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专题05:学会概括段意-2024年五升六暑期阅读精准突破(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专题05:学会概括段意-2024年五升六暑期阅读精准突破(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3 07:5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暑期突破 专题 05 学会概括段意
一、提问方式
①请概括 xx段的段意。
②根据要求仿写比喻句/拟人句。
③下面的句子好在哪里?
二、概括段意
理解、概括段落大意,一般析况下:
我们首先要看看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这几句话是否围绕某一句话来写。
如果是的话,则可以用这一句话来概括本自然段的段意。
根据段落内容及结构的不同特点,可采用不同的方法:
1.摘句归纳法
这是最简便的概括段意的方法,就是从文章中找出足以表达段意的句子,可以把它摘录下来直接作为
段意,或者稍加修改作为段意。
有中心句或过渡句的段落往往可用摘句归纳法。
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有时能作为前后两段话的段意。
2.连词归纳法
就是找出能表达本段内容的词语,然后将其摘出连接在一起作为段意。
3.分层归纳法
首先要看看这一段中有几句话,再看看是分几层意思来叙述的,每一层写了些什么内容,主要意思是
什么。然后经过分析、比较,抓住与这段话的主要内容关系密切的各层意思,归纳成段意。
★★备注:标红的题目为该考点对应练习★★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生日
小时候,总是记不住自己的生日。直到那一天,像往常一样迎着夕阳,一路踢着小石子儿,头上的小辫
晃呀晃,远远望见小屋前伫立的母亲那熟悉的身影,飞奔过去,搂住她的脖子。母亲领我到饭厅,桌上已
摆好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上面卧着两个太平蛋。( ),我明白了,我的生日又到了。
母亲也坐在桌旁,微笑着看我吃。那神情,仿佛过生日的是她,吃面的也是她。
( )桌上没有香喷喷的蛋糕,明晃晃的蜡烛,( )母亲眼中燃烧着的慈爱不正是那不灭的烛
光吗?
我的生日年年都要过,母亲却总记不住自己的生日。偶然母亲也会在撕日历时浅笑着说:“哎,昨天
是我的生日!”
一年一年过去了,我在吃生日面和太平蛋中一岁岁长大,而母亲( )在充满肥皂泡的洗衣盆边和
撕日历时的惊叹声中度过她的一年年。渐渐地,我发现母亲的两鬓出现了细细的银丝,如那热腾腾的卧着
太平蛋的细细的生日面。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一次也不曾为她自己过过生日。
( )见母亲撕下那张记着生日的日历,我( )在一旁默默地想,等明年这一天,我一定也要
为母亲煮一碗寿面,一碗卧着太平蛋的寿面。一次次,我总像忘记自己生日那样忘掉母亲的生日。
今年,我终于记住了。在焦急中盼来了母亲的下班。
母亲惊讶地望着那碗热气腾腾的寿面,我递上一张贺卡,微笑着说:“妈妈,祝您生日快乐!”
母亲默默地看着贺卡和寿面,抬起头,眼中闪着幸福的光,拉着我的手,看了很久,说:“孩子,你
长大了……”
母亲坐在桌前开始吃我为她煮的寿面。我也坐在一边看着母亲。我忽然看见两颗晶莹的泪珠滑落在碗
里。
我问:“妈妈,怎么啦?”
妈妈笑着说:“我高兴!”
1.把下面各词确切地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每回……总…… 虽然……但是…… 总是……于是……
2.从文中摘抄一句比喻句。
3.母亲吃生日面的时候为什么哭了?
4.写出第一自然段的段意。
5.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对妈妈说点什么呢?
