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提升训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江苏专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提升训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江苏专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1 21:4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一、选择题
1. [2023江苏常州高二期初]黄大年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为建设祖国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国带领科研团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黄大年的事迹( )
A. 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代表 B. 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统一
C. 体现了艰苦奋斗是时代的精神主流 D. 说明崇尚劳动模范成为时代新风尚
2. [2023江苏镇江高二期末]阅读1992年和2001年全国法院行政案件统计表,表中的现象反映了( )
年份 受案数(件) 原告撤诉率(%) 原告败诉率(%) 被告败诉率(%)
1992年 27 125 37.84 35.93 21.98
2001年 100 921 32.38 28.61 25.67
A. 法律在规范政府行为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B. 中国已建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C. 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落实
D. 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深入发展
3. [2023江苏南通高二期中]自1982年宪法开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入新阶段。1993年宪法修正案从经济改革、政治发展等方面做了巨大的调整。2004年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内容。2018年宪法修正案中增写“贯彻新发展理念”等。新时期的法制发展历程( )
A. 使依法治国成为宪法原则
B. 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C. 完成了中国民主法治建设
D. 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法治建设的艰难历程
4. [2023河北邯郸高二期末]下表所示汇聚了1993年宪法修正案的部分内容(节选),这些内容( )
序号 主要内容
1 宪法序言中添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坚持改革开放”
2 以“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取代“国营经济”“国营企业”等
3 删去“农村人民公社”的提法,确立“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的法律地位
4 将县级人大每届任期由3年改为5年
A. 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B. 凸显了根本大法的权威
C. 确立了市场经济主导地位 D. 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
5. [2023江苏镇江高二期中]进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是1978—1982年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拨乱反正”的实质是( )
A. 恢复老干部名誉
B. 在经济上尽力挽回“文化大革命”损失
C. 扭转混乱局面
D. 从组织上系统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
6. [2023江苏南京高二联考]下表所示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劳模形象的演进。据表可知( )
时期 劳模形象 评选标准 劳模结构
20世纪50年代 “老黄牛” 劳动竞赛 基层的产业工人或农民
20世纪60—70年代 铁人精神 发展生产力 知识分子也被纳入劳模评选范围
20世纪80—90年代 “当代愚公” 经济贡献和创新创造 职业日渐多元,由当初的产业工人、农民到企业家、科学家等
21世纪 “最美奋斗者” 重视人文精神的考察,对道德品质的要求更加严格 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
A. 劳模群体主要来自基层工人和农民 B. 劳模群体随时代变迁而日益多元化
C. 劳模评选标准主要以经济贡献为主 D. 劳模的形象彰显了改革开放的活力
7. [2023江苏南通高二期中]劳模往往代表着时代的精神和价值追求,下表所示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劳模评选的特征。由此可见新时期( )
时期 劳模精神 典型特征
20世纪50—60年代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无私奉献、刻苦钻研 生产型、技术革新型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奋力开拓、争创一流、改革创新、创造价值、与时俱进 知识型、创新型、技能型、管理型
A. 物质文明建设更受重视 B. 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
C. 精神文明的内涵得到拓展 D. 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转变
8.九三学社代表许德珩曾说:“在大会开幕以前来到北平的六百多位代表也曾经分组多次地研讨,六百多位同仁之中,可以说是很少没有发言的,也更很少发言不被重视的;凡是在目前紧要的,能够办得到的建议, 都是被采纳的。”这次大会讨论协商的成果是通过(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9.1982年前后,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一批基本法律。这表明(  )
A.我国民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B.我国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
C.我国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D.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10.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法治建设不断走向完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相同点是(  )
A.都规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都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C.都体现了人民主权和宪政原则
D.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宪法宣誓制度的作用是(  )
A.培养对法律的敬畏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B.杜绝腐败现象,维护廉政局面
C.提高法官个人素质,实现司法公正
D.推进科学立法,保障良法善治
12.面对全球化的浪潮,西方的国际主义思潮传入中国,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他们错误地认为,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已经过时,全球化就意味着趋同化、一体化。这说明(  )
A.全球化不利于中国的发展
B.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C.中国应该抵制西方文化
D.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的迫切性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颁布的宪法或宪法性质文件
年份 宪法名称 核心内容
1931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确认实行工农兵民主专政和苏维埃政权组织形式
1941年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按照“三三制”原则组织抗日民主政权
1946年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边区实行人民代表会议、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材料二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新要求,1982年我们党领导人民制定了现行宪法。现行宪法颁布实施后,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先后五次对有关条文和部分内容作出必要修正,共通过了52条宪法修正案。1988年修正案中,肯定了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1993年修正案中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坚持改革开放”等提法写进宪法序言;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用“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取代“国营经济”“国营企业”。1999年和2004年,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2018年修正案正式将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宪法。
