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一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生物参考答案
1,C【解析】研究藏数分裂时可通过橡皮泥等
4.A【解析】细胞中的DNA分子还包含细胞
工具进行物理模型的构建,A正确;在肺炎
质中的DNA,A错误;若该细胞进行有丝分
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用对应的酶去除
裂,则分裂两次需进行两次DNA复制,所以
相应物质观察其作用,用到了诚法原理,B正
第2次分裂的中期,细胞中共8条染色体,
确:证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
且每1条染色体均含2条染色单体,其中一
制时,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但未使用放射
条染色单体的DNA是1条链含2P标记,另
性同位素,C错误;摩尔根探究果蝇眼色遗
1条链不含”P标记,另一条染色单体的
传用到了假说一演绎法,D正确。故选C。
DNA不含2P标记(如图b),B正确:若该细
2.B【解析】由题干信息和表格数据可知,两
胞进行减数分裂,则DNA只复制1次,减数
组F2的花色及比例均约为15:1,说明这是
分裂I结束时染色体诚半,减数分裂Ⅱ中期
由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
每个细胞含4条染色体,每1条染色体均含
的遗传,用A、a和B、b表示两对等位基因,
2条染色单体,且每条染色单体的DNA均
则AB、Abb、aaB表现为紫花,aabb表现
为1条链含P标记,另1条链不含P标记
为白花,且F,为AaBb。用F,与白花植株
(如图a),C正确:果蝇减数分裂Ⅱ中期细胞
测交,子代中花色及比例是紫花(AaBb、
中无同源染色体,每个细胞中的4条染色体
Aabb、aaBb):白花(aabb)=3:1,B正确。
为4种形态,D正确。故选A。
故选B.
5.C【解析】由题干可知,图①~④均属于减
3.D【解析】利用掷骰子的方式模拟配子产生
数分裂I,①为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和性状分离比,要保证产生A:a(或B)的
的时期,②为减数分裂I中期,同源染色体
配子数量相同,因此每个骰子三个面用
排列在赤道板两侧,③为同源染色体分离的
A(或B)标记,剩余的三个面用a(或b)标
减数分裂I后期,④为减数分裂I末期。根
记,A正确;利用投掷1号骰子和2号骰子
据上述分析可知,图①②细胞中均含四分
来模拟性状分离比,两个骰子分别代表雌
体,A正确;图①细胞可发生染色体互换,图
性、雄性生殖器官,结果代表配子的随机结
③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均为基因
合,B正确;多次同时掷出1号骰子和3号骰
重组,B正确:图③细胞正在发生同原染色体
子,可以模拟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
分离,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减数分裂Ⅱ后期,
基因的自由组合,得到相应配子,C正确:多
C错误;图④细胞需要形成细胞板,高尔基
次同时掷出4个骰子,可模拟自由组合的两
体显著活跃,D正确。故选C。
对基因的性状分离比,出现基因组合为aaBb
6.B【解析】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
的概半为×号-日D结误。故选D。
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真核细胞
的遗传物质是DNA,不是RNA,因此基因是
·生物答案(第1页,共5页)·周口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生 物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为生物实验中涉及的原理或方法,叙述错误的是 ( )
A.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构建物理模型
B.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利用减法原理
C.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D.摩尔根探究果蝇眼色遗传实验——利用假说—演绎法
2.某植物的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得F ,F 均表现为紫花,F 随机授粉,F 花色统计结果如表。据此分析,若用F 与白花植株测交,所得子代花色的比例是 ( )
组别 . F 花色统计情况(株)
紫花 白花
1 1488 97
2 1543 102
A.1:1:1:1 B.3: 1
C.1: 1 D.1:2:1
3.某学生利用掷骰子的方式模拟配子产生和性状分离比。该学生将1号骰子和2号骰子用A 和a标记,3号骰子和4号骰子用B和b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每个骰子三个面用A(或 B)标记,剩余的三个面用a(或 b)标记
B.可掷1号骰子和2号骰子来模拟性状分离比,两个骰子分别代表雌性、雄性生殖器官
C.多次同时掷出1号骰子和3号骰子,可以模拟两对基因的自由组合
D.多次同时掷出4个骰子,出现aaBb的概率为
4.将取自果蝇精巢的一个体细胞( 的每条染色体 DNA 双链都用 P标记,再将该细胞放在不含 P的培养基中培养,连续分裂2次。结合图示,对其第2 次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标记情况判断错误的是( )
A.若该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则每个细胞中 DNA 分子数为16
B.若该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则每个细胞中含 8个b
C.若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则每个细胞中含4个a
D.若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则每个细胞中染色体均有 4 种形态
5.图①~④为二倍体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Ⅰ过程的显微图像。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①②细胞中均含有四分体
