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80分。
1.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分别来自党派、区域、军队、团体以及特邀五类界别共46个单位662人。以上材料说明()
A. 会议代表具有广泛性和民主性 B. 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
C. 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根本性好转 D. 我国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2.1949年9月,中国共产党为筹备成立新中国而主持召开的会议是()
A.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历史地位是()
A. 确定了国旗国歌 B. 具有民法的性质 C. 起临时宪法作用 D. 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4.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
A. 彭德怀 B. 朱德 C. 刘伯承 D. 邓小平
5.下列歌词、诗词反映了抗美援朝运动的是
A.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C.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6.抗美援朝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惊天地、泣鬼神。这一时期的战斗英雄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7.下表是山东济南郊区某历史事件前后各阶级占有土地情况表,促使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项目 贫雇农 中农 富农 地主
人均土地(亩) 0.75 1.8 3 4.35
人均土地(亩) 1.35 1.95 2.1 1.2
A.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 D. 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8.下列事件中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是( )
A. 北平和平解放 B.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C. 西藏和平解放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9.下列几组词汇中,属于中国1949-1953年高频词汇的是()
A. 新文化 西柏坡 抗日战争 B. 开国大典 最可爱的人 土地改革
C. 志愿军 工业化 对外开放 D. 五四运动 国歌 人民英雄纪念碑
10.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历史笔记,横线处应填( )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 农业合作化运动 D. 全行业公私合营
11.比较法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下列对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共同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解放祖国全境 B. 变革土地制度 C. 巩固新生政权 D. 促进改革开放
12.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以下叙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 1950年10月19日夜,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进朝鲜
C. 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D. 1984年,我国开放了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
13.如表列举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创造的历史上的第一。这些建设成就的作用是()
时间 事件
1956年 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1956年 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6年 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1957年 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 使我国迈入工业强国行列 B. 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 使我国实现了国防现代化 D. 我国实现了工业品的全部国产化
14.以下关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从1953年开始执行 ②使我国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④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5.创建于北京的老字号同仁堂,以配方奇特、制作精湛、药品货真价实而闻名海内外。1954年,同仁堂响应国家号召,带头进行( )
A. 独立经营 B. 公私合营 C. 投资国外 D. 手工业合作化
16.1953年出版的连环画《老孙归社》,讲述的是一位农民“从一开始参加互助组很勉强,到最后欢欢喜喜归了社”的故事,这里的“社”指的是()
A. 农业生产合作社 B.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 人民公社 D. 农村商业合作社
17.以下统计图中所示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
A. 1949年底 B. 1956年底 C. 1978年底 D. 1992年底
18.下表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成分的变化。该表说明我国()
项目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0
A. 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 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C. 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D.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19.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前,有1.5亿人参与宪法草案的讨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说明()
A.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了农村 B. 它充分反映了人民的意志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D.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确立
20.下表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人员构成表,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代表总人数 1226人
中共党员 668人(占54.5%)
民主党派 274人(占22.3%)
无党派民主人士 284人(占23.2%)
A. 1954年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 B. 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已经确立
C.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有广泛的代表性 D. 中国外交在这时期取得突破性进展
2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2.1956年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以下属于这次会议内容的是()
①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②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③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④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3.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于()
A. 土地改革完成以后 B. 中共八大以后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D. 中共十八大以后
24.1959年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了克服困难,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是()
A. 团结、进步、奋斗、提高 B.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 民主、科学、巩固、发展 D. 开拓、进取、团结、进步
