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 动物的行为【单元测试卷】(原卷板+ 解析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16 动物的行为【单元测试卷】(原卷板+ 解析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7-01 21:15:36

文档简介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
单元测试卷
(满分50分,考试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下列动物行为与“黑猩猩钓取白蚁”分类不同的是(  )
A.蜘蛛巧结网 B.蚯蚓走迷宫 C.幼狮学捕猎 D.飞鸽传书信
【分析】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解答】解:A、蜘蛛巧结网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BCD、蚯蚓走迷宫、幼狮学捕猎、飞鸽传书信与黑猩猩钓取白蚁,均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因此选项A、蜘蛛巧结网在获得途径上与其他三者不同。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2.2021年的春晚舞台上,歌手王琪用一首《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不仅唱哭了自己,也唱哭了不少听众,被网友们称为春晚最大的共情歌曲。牧羊人放牧时,只需管好领头羊即可。该做法利用社会行为的哪一特征?(  )
A.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
B.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C.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存在等级
D.群体内部成员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流
【分析】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解答】解:羊群中的其他羊都会跟着头羊走是由于羊群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等级。有首领,负责指挥、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其他成员必须服从首领。因此牧羊人只需要管好头羊就可以了。
故选:C。
【点评】关键知道营社会行为的动物之间存在森严的等级制度。
3.如图是我国选手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比赛中奋力拼搏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冰动作仅靠运动系统完成
B.比赛时选手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促使他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C.选手在比赛中动作协调准确,主要受脑干调节
D.滑冰属于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
【分析】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骨与骨之间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附在骨骼上的肌肉称为骨骼肌。
【解答】解:A、滑冰动作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A错误。
B、肾上腺会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刺激心跳中枢和血压中枢,使人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而显得面红耳赤,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也受到内分泌系统(激素)调节的影响,比赛时选手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促使他心跳加快、血压升高,B正确。
C、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选手在比赛中动作协调准确,主要受小脑调节,C错误。
D、滑冰属于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D错误。
故选:B。
【点评】掌握运动的产生及学习行为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4.幼年黑猩猩跟随年长的黑猩猩学习用石头敲开坚果,下列选项中跟这种行为类似的是(  )
A.孔雀开屏 B.蜜蜂采蜜 C.老马识途 D.蜘蛛结网
【分析】动物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解答】解:孔雀开屏、蜜蜂采蜜、蜘蛛结网都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老马识途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而幼年黑猩猩跟随年长的黑猩猩学习用石头敲开坚果也属于学习行为。
故选:C。
【点评】能正确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解题的关键。
5.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下列对“大雁南飞”行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动物的本能 B.通过学习获得
C.属于先天性行为 D.由遗传物质控制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大雁南飞”属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一种本能,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动物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B错误。
故选:B。
【点评】知道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一出生就有的。
6.如图表示“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的实验结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每次实验前应使小鼠处于饥饿状态
B.尝试多次后,小鼠找到食物所需时间变短
C.小鼠走迷宫是一种学习行为
D.用蚯蚓进行相同实验,找到食物的时间更短
【分析】动物行为根据获得的途径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解答】解:A.实验前应将实验用的小鼠进行饥饿处理的目的是有利于保证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正常进行,A正确。
B.据表中数据可见,小鼠重复走迷宫的次数越多,走迷宫所用的时间越短,B正确。
C.小鼠走迷宫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是学习行为。C正确。
D.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在学习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蚯蚓属于低等动物,找到食物的时间更长,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动物的行为。
