父亲在半夜以后到达了县城。不过是一条不足两百米的街,两边都是轮廓硬朗的房子。有几星昏黄的亮光从黑暗中透出来。这个夜晚到达的并不是目的地。我们将要去的那个线务站,离县城还有一百多公里。
⑧父亲是上世纪50年代末“援青”的邮电职工。他来青海后,最初是乡邮员,现在是县局局长。几十年的时间,他坚守在这里,在这里的山地、草场和戈壁走瘸了两条腿。他喜欢这里,说这里空气稀薄,但很清新;人烟稀少,但人很热情;还有不常见到的野生动物,不怕人,跟人很亲近。县境平均海拔四千米,年平均气温零下十五摄氏度。严寒使人望而却步。父亲却说,除非组织上另有需要,他会在这里一直干到退休。我同青海不可分离的命运,似乎在我父母结合时就注定了。他们来“援青”后就再没有回过老家。我在西宁的邮电中专毕业后,按照父亲的意愿,也回到了县里。
⑨两天后,父亲开着手扶拖拉机,送我去线务站。
⑩戈壁的空旷、辽阔、静谧,令我震惊。只有在戈壁上,才真正可以见到天似穹庐,才真正可以看到弧形的地平线。公路好像把地球劈成了两个半圆,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永无休止地伸展在我们的视野里。寂然无声的茫茫戈壁,除了风蚀和地壳运动之外,似乎没有任何变化地存在了亿万年。寂寞似乎像时间一样永恒。在这里,最起码的愿望常常成为一种奢侈——哪怕需要的只是一片刚刚能遮住脑门的绿荫。强烈的紫外线无情地扎进面部,留下血红的烙印;戈壁风沙如同锋利的雕刀在脸上刻下粗糙的皱纹。
那一天,夕阳在风沙里沉浮。起先还不时能见到骆驼草和红柳丛。后来,远远近近就只有红色的沙砾和铁青的岩石了。茫茫天地间除了我们,连一丝生气也感受不到。看到这些,我真是忐忑不安。
忽然,远远的地方出现了一幢小屋,孤零零地立在戈壁上,就像是月球上的一个黑点。
○13这就是邮电线务站。屋子里,简朴而整洁,电话交换台竟是用石块垒成的。父亲出发前夜,曾向当地牧民买了一头羊。我们到时,帐篷里一个大大的牛粪灶,烧得热气腾腾。几个牧民正帮着宰羊,灌血肠,熬杂碎,煮手抓,揪面片。全局十来个人都坐在地上,却给我留了个马扎。我当然明白父亲的苦心。他那张写满了期望的脸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的未来。他一口一句“老了”,他的样子的确比平原上七十岁的人还老,可他还不到五十岁。看着他那张脸,我想:五十岁以前,我就会这样老吗?
○14这里的每个线务站之间,相隔差不多上百公里。我常常对着空旷无边的戈壁发怔。有时候,我抓紧双拳——似乎想要攥住什么——声嘶力竭地叫喊。声音不管拖得怎样长,都很快被戈壁吞没,没有回声。
○15除了局里同事隔些日子给我送一趟粮食、煤和维修零件,大部分日子里,我见不到一个人,看见的只能是太阳和月亮的换班。今天和明天完全一样,就像珠串上的两颗珠子。
○16有天早上,我忽然听见了鸟叫。我疑疑惑惑地从床上爬起来,疑疑惑惑地推开窗子——
○17真的有一只鸟,就在窗外不远的线杆上做巢!我慌慌张张地扑到门外,兴奋得全身发抖。
○18以后的日子,我每天查完线路就是全神贯注地看着那只鸟,飞出去,又飞回来,从不知什么地方衔来了干草,衔来了土块。于是荒滩上,有了两个巢:一个是鸟巢,一个是线务站;有两个生命:一个是鸟,一个是我。
○19我们相依为命了。我把拌炒面的曲拉和最新鲜的烤饼都留给了它。我一声口哨,它就飞到我的窗子里来,在屋子里神气地走来走去。我出去查线或是查线回来的路上,它会出其不意地从我身后一下子扑到我的肩膀上。
○20直到有一天,我接到了从县局打来的电话:
“线路上是不是有鸟巢?”电话里传来父亲沙哑的声音,“得移掉它!鸟巢里要是有铁丝什么的,可能会给线路造成短路。”
“不!”我坚决地挂掉了电话。
第二天,我却被鸟凄厉的叫声惊醒。我爬起床,看到那只鸟正拼命地扑打着我的窗户。
窗外站着父亲,他已经把鸟巢从线杆上端下来了。
“我知道你舍不得,但是……”他满脸惭愧地看着我,没有再说下去。
我看了看父亲,又看了看光秃秃的线杆和一眼看不到边的戈壁,知道父亲这样做是对的。我张了张嘴,什么也没说,转身回到了我的小屋。
父亲退休的时候,省局在西宁市为第一代“援青”人盖了宿舍。但父亲不肯去住,一直到去世,他都住在县里。
而我也一直留在了这个戈壁上的小屋。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