6.从你积累的古诗中,选出一首描写母亲的诗,写在下面。
【答案】
1.于是 虽然 但是 总是 每回 总
2.渐渐地,我发现母亲的两鬓出现了细细的银丝,如那热腾腾的卧着太平蛋的细细的生日面。
3.妈妈流的是高兴的泪,激动的泪,以前都是妈妈想着为我过生日,现在是我想着为妈妈过生日,从妈妈
的爱中我懂得了爱妈妈。妈妈为我的懂事、为我的长大高兴地哭了。
4.小时候,“我”过生日的情景。
5.妈妈,您真是太伟大了,您给了我无私的爱,我一定要好好报答您。
6.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解析】
1.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结合“母亲领我到饭厅,桌上已摆好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上面卧着两个太平蛋”我就知道是我的生日又
到了,故在“我明白”的前面选:于是。
“桌上没有香喷喷的蛋糕,明晃晃的蜡烛”与“母亲眼中燃烧着的慈爱不正是那不灭的烛光吗?”是转折
关系,故选词语:虽然……但是……
“而母亲在充满肥皂泡的洗衣盆边和撕日历时的惊叹声中度过她的一年年”说明母亲的日子没有什么改
变,故在“在充满”的前面选:总是。
“见母亲撕下那张记着生日的日历,我在一旁默默地想”说明每一次都是这样,故在“见”前面加上:每
回;在“在一旁”前面填:总。
2.本题考查对比喻句的赏析。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
一。句子中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即:我发现母亲的两鬓出现了细细的银丝,如那热腾腾的卧着太平蛋的细细的生日面。
3.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母亲惊讶地望着那碗热气腾腾的寿面,我递上一张贺卡,微笑着说:‘妈妈,祝您生日快乐!’ ”
“孩子,你长大了……”可知,母亲看到我给她准备的生日面时,觉得我长大了,懂事了,感到自己很幸
福,感动得哭了,激动得哭了。
4.本题考查对段意的概括。
结合“小时候”“搂住她的脖子。母亲领我到饭厅,桌上已摆好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上面卧着两个太平
蛋”“我明白了,我的生日又到了”可知,这一段是描写“我”小时候过生日的情景。
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结合短文内容,可知,文中的妈妈每次都记得自己孩子的生日,为孩子准备生日面,而常常忘记了自己的
生日,我们每一位母亲都是这样,此时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只要语句通顺,合理即可。
如:妈妈,您为我们付出得太多太多了,我爱您。
6.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积累。
积累一首描写母亲的古诗。
如:出自元代王冕的《墨萱图》,全诗: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
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大爱,如静水深流
①13岁那年,父母工作的煤矿忽然倒闭,我便被送回老家。自此,我从一个万事依赖父母的娇贵公主
一落成为一个伶仃且寡言的“苦孩”,我的世界仿佛一下失去了所有色彩与光亮。//
②父亲临别时再三叮嘱,爷爷奶奶年事已高,要我多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起初,我极不情愿往田
里走,生怕泥土弄脏了新球鞋,绿草汁染花了白衬衣。但是,看到爷爷奶奶在烈日下躬身劳作的背影,我
再无任何理由躲懒,只好硬着头皮去帮忙。
③暑假将近时,正是玉米的收成时节。那段时间,我与二老几乎每天日出而作,在烈日下掰玉米棒,
一晒就是大半天。终于,收完了所有玉米,我也黑得活像只泥鳅。一向爱美的我,怎么受得了这般打击,
再不敢在镜前顾影自怜,心情亦随之沉入谷底。于是,接下来的剥玉米、晒玉米、捆玉米棒的活计,我便
显得很消极,望向爷爷奶奶的目光,更多了些“仇恨”的意味。
④一个黄昏,我心虚地躲在房间里佯装看书,眼睛和心却一直在窗外的院子里逗留。目光所及的角落
里,夕阳把爷爷正佝偻着捆玉米棒的瘦弱背影拉得很长。他就那么默默地捆着,第一次,我忽然感觉到他
