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一、选择题
1.(2023·山东滨州期末)下表是二战后初期国际社会签订的部分协定公约。这反映出( )
时间 协约
1945年12月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1947年10月 《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1949年8月 《关于战时保护平民之日内瓦公约》
1950年11月 《保护人权与基本自由公约》
1951年7月 《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
A.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B.发达国家主导国际事务
C.国际社会的法制化
D.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2023·山西晋中一模)宗教改革期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通过议会颁布法案,规定未经国王同意,神职人员不得向罗马交纳首岁圣奉。之后,又通过立法规定从主教到教区牧师应把第一年的收入交给国王。这些规定( )
A.加强了英国的世俗王权
B.保障了英国教会独立发展
C.增加了英国的财政收入
D.推动了英国民族意识形成
3.(2023·浙江温州一模)1917年,列宁提出:“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确最坚决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迫合并别的民族)不赔款的和平……凡是把一个弱小民族合并入一个强大国家而没有得到这个民族的同意合并、希望合并的明确而自愿的表示,就是兼并或侵犯别国领土的行为……各富强国家为了如何瓜分它们所侵占的弱小民族而继续进行战争,是反人类的滔天罪行。”这一言说( )
A.瓦解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B.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
C.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
4.(2023·浙江宁波期末)“它在欧洲大陆恢复了旧的专制制度,并通过战胜国对战败国财产的瓜分,满足了列强的野心,形成了英、俄、奥、普、法的欧洲均势。它通过上述五大国定期举行国际会议,对列强的利益和矛盾进行协商解决,开始了所谓的‘欧洲协调时期’。”作者在此描述的是( )
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B.维也纳体系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雅尔塔体系
5.(2023·安徽安庆二中)学者巴里·布赞从国际关系学中的基准时间进行考察,并对《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加以批判。“威斯特伐利亚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欧洲国际秩序的基本原则。主权、不干涉及教随国定等原则都没有在和约中提及。”该学者意在强调《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
A.确立了国际关系基本原则
B.确认了缔约国国际法准则
C.只是当时既存现实的认可
D.试图制定国际法双重标准
6.(2023·河南商丘期中)16世纪,英、法、德等国的传统大学开始受到政府控制、干预,不少地区学生被明令禁止进入对立教派大学学习,数十所大学由国际大学转变为国内大学。大学的地位也逐步上升,成为服务于地方政治和地域发展的有效载体。这反映出欧洲( )
A.民族国家兴起推动大学的世俗化
B.世俗教权突破了政治束缚
C.高等教育由平民化转变为精英化
D.民主思想促进教育近代化
7.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并把《圣经》翻译成德文促使其广为流传。此后,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大量刊行。这一现象 ( )
A.弱化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宗教信仰
B.说明教会的束缚已经完全被打破
C.民族语言的使用不利于国家认同
D.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兴起与发展
8.2008年12月,以色列的“铸铅行动”给许多无辜平民造成了巨大伤亡,以色列还在此次行动中轰炸了四所联合国在加沙建立的学校。联合国下令组成调查组。调查依据的国际法应是 ( )
A.《战争与和平法》
B.《至尊法案》
C.《非战公约》
D.《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9.有学者指出,在国际法之父格劳秀斯看来,国际法是处理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准则,这些准则不过是国与国之间的契约,而契约的遵守则来自自然法的效力。这意味着 ( )
A.国际法诞生的基础是自然法
B.国际法准则其实是一种契约
C.各国必须遵守普遍适用的法律
D.国际法能减少国与国间的冲突
10.《非战公约》规定:各缔约国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同时,美国宣称,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材料意在说明《非战公约》 ( )
A.维护和平的实际作用大打折扣
B.能有效制止军备竞赛
C.明确废弃战争、维护和平的责任
D.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
11.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曾声称法兰西国家“完全属于国王本人”;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革命领袖们却不得不动员国民军队——由乐于并渴望为祖国而战的、有政治觉悟的公民组成的军队。这种变化可以说明 ( )
A.革命者已放弃“君权神授”
B.法国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
C.整个欧洲封建制度正走向衰落
D.启蒙思想对法国社会的影响
1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规定了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而1945年签署的《联合国宪章》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并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这表明 ( )
A.集体安全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B.联合国带有强权政治色彩
C.国际联盟更有利于世界和平
D.国际法的范围和作用有限
二、综合题
13.(2023·山东潍坊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不同时期的国际法(部分)
时期 国际法(部分)
区域国际规范时期 古希腊城邦战争条约:承认战争有合法与不合法,保护国家不受侵犯,保护宗教圣地,履行同盟义务被认为是战争的合法理由。古罗马战争条约:最后通牒、宣战仪式、休战协定。
近代国际法时期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参加协议的所有各方应有义务保卫和保护本合约的每一项条款不受任何人的侵犯,不论其信奉何宗教。”1899和1907年海牙和平会议签署《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陆战法规与惯例公约》《日内瓦公约诸原则适用于海战的公约》等一系列战争规制公约。
现代国际冲突法时期 1920年《国际联盟盟约》:“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危胁,不论其直接影响联盟任何一会员国与否,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适当有效之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1945年《联合国宪章》:“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整理自田大治《论战争对国际法的促进和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战争与国际法”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一、选择题
1.(2023·山东滨州期末)下表是二战后初期国际社会签订的部分协定公约。这反映出( )
时间 协约