25.《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提到1956-1966年这十年时写道:“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①武汉、包头钢铁基地②青藏公路③大庆油田④青藏铁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6.习近平总书记曾作词《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像焦裕禄这样的英雄模范人物还有()①王进喜②邓稼先③雷锋④黄继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7.下图是我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五十周年(1965-2015)纪念邮票,此邮票可用于研究()
A. 新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历程 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
C. 改革开放后文化事业的发展 D. 新中国生物科学的发展成就
28.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
A. 宣告了“文革”的结束 B. 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思想
C. 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D. 提出了“抓革命,促生产”的思想
2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是因为
A. 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 提出四项基本原则
C. 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 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30.《中国共产党简史》一书在评价某次会议时,指出这次会议“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次会议是()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七大 D. 中共十九大
31.1978年安徽小岗村十八位村民的土地承包责任书可以用于研究()
A. 农村社会主义改造 B. 沿海城市的开放 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2.结合所学,推断图中所示1978年以后我国粮食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 全国范围内土地改革的完成 B.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33.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出了一则四川省宁江机床厂向全国发出的“承接国内外用户直接订货”的广告,这反映出()
A. 企业经营的自主权得到了一定的扩大 B. 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的推行
C. 四川地区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 D. 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4.某历史小组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课题研究,以下搜集的资料反映该主题的是( )
A. “优先发展重工业”“培养建设人才”“五年计划”
B. “大包干”“自负盈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政企分开”“增强企业活力”“股份制改革”
D. “按劳分配”“上海浦东开发区”“经济特区”
3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 允许私人办厂 B. 增强企业活力 C. 实行政企分开 D. 多方吸收外资
36.以下城市中属于1980年兴办的经济特区的是()
A. 深圳 B. 青岛 C. 重庆 D. 武汉
37.2020年4月18日,上海浦东新区迎来开发开放30周年。浦东的开发开放()
A. 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序幕 B. 成为中国唯一的金融中心
C. 推动我国经济特区的设立 D. 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
3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材料,这些材料可以输入《当代中国大事记》中的()
1980年,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990年,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8年,建设中国(海南)自由贸易实验区
A. “改革开放”卷 B. “国防建设”卷 C. “民族团结”卷 D. “统一大业”卷
39.小李在检索某历史人物时,输入了“千里跃进大别山”“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等关键词,他要查找的是
A. 孙中山 B. 毛泽东 C. 周恩来 D. 邓小平
40.画时间轴是学历史常用的方法,便于清晰地梳理知识。对于以下时间轴解释正确的是()
A. ①中国实现了工业化 B. ②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C. 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 ④改革开放时期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4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材料一 1949年8月9日至14日北平各界代表会议召开,全市25个界别的各界代表共332人出席会议。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在会后描述了自己的感受: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一位戴瓜皮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
——《费孝通文集》第6卷
材料二 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国庆五周年游行庆祝会上,群众抬着《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模型通过天安门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写出上述会议的名称、历史背景,概括会议特点。
(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有哪些重大意义。(3)我国第一部宪法哪年制订?有何意义?
42.“我”与祖国共奋进。
【农民翻身做主人】
材料一
【工人忘我采石油】
材料二 新中国的石油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国内消耗的石油基本上依靠进口。1959年王进喜参加北京群英会时,看到北京街头的公共汽车上背着的巨大煤气包,被深深刺痛。他下定决心,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
1960年初,4万多名转业官兵、石油工人、科技工作者,挺进松嫩平原,打响了战天斗地的石油大会战。1960年春,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
一些外国专家断言,中国人靠自己的力量开发不了地下储层复杂的油田。一群平均年龄仅为二十几岁的科研小将偏不信邪。他们经过2000万次对比,弄清楚了大庆油田4大系统、48个小层的非均质面貌。“迎面刮风沙,遍地冰雪滑;北上闹会战,艰苦算个啥?”大庆石油人仅用3年时间,就探明了面积达860多平方公里的特大油田,建成年产原油500万吨的生产能力;累计生产原油1166.2万吨,占同期全国原油产量的51.3%,改变了我国石油工业落后面貌,实现了我国石油的基本自给。1963年底,大庆油田进入全面开发建设。
依靠不断创新,油田从1976到2002年实现5000万吨以上连续27年高产稳产。现在,大庆油田油气产量仍然保持在年产4000万吨以上的世界级水平。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背着煤气包的公交车
(1)将图片反映的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序。(写序号)任选其一,说明照片反映的事件,概述事件的背景、影响。
(2)1960年前后,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哪些严重错误?可是,那时中国仍然诞生了很多的“铁人”。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背景、精神内涵、意义三方面,说明后人对“铁人精神”的理解。
43.身处社会动乱时期可敬的师兄
材料 郭方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1967年,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就读高中。毕业后,到内蒙古自治区当乡村民办代课老师。那时,没有什么人重视读书。但是,郭方却并没有因为学生不多,或是学生不爱读书,而降低自己的教学质量。他认为,教书不仅仅是给学生传道授课解惑,也是在温故而知新中不断丰盈自己学识的过程,也是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把自己记下来的知识点详加分析,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们。
深受郭方影响,爱上学习的四个内蒙古学生,后来与郭方同年参加了文革后的首次高考。他成为那一年的北京文科状元,收到北京大学历史系的录取通知书:001号——这也是当年北大的001号。而他的四个学生分别被北大数学系和英语系录取,和郭方成为了同级的校友。
从背景、经历、意义三方面简要叙述校友郭方的事迹。你从中学习到了什么?