其实是个孤独的老人,而我,却是那么虚伪。心中忽地一动,我迅速放下书,拔腿跑到爷爷身旁,无声地
帮起忙来。
⑤良久,爷爷微微抬头,说:“丫头,你是不是很讨厌爷爷?”我一下子愣住,随后_____________。
本以为那些所谓的“仇恨”目光只是我表达愤懑的小动作,不会轻易被发觉,谁知这一切,早已让静默不
语的爷爷看了个通透。我_____________地说:“爷爷,不是的,我……我不讨厌你啊,我……”我一下陷
入了_____________,不知如何打破这_____________。
⑥爷爷却微笑着说:“丫头,其实我们让你做活计是为你好,你终归要离开大人,过独立的生活,什
么都不会做,怎么能行?学习之外,你也要好好地把握生活才是。”一席子易的话,却让我泪湿衣襟(jī
n jīng),之前所有的怨怼,此刻皆消散不见。//
⑦光阴荏苒,我果真成了离巢的鸟,旧时与二老在田间劳作的时光,反倒成了醇美的回忆,夹杂着谷
麦的清香。多年后,每每忆起年少时光,爷爷的那番话总会在我耳边响起,一切恍如昨日。
⑧是那些劳作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也让我从苦难中看到希望,变得坚强。而我亲爱的爷
爷,用他的隐忍与沉默,为我上了人生中重要的一课。多年后,当我泪眼迷离地想念早已逝去的爷爷时,
方觉——大爱,如静水深流。//
7.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剥(bō bāo)玉米 泪湿衣襟(jīn jīng)
8.读短文第⑤自然段,分别把“无所适从”“惊惶失措”“僵境”“沉默”恰当地填入横线上。
9.把俗语补充完整:日出而作, 。
10.文中已用“//”分好段落,请写出第二部分的段意。
11.读读文章描写爷爷的句子,从爷爷的 、 、 中可以看出爷爷是位 的老
人。
12.结尾画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7.bāo√ jīn√
8.惊惶失措 无所适从 沉默 僵境
9.日落而息
10.“我”不愿意跟爷爷奶奶干活,通过爷爷的一番话,“我”之前所有的怨念,此刻间都消散不见。
11.动作 神态 语言 勤劳、善良
12.最后一句话起到了点题、点明中心的作用。意思是爱如静水,悄无声息,却同暖流般流淌至人的心
田,就像老师对学生的爱,每天都像溪水一样无声无息地流淌在我们身边,仔细回忆在学校的点点滴滴老
师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灌溉对我们的爱和照顾。
【解析】
7.考查对字音的辨析能力。
剥玉米,bāo yù mǐ。意思:去掉玉米外面的皮或壳。
泪湿衣襟,lèi shī yī jīn。意思:泪水湿透了衣服当胸前的部分。
8.考查选词填空的能力。
无所适从,wú suǒ shì cóng: 不知道听谁的才好;不知道按哪个办法做才对。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惊惶失措,jīng huáng shī cuò:形容因惊慌害怕而举止失常,不知怎么办才好。
僵境,jiāng jìng:尴尬的境地。
沉默,chén mò:(形)不爱说笑;(动)不说话。
结合第⑤段“‘丫头,你是不是很讨厌爷爷?’我一下子愣住”可以体现当时的惊慌,所以填写“惊惶失
措”。
结合第⑤段“‘爷爷,不是的,我……我不讨厌你啊,我……’”中可以看出当时“我”的尴尬和进退失
据,所以第二空填写“无所适从”第三个空填写“沉默”最后一个填写“僵境”。
9.考查对俗语的积累理解与识记。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意思是:早晨起来后干活,晚上黑天后就睡觉。描写古代劳动人民朴素的生活及赞
颂太平盛世。后人用来说明农民早出晚归,过着勤朴、起居工作有规律的生活。亦作日出而作,日入而
息。出处:先秦《击壤歌》,中国歌曲之祖。
10.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段落大意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解答此类题时要先回到相应的段落中去概括和理解,平时也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结合文章来看第二部分是从第②段到第⑥段,第②段讲述了:父亲临别时再三叮嘱,爷爷奶奶年事已高,
要“我”多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第③段讲述了:暑假将近时,“我”与二老几乎每天日出而作,在烈日下掰玉米棒,一晒就是大半天。