——摘编自李林《我国宪法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根本法治保障》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民主革命史实,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颁布的宪法或宪法性质文件的作用。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82年宪法颁行的背景及其后又多次修正的背景。
(3) 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宪法建设的认识。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一、选择题
1. [2023江苏常州高二期初]黄大年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为建设祖国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国带领科研团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黄大年的事迹( )
A. 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代表 B. 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统一
C. 体现了艰苦奋斗是时代的精神主流 D. 说明崇尚劳动模范成为时代新风尚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黄大年的事迹表现出爱国主义、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等价值追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的精神,故A项正确;黄大年的事迹未涉及依法治国,排除B项;黄大年的事迹体现了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等价值追求,但材料未涉及艰苦奋斗是时代的精神主流,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崇尚劳动模范的时代风尚,排除D项。
2. [2023江苏镇江高二期末]阅读1992年和2001年全国法院行政案件统计表,表中的现象反映了( )
年份 受案数(件) 原告撤诉率(%) 原告败诉率(%) 被告败诉率(%)
1992年 27 125 37.84 35.93 21.98
2001年 100 921 32.38 28.61 25.67
A. 法律在规范政府行为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B. 中国已建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C. 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落实
D. 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深入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1992年和2001年全国法院行政案件统计表”可知,行政案件是“民告官”,被告方为政府及其行政部门,从2001年和1992年的被告败诉率来看,政府败诉率增高,可见法律在规范政府的行政执法行为方面发挥的作用逐步增大,故A项正确。
3. [2023江苏南通高二期中]自1982年宪法开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入新阶段。1993年宪法修正案从经济改革、政治发展等方面做了巨大的调整。2004年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内容。2018年宪法修正案中增写“贯彻新发展理念”等。新时期的法制发展历程( )
A. 使依法治国成为宪法原则
B. 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C. 完成了中国民主法治建设
D. 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法治建设的艰难历程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时期的法制发展历程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进行修订,体现了法制发展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故B项正确;1999年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与材料部分信息不符,排除A项;中国民主法治建设一直在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完成”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新时期民主法治建设稳步推进,不断完善,材料内容未体现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艰难”,排除D项。
4. [2023河北邯郸高二期末]下表所示汇聚了1993年宪法修正案的部分内容(节选),这些内容( )
序号 主要内容
1 宪法序言中添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坚持改革开放”
2 以“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取代“国营经济”“国营企业”等
3 删去“农村人民公社”的提法,确立“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的法律地位
4 将县级人大每届任期由3年改为5年
A. 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B. 凸显了根本大法的权威
C. 确立了市场经济主导地位 D. 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
[解析]材料为1993年宪法修正案的部分内容,其中序号1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坚持改革开放”的内容是强调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序号2中的以“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取代“国营经济”“国营企业”体现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国有企业的所有权,进一步搞活国有企业活力;序号3则进一步确立了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的法律地位;序号4中延长县级人大任期是因为基层发展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长期性,必须有一个较为长远的规划,必须做好管长远、打基础的工作,给县级人大一个较长时间的任期,就能着眼长远发展需要、制定发展和工作规划,让工作具有连续性、稳定性,也能持续抓好一两件大事。综上可知,1993年宪法修正案适应了改革开放的要求,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故D项正确。
5. [2023江苏镇江高二期中]进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是1978—1982年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拨乱反正”的实质是( )
A. 恢复老干部名誉
B. 在经济上尽力挽回“文化大革命”损失
C. 扭转混乱局面
D. 从组织上系统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
[解析]“拨乱反正”的实质是从组织上系统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故D项正确;恢复名誉不是实质,排除A项;解决冤假错案不属于经济领域的内容,排除B项;混乱局面在平反冤假错案之前就扭转了,排除C项。
6. [2023江苏南京高二联考]下表所示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劳模形象的演进。据表可知( )
时期 劳模形象 评选标准 劳模结构
20世纪50年代 “老黄牛” 劳动竞赛 基层的产业工人或农民
20世纪60—70年代 铁人精神 发展生产力 知识分子也被纳入劳模评选范围
20世纪80—90年代 “当代愚公” 经济贡献和创新创造 职业日渐多元,由当初的产业工人、农民到企业家、科学家等
21世纪 “最美奋斗者” 重视人文精神的考察,对道德品质的要求更加严格 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
A. 劳模群体主要来自基层工人和农民 B. 劳模群体随时代变迁而日益多元化
C. 劳模评选标准主要以经济贡献为主 D. 劳模的形象彰显了改革开放的活力
[解析]通过观察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劳模形象、评选标准和劳模结构等,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发展,日益丰富,反映出劳模群体随时代变迁日益多元化,故B项正确;“劳模群体主要来自基层工人和农民”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A项;“劳模评选标准主要以经济贡献为主”与“重视人文精神的考察,对道德品质的要求更加严格”等不符,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改革开放对劳模形象的影响,排除D项。
7. [2023江苏南通高二期中]劳模往往代表着时代的精神和价值追求,下表所示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劳模评选的特征。由此可见新时期( )
时期 劳模精神 典型特征
20世纪50—60年代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无私奉献、刻苦钻研 生产型、技术革新型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奋力开拓、争创一流、改革创新、创造价值、与时俱进 知识型、创新型、技能型、管理型
A. 物质文明建设更受重视 B. 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
