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
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实质,以及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抽象能力;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中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2、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3、声速与介质种类以及介质温度有关。
【教学难点】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3教具准备
【教具准备】音叉、乒乓球、水杯、广口瓶、收音机、橡皮筋,声音芯片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中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美妙的的音乐声,路上吵杂的汽车声,孩子们的玩耍声等,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声音,人类将怎样生存。(边放幻灯片边说明)
问: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又是怎样传播开来的?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本章将要研究的问题。
活动2【讲授】进行新课
1.声音的产生
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 学生活动1:请大家用手摸着自己的喉头部分,轻喊一声“啊”,有什么感觉?(声带在振动)
(2) 学生活动2: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张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发声。
(3) 演示实验二:将用力敲响的音叉插入水中,观察,音叉溅起水花
(4) 在鼓面上放一些小纸片,敲击鼓面,纸片会被弹起。
问:上面的这些实验与活动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2) 学生活动2: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张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发声。
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活动3【讲授】2.声音的传播
声音在空气里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在其他物质中能传播吗?
学生实验:两人一组,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另一位同学在另一边轻敲桌子,然后两人互换。
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固体也能传声。
问:液体能不能传声呢?
举例:你潜入水中,可以听到岸上传来的声音;你家鱼缸里的鱼,当你猛拍掌时,鱼会怎样?学生回答
这说明液体也能传声。
再观看一个现象,看幻灯片
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总结上面的现象及结论我们可知:
声音靠物质传播,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看图3-13人耳的结构。
观看幻灯片,观察并注意说明。
原来,振动在空气中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我们把这种波动叫做声波。声波由声源向四周传播开来,传入人耳后就激起耳内鼓膜的振动,人们便听到了声音。
活动4【讲授】3.声音传播的快慢
有一种现象,要打雷时,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为什么常常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
这是因为声音传播速度比光的传播速度要小得多的缘故。
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空气传声与固体传声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回答
在古代,战士休息时,常枕着箭筒睡觉,这有什么好处呢?原来他随时可以听到敌军有无动静。为什么呢?大地、箭筒是固体,固体传声快的缘故。
原来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的传播声音快慢是不同的。声音的传播速度还与压强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声音在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空气(15℃)中声速是340m/s;
25℃的水中,大约是1500m/s;
钢铁中,大约是5200m/s;
通过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快,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得慢。
活动5【讲授】4、介绍回声
讲述: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例如在野外活动时,对着大山喊一声,你可能听到好几次回声。
如果回声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来。
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发生反射形成的,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为0.1秒。
??计算:能听到回声的最短距离是多少?
??已知:v = 340 m / s, t = 0.1 s
??求: s
??解: s = v t / 2 = 340 m / s × 0.1 s / 2 s = 17 m
??答: 能听到回声的最短距离是17 m。
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的深度、冰山的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等。
活动6【测试】小试牛刀
1.小宇在观看龙舟赛时,他听到的阵阵鼓声是由鼓面的_________而产生的,并经过_________传人他的耳朵.2.古代人们在旷野中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判断有无马群到来,这是应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知识。3.关于声音传播的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大理石中最大;B.在水中最大;C.在空气中最大;D.在真空中最大.
活动7【活动】课堂小结
小结: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____产生的, _____停止,_____也停止。2.物体如何发声 1)人 2)鸟 3)蜜蜂、蟋蟀 4)二胡、提琴 5)笛子3.声音的传播 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中传 播,不能在_____中传播。切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在液体中传播快,在液体中传播又比在气体中快。即: V空气< V液体< V固体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活动8【作业】作业
一些动物如何发声的:
大多数鸟:腹部的鸣膜振动发出的。蜜蜂:翅膀振动发出的“嗡嗡叫声”。蟋蟀:也是翅膀振动发出的“叫声”。一些乐器如何发声的:二胡:靠弓与弦之间的摩擦产生振动而发声。笛子:靠管内的空气振动而发声。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