第④段讲述了:一个黄昏,“我”忽然感觉到他其实是个孤独的老人,“我”迅速放下书,拔腿跑到爷爷身
旁,无声地帮起忙来。
第⑤段主要讲述了:“我”和爷爷的对话导致“我”不知如何打破僵境,因为“我”的举动让爷爷觉得
“我”很讨厌他。
第⑥段主要讲述了:爷爷和“我”说了做活的原因。
所以第二部分主要写了:“我”不愿意跟爷爷奶奶干活,通过爷爷的一番话,“我”和爷爷的误会都全部消
散。
11.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
这类题首先要把握文章事件,然后结合细节描写从而分析人物的形象。
结合第④段“他就那么默默地捆着”中的“捆”的动作描写中可以看出老人是一位勤劳的人。
结合第⑥段“爷爷却微笑着说:‘丫头,其实我们让你做活计是为你好,你终归要离开大人,过独立的生
活,什么都不会做,怎么能行?学习之外,你也要好好地把握生活才是。’”中“笑”的神态和语言内容可
以看出爷爷是一个善良并且疼爱孩子的老人。
12.考查对句子作用的分析。
首先这句话出现在结尾处,文章的结尾通常是用来总结或抒情的,都会与文章形成照应,也会点出文章主
旨。
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写“我”暑假帮爷爷奶奶剥玉米,原本对二老会有些“敌意”,但是通过和爷爷的对话,
表现了爷爷对“我”的爱其实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起到了点题的作用。联系生活实际部分结合作者的
写作意图学生自行组织语言即可,表达要合理,答案不唯一。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规矩
①父亲没有多少文化,家里的规矩却不少,他总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拿吃饭来说:不管在哪
里吃饭,大人不动筷子,小孩就不能动;吃宴席只能吃面前的菜,大人不夹菜给你,不准站起来夹;吃完
饭一定要请别人慢慢吃才能离开座位。我们都很害怕他,守不住这些规矩是要挨打的。
②我四年级的时候,妹妹上一年级。暑假的一天晚上,邻村在打谷场上放露天电影,那个年代,这可
以算是我们的节日。晚饭后,爸妈下地干活,奶奶在家看门。父亲临走时嘱咐我们看完电影早点回家,还
给了我们一角钱,允许我们买一小袋五香花生吃,这对于从来没有零花钱概念的我们来说,是令人兴奋
的。
③看电影的人很多,卖桔子汽水的和卖瓜子花生的小贩闻风而至。有一种两角钱一袋的桔子汽水,是
用长长的塑料袋装的,桔红色。看着人家喝,我们心里很是羡慕。妹妹说:“哥,我想喝汽水。”我摸摸口
袋里的一角钱,对她说:“汽水有什么好喝的。”其实我知道这是在骗自己,因为不光妹妹盯着邻居家孩子
手里的汽水,我也时不时瞟一眼,甚至开始妒忌起来。过了一会儿,我实在撑不住了,汽水战胜了电影。
一个大胆的念头出现了——父亲的工作是收电费,他的包里装着很多小面额的电费钱,少一角钱,许他不
会发现。此刻,他的包就挂在家里自行车的后座边。于是我让妹妹站在那里别乱跑,自己悄悄回家,躲过
了奶奶,从包里拿了一角钱。喝着不义之财买来的汽水,妹妹很开心,我也很享受。
④汽水喝完,真的很满足,但我总觉得后怕。没几天,我的预感就兑现了。
⑤第二天,第三天,父亲并没有发现包里的钱少了,我在不安中暗自窃喜。不想邻居家的孩子因为跟
我闹矛盾,一气之下把我和妹喝汽水的事揭发了。于是我们的厄运到了:我们俩跪在门口,等待被打,身
在颤,心在抖。妹妹年龄小,又是女孩,只跪不打,所有的责打都倾泻在了我身上。父亲轻易不打我们,
但打起来让人受不了。
⑥我不记得被父亲从门口竹丛中随手折来的竹竿抽打了多少下,只知道每一下都钻心得痛,每打一
下,边上的妹妹也跟着震一下。在我们的求饶和邻居的劝说下,父亲终于停了手。一连十来天,我的后背
因为道道口子无法正常睡觉,每天都是趴着睡,趴得难受了再坐起来,汗水让伤口的疼痛一刻也没有停歇
过。疼痛让我记住了父亲定的一条新规矩:不该碰的东西绝不能碰,还有嘴不能馋。
⑦工作之初,父亲又给我定了一条新规矩:踏踏实实干工作,不要投机取巧。我们兄妹俩一直深深记
着,并遵照父亲的规矩行事,在各自的领域体现着家规的影响。
⑧父亲的教育方式,也许是不符合儿童教育心理学的,那些规矩也没有一个字是写在纸面上的,都是
在生活中不经意间建立起来的,但是我知道它们有用。那些到现在我都整理不全的规矩,都一股脑融在了
我的血液里。
13.请在文中用“﹏﹏﹏”画出“父亲”给“我们”定的有关吃饭的规矩。
14.第③~⑦自然段中,“父亲”给“我”定的两条新规矩分别是什么?