7.“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下列对“小鸟”该种行为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小鸟的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是①先天性行为,③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8.珍妮 古道尔在非洲原始丛林观察到幼小的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猩用树枝钓取白蚁作为食物,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实例与上述的动物行为类型相同的是(  )
A.小鸟喂鱼 B.蜻蜓点水 C.老马识途 D.蜘蛛结网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小的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猩用树枝钓取白蚁是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老马识途也是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小鸟喂鱼、蜻蜓点水和蜘蛛结网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较为基础。
9.如图是“探究蚂蚁的通讯”实验的装置图,以下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用饥饿的蚂蚁做实验
B.做实验可以用手直接移动桥
C.捕获的蚂蚁必须来自同一蚁穴
D.连接各岛的“桥”的粗细、长短应一致
【分析】在探究蚂蚁的通讯时,蚂蚁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是依靠分泌物的气味,据此答题。
【解答】解:A、实验所用的蚂蚁最好饲养一段时间后,使它处于饥饿状态,这样更利于实验观察,正确。
B、蚂蚁传递信息的主要依靠气味进行传递。实验过程中用手对调两根小木条,手的气味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错误。
CD、捕获的蚂蚁必须来自同一蚁穴,实验用的木条大小、长短大致要一致,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以免影响实验结果,正确。
故选:B。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探究“蚂蚁的通讯”的实验过程。
10.下列几项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失去雏鸟的红雀喂金鱼 B.蜜蜂的“8”字舞
C.惊弓之鸟 D.母鸡孵卵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在遗传物质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ABD、失去雏鸟的红雀喂金鱼、蜜蜂的“8”字舞、母鸡孵卵,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ABD不符合题意。
C、惊弓之鸟,不是动物生来就会的,是动物出生后,在遗传物质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关键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的概念即可解答。
11.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
B.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行为,与遗传物质无关
C.动物可以利用声音、形体姿态、动作及气味等传递信息
D.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往往具有明显的组织、明确的分工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A、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月复杂,学习行为越强,A正确。
B、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B错误。
C、动物可以利用声音、形体姿态、动作及气味等传递信息,C正确。
D、社会行为的动物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形成一定的组织,有的动物还形成等级次序,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12.自然界中每种动物都有一系列的行为来防御捕食者的捕食,有些生物具有鲜艳的色彩、毒刺或具有特别难闻的气味。以下动物的行为不属于防御行为的是(  )
A.尺蠖——外形像树枝
B.比目鱼——身体颜色随环境变化
C.乌贼——遇到敌害时喷出“墨汁”
D.雄海象——与其他海象发生争斗
【分析】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
【解答】解:ABC.尺蠖—外形像树枝,比目鱼—身体颜色随环境变化,乌贼—遇到敌害时喷出“墨汁”,这些均属于防御行为,动物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有利于个体的生存,故ABC不符合题意。
D.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雄海象与其他海象发生争斗,这属于攻击行为,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掌握防御行为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13.一群大象在行走时,突然停下脚步,领头的大象往前挪动几步,似乎听到了什么动静,然后整个象群在“头象”的带领下立刻折向而行,这一现象说明大象具有(  )
A.取食行为 B.社会行为 C.攻击行为 D.学习行为
【分析】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
【解答】解:象群群体内有严格的等级次序,有首领,负责指挥、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题干“整个象群在“头象”的带领下立刻折向而行”,可见象群具有“首领”,这一现象说明大象具有社会行为。
故选:B。
【点评】明确动物的各种行为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4.我国的许多常用成语、俗话都与动物的行为有关。下列词语中的动物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蚂蚁搬家 大雁南飞 B.鹦鹉学舌 蜘蛛结网
C.公鸡报晓 老马识途 D.猫捉老鼠 惊弓之鸟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A、蚂蚁搬家、大雁南飞,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A正确。
B、鹦鹉学舌,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蜘蛛结网,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B不正确。
C、公鸡报晓、老马识途,都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C不正确。
D、猫捉老鼠,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惊弓之鸟,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D不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5.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播放的短片里,一位“滑雪宝宝”王予玑格外引人注目,她在参与拍摄短片《未来的冠军》时只有11个月,70厘米高,还不会走路,却能稳稳地站在滑雪板上,从小缓坡上一路顺利滑下。王予玑滑雪的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属于(  )