44.票证、词汇折射大历史
材料一 某同学采访了家中长辈使用票证的情况,以下是采访内容摘要
从1955年开始,国家会根据人口、性别、年龄分配票证。
那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想吃到粮食、买到衣服不像现在这样方便。取粮需要拿着粮票去粮店定量、定类兑换;买衣服也要凭布票按时、有限获取。买家电、缝纫机等需要工业品票。当时的粮票还分为全国粮票和地方粮票,全国粮票是全国通用的,地方粮票只能在本省使用。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的词汇变异
经济类 生活类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民工潮;经济特区、转口贸易、展销; 劳动密集型、自动化生产; 下海、人才市场、跳槽;下海、款爷、创收…… 快餐店、信息处理、热线电话、微波炉;卡拉OK、度假村、环球影城; 潮、酷、逊;电动摩托、电动三轮车、电动四轮车、电动汽车; 网络游戏社区; 大悦城、世贸天街……
(1)依据图、文材料,概括票证使用的特点。
(2)说出票证使用的原因。
(3)依据表格,结合所学,概括词汇变异反映的社会变化。
(4)关于新中国的历史,你打算采访哪位家人?你感兴趣的采访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A
2.C
3.C
4.A
5.D
6.D
7.C
8.C
9.B
10.A
11.C
12.A
13.B
14.C
15.B
16.A
17.B
18.D
19.B
20.C
21.B
22.B
23.B
24.B
25.C
26.A
27.D
28.B
29.C
30.B
31.C
32.C
33.A
34.C
35.B
36.A
37.D
38.A
39.D
40.D
41.(1)会议名称:北平各界代表会议;
历史背景:新政协筹备会议的召开;
特点: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2)事件:开国大典;
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3)年份:1954年;
意义: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果。
42.(1)排序:132
选择:3
事件:土地改革
背景: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影响: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土地,称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人民政权,大大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严重错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理解:背景:新中国石油工业基础薄弱,石油基本依靠进口。
精神内涵:爱岗敬业、乐于幸献;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勇于担责,忠诚勤奋;诚信感恩,善于合作。
意义:改变了我国石油工业落后面貌,实现了我国石油的基本自给。
43.背景:郭方所处的时代是社会动乱的时期,教育不受重视;经历:郭方在内蒙古当乡村民办代课老师,尽管条件艰苦,学生不爱读书,但他仍认真教学,不仅传授知识,还注重自我提升和知识体系的构建。他的教学影响了四个内蒙古学生,他们后来与郭方一起参加高考,郭方成为北京文科状元,被北大历史系录取,他的四个学生也分别被北大数学系和英语系录取;意义:郭方的事迹展现了他在困难环境下对教育的坚守和敬业精神,同时也通过教育改变了学生的命运,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学习到了什么:从郭方的事迹中,我学到了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要保持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态度,要以积极的心态去影响和帮助他人等。
44.(1)特点:不同群体获得票证数量不一;兑换物品的种类和数量严格按照票面信息使用;有使用空间限制;部分票证有使用时间限制。
(2)原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物资匮乏;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3) 变化: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产生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人们的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
(4)家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人
采访点:衣食住行的变化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