15.请概括第③~⑤自然段的段意。
16.对第③自然段中“我实在撑不住了”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撑不住了”反映“我”内心经过了一番挣扎。
B.这是动作描写,表现“我”看电影时间长,感觉累。
C.这是心理描写,表现了“我”虽然说没什么好喝的,但一直惦记着那种汽水。
D.“撑不住了”为下文“我”做出偷取“不义之财”的行动埋下了伏笔。
17.“那些到现在我都整理不全的规矩,都一股脑儿融在了我的血液里。”为什么“我”整理不全这些规
矩?“融在了我的血液里”是什么意思?
【答案】
13.不管在哪里吃饭,大人不动筷子,小孩就不能动;吃宴席只能吃面前的菜,大人不夹菜给你,不准站
起来夹;吃完饭一定要请别人慢慢吃才能离开座位。
14.①不该碰的东西决不能碰,最不能馋
②踏踏实实干工作,不要投机取巧
15.“我”和妹妹想喝汽水,“我”偷了一角钱电费买了汽水喝,被父亲打了。
16.B
17.“我”整理不全是因为“那些规矩也没有一个字是写在纸面上的,都是在生活中不经意间建立起来的”。
“融在了我的血液里”意思是“我”一直深深记着,并遵照父亲的规矩行事(或:“我”深深记住了父亲
的规矩,在行动上遵守了父亲定下的规矩)。
【分析】
1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辨析。
从文章的第一段“父亲没有多少文化,家里的规矩却不少,他总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拿吃饭来
说:不管在哪里吃饭,大人不动筷子,小孩就不能动;吃宴席只能吃面前的菜,大人不夹菜给你,不准站
起来夹;吃完饭一定要请别人慢慢吃才能离开座位。我们都很害怕他,守不住这些规矩是要挨打的。”可以
得出“父亲”给“我们”定的有关吃饭的规矩。
1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辨析。
根据原文内容“疼痛让我记住了父亲定的一条新规矩:不该碰的东西绝不能碰,还有嘴不能馋。”和“工作
之初,父亲又给我定了一条新规矩:踏踏实实干工作,不要投机取巧。我们兄妹俩一直深深记着,并遵照
父亲的规矩行事,在各自的领域体现着家规的影响。”可以得出“父亲”给“我”定的两条新规矩。
1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段落大意的分析和概括,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
文段的主人公是“我”和妹妹,主要的事件是想喝汽水,然后我去偷了电费用来买汽水,结果是我被父亲
打了。
16.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辨析。
根据原文的内容“其实我知道这是在骗自己,因为不光妹妹盯着邻居家孩子手里的汽水,我也时不时瞟一
眼,甚至开始妒忌起来。过了一会儿,我实在撑不住了,汽水战胜了电影。一个大胆的念头出现了——父
亲的工作是收电费,他的包里装着很多小面额的电费钱,少一角钱,许他不会发现。”可以得出“我实在撑
不住了”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B项,这句话并不是动作描写,也并不是写出了我看电影的累。
17.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那些到现在我都整理不全的规矩,都一股
脑儿融在了我的血液里。”可以得出“我”整理不全这些规矩因为“那些规矩也没有一个字是写在纸面上
的,都是在生活中不经意间建立起来的”。“融在了我的血液里”是指“我”一直深深记着,并遵照父亲的
规矩行事。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少儿时代打底子
臧克家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出生在山东省诸城的一个书香之家,从小就受到了书籍的熏陶。他说:
“我写新诗,写散文,写文艺随笔,大半凭少儿时代的这点儿‘底子’。”
臧克家八九岁时进私塾读书,而且一开始就读《论语》。虽然读了并不懂,但他一旦背得滚瓜烂熟,就
不易忘记。在读《论语》的同时,他还选读了几十篇古文。这些古文大半是从《古文观止》和《古文释
义》中选出来的。他把这些文章一一抄在竹纸本子上;读的时候拉着腔调,铿锵动人……
臧克家的爷爷是清朝举人,十分爱诗。他特别喜欢白居易的《琵琶行》,常常当着孙子的面高声诵读。
臧克家的父亲也很爱诗,并和族弟结成诗社,常常吟诗作对。因此每当臧克家放学回到家,家里人仍然教
他念古诗、律诗、绝句,短的《静夜思》,长的《木兰辞》,他都背得下来。尽管这些古文古诗的含义,当
时小小的臧克家不能理解,但直到现在还能背诵。可见小时候熟读熟记的印象是很深的。所以臧克家说:
“我青年时代开始写新诗,写散文,受古典诗歌和古文的影响极深。”
臧克家少儿时代打底子的另一方面是听故事。在他看来,劳动人民“不但是我文学创最好的启蒙老
师,也是教我认识人生、同情人民的活教材”。
臧克家的家中有一个“打工仔”叫“六机匠”,他的一张巧嘴讲起故事来常常叫人乐而忘返。臧克家