A.本能 B.生来就有的本领
C.学习行为 D.先天性行为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如蜜蜂采蜜、蜘蛛结网、亲鸟育雏等。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海豹表演、小狗钻火圈等。
【解答】解: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可见,王予玑滑雪的行为是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属于学习行为。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的概念。
16.在探究“蚂蚁的通讯”实验中,正确的做法是(  )
A.可以选择来自不同蚁穴的蚂蚁
B.实验过程中可以直接用手移动桥
C.木条的粗细、长短可以不一样
D.实验时蚂蚁应处于饥饿状态
【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解:AC、探究实验中要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除了变量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蚂蚁的来源、大小,还有木条的粗细、长短应保持一致等都应该相同,AC错误。
B、为避免其他因素的影响,不能直接用手移动木条,B错误。
D、探究蚂蚁的通讯,要使蚂蚁处于饥饿状态,这样对食物更加敏感,D正确。
故选:D。
【点评】掌握科学探究的原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梦溪笔谈》中记载,蜘蛛被蜂蜇伤后会用芋梗摩擦伤口消肿,后来人被蜂蜇伤后,也用芋梗敷伤口进行治疗。关于人这种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生来就有的 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不利于适应环境 D.是先天性行为的基础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解答】解:《梦溪笔谈》中记载,蜘蛛被蜂蜇伤后会用芋梗摩擦伤口消肿,后来人被蜂蜇伤后,也用芋梗敷伤口进行治疗。关于人这种行为的说法,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学习行为。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18.“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下列对“雄鸡报晓”这种动物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该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B.该行为是在生活中习得的
C.该行为向其他鸡发出警报
D.该行为属于鸡的防御行为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结合分析可知,“雄鸡报晓”这种动物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动物的行为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19.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生殖行为的是(  )
A.枯叶蝶形似枯叶 B.墨鱼喷出墨汁
C.壁虎断尾逃生 D.孔雀开屏
【分析】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及对子代的哺育等,对种族的延续有重要意义。
【解答】解:A、枯叶蝶形似枯叶利于防御敌害,属于防御行为,A错误;
B、乌贼一旦遇到凶猛的敌害向它扑来,乌贼就立即从墨囊里喷出墨汁,这是防御行为,B错误;
C、壁虎断尾逃生属于防御行为,C错误;
D、孔雀开屏,意思是雄孔雀开屏是为了吸引雌孔雀,是求偶行为,属于生殖行为,D正确。
故选:D。
【点评】关于动物各种行为是经常考查的内容,需要同学们牢固掌握。
20.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海豚表演节目 B.老鼠打洞
C.小狗作算术 D.蚯蚓走迷宫
【分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解答】解:海豚表演节目、小狗作算术、蚯蚓走迷宫都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属于学习行为;老鼠打洞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故选:B。
【点评】关键是根据动物行为的特点来判断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1.很多动物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公鸡报晓 B.小鸟喂鱼 C.袋鼠吮吸 D.老马识途
【分析】动物行为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又称为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据此解答。
【解答】解:公鸡报晓、小鸟喂鱼、袋鼠吮吸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老马识途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D正确。
故选:D。
【点评】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2.下列动物的行为与其类型对应错误的是(  )
A.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学习行为
B.蚂蚁群体生活——社会行为
C.鸟类的迁徙——先天性行为
D.蜘蛛结网——学习行为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学习和生活经验形成的行为。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2)社会会行为是指同种动物集群活动,相互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具有组织性、分工性等特征。实例:蜜蜂中有蜂王、雄蜂、工蜂。
【解答】解:A、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A正确。
B、蚂蚁群体内有工蚁、蚁后、雄蚁、兵蚁之分。蚁后主要职责是产卵、繁殖后代和统管这个群体大家庭;雄蚁有发达的生殖器官和外生殖器,主要职能是与蚁后交配;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保卫巢穴、采集食物、饲喂幼蚁及蚁后等;兵蚁是负责保护蚁巢以及蚁巢中所有白蚁的安全;需要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因此属于社会行为,B正确。
C、鸟类的迁徙是鸟的一种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C正确。
D、蜘蛛结网是蜘蛛一出生就有的,属于先天性行为,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题关键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的概念。
23.豹猫是一种哺乳动物,其下列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幼崽一出生就会吮吸乳汁
