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德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7-02 06:0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德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 理 试 卷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8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2.本试卷满分100分,90分钟完卷。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4分)
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表1示意2017~2021年我国某城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1~2题。
人 口 时间 2017 年 2018 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户籍人口(万人) 387.7 387.0 384.4 382.3 381.5
常住人口(万人) 353.2 354.5 356.1 345.7 345.9
表1
1.推测2017~2021年该城市
A.迁入人口多于迁出人口 B.老年人口比重逐年下降
C.迁出人口多于迁入人口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2.2017~2021年人口变化对该城市的影响有
A.加重城市基础设施负担 B.给当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C.增强城市经济发展活力 D.造成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外流
“充电难”是制约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原因。2015年以来,北京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当地注册登记的车辆数)增长迅速,到2025 年预计全市累计保有量可达 200万辆。为了能与新能源汽车增长量保持匹配,北京计划增加充电桩数量至70万个。图1 为 2019年北京市部分地区公共充电桩充电需求高峰时段分布图。据此完成3~5题。
高一地理试卷 第1页 (共8页 )
3.五环内外,公共电桩充电需求高峰时段差异主要说明
A.城外电价较低 B.员工职住分离
C.道路交通堵塞 D.电桩分布不均
4.推测公共充电桩中快速充电桩占比最高的区域是
A.门头沟区的住宅区 B.房山区的商业区
C.丰台区的工业区 D.东城区的商业区
5.北京市积极推进充电桩建设主要是为了
①提高新能源汽车销售量 ②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③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④提高城市用电总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古田县的食用菌产业自上世纪80年代起步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该县的支柱产业之一,被誉为“中国食用菌之都”。2021年,古田县实施了“光伏+”食用菌菇棚产业融合发展,有别于传统低矮木制的菇棚,高大宽敞的新菇棚,棚上发电、棚下种菇,光伏产生的部分电力供给菇棚设施,新菇棚自动化程度高。图2为光伏菇棚内菌菇种植图。据此完成6~8题。
高一地理试卷 第2页(共8页)
6.古田县被誉为“中国食用菌之都”主要是因为食用菌
A.产量大品质优 B.生产历史悠久
C.种植技术先进 D.运输条件完善
7.促使传统木制菇棚向光伏菇棚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劳动资源短缺 B.政府政策支持
C.资金实力雄厚 D.市场需求广阔
8.与传统菇棚相比,光伏菇棚对当地食用菌品质提升的作用体现在
①利于保温保湿,保持环境稳定性 ②利于通风散热,减少病害
③扩大生产种植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 ④缩短生长周期,产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新茶饮是指以原叶茶、水果、果汁、乳制品等为原料,现场制售的各类饮品的统称。某新茶饮品M品牌在成立初期,门店大多开在大学城附近,一直坚持高质平价的特点,全国现有门店数已超过20000家。图3为新茶饮品M品牌扩张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M品牌在成立初期将门店多开在大学城附近主要考虑
A.交通便捷 B.消费群体 C.地租水平 D.产业聚集
10.M品牌扩张过程主要目的是
A.提高市场份额 B.降低运输费用
C.增加就业岗位 D.提高知名度
德中快速通道是德阳市区至中江县城最便捷的快速道路,全长 24.19公里,于 2024 年2月正式通车。沿线修建20座主线桥梁和7座隧道。图 4为德中快速通道长梁子隧道。据此完成11~12题。
高一地理试卷 第3页 (共8页 )
11.德中快速通道多处修建隧道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聚落 B.地形 C.建设成本 D.生态环境
12.德中快速通道的修建使沿线
A.人口流动规模下降 B.区域经济差异扩大
C.农副产品市场扩大 D.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云南哀牢山东麓盛产的柑橘汁水饱满,但常温下不易保存,且柑橘的种植户分散,面临从田间地头到冷链系统的“最先一公里”困境。2020年某企业在该地建立产地仓(数字农业集运加工中心)解决这一问题。图5为农产品冷链物流流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3~15题。