。单是他从“六
机匠”那里听到的故事,就有好几篓子。臧克家深有体会地说:“如果说我少儿时代文学方面有启蒙老师
的话,那就是‘六机匠’。”
18.这篇文章写的是 少年时代的故事。题目中的“底子”可换为 。
19.读了这篇短文,你最想积累的词语是 ;最想积累的句子是 。
20.概括第 3 自然段的段意。
21.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把臧克家听“六机匠”讲故事时的动作、语言描写具体,填写在文中的横线
处。
22.臧克家所说的少儿时代的“这点儿‘底子’”指的是什么?请你概括并写下来。
23.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你在少年时代应该怎么做呢?
【答案】
18.臧克家 基础
19.滚瓜烂熟 在他看来,劳动人民“不但是我文学创最好的启蒙老师,也是教我认识人生、同情人民
的活教材”。
20.臧克家在爷爷和父亲的影响下,十分热爱诗文,并认真熟读熟记古诗文。
21.瞪着圆圆的眼睛,一眨也不眨,听得津津有味
22.熟背古文;熟读熟记古诗;听故事。
23.在少年时代,我们应该多读书,多看书,积累知识;更多的是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学习、感悟。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对阅读信息的搜索和理解能力。
由“臧克家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可知,这篇文章写的是克家少年时代的故事;从我青年时代开始写新
诗,写散文,受古典诗歌和古文的影响极深。”、 “臧克家少儿时代打底子的另一方面是听故事。”等句
子,可知,“底子”就是臧克家从少年时代的积累的知识以及基础。
1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的积累能力,只要把文中喜欢的原词或者原句摘抄下来即可。
20.考查学生概括段意的能力。
概括段意、层意可采用下列方法:①抓文段的中心句。即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②用概括法。即是用
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或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③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
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总之要求: 完整、简洁、明确。
21.考查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加以想象,将人物描写写具体。
人物描写又细分为 : 肖像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另外,人物描写
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22.考查学生对内容理解和概括能力。
从“臧克家八九岁时进私塾读书,而且一开始就读《论语》。虽然读了并不懂,但他一旦背得滚瓜烂熟,就
不易忘记。”可知臧克家小时候喜欢熟背古文;“因此每当臧克家放学回到家,家里人仍然教他念古诗、律
诗、绝句,短的《静夜思》,长的《木兰辞》,他都背得下来。”可知臧克家少儿时代熟读熟记古诗。从“臧
克家少儿时代打底子的另一方面是听故事。”可知他儿时爱听故事,为他长大后打下坚实的基础。
23.本题考查的是阅读感悟能力。依据文章内容综合分析,能表达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军礼
离军区司令部门岗只有几步远,她仍骑在车上,旁若无人地朝门岗驶去。
“喂,同志,请下车。”
下车?她不屑地瞥了哨兵一眼,脚一蹬……
___站住___随着喊声___她的车后架被人拉住了___她急忙用脚撑在地上___扭头一看___不由得气恼地
问___你干什么___
“请你下车。”岗哨不动声色地回答。
“真新鲜,我在司令部进进出出快一年了,第一次听说‘下车’二字。”
“第一次听说,就请你第一次执行吧。”
“得了吧,你看你的门,我走我的路,何必这么啰嗦。”说着,脚一蹬,又要上车。不妨哨兵抢前一
步,迅速地将车锁住,拔出钥匙。
“你!”她傲气的脸顿时沉了下来,气冲冲地走进岗室,拿起话筒,拨了个号码,“喂,爸爸吗?爸
爸,我进大门没下车,被岗哨拦住了,他还锁了我的车。你快来,我等你!”//
不一会儿,朝门岗走来了一位年过半百的军人,他身材魁梧,脚步分外沉重。
“爸爸!”她迎上前去,神气地瞟了哨兵一眼。陈司令员并不理睬她,径自向哨兵走来。他深沉的目
光久久地停留在哨兵那涨红的脸上,然后,他缓缓地举起右手,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霎时,热血
