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懂就要问》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不懂就要问》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2 09: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故事导入
在海边的一个村庄上,有一个孩子,他非常淳朴正直。
一天,他约了几个朋友踢毽子,大家来比赛。踢了好一会儿,一个年纪大的孩子,踢不过一个小孩子。大孩子恼怒了,把小孩子打了一下。他对大孩子说:“你大他小,你强他弱,你不该欺负他!”
这个孩子就是孙中山。
孙中山(1866年—1925年)
广东香山人,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中山先生少年时期学习的故事!
不懂就要问
3*
认真读书 勤学好问
三年级语文 上册
带“*”星号的课文是略读课文。打开课本,看看这篇略读课文与之前的两篇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读了课题,你有没有什么新发现?
读课题
打开课本,看看这篇略读课文与之前的两篇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课题下方有学习提示。
学习任务


说发现
课后没有要写的生字和课后练习,多了两个泡泡。
学习方法
说发现
会认字
背 诵
照 例
圈 出
糊里糊涂
吓 呆
戒 尺
厉 声
挨 打
清 楚


bèi
bēi
背诵
背包
凭记忆读出
用背驮东西
quān
juàn
圈画
羊圈
养家畜的棚栏
画圆形
多音字
照例
圈出
背诵
戒尺
帮他认一认吧!
吓呆
挨打
厉声
糊里糊涂
清楚
学习提示任务一: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结合课文插图了解故事内容;
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说一说:
先讲了……接着讲了……最后讲了……
初读课文
//
//
//
先讲了孙中山背书流利但不懂意思,于是向先生提问。
接着讲了先生检查完孙中山的背诵后,向学生讲解意思。
最后讲的是孙中山和同学之间的问答。
起因
经过
结果
课文讲述了少年孙中山在私塾学习时,因为不明白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壮着胆子 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 的精神,教育我们养成 的学习习惯。
向先生提问
不懂就要问
勤学好问
学习提示任务二: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和同学交流。
有新鲜感的词句:
陌生的词语、特殊的句式、表达特别奇妙的地方(拟人化)……
再读课文
默读第1段,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想象画面读一读,并交流。
①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读书像唱歌,这样的读书方式真新鲜!
先生不讲
私塾
指旧时家庭、宗教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书先生,没有规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私塾里的老师叫塾师,也叫先生。
学着在私塾里读书的样子合作读一读第1自然段。
查词典
返回
默读第2~7段,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想象画面读一读,并交流。
②……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心理描写,说明孙中山乐于思考。
自己不懂
表明他追求真理的欲望强烈。
③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④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通过这些词语可以感受到先生的严厉。
先生严厉
戒尺:
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惩罚时所用的木板。
思考:现在我们向老师提问是多么容易的一件事呀,为什么孙中山却要壮着胆子呢?
联系上下文
上文:先生从来不讲
下文:先生十分严厉
小练笔: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呢?发挥想象进行扩写。
有的同学( ),有的同学( ),有的想:( ),有的小声嘀咕:( )。
惊得目瞪口呆
吓得用书挡住脸
孙中山吃了豹子胆啦
这下他要挨揍了
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先生的态度为什么和前面不一样?
⑥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因为孙中山完成了先生布置的任务,他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打动了先生,所以先生破例讲解了书中的内容。
默读第8~9段,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想象画面读一读,并交流。
⑨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要学习就要学懂,不懂就该问个明白!
文章中心
回顾全文:交流对“孙中山敢于向先生提问”这件事的看法。
同学们被孙中山的行为吓呆了,他们从来都没想过问先生问题,而孙中山遇到不懂的问题敢于提问,体现出了他十分勇敢。
孙中山提问之后,从来不讲书里意思的先生被他打动了,所以改变了态度,详细讲解了内容,这体现了孙中山勤学好问的品质。
孙中山不懂就问的态度和勇气值得我们学习,以后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也要及时提问,想办法解决。
询问老师、家长,和同学一起讨论等;
查阅资料书;
上网查找资料。
问题探究
讨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不会的问题可以怎么做?
结构梳理
起因 →
经过 →
结果 →
勤奋、好学
不懂就要问
私塾读书,只背不讲
勇敢提问,先生讲解
学问学问,不懂就问
拓展延伸
学贵有疑,不懂就问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王充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陈献章
1.自主阅读《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
2.复习本课的生字。
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