B.通常在春夏两季进行繁殖
C.多次试探后不再害怕红外相机
D.活动比较隐蔽且常常昼伏夜出
【分析】动物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解答】解:A、幼崽一出生就会吮吸乳汁也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A错误。
B、繁殖行为属先天性行为,B错误。
C、经过多次试探后不再害怕监测设备是豹猫在成长的过程中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属学习行为,C正确。
D、动物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D错误。
故选:C。
【点评】关键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的概念,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结合实际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方面入手。
24.如下表是探究动物绕道取食“尝试与错误”次数的实验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
实验动物 “尝试与错误”的平均次数
甲 23
乙 41
丙 5
丁 66
A.绕道取食是一种学习行为
B.绕道取食行为与遗传没有关系
C.动物丙最高等
D.动物丁适应环境能力较差
【分析】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学习行为是动物不断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
【解答】解:A.绕道取食不是生来就会的,是一种后天的学习行为,A正确。
B.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B错误。
C.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表中“尝试与错误”的平均次数最少的,就是学习能力最强的,也是最高等的,C正确。
D.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表中丁“尝试与错误”的平均次数最多,说明动物丁较低等,适应能力较差,D正确。
故选:B。
【点评】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二.综合分析题(共26分)
25.以下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不同动物的行为,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图中小鸟喂鱼属于动物的    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   所决定的。
(2)经过几次尝试和失败后,小白鼠能够直接爬向迷宫出口获得食物,小白鼠获取食物的这种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  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从维持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   行为更能适应变化的环境。
(3)与蚯蚓走“T”形迷宫相比,小白鼠“尝试与错误”次数要少得多,因为小白鼠的学习能力比蚯蚓强。这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    ,学习行为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    。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1)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图中小鸟喂鱼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属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2)结合分析可知,经过几次尝试和失败后,小白鼠能够直接爬向迷宫出口获得食物,小白鼠获取食物的这种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从维持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学习行为更能适应变化的环境,使得生物能更好地生存和繁衍。
(3)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蚯蚓是环节动物,小白鼠属于哺乳动物,小白鼠比蚯蚓更高等,因此,与蚯蚓走“T”形迷宫相比,小白鼠“尝试与错误”次数要少得多,这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故答案为:
(1)先天性;遗传物质。
(2)生活经验;学习。
(3)强;少。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26.如图,当香蕉被挂在高处,黑猩猩徒手拿不到时,它会尝试着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黑猩猩的这种取食行为是    行为,从获得途径上来说属于   行为,这种动物行为的发生需要    系统和    系统等共同调控完成。
(2)刚出生不久的幼猩猩能否完成这种行为?   (是或否)
(3)幼猩猩要完成这种行为,需要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    而获得。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1)黑猩猩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的行为,属于觅食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生活经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动物的学习行为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共同协调完成。
(2)刚出生不久的幼猩猩因为生活经验不足,学习能力差,因此不能完成这种行为。
(3)幼猩猩要完成这种行为,需要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
故答案为:(1)觅食;学习;神经;内分泌。
(2)否。
(3)学习。
【点评】明确学习行为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7.当香蕉被挂在高处,黑猩猩徒手拿不到时,它会尝试着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试分析回答:
(1)黑猩猩的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
(2)刚出生不久的幼猩猩能否完成这种行为?   (填能或不能)。幼猩猩要完成这种行为,需要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    而获得。
(3)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  遗传物质 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在    的基础上,通过    ,由    建立的
(4)动物通过    行为,大大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解答】解:(1)黑猩猩的这种行为是在后天的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因此属于学习行为。
(2)刚出生不久的幼猩猩因为生活经验不足,学习能力差,因此不能完成这种行为。幼猩猩要完成这种行为,需要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