在战士的心中沸腾了。他强忍着要涌出的泪水,一个挺胸立正,向司令员回了一个军礼。一老一小两代军
人的心在这庄严的军礼中紧紧地贴在一起了。
她呆呆地望着,好像明白了什么,羞愧地低下了头。
24.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站住 随着喊声 她的车后架被人拉住了 她急忙用脚撑在地上 扭头一看 不由得气恼地
问 你干什么
25.根据已经分出的两段(文中已用”//”标明),写出段意。
26.在文中找出三个“看”的同义词,并写到下面的横线上。
① ② ③
27.陈司令员为什么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 )
A.哨兵向陈司令员行礼,陈司令员向哨兵敬了一个军礼。
B.陈司令员向哨兵表示歉意,并对哨兵的认真表示赞扬。
C.陈司令员有礼貌,爱战士,向哨兵行了个军礼。
28.陈司令员的女儿为什么羞愧地低下了头?
【答案】
24.“ !” , 。 , , :“ ?”
25.第一段:一位姑娘在进入军区司令部大门时,没有下车,被岗哨拦住了,姑娘打电话通知了爸爸—军
区陈司令员。第二段:姑娘的爸爸—军区陈司令员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使姑娘深受教育。
26.瞥; 瞟; 望;
27.B
28.因为她看到爸爸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明白了哨兵按规定要求自己下车是正确的,爸爸身为司
令员也不会支持自己的错误行为,所以她羞愧地低下了头。;
【解析】略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自己建造的房子
①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去与家人享受天伦之乐。
②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 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
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细料,做出来的却是 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
③ 这是你的房子 他说 我送给你的礼物
④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 他怎么会这样呢 现在他得
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
⑤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 我们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凡事不肯
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早已深困正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
⑥把你当成那个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进一根钉,加上去一块板,或者竖起一面墙,用你的智慧
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创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获得优美、高贵,
墙上的铭牌写着:“生活是自己创造的。”‖
29.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消极应付( ) 粗制滥造( )
30.“无地自容”一词的意思是 ,木
匠无地自容的原因是
31.给文中第③段的句子加上标点。
32.画“___”的句子是______句,在文中起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3.文章已用“‖”分成两段,请概括第一段段意。
34.文中第一大段中的“房子”指 ,所以没有加引号;第二大段
中的“房子”指 ,所以加了引
号。
35.这篇短文对你有什么启发 联系实际谈一谈。
【答案】
29.积极行动 精益求精
30.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 老板如此看重他,而他却 马马虎虎工作
31.
32.过渡句;承上启下
33.老木匠漫不经心地造了一座房子,可他没想到那是老板送给他的房子,这令他又惊又愧。
34.居住的房子 生活
35.我们应该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过好每一天,用自己智慧和勤劳开创美好的生活。因为生活不能抹平重
建,所以不能漫不经心地放纵自己。
【解析】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