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一).声波的产生
1.声音的发生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找出共同点
演示实验:(1)将一根钢锯条固定后使其振动,并发出声音。
(2)将用细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靠在音叉臂上,用小锤敲击音叉。
结论: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2.声波的产生
(1)分组实验:学习活动卡P26—观察和描述
如图一所示,将薄橡皮膜绷紧在杯口上,在上面撒
一些泡沫塑料屑,敲动盆子,观察所看到的现象并
推测其中的原因。
课堂交流:由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并叙述原因。
(2)演示实验:如图二所示,学习活动卡P26—观察和描述 图一
课堂提问:当低频扬声器发声时,纸盆前方的烛焰会有怎样
的反应?为什么?
(3)发声体振动在空气中的传播
演示实验:弹簧形成的疏密波
提问:①当用手推动长弹簧的一端时,请你叙述观察到的 现象。
②当疏密相间的形状在弹簧中传播时,弹簧的每一 图二
圈是否一直向另一端运动?
分别提出问题后让同学们讨论回答。
阅读课文:P38 (以演示实验中观察到的弹簧形成的疏密波类比声波的传播,加深对“声波是在介质中以疏密相间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理解。)
3.作业:
(1) 思考与练习—2。
(2)预习声波的传播,收集有关现代声纳技术的应用。
(二).声波的传播
1.声波传播的条件
(1)提问:只要有物体在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吗?
演示实验:如图三所示,将闹钟放入真空罩中,连续抽气。
结论: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声波的传播需要通过介质。
(2)由学生完成学习活动卡P27—1和2(其中2可当堂选择几名学生实践后当堂交流) 图三
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学习活动卡P27—3,教师事先用录音机录
一段本班学生的讲话,在班中播放,让同学们猜一猜是谁?
结论:声波不仅可在气体中传播,而且可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阅读课文:P38—39
2.声速
讲解与阅读课文相结合,阅读课文:P39—41
(1)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声波的传播速度(声速)
物质
速度(米/秒)
与空气中声速的比较
空气
340
1.0倍
水
1500
4.4倍
木材(松树)
3300
9.7倍
铁、玻璃
5000
14.7倍
空气中的声速还与温度有关,空气的温度低,声速就小。
(2)声波的反射
声波在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波在障碍物表面反射;另一部分有可能进入障碍物,被障碍物吸收甚至穿过障碍物。
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波的能力强,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
(3)回声
介绍回声产生的原因、回声的应用及防止和现代声纳的工作原理。
让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现代声纳技术应用的信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4)声波的接收——耳
活动2【作业】作业
(1) 思考与练习—1、3、4、5、6。
(2) 完成学习活动卡P28。(由学生回家完成四个实验中的1——2个)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