B.图①③细胞中均可发生基因重组
C.图③细胞中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
D.图④细胞中高尔基体显著活跃
6.下列有关真核细胞基因、DNA 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或 RNA片段
C.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中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7.甲、乙两病均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控制甲病的基因用A/a 表示,控制乙病的基因用B/b表示。图示为两个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已知Ⅱ 不含甲病致病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病的遗传方式为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
B.同时考虑两种遗传病,Ⅲ 的基因型可能为4种
C.若Ⅲ 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她与Ⅲ。婚配生下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
D.若Ⅲ 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她与Ⅲ 婚配建议生女孩
8.在真核细胞中,DNA合成的起始发生在沿染色体分散分布的特定位点(复制起点)。下列有关真核细胞中DNA 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DNA复制过程中可能存在多个复制起点
B.DNA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但复制时子链的延伸方向都是3'端向5'端
C.DNA 通过复制得到的两条子链碱基排列顺序相同
D.DNA 聚合酶以解旋后的一条母链为模板合成子链
9.如图所示,下列有关中心法则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所有过程都可以发生在正常的人体细胞中
B.图中仅有转录过程可形成DNA-RNA复合物
C.图中 RNA 可作为病毒的遗传物质、复制的模板、翻译的模板、逆转录的模板
D.T2 噬菌体在宿主细胞内只进行转录和翻译
10.微小染色体维持家族蛋白(MCM)在各种癌前病变和恶性肿瘤中经常被检测到异常表达,原癌基因的激活或抑癌基因的失活会导致MCM家族的异常表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原癌基因的激活可能导致相关蛋白质活性过强
B.MCM的正常表达可能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活动
C.MCM可以作为癌症诊断和筛查的标志物
D.抑癌基因失活,其相应蛋白质活性降低或失活,可能促进细胞凋亡
11.基于K-B纸片扩散法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生素药敏实验,分别用含青霉素(P)、克林霉素(DA)、红霉素(E)、氯霉素(C)的药敏纸片处理菌板,抑菌圈的直径大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由图可知,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大小为DA>E>C>P
B.若想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对P的耐药性,需从抑菌圈边缘挑选菌落,多次重复实验
C.在抗生素的选择作用下,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了耐药性变异
D.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耐药性对人类来说是有害变异,对其本身来说是有利变异
12.哮喘是一种常见且高发的遗传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哮喘是一种由基因和环境因素之间发生复杂相互作用引起的疾病
B.哮喘是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高
C.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遗传病是可遗传变异,但不一定遗传给后代
D.通过对人体组织或是血液进行基因检测可以确定哮喘的发病原因
13.下列有关表观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表观遗传可以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常见修饰方式有DNA甲基化
B.异卵双胞胎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表观遗传
C.发生甲基化的DNA分子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
D.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
14.生物的进化需要大量的事实与证据进行佐证,下列有关生物进化证据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B.脊椎动物胚胎发育早期出现鳃裂和尾为脊椎动物有共同祖先提供了证据
C.通过比较解剖昆虫的翅与蝙蝠的翼,说明二者具有共同的祖先
D.分析细胞中DNA的碱基序列是从分子水平上为生物进化提供了证据
15.研究人员对保护区的某植物种群进行调查,发现基因型为 AA 和aa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该植物种群随机传粉,进一步研究发现,杂合子产生的含a的花粉不育,但各种基因型存活率相同。第二年对该种群再次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植物种群个体间表型的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
B.第二年该植物种群中aa所占比例约为 62.2%
C.该种群的显性个体比隐性个体更适应保护区的环境
