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中学业质量监测
八年级历史
(A卷)
2024.07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 、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将 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在答题卡上。)
1.贾英廷在《天安门的共和国记忆》一文中说:“....然真正之庆典,迄今尚无一个朝代、 一个国家,如新中国这般宏伟,举行如此盛大的开国大典。真可谓开天辟地,史无前 例。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篇章。”其中,“从此翻开崭新的篇章”不包括
A. 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 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2. 观察右边图片,与之相符的场景是
A.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B. 唇亡齿寒安危系,义旗跨江助友邻
C. 农民作主真豪气,土地革新别可追
D. 一夜东风满塞边,包干号角动山川
3. 有学者评价某一历史事件“对于一个向来被视为一盘散沙的农业大国来说,其意义尤 为重大....农民取得了土地,党取得了农民”。该历史事件是
A. 抗美援朝 B. 土地改革 C. 三大改造 D. 中共八大
4. 白手起家的中国人,在那个年代,创造了诸多的奇迹:新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第一 架飞机、第一辆卡车.....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不断树立起新的里程碑。上述 内容反映的是
A.“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B.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中共八大后的新业绩 D. “大跃进”的主要表现
5. 在讲解新课内容时,历史老师使用图示的办法构建知识。那么图示中的空白处填写的 内容应该是
公私合营
资本土义工商业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A. 赎买政策 B.合作化改造 C.中外合资 D. 全盘的没收
6. 右图是1960年一幅名为《红旗渠》的宣传画。该作品意在
宣传
A. 土地改革的积极影响 B. 一五计划的初步成效
C. 人民当家做主的喜悦 D. 艰苦奋斗的社会风貌
7. 第一手资料也叫原始资料,是经过搜集整理和直接经验所得,它具有准确性和科学性 的特点。下列属于第一手资料的是
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表决票样②长春一汽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③老百姓创作的庆祝“文革”结束的小品④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发言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1979年1月,《人民日报》中出现如下新闻标题报道:《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 来》《要实事求是,独立思考》《按经济规律办事加快渔业生产发展》等。这些报道刊 载得益于
A. 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 B.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启
C.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D. 国防尖端技术取得进展
9.1991年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兼并了国有老厂杭州罐头厂,之后更是扭亏为盈,趁着 东风娃哈哈一跃成为国内食品饮料的龙头企业。关于这股东风,最有可能的是
A. 分田包产包干到户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0.如图:1978年,某地18户农民签下了生死状,摁 0
下了红手印,摁下了农村改革的启动键。“某地”是
A. 安徽凤阳小岗村 B. 四川广汉西高公社
C. 江苏江阴华西村 D. 湖南湘西十八洞村
11. 从南海之滨的小渔村,到如今高楼林立的国际化大都市,创造令世人瞩目的“深圳速 度”;从蛇口“开山第一炮”拉开改革序幕,到如今每平方公里孕育8.51家高新技术 企业、吸引了约三分之二的世界500强落户,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科技之都….深 圳的变化得益于
A.“一五”计划 B. 引进外资 C.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D. 改革开放
12. 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八年级(5)班在进 行探究“党的理论”的项目化学习时,制作了如下表格,他们项目化学习的方向是
会议 名称 中共 七大 中共 十五大 中共 十六大 中共 十八大 中共 十九大
时间 地点 1945年 延安 1997年 北京 2002年 北京 2012年 北京 2017年 北京
理论 成果 毛泽东 思想 邓小平 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13.有的学者进一步指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展现出伟大事业 与伟大工程的有机统一,宏伟蓝图与实现路径的有机统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 实现中国梦提供了
A. 创新发展的新动力 B. 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
C. 改革发展全面布局 D. 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14.杭州亚运会的低碳版吉祥物,在面料上采用数码印花工艺,不产生废水废气废浆;在 裁剪上采用手工+电剪刀代替传统激光裁剪,不产生烟雾。吉祥物的生产方式体现了 “新发展理念”中的
A. 协调 B. 绿 色 C. 开放 D. 共 享
八年级历史第2页共6页
15.2000年以来,少数民族聚居比较集中的地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 西部人民也得到了更多的实惠。这主要得益于
A. 社会主义改造 B.“一国两制” C. 建立经济特区 D. 西部大开发
16. 我国不断搭建民族文化展示平台,如做大民族特色节庆、举办民族歌舞展演、举行民
族体育赛事活动等,让民族文化资源逐渐与民众生活相交融。这表明我国注重
A. 彰显各民族大团结 B. 促进民族文化传承
C. 实现民族共同繁荣 D. 加快边疆经济发展
