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1 22:59:44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高一期末质量检测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在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叙事有时也可被人称为“序事”,即对事件的有目的与合理性的安
排和释读。虽然这与从西方介绍进来的叙事意念不完全相同,但任何叙事活动都与“事”有关,
叙事也是对事件关系的一种认知,这是不容否认的。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来具体分析这一问
题。《雷雨》中有一个情节:周冲从花园来到客厅,呼唤四凤未果,又从侧门走出了客厅,与此同
时四凤从屏风后走出来。周冲寻找四凤,这是周冲的个人行为,它由一系列“所行的事”构
成一周冲从花园走到客厅,一边走一边呼唤四凤的名字,并不时四处探望,如此等等,这些都
表明了周冲在寻找四凤。可是,周冲寻找四凤找到没有呢?随着周冲走出客厅和四凤从屏风后
走出来,说明四凤不想见他。周冲的行动与四凤的行动,都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但仅靠他们
各自的独立行动还无法表达更完整的叙事意图。只有把周冲的行动与四凤的行动链接到一起,
才能在这两种行动的对话关系中把最终的叙事意图完整地呈现出来一因为从屏风后面走出
来的不一定是四凤,还可能是周萍或蘩漪等什么人,如果那样的话,叙事意图表达就将向另外的
方向发展了,而与四凤不想见周冲没有什么关系。这就告诉我们:在戏剧性叙事活动中,事与事
的链接关系是叙事意图表达的主要依托,这是“序事”与叙事在中国古代可以通用的一个主要
原因。
在亚里士多德的话语体系中,“所行的事”就是指人的行动,人的行动都与“事”有直接关系。
为了方便探讨,我们以“行事”的意念来指称“所行的事”。电影符号学家所探讨的影像符号的叙
事意义,主要着眼于影像符号的词汇性意义怎样构成,行事意念探讨的是怎样“使用”这些“词
汇”去表达更确实的叙事意图。虽然它们都以影像的姿态呈现,但探索意向侧重点有所不同。
就人物的行事活动关系而言,任何行事活动都要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目的性。不管是周冲的行动
【高一期末质量检测卷·语文第1页(共8页)】2023~2024学年高一期末质量检测卷·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A项,“周冲呼唤四凤的名字等一系列行动无法体现出叙事意图”错误,根据原文可知,周冲的行动能够表
明周冲在寻找四凤的叙事意图,只是无法表达更完整的叙事意图。B项,“这主要是因为在叙事活动中,叙事
意图主要通过事与事的链接来表达”错误,原文为“在戏剧性叙事活动中,事与事的链接关系是叙事意图表达
的主要依托”,选项缺少了“戏剧性”的限定。D项,“无需去探究人物行事活动的关系和意义”错误,原文为
“有时还显得没有那么必要”“为不同人物行事活动提供链接条件的需求并不十分强烈”,“没有那么必要”“并
不十分强烈”不代表不需要。)
2.B(“因此任何行事活动都要有一定的合理性与目的性”错误,强加因果。)
3.C(A项,原文为“所谓必然性行事,大多是指每一个人为实现自身行动意图而展开的叙事行为;所谓可能性行
事,大多是指为实现在不同人物行动链接中体现的叙事意图而展开的叙事行为”,而非以主要人物、次要人物
来判定。B项,“在呈现叙事意图的方式及表达路径上存在差异”错误,原文为“虽然它们都属于用行事的方
式呈现叙事意图,但其叙事意图表达的路径并不完全相同”,二者在叙事意图的呈现方式上相同。D项,“必
然性行事一定会引起可能性行事的发生”错误,原文为“必然性行事主要是在为可能性行事的实现提供必要
的条件”,但并不代表可能性行事一定会发生。)
4.①在戏剧、影视作品中,没有叙述人用自己的口吻直接表达叙事意图的话语条件,只能通过人物行动来体现
叙事意图。②在戏剧性叙事活动中,有些人物的行事活动在链接故事情节等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每
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者的情给分)
5.①鲁大海站到周朴园对面的行动属于必然性行事,其目的是为了与周朴园进行对峙。(2分)②周萍站在周
朴园身侧的行动属于可能性行事,(2分)通过鲁大海与周朴园、周萍之间的行动关系,体现出鲁大海与周朴
园、周萍在阶级,利益上为冲突、对立关系的叙事意图。(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者酌情给分)
6.A(“对其感到敬佩”错误,仅从“施刑的人在愣征中放下了鞭子”一句无法看出施刑的人对续和感到敏佩。)
7,C(“详写了续和被捕的过程”错误,续和被捕的过程仅在第六段有简单交代,并未详写。)
8.①“赴远”指续和坦然赴死。②“赴远”指向着革命成功后的光明的未来前进。(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
案言之有理者酌情给分)
9.①意志坚定,信念赤诚。续和面对敌人的刑罚百折不挠,面对敌人的心理战不为所动,严守革命秘密。②对
自己追求的理想矢志不渝、永不言弃。续和多次被捕仍然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事业,并在给妻子的绝笔信中
交代妻子教育儿子继承他的遗志,继续为革命事业而奋斗。③不惧牺牲的献身精神。续和坦然面对被捕、被
杀的命运,甘愿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者的情给分)
10.CEH(原文标点为:而周公以圣人之才,凭叔父之亲,其所辅理承化之功,又尽章章如是。)
11.D(“虫翘然矜鸣”的“矜”意为“得意”,二者意思不同。A项,“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的“徒”意为“门徒”。
B项,“如其礼乐”的“如”意为“至于”。)
12.D(“材料二运用比喻,将宰相比作木工”错误,应该是类比。)
13.(1)那些请求进见的人,虽不指望他们有(您这样的)崇高的品德,但与那些朝廷百官相比,难道他们的才德
都在百官之下吗?(“盛德”“百执事”各1分,句意2分)
(2)(宰相)每天与天下的卓越人才讨论治国的大道,就像木匠善于调派许多工匠,而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一
样。(“日”“善”“伐”各1分,句意1分)
14.①韩愈认为,宰相要像周公那样重视人才,求贤若渴,不可敷衍待之。(1分)②柳宗元认为做宰相要抓大
事,顾全局,不自尊自大,虚图功名,不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
理者酌情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我听说周公担任宰相时,他急于会见贤良之士,吃一顿饭要多次吐出口中食物,洗一次头要多次用手把解
开的头发挽住。那时,天下的贤士良才都已被选拔任用;奸诈邪恶、搬弄是非、巧言谄媚、背信弃义之徒,全都已
【高一期末质量检测卷·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