D.一年来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16.一项关于“鸠占鹊巢”现象的新研究显示,巢寄生鸟类金鹃与其寄主鸟类的协同进化有助于产生新的金鹃物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鸠占鹊巢”现象的研究表明,协同进化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驱动因素之一
B.新的金鹃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与原金鹃产生生殖隔离
C.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D.协同进化不仅包括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还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17.(10分)图1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图2 表示该生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该二倍体生物性别为 ,理由是 。
(2)图1中 BC、GH段形成的原因分别是 、 。
(3)图2中甲、乙、丙细胞分别属于图1 中的 段、 段、 段。
18.(9分)南瓜(2n=40)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培养优良南瓜品种是满足农民增产和市场需求的重要措施。现有基因型为①AABB、②aabb的两个南瓜品种,为培育优良新品种,可采用的方法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南瓜也可作为研究遗传规律的材料,作为研究遗传规律的材料应具有的优点是 (答出两点)。
(2)经③→④过程的育种原理是 。
(3)经③→⑦→⑩过程的育种方法是 ,与③→⑤→⑧过程相比,其育种优点是 ;⑨植株是 倍体,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 。
(4)若想研究南瓜的基因组,需测定 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
19.(11分)NAT10蛋白可参与介导COL5A1基因的mRNA 乙酰化修饰,进而影响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与转移,相关机制如图1,图2为图 1中某过程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胃癌细胞具有 、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以及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等特点,易转移的原因是 。
(2)图2所示过程对应图1中的 (填“①”“②”或“③”),图2的a、b、c结构中具有氢键的是 ,携带遗传信息的是 ,先与a结合的是核糖体 (填“甲”或“乙”)。
(3)在NAT10蛋白介导下进行了乙酰化修饰的mRNA稳定性 (填“升高”或“降低”),在癌细胞中NAT10蛋白和COL5A1蛋白的含量呈现 关系,据此可为我们提供治疗胃癌的思路是 。
20.(12分)玉米通常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顶端长雄花序,叶腋长雌花序),其性别受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影响,也有雌雄异株情况:基因B、T同时存在时为雌雄同株异花;基因b纯合时,腋生花不能发育;基因t纯合时,顶生花变为雌花。育种工作者常利用不同品种进行杂交以提高玉米产量。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杂交组合中,需要去雄的是 ,子代有两种不同性别植株的杂交组合有 (多选)。
A. BbTt×bbtt
B. BbTt×bbTT
C. BbTt×BBtt
D. bbTT×BBtt
(2)研究人员选取一株纯合的雌雄同株玉米和一株纯合的雌株玉米进行杂交,所结种子经射线处理后种植,F 植株中除一株为雌株外其余均为雌雄同株。分析该雌株出现的原因,提出了两种假设:①T基因发生了突变;②T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缺失。判断该雌株发生了上述哪种变
异最简便的方法是取其 (填“分裂”或“不分裂”)的细胞 。
(3)育种过程中还经常利用玉米的雄性不育性状,雄性不育基因(m)对雄性可育基因(M)为隐性。可获得最大比例的玉米雄性不育株杂交组合的基因型为 。科研人员欲通过种子的性状筛选出雄性不育系.将育性恢复基因(M)、花粉致死基因(e,含基因e的花粉死亡)和荧光蛋白基因(F)连接到一起,导入到某雄性不育个体中,该植株自交所得种子中 有荧光, 无荧光,可推测MeF融合基因插入到了该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的 (填“1条” 或“2条”)上,其自交种子中 (填“有荧光”或“无荧光”)的植株即为雄性不育植株。
21.(10分)某地生长着一种 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昆虫甲主要取食该植物的花蜜并为其传粉。统计30年中该植物及传粉昆虫甲的种群数量,发现二者均减少,但该植物花蜜产量较30年前增加并发现种群中出现少量雌雄同株个体。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多选)。
A.为吸引更多的传粉昆虫,该植物出现了高产花蜜的变异类型
B.传粉昆虫甲数量减少使该植物雌雄同株个体增多,属于自然选择
C.若雌雄同株个体与雌雄异株个体能杂交产生后代,即可判断仍属于同一物种
D.由上述资料可知该植物与传粉昆虫甲均已进化
(2)调查发现该地近年来出现一种取食该植物花蜜,但无法为其传粉的昆虫乙,且昆虫乙的数量逐年增加,请分析该植物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 。
(3)若将该植物雌雄异株个体看作一个种群,其中雌株与雄株数量相等,且种群足够大、无迁入迁出和自然选择。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该植物花色的基因有A1、A2、a,其中A1、A2基因分别控制红色、黄色色素的合成,有这两种基因的植株花为橙色,只含有a基因则开白色花。该种群中雌株的花色有 种、雄株的花色有 种。该种群中A1、A2的基因频率分别为30%和20%,则该种群中开橙色花的植株占比为 ,开白色花的植株占比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