(3)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由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的。
(4)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生存和繁衍。
故答案为:(1)学习。
(2)不能;学习。
(3)遗传物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经验和学习。
(4)学习。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28.下面是某实验小组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的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一截劈开的竹筒(长15cm)、一只蚂蚁、一杯糖水、一杯清水、两个滴管。
实验步骤:在竹筒的两端用滴管各滴上一滴糖水和一滴清水,将一只蚂蚁放在两滴水之间,如图,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
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针对本实验作出的假设是    。
(2)本实验的变量是    。
(3)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
①若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不定向爬行,就说明    。
②若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就说明    。
(4)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主要是    。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解:(1)科学探究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所以,根据问题“蚂蚁是否喜欢甜食”可作出的假设是:蚂蚁喜欢甜食或蚂蚁不喜欢甜食。
(2)该实验研究蚂蚁是否爱吃甜的食物,所以在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糖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则该实验的变量是糖。
(3)由于生物具有趋向有利刺激,逃避不利刺激的特性,预测进行预测①: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不能说明蚂蚁喜欢甜食。预测②:由于生物具有趋向有利刺激,逃避不利刺激的特性,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说明蚂蚁喜欢甜食。
(4)探究实验一般不能只选取一个实验对象,否则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而适量选取一定数量的材料可以减少误差。该实验不足之处是:实验所用的蚂蚁数量太少(或蚂蚁数量太少,容易出现偶然性,误差大;或没有设置重复实验)。
故答案为:
(1)蚂蚁喜欢(不喜欢)甜食。
(2)糖。
(3)①蚂蚁不喜欢甜食。
②蚂蚁喜欢甜食。
(4)实验所用的蚂蚁数量太少(或蚂蚁数量太少,容易出现偶然性,误差大;或没有设置重复实验)。
【点评】本题以“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为知识背景,考查学生实验的设计能力,包括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和处理数据的能力。第16章 动物的行为
单元测试卷
(满分50分,考试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下列动物行为与“黑猩猩钓取白蚁”分类不同的是(  )
A.蜘蛛巧结网 B.蚯蚓走迷宫 C.幼狮学捕猎 D.飞鸽传书信
2.2021年的春晚舞台上,歌手王琪用一首《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不仅唱哭了自己,也唱哭了不少听众,被网友们称为春晚最大的共情歌曲。牧羊人放牧时,只需管好领头羊即可。该做法利用社会行为的哪一特征?(  )
A.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
B.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C.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存在等级
D.群体内部成员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流
3.如图是我国选手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比赛中奋力拼搏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冰动作仅靠运动系统完成
B.比赛时选手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促使他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C.选手在比赛中动作协调准确,主要受脑干调节
D.滑冰属于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
4.幼年黑猩猩跟随年长的黑猩猩学习用石头敲开坚果,下列选项中跟这种行为类似的是(  )
A.孔雀开屏 B.蜜蜂采蜜 C.老马识途 D.蜘蛛结网
5.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下列对“大雁南飞”行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动物的本能 B.通过学习获得
C.属于先天性行为 D.由遗传物质控制
6.如图表示“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的实验结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每次实验前应使小鼠处于饥饿状态
B.尝试多次后,小鼠找到食物所需时间变短
C.小鼠走迷宫是一种学习行为
D.用蚯蚓进行相同实验,找到食物的时间更短
7.“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下列对“小鸟”该种行为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珍妮 古道尔在非洲原始丛林观察到幼小的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猩用树枝钓取白蚁作为食物,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实例与上述的动物行为类型相同的是(  )
A.小鸟喂鱼 B.蜻蜓点水 C.老马识途 D.蜘蛛结网
9.如图是“探究蚂蚁的通讯”实验的装置图,以下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用饥饿的蚂蚁做实验
B.做实验可以用手直接移动桥
C.捕获的蚂蚁必须来自同一蚁穴
D.连接各岛的“桥”的粗细、长短应一致
10.下列几项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失去雏鸟的红雀喂金鱼 B.蜜蜂的“8”字舞
C.惊弓之鸟 D.母鸡孵卵
11.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
B.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行为,与遗传物质无关
C.动物可以利用声音、形体姿态、动作及气味等传递信息
D.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往往具有明显的组织、明确的分工