C. 精神文明的内涵得到拓展 D. 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转变
[解析]根据材料“知识型、创新型、技能型、管理型”并结合所学可知,新时期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要求,因此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增加了一些适应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内容,如知识型、创新型、技能型、管理型等,说明新时期精神文明的内涵得到拓展,故C项正确;新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等重要,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不仅仅体现的是科技,排除B项;社会主流价值观依然是社会主义价值观,没有发生根本转变,而是增加了一些适应新时期的内容,排除D项。
8.九三学社代表许德珩曾说:“在大会开幕以前来到北平的六百多位代表也曾经分组多次地研讨,六百多位同仁之中,可以说是很少没有发言的,也更很少发言不被重视的;凡是在目前紧要的,能够办得到的建议, 都是被采纳的。”这次大会讨论协商的成果是通过(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北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北京的名称,这次会议召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并进行了充分的民主协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会议是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A项正确。
9.1982年前后,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一批基本法律。这表明(  )
A.我国民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B.我国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
C.我国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D.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出改革开放后中国法治建设走向健全,没有体现民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A项错误;B项只是表面现象,没有反映出法治建设走向健全的本质,B项错误;题干材料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完善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我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C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出我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但没有体现出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D项错误。
10.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法治建设不断走向完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相同点是(  )
A.都规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都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C.都体现了人民主权和宪政原则
D.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为中心,体现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方面的要求,A、B、D三项错误,C项正确。
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宪法宣誓制度的作用是(  )
A.培养对法律的敬畏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B.杜绝腐败现象,维护廉政局面
C.提高法官个人素质,实现司法公正
D.推进科学立法,保障良法善治
解析:进行宪法宣誓的国家工作人员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机构的工作人员,国家主要是通过宪法宣誓制度对国家工作人员进行法治教育,培养他们对法律的敬畏意识,维护宪法的权威,A项正确。
12.面对全球化的浪潮,西方的国际主义思潮传入中国,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他们错误地认为,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已经过时,全球化就意味着趋同化、一体化。这说明(  )
A.全球化不利于中国的发展
B.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C.中国应该抵制西方文化
D.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的迫切性
解析:当今的全球化以民族国家为基础,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利益博弈普遍存在。爱国主义在全球化背景下出现了新的内涵,爱国主义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B项正确。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颁布的宪法或宪法性质文件
年份 宪法名称 核心内容
1931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确认实行工农兵民主专政和苏维埃政权组织形式
1941年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按照“三三制”原则组织抗日民主政权
1946年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边区实行人民代表会议、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材料二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新要求,1982年我们党领导人民制定了现行宪法。现行宪法颁布实施后,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先后五次对有关条文和部分内容作出必要修正,共通过了52条宪法修正案。1988年修正案中,肯定了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1993年修正案中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坚持改革开放”等提法写进宪法序言;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用“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取代“国营经济”“国营企业”。1999年和2004年,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2018年修正案正式将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宪法。
——摘编自李林《我国宪法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根本法治保障》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民主革命史实,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颁布的宪法或宪法性质文件的作用。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82年宪法颁行的背景及其后又多次修正的背景。
(3) 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宪法建设的认识。
(1) 作用: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并通过法律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冲击了中国近代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治统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纲领;随着日本侵华加剧,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中国共产党通过调整法律,扩大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颁布的宪法(宪法性质文件),为动员和组织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供了根本法制保障。
(2) 1982年宪法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恢复,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改革开放,社会发展面临新问题。
历次修正背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发展对法治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党的理论建设成就;党的执政能力提升;世界联系加强,各国法治相互借鉴交流。
(3) 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宪法的发展过程体现了宪法为最广泛的人民民主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宪法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证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