17.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提到“九二共识开辟两岸关系和平 发展的道路....使两岸政治互信达到新高度”。“九二共识”的核心是
A. 反对和遏制“台独” B.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一国两制 D. 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18.中国2024年最令人期待的武器包括轰20隐形轰炸机、单兵无人机、福建号航母和096 核潜艇。轰20将补齐空军短板,单兵无人机提高士兵作战能力,福建号航母增强海 军实力,而096核潜艇拥有战略反击能力,是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反映了我国
A. 重视和平利用核能 B.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C. 积极推进科技强军 D. 大力发展航天技术
19.不同视角共同记录历史的关键进程,以下各方反应见证了与中国相关的史事是
对中国友好的各国代表“高声欢笑、歌唱、欢呼”。
美国通讯社报道“美国政府人士感到吃惊”“感到悲伤”。
毛泽东高兴地说:“主要是第三世界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
A.与苏联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20. 小历搜集了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 会议”、“二十国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资料。他研究的主题是 A. 中国科技引领了世界发展 B.中国国防的建设成就
C. 中国为世界贡献中国力量 D. 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
21. 中国航天人乘“神舟”造“天宫”搭“鹊桥”,引“北斗”导航,护“嫦娥”奔月, 送“悟空”探暗……这些大国重器的命名,是浩瀚太空中的中国式浪漫。由此可以看出 A. 神话传说预言航天发展 B. 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交流
C. 中国综合国力世界领先 D. 科技发展彰显文化自信
22. 八年级(11)班正在举行“历史知识小百科”竞赛,下图是其中一道竞猜题的提示词。 据此推测,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应是
提示一:“禾下乘凉梦”
提示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提示三: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作出巨大贡献
A .邓稼先 B .杨利伟 C . 袁隆平 D .屠呦呦
八年级历史第3页共6页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记述道:“1971年8月13日,中共中央提出,争取在‘四五’ 计划期间,在农村普及小学五年教育.....1975年‘四五’计划完成时,全国中小学生 在校数量出现了一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峰。与1965年相比,1976年小学生人数增 加了29.1%,初中生人数增加了4.4倍,高中生人数增加了10.3倍。”该“记述”应纳 入的学习主题是
A.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B. 教育事业的发展
C. 改革开放初见成效 D. 民主制度的进步
24. 如图是某同学收集的图片。据此判断,该同学最有可能探究的主题是
(
电话
电脑
空调
)70年代 90年代
手表 缝纫机 自行车
(
彩电
冰箱
洗衣机
智能马桶
洗碗机
电竞椅
)80年代 今天
A.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 社会主义建设的挫折
C.人民社会生活的变迁 D. 中国进入世贸的过程
25.“跳槽”、“打破铁饭碗”、“人才招聘会”、“上岗资格制度”等流行语突出反映了改革 开放以来我国
A. 人民生活的提高 B. 医保制度的建立
C. 就业制度的变化 D. 综合国力的提升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3小题,共50分。26题16分,27题18分,28题16分。)
26.(16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 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 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 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年修正文本)
(1)依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概括出任意一点且符合题意即 可,2分)以及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2分)。
材料二
(
图二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图一1898年英国租借新界示意图
八年级历史第4页共6页
(2)依据材料二,解读图一到图二香港历史的变化并简析其历史意义(4分)。
材料三解决台湾问题与解决港、澳问题有所不同。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其核心 是祖国统一;港、澳问题的核心是恢复行使我国主权。在台湾问题的解决上,我们坚持力
争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主要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 立”的图谋的,而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 ——据张岂之《中国历史》
(3)材料三中为什么说“解决台湾问题与解决港、澳问题有所不同”(2分);依据材 料三概括,我国“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原因(2分)。
材料四 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 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 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 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 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 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