1945年12月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1947年10月 《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1949年8月 《关于战时保护平民之日内瓦公约》
1950年11月 《保护人权与基本自由公约》
1951年7月 《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
A.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B.发达国家主导国际事务
C.国际社会的法制化
D.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的协定公约涉及货币、关税、贸易、保护平民、人权与自由、难民等,反映了国际社会的法制化,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国际社会的法制化,未体现发达国家主导国际事务,排除B项;材料不仅涉及经济,也包括其他方面,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C项。
2.(2023·山西晋中一模)宗教改革期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通过议会颁布法案,规定未经国王同意,神职人员不得向罗马交纳首岁圣奉。之后,又通过立法规定从主教到教区牧师应把第一年的收入交给国王。这些规定( )
A.加强了英国的世俗王权
B.保障了英国教会独立发展
C.增加了英国的财政收入
D.推动了英国民族意识形成
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英国宗教改革时期,英王通过议会颁布一系列法案,限制教会的权力,本质上是为了加强王权,这也是英国宗教改革很重要的目的,A项正确;材料中的规定无法保障英国教会独立发展,排除B项;材料中规定从主教到教区牧师应把第一年的收入交给国王,交给国王的收入不能说明英国财政收入的增加,排除C项;早在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形成的英语出现在官方文件中,民族语言的逐渐形成是民族意识逐渐形成的体现,1337—1453年的英法百年战争也促进了英、法两国民族意识的觉醒,而英国的宗教改革发生在16世纪,时间不符合,而且D项带有“起点型”问题的特点,排除。故选A项。
3.(2023·浙江温州一模)1917年,列宁提出:“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确最坚决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迫合并别的民族)不赔款的和平……凡是把一个弱小民族合并入一个强大国家而没有得到这个民族的同意合并、希望合并的明确而自愿的表示,就是兼并或侵犯别国领土的行为……各富强国家为了如何瓜分它们所侵占的弱小民族而继续进行战争,是反人类的滔天罪行。”这一言说( )
A.瓦解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B.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
C.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
解析: 依据材料“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确最坚决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迫合并别的民族)不赔款的和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属于十月革命后工农苏维埃政府颁布《和平法令》的内容,是使国际关系和国际法发生革命变革的苏维埃政权的第一个国家文件,D项正确;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才逐渐瓦解,排除A项;《和平法令》并没有改变20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排除B项;近代以来民族主义的兴起,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近代化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3·浙江宁波期末)“它在欧洲大陆恢复了旧的专制制度,并通过战胜国对战败国财产的瓜分,满足了列强的野心,形成了英、俄、奥、普、法的欧洲均势。它通过上述五大国定期举行国际会议,对列强的利益和矛盾进行协商解决,开始了所谓的‘欧洲协调时期’。”作者在此描述的是( )
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B.维也纳体系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雅尔塔体系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该体系具有欧洲均势以及大国协调等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维也纳体系的特征,即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俄、奥、普、法为首的战胜国通过维也纳会议在欧洲建立的新均势体系,B项正确;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不包括英俄等国,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如英法美日等,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体系,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雅尔塔体系确立的是美苏两分天下的国际格局,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故选B项。
5.(2023·安徽安庆二中)学者巴里·布赞从国际关系学中的基准时间进行考察,并对《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加以批判。“威斯特伐利亚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欧洲国际秩序的基本原则。主权、不干涉及教随国定等原则都没有在和约中提及。”该学者意在强调《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
A.确立了国际关系基本原则
B.确认了缔约国国际法准则
C.只是当时既存现实的认可
D.试图制定国际法双重标准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学者是对《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批判,该和约“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欧洲国际秩序的基本原则”,依然强调“西方世界”的主体性和中心地位,C项正确;该学者意在强调《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只是当时既存现实的认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欧洲国际秩序的基本原则。主权、不干涉及教随国定等原则都没有在和约中提及”,A、B、D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均排除。故选C项。
6.(2023·河南商丘期中)16世纪,英、法、德等国的传统大学开始受到政府控制、干预,不少地区学生被明令禁止进入对立教派大学学习,数十所大学由国际大学转变为国内大学。大学的地位也逐步上升,成为服务于地方政治和地域发展的有效载体。这反映出欧洲( )
A.民族国家兴起推动大学的世俗化
B.世俗教权突破了政治束缚
C.高等教育由平民化转变为精英化
D.民主思想促进教育近代化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宗教改革的影响下,近代民族国家逐步形成,民族国家力求以世俗政府的权威取代天主教会在大学中的权威,大学逐步服务于现实政治,为民族国家政府培养公职人员,推动了欧洲大学世俗化与民族化的进程,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世俗教育突破教权束缚,排除B项;材料未强调大学受教育者身份的变化,排除C项;这一时期英、法、德仍是专制国家,材料体现了封建王权与教权的争斗,无法体现民主思想对教育近代化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
7.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并把《圣经》翻译成德文促使其广为流传。此后,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大量刊行。这一现象 ( )
A.弱化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宗教信仰
