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配套教学设计(138)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配套教学设计(138)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12-21 15:33:41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观察与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培养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2学情分析
1、初中生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在学习过程仍需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因此在教学中借助实例分析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2、通过探究活动、视频、动画等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
3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与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难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新设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观察与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培养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重点:通过观察与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难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播放各种声音,引入本节内容
师:从今天开始,我们要步入物理课程学习新的篇章,在进入新篇章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
师:刚才这段视频,调动了大家的哪个感觉器官
师:我们讲与听觉有关的现象——声现象
师:关于声现象,大家最想了解什么?
师:想知道声现象的这些知识,就要从最基础的知识学起——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学生聆听
生:耳朵(听觉器官)
学生阐述各自想知道的内容。
1、声是怎么产生的
2、我们怎么听到声音的
3、为什么有的声音好听,有的不好听
4、在月球上能听到声音吗
……
学生明白听觉是人类从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并且可以自然地引入本节内容。
为本节内容作铺垫
1、过渡自然,引入课程教学。
2、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引起学生兴趣。
3、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二、进行新课
1、声的产生
(1)师:同学们利用身边现有的物体,产生一些声音,并分辨这些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的区别
(2)观察音叉振动发声及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
学生拍桌子、晃水瓶、拨橡皮筋,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了,发声也就停止了”
1、引导学生猜想并且知道用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
2、潜移默化科学的探究过程。
2、声的传播
师: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帮助吗?
(1)声音在气体中传播的方式
(2)声音在液体中是否可以传播
①古诗“小儿垂钓”
②通过实验验证
(3)声音在固体中是否可以传播
① “土电话”游戏
②讲述贝多芬耳聋后用硬棒架在钢琴上听音乐
(4)声音在真空中是否可以传播
观看视频。
学生很容易想到空气、水、木头会传播声音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继续猜想: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学生推测声音的传播方式是“直线”还是“向四周”,并在教师引导下,对“波”有一定的了解,进而理解“声波”的含义。
通过游戏,参与活动知道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听故事,进一步加深本节课内容的掌握。
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从分析数据获得信息,是学习物理的一项重要能力。
2、学科整合,通过小学学过的古诗加深理解。3、在故事中渗透德育教育。
三、小结本节内容
齐声背诵
巩固知识
四、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题
进一步理解和巩固
教学活动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