12.自然界中每种动物都有一系列的行为来防御捕食者的捕食,有些生物具有鲜艳的色彩、毒刺或具有特别难闻的气味。以下动物的行为不属于防御行为的是(  )
A.尺蠖——外形像树枝
B.比目鱼——身体颜色随环境变化
C.乌贼——遇到敌害时喷出“墨汁”
D.雄海象——与其他海象发生争斗
13.一群大象在行走时,突然停下脚步,领头的大象往前挪动几步,似乎听到了什么动静,然后整个象群在“头象”的带领下立刻折向而行,这一现象说明大象具有(  )
A.取食行为 B.社会行为 C.攻击行为 D.学习行为
14.我国的许多常用成语、俗话都与动物的行为有关。下列词语中的动物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蚂蚁搬家 大雁南飞 B.鹦鹉学舌 蜘蛛结网
C.公鸡报晓 老马识途 D.猫捉老鼠 惊弓之鸟
15.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播放的短片里,一位“滑雪宝宝”王予玑格外引人注目,她在参与拍摄短片《未来的冠军》时只有11个月,70厘米高,还不会走路,却能稳稳地站在滑雪板上,从小缓坡上一路顺利滑下。王予玑滑雪的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属于(  )
A.本能 B.生来就有的本领
C.学习行为 D.先天性行为
16.在探究“蚂蚁的通讯”实验中,正确的做法是(  )
A.可以选择来自不同蚁穴的蚂蚁
B.实验过程中可以直接用手移动桥
C.木条的粗细、长短可以不一样
D.实验时蚂蚁应处于饥饿状态
17.《梦溪笔谈》中记载,蜘蛛被蜂蜇伤后会用芋梗摩擦伤口消肿,后来人被蜂蜇伤后,也用芋梗敷伤口进行治疗。关于人这种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生来就有的 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不利于适应环境 D.是先天性行为的基础
18.“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下列对“雄鸡报晓”这种动物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该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B.该行为是在生活中习得的
C.该行为向其他鸡发出警报
D.该行为属于鸡的防御行为
19.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生殖行为的是(  )
A.枯叶蝶形似枯叶 B.墨鱼喷出墨汁
C.壁虎断尾逃生 D.孔雀开屏
20.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海豚表演节目 B.老鼠打洞
C.小狗作算术 D.蚯蚓走迷宫
21.很多动物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公鸡报晓 B.小鸟喂鱼 C.袋鼠吮吸 D.老马识途
22.下列动物的行为与其类型对应错误的是(  )
A.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学习行为
B.蚂蚁群体生活——社会行为
C.鸟类的迁徙——先天性行为
D.蜘蛛结网——学习行为
23.豹猫是一种哺乳动物,其下列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幼崽一出生就会吮吸乳汁
B.通常在春夏两季进行繁殖
C.多次试探后不再害怕红外相机
D.活动比较隐蔽且常常昼伏夜出
24.如下表是探究动物绕道取食“尝试与错误”次数的实验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
实验动物 “尝试与错误”的平均次数
甲 23
乙 41
丙 5
丁 66
A.绕道取食是一种学习行为
B.绕道取食行为与遗传没有关系
C.动物丙最高等
D.动物丁适应环境能力较差
二.综合分析题(共26分)
25.(5分)以下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不同动物的行为,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图中小鸟喂鱼属于动物的    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   所决定的。
(2)经过几次尝试和失败后,小白鼠能够直接爬向迷宫出口获得食物,小白鼠获取食物的这种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    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从维持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   行为更能适应变化的环境。
(3)与蚯蚓走“T”形迷宫相比,小白鼠“尝试与错误”次数要少得多,因为小白鼠的学习能力比蚯蚓强。这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    ,学习行为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    。
26.(6分)如图,当香蕉被挂在高处,黑猩猩徒手拿不到时,它会尝试着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黑猩猩的这种取食行为是    行为,从获得途径上来说属于    行为,这种动物行为的发生需要    系统和    系统等共同调控完成。
(2)刚出生不久的幼猩猩能否完成这种行为?   (是或否)
(3)幼猩猩要完成这种行为,需要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    而获得。
27.(8分)当香蕉被挂在高处,黑猩猩徒手拿不到时,它会尝试着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试分析回答:
(1)黑猩猩的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
(2)刚出生不久的幼猩猩能否完成这种行为?   (填能或不能)。幼猩猩要完成这种行为,需要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    而获得。
(3)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    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在    的基础上,通过    ,由    建立的
(4)动物通过    行为,大大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
28.(7分)下面是某实验小组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的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一截劈开的竹筒(长15cm)、一只蚂蚁、一杯糖水、一杯清水、两个滴管。
实验步骤:在竹筒的两端用滴管各滴上一滴糖水和一滴清水,将一只蚂蚁放在两滴水之间,如图,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
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针对本实验作出的假设是    。(2分)
(2)本实验的变量是    。
(3)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
①若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不定向爬行,就说明    。
②若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就说明    。
(4)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主要是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