13.制约“最先一公里”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品质 D.技术
14.提高“最先一公里”柑橘收集效率的农业生产措施有
A.促进集中种植 B.扩大生产规模
C.丰富柑橘类型 D.提升柑橘产量
15.产地仓对柑橘销售的主要作用
A.推广互联网应用 B.提高产品研发能力
C.增加柑橘销售种类 D.保障柑橘销售品质
丽江轨道交通1号线是丽江市全景观光山地旅游列车,连接丽江古城与玉龙雪山5'A级景区专线。此线路不考虑燃油车辆,而采用电力供电车辆。图 6 为丽江市轨道交通1号线走向图。据此完成16~18题。
高一地理试卷 第4页(共8页)
16.建设丽江轨道交通1号线的最主要目的是
A.提升旅游品质 B.完善城市交通路网
C.促进人口迁移 D.提高基建技术水平
17.促使该线路不使用燃油车辆,而采用电力供电车辆的主导因素是
A.经济实力 B.生态环境
C.运营成本 D.电力供应
18.东巴谷至玉龙雪山站点间距最大,是因为该段
A.气候环境恶劣 B.人口分布稀疏
C.旅游资源较少 D.迁徙动物频繁
广东省广州市的骑楼出现于20世纪初,是中西合璧的建筑,体现了广东文化的包容性和文化传承的精神。其建筑形式多样,特点是把门栏扩大串通成沿街廊道。廊道上面是楼房,用来住人。楼道下面是一边向街敞开,另一边是店面橱窗,顾客可以沿走廊自由选购商品。 图7为广州骑楼景观图。据此完成19~20题。
19.骑楼在广州市广为分布的主要气候原因是
A.气温日较差大,降水季节变化大 B.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季节变化大
C.气候炎热,降雨天气多 D.气候炎热,通风散热快
20.广州骑楼建筑的兴建与传承体现的思想是
A.顺应地势 B.因地制宜 C.改造自然 D.适应时代
高一地理试卷 第 5 页(共8页)
近四十年来,我国乡村地区经济形态、土地利用、社会结构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发生着深刻变化。图8为“网商集聚的某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示意图”。据此完成21~22题。
21.该村落吸引外来人口迁入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就业 B.交通 C.政策 D.家庭
22.与门店销售相比,网上商铺销售的主要优势是
A.加工生产成本更低 B.产品种类更多
C.销售范围更广阔 D.产品品质更高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6分)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6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图9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
高一地理试卷 第6页 (共8页)
(1)判断图中①②③土地利用类型。(6分)
① ② ③
(2)根据所学知识,在右图中绘出图9中AOB线土地租金变化曲线。并简述O 点土地租金特征形成的主要经济原因。(6分)
(3)指出该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特点。(4分)
(4)从地价角度,解释该城市工业区布局的合理性。(4分)
2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T县位于海南岛北部,城镇化率由2013年的39.75%增长到 2022年的50.73%。T县水稻种植面积 1.13 万 hm ,素有“海南鱼米之乡”之称。2023年 T县采用“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民”的合作模式,通过吸引劳动力回流、“小田”变“大田”、撂荒地复耕等,种植11000hm 储备粮,形成了集产前、产中、产后的种植、加工、仓储、贸易等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现代机械化粮食综合服务体系,保障粮食稳产增产。图10为海南T县等高线示意图,表2为T县气温降水统计表。
高一地理试卷 第7 页 (共8页)
城市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海南T县 (19°N) 气温/℃ 16.9 18.9 22.2 27.5 28.1 28.9 29.2 28.5 27.4 25.4 22.3 19.1
降水量/mm 22 34 51 106 188 211 210 225 251 201 97 34
表2
(1)简述海南岛T县适合水稻种植的气候与地形条件。(4分)
(2)根据材料简析推动T县水稻种植现代机械化发展的社会经济原因。(4分)
(3)指出 T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对水稻种植的有利影响。(6分)
(4)分析 T 县合作模式中企业对保障粮食稳产增产的作用。(6分)
2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图11)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年降水量约为393mm,图12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生态平衡。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
(1)据图12,说出影响该区自然植被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4分)
(2)简析坡耕地转化为林草地后,坡面水土流失减弱的原因。(4分)
(3)为应对植被覆盖率提高带来的土壤干燥化问题,指出该区植被合理配置的原则和合理措施。(8分)
高一地理试卷 第8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