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轻重》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掂一掂、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活动中帮助学生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初步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掂一掂、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教学难点:
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
轻重大小相当的苹果和梨各一只(梨稍小、稍重);天平一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由图片引人课题。
观察图片你了解了什么数学知识?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今天这三个小动物和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知识?
2.播放学乐师生精彩的导学作业。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星期天,动物乐园里可热闹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来了哪些小动物——(出示教学情挂图)
看一看、说一说
1.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
2.熊猫和小猪谁轻谁重?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说明: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教学情境图,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谁轻谁重,是怎么看出来的,同时初步感受天平原理)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较轻重。(板书课题:比较轻重)
看一看、比一比
1.小狗相当于几个铁块的重量?熊猫相当于几个铁块的重量?小猪呢?
2.它们三个谁最重?谁最轻?你是怎么想的呢?
(说明:在此教学环节中,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体验由于比较标准的变化,谁轻谁重具有相对性。教师在学生回答时要注意要求学生说清楚谁笔谁轻、谁笔谁重。)
3.比一比自己的书包和同桌的书包谁轻谁重。
出示图片小狗、熊猫、小猪在秤上的重量,看一看,说一说,作比较。
三、作交流、探究发现
教师出示大小轻重相当的苹果和梨各一只,让学生:
1.猜一猜:谁比谁轻、谁比谁重?
2.掂一掂:谁比谁轻、谁比谁重?
(因为两个水果的大小轻重相差不大,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是“一样重”、“梨比苹果重”,也可能是“苹果比梨重”这三种情况,由此产生矛盾。)
3.想一想:想什么办法判断苹果和梨究竟谁轻谁重?
分小组讨论,体会借助工具比较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在分小组讨论之前,教师应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予以简洁说明:如轻声说话、注意倾听他人说话等。)
4.全班交流小组讨论结果。
学生的讨论结果最直接的办法是用秤称,教师应在肯定学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以下方法可供参考:
(1)用橡皮和尺子做一个简易跷跷板,一边放苹果一边放梨;
(2)利用一桶水,把苹果和梨同时放进水里,看哪个下沉得快;
(3)用两根同样长的橡皮筋绑在苹果和梨的柄上,用手提一提,看哪根皮筋拉得长;
(4)把苹果和梨各咬一口,看哪个水分更充足……
(学生的回答是饱含童稚、丰富多彩、充满想象与创意的。教师在此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应特别注意保护学生可贵的创造精神。)
5.教师用天平进行反馈验证。
6.猜一猜。小猪的跷跷板对面分别是谁。
7.想一想,看图片小猴的船里面分别是哪只小动物?怎么判断出来的?小组讨论。最后说一说。
四、练习:
1.抱一抱自己最好的两个同学,比一比他俩谁轻谁重?
2.轻的画,重的画√
五、总结
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学习了几种?你还能想出其它方法吗?
六、作业
在我们身边找事物比一比高和低,长和短,并说一说。使用“学乐师生”APP录音,和同学共享。
七、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