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祝福
了解作者
01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01
02
”
了解背景
02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后收入作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是《彷徨》的第一篇。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是为了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了解题目
03
关于“祝福”,“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小说分层
04
序幕
鲁镇准备祝福
结局
祥林嫂寂寞惨死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
祥林嫂被卖改嫁
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
鲁镇正在祝福
走进小说
05
小说为何以“祝福”为题?
“祝福”的场景为故事提供了一个特殊的社会背景,为下文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做铺垫。
“祝福”是这个悲惨故事的线索,贯穿全文;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人们正是通过“祝福”将祥林嫂逼上绝路的。
祥林嫂死于祝福之时,通过与祝福时的热闹相对比,反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深化主题。
小说描写了几次“雪”?各有什么表达效果呢?
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作用:为祥林嫂悲惨的死作环境烘托,渲染悲凉的气氛。
听闻祥林嫂死讯后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觉得沉寂。
作用:衬托人物的心情。表现祥林嫂死后“我”的雪样心情——无可奈何和无法言说的愤懑。
祝福前夕,柳妈拿祥林嫂寻开心
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作用:暗示下文柳妈的话即将带给祥林嫂巨大的心理阴影,起到暗示情节发展的作用。
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作用:借雪的飞舞,暗示封建势力猖狂,更为含蓄地展示出了下层劳动人民无法抗拒的雪样命运。深化了文章的悲剧主题。
祥林嫂死在了祝福之夜,小说中共有三次“祝福”场面的环境描写
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
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神拜佛,祈求好运。而像祥林嫂这样的穷人却要为人们的“福礼”付出艰辛劳动。这首先突出了贫富之间的矛盾,预示了样林嫂悲剧的社会性。同时,也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的描写,暗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封建势力依然顽固。样林嫂的悲剧也是必然的。这样典型的环境描写。既能揭示人们之间的关系,好与坏,穷与富,同时也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场面的描写
鲁四老爷家的“祝福”更具有代表性。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沾手祝福用的牲醴,使得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权利。为了重新获取“祝福”的权利,在柳妈的怂恿之下,祥林嫂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的门槛,但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罢。祥林嫂!”的喝止。至此,祥林嫂的最后一丝免于侮辱与痛苦的希望破灭了,就这样,鲁四老爷在祝福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了死亡的道路。这种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与感染力。
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来描写祝福景象。
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对照,揭露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
教师总结
06
小说通过描述祥林嫂悲惨的一生,表现了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以及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也阐述了像文中的“我”一样的启蒙知识分子,对当时人们自私自利以及世态炎凉的这一社会现状的无动于衷和不知所措。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