— — 2021年8月27日至28日,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依据材料四谈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至少答出两个要点,4分)。
27.(18分)时光荏苒,风云变化,新中国的外交走过了不平凡的70多年。外交是处 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要靠外交智慧,更要靠国家实力。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反动分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 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 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 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1月8日)
(1)依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外交特点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写出 中国一贯奉行的外交政策(2分)。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开始了“中国的声音”。
(
周恩来访问印度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周恩来在上述外交活动中所倡导的外交原则和方针
(4分)。
(
200
)材料三
180
160
140
120
100
00
60
40
20
0
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图
100
162
136
120
24
1959事 1969F 19790 1989年 1999年 20194.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外交的发展趋势(2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20世 纪70年代中国重大外交事件(4分)。
八年级历史第5页共6页
材料四从中共十八大到中共十九大,乃至到205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中国的 外交有了一个最重要的标志,那就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简单来说,中国特色外交的目标, 就是要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成人类命运共 同体, ……我们主要从是从周边和全球两个层面来推动外交实践。
摘编自《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阔步前行》
(4)依据材料四,概括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目标(2分);结合所学知识,列 举一例围绕这一外交目标我国展开的主要外交活动(2分)。
28.(16分)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年间中国海军发展是翻天覆地的。首先是舰艇建造周期越来越快,此前有 句俗语是“十年造一舰”,现在从公开报道中也能看到,舰艇建造周期在不断缩减,从中 反映出我国工业水平、国防建造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升。其次,随着新型现代化舰艇的增 加,对于舰艇应用理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要尽可能多地去使用新型舰艇,最大可能暴露 问题,为后续舰艇建造提供经验。第三,此前我们会更多强调单舰的性能,比如航速、导 弹射程等,现在我们在关注舰艇性能之外,同样关注其是否能融于海军体系的发展中,能 为体系建设提供多大的支撑和贡献率。 摘编自《走向深蓝,回首中国海军这十年!》
(1)依据材料一,概括“十年间中国海军发展是翻天覆地的”主要表现(答出两点 即可,4分)。
材料二随着中苏关系的紧张和恶化,1960年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后,我 国原子弹导弹研制进入全面自力更生的新阶段。苏联撕毁合同时,我国国民经济正面临前 所未有的困难。国防尖端科技项目是“上马”还是“下马”,意见很不一致。毛泽东明确 表示: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不能放松或下马。 ……惟有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 识产权,才能将祖国发展与安全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摘编自王素莉《“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与历史经验》
(2)依据材料二,分析在极端困难情况下,毛泽东依然支持“两弹一星”工程的原 因(2分);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研制“两弹一星”团队所体现的时代精神(2分)。
材料三 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23年2月2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30年成就展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为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提升大国地位,增强民族 凝聚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示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坚定了全国各族 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
(3)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中国首位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的航天英雄(2分);依 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发展载人航天事业的意义(2分)。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巨 大变化……当下,驾车已不再是通勤族最热衷的出行选择。在定制公交上安静地读一本书; 在时速300公里的城际铁路上打开笔记本电脑处理工作;在手机预约的网约车上安静的小 憩;在自行车专用路上骑着共享单车享受骑行的乐趣……城市间的距离也因为交通工具的 改变而不再遥远。
(4)依据材料四,归纳我国当今交通出行的新特点(答出一点即可,2分);综合以 上材料学习,用一句话写出你从中获得的感悟(2分)。
八年级历史第6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