B.说明教会的束缚已经完全被打破
C.民族语言的使用不利于国家认同
D.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兴起与发展
解析: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为德文,此后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大量刊行,民族语言和宗教信仰逐渐结合,体现了该时期民族意识的兴起和发展,D项正确;《圣经》大量刊行,说明民众宗教信仰并未弱化,A项错误;宗教改革后,教会的束缚并未被完全打破,B项错误;民族语言的使用有利于国家认同,C项错误。
8.2008年12月,以色列的“铸铅行动”给许多无辜平民造成了巨大伤亡,以色列还在此次行动中轰炸了四所联合国在加沙建立的学校。联合国下令组成调查组。调查依据的国际法应是 ( )
A.《战争与和平法》
B.《至尊法案》
C.《非战公约》
D.《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解析:由材料“无辜平民造成了巨大伤亡,以色列还在此次行动中轰炸了四所联合国在加沙建立的学校”,可见以色列是以战争行为处理国际争端。《非战公约》是第一个正式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工具的普遍性国际公约,故C项符合题意。
9.有学者指出,在国际法之父格劳秀斯看来,国际法是处理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准则,这些准则不过是国与国之间的契约,而契约的遵守则来自自然法的效力。这意味着 ( )
A.国际法诞生的基础是自然法
B.国际法准则其实是一种契约
C.各国必须遵守普遍适用的法律
D.国际法能减少国与国间的冲突
解析:材料认为国际法是处理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准则,是国与国之间的契约,而契约的遵守则来自自然法的效力,由此可知题干强调国际法与自然法的关系,即国际法诞生的基础是自然法,A项正确。
10.《非战公约》规定:各缔约国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同时,美国宣称,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材料意在说明《非战公约》 ( )
A.维护和平的实际作用大打折扣
B.能有效制止军备竞赛
C.明确废弃战争、维护和平的责任
D.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
解析:由材料可知,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这意味着各国采取军事行动的道路还是敞开着的,为了本国利益,它们可以进行“自卫”战争,说明《非战公约》维护和平的实际作用大打折扣,因此A项正确。《非战公约》并未限制军备竞赛,B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非战公约》不能有效地制止战争,并非主要说明《非战公约》明确废弃战争、维护和平的责任,C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非战公约》不能有效地制止战争,并非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D项错误。
11.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曾声称法兰西国家“完全属于国王本人”;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革命领袖们却不得不动员国民军队——由乐于并渴望为祖国而战的、有政治觉悟的公民组成的军队。这种变化可以说明 ( )
A.革命者已放弃“君权神授”
B.法国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
C.整个欧洲封建制度正走向衰落
D.启蒙思想对法国社会的影响
解析:根据材料,法国从路易十四强调的国家是国王的国家,到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革命领袖动员国民军队为祖国而战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19世纪前后,法国的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从国王的国家到公民的国家,与“君权神授”观点无关,A项错误;法国人从国王的国家到公民的国家这一观念的变化,不能说明整个欧洲的封建制度正走向衰落,C项错误;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国公民乐于并渴望为祖国而战的思想,不是启蒙思想强调的“理性主义”的体现,D项错误。
1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规定了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而1945年签署的《联合国宪章》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并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这表明 ( )
A.集体安全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B.联合国带有强权政治色彩
C.国际联盟更有利于世界和平
D.国际法的范围和作用有限
解析:从“全体一致”到“大国一致”,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于国际安全考虑得更全面,说明集体安全体制的进一步完善,A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强权色彩,B项错误;国际联盟是英法控制的工具,没有起到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国际法,D项错误。
二、综合题
13.(2023·山东潍坊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不同时期的国际法(部分)
时期 国际法(部分)
区域国际规范时期 古希腊城邦战争条约:承认战争有合法与不合法,保护国家不受侵犯,保护宗教圣地,履行同盟义务被认为是战争的合法理由。古罗马战争条约:最后通牒、宣战仪式、休战协定。
近代国际法时期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参加协议的所有各方应有义务保卫和保护本合约的每一项条款不受任何人的侵犯,不论其信奉何宗教。”1899和1907年海牙和平会议签署《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陆战法规与惯例公约》《日内瓦公约诸原则适用于海战的公约》等一系列战争规制公约。
现代国际冲突法时期 1920年《国际联盟盟约》:“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危胁,不论其直接影响联盟任何一会员国与否,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适当有效之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1945年《联合国宪章》:“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整理自田大治《论战争对国际法的促进和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战争与国际法”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示例:论点:战争与国际法战争推动国际法的诞生及发展完善。论述:古代战争推动区域国际战争规范条约的出现;近代欧洲各国为争夺领土、王位和霸权展开激烈争斗,战争结束后,各方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一战后签署《国际联盟盟约》等,试图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二战后签署《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推动国际法进一步发展。国际法有利于抑制战争、维护和平。古代战争条约的缔结维护了地区和平与稳定;近代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维也纳体系试图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确立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成为共识;《联合国宪章》确定“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机制进一步完善,二战后国际法领域大大扩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