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一课一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一课一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2 09:0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一、选择题
1.1979年,中共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先后通过了七部法律,其中有三部组织法和一部选举法,这些法律对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法院、检察院的组织和职能,对全国和地方人大的选举程序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这说明我国(  )
A.政治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B.依法治国的理念已付诸实践
C.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展开
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2.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民法总则》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等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其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之中是因为(  )
A.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集中体现
B.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法治的保障
C.表明坚持依法治国需要良好的经济建设的有力支撑
D.法治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根本途径
3.下表的信息说明(  )
时间 表现
1982年宪法制定前夕 邓小平指出:“要使我们的宪法更加完备、周密、准确,能够切实保证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各级组织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利。”
1982年 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进行重新规定,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改为第二章。
20世纪90年代 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得到重视,这个时候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更多地体现了“管理法”的色彩。
A.法律使人民获得感增强
B.依法治国的理念不断强化
C.社会主义民主基础扩大
D.国家关注公民的基本权利
4.“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文件,下表反映出我国(  )
年份 文件
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98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9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200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2017年 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A.建国初期忽视环境保护
B.日益完善民主管理机制
C.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D.通过立法保护生态环境
5.1957年毛泽东说“我们的法律,是劳动人民自己制定的”。1978年邓小平说“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014年习近平说“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这主要说明在我国(  )
A.始终贯彻依法治国方针
B.人民是法治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C.民主政治有了法律保障
D.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日益增强
6.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
A.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
B.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
C.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D.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7.新中国成立至1952年,我国先后颁布了《婚姻法》《工会法》《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贪污条例》,以及有关劳保、教育、卫生等相关法律、法令。这些法律和法令的颁布(  )
A.服务于社会主义改造
B.照搬了苏联立法模式
C.立足于“一五”计划的开展
D.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8.1949年,新政协通过了下列立法,其意义是(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普选的全国人大召开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行使人大职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A.体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B.奠定了新中国政权建设基础
C.巩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成果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9.1982年以来,我国不仅颁布了新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订,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体现了我国(  )
A.民众法律意识提高 B.民主制度最终确立
C.法律具有中国特色 D.法制建设日益完善
10.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全国劳动模范孟泰,“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科学家李四光、邓稼先等是杰出代表。这些英雄模范人物所体现的最突出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
A.善于改革 B.无私奉献
C.崇尚节俭 D.勇于创新
11.1949年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七条规定:“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第十九条中还使用了“人民司法机关”的概念。这些规定(  )
A.为协商民主奠定了基础 B.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C.确立了审判独立的原则 D.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12.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有关国家组织和国家制度建设、刑事、军事和国防等方面制定了大量法律,其中商标法、会计法、审计法、保险法、计量法、公司法、外资企业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的制定引发了社会强烈反响,得到国内外各方的积极评价。这表明当时我国(  )
A.已具备依法治国的制度基础 B.科学立法的水平不断提高
C.已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D.法治建设回应了时代需求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法治建设进程简表(部分)
时间 事件
建国初期 国家法制建设先后制定了婚姻法、工会法、土地改革法等一批法律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982年 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97年 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9年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宪法形式规定下来
2012年 中共十八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014年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
——摘编自封丽霞《新中国法治70年:历程、轨迹与展望》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整体或部分),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一、选择题
1.1979年,中共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先后通过了七部法律,其中有三部组织法和一部选举法,这些法律对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法院、检察院的组织和职能,对全国和地方人大的选举程序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这说明我国(  )
A.政治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B.依法治国的理念已付诸实践
C.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展开
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国家立法对地方各级机构组织和职能、各级人大代表选举程序进行了法律规定,体现国家机构按照法律规定来行使各种权力,是依法治国理念的体现,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国家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排除A项;基层民主主要是指国家农村和城镇基层机构的民主发展,与材料中通过立法来确定各级政府机关和人大选举程序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其他领域的法律,不能体现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排除D项。
2.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民法总则》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等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其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之中是因为(  )
A.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集中体现
B.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法治的保障
C.表明坚持依法治国需要良好的经济建设的有力支撑
D.法治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根本途径
解析: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民法总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之中,是因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法治的保障,表明坚持依法治国需要良好的思想道德的有力支撑,故B项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集中体现,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依法治国与经济建设的关系,C项错误;D项夸大了法治的作用,D项错误。
3.下表的信息说明(  )
时间 表现
1982年宪法制定前夕 邓小平指出:“要使我们的宪法更加完备、周密、准确,能够切实保证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各级组织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利。”
1982年 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进行重新规定,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改为第二章。
20世纪90年代 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得到重视,这个时候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更多地体现了“管理法”的色彩。
A.法律使人民获得感增强
B.依法治国的理念不断强化
C.社会主义民主基础扩大
D.国家关注公民的基本权利
解析:据表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公民权利和行政管理方面的法治建设不断推进,故选B项;材料只是提到法律的完善,并不涉及人民感受,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法治,并没有提到民主,排除C项;材料不仅提到公民权利受到重视,行政管理也受到国家重视,排除D项。
4.“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文件,下表反映出我国(  )
年份 文件
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98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9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200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2017年 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A.建国初期忽视环境保护
B.日益完善民主管理机制
C.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D.通过立法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表格显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颁布的关于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所以反映的是我国通过立法形式来保护生态环境,故选D项;材料仅体现改革开放以来的立法与环境保护,而不是建国初期,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立法与环境保护的内容,而不是民主管理机制的问题,排除B项;单凭有关环境保护的立法不能得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结论,排除C项。
5.1957年毛泽东说“我们的法律,是劳动人民自己制定的”。1978年邓小平说“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014年习近平说“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这主要说明在我国(  )
A.始终贯彻依法治国方针
B.人民是法治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C.民主政治有了法律保障
D.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日益增强
解析:据材料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均强调人民在法治中的重要性,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是法治的主体和力量源泉,故选B项;依法治国提出于中共十五大,排除A项;1954年宪法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法律基础,排除C项;三代领导人的观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法治意识,排除D项。
6.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
A.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
B.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
C.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D.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解析:1954年宪法为当时正在开展的“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指明了方向;1982年宪法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故选D项;1954年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是重建和完善,排除A项;1982年宪法为拨乱反正提供法律依据,1954年宪法没有,排除B项;1954年宪法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1982年宪法没有,排除C项。
7.新中国成立至1952年,我国先后颁布了《婚姻法》《工会法》《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贪污条例》,以及有关劳保、教育、卫生等相关法律、法令。这些法律和法令的颁布(  )
A.服务于社会主义改造
B.照搬了苏联立法模式
C.立足于“一五”计划的开展
D.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解析:从新中国成立到1952年是我国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这些法律和法令涉及劳保、教育和卫生等领域,通过法律规范能够促进这些领域事业的发展,所以能够促进国民经济恢复,故选D项;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才开始,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说明这些法律和法令是照搬苏联的立法模式,排除B项;“一五”计划1953年开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8.1949年,新政协通过了下列立法,其意义是(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普选的全国人大召开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行使人大职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A.体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B.奠定了新中国政权建设基础
C.巩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成果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这些法律文件从法律上巩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故选C项;体现社会主义革命性质的是三大改造,排除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奠定了新中国政权建设基础,B项不具有概括性,排除B项;1949年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还未开始,排除D项。
9.1982年以来,我国不仅颁布了新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订,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体现了我国(  )
A.民众法律意识提高 B.民主制度最终确立
C.法律具有中国特色 D.法制建设日益完善
【解析】根据材料“1982年以来,我国不仅颁布了新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订,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可知,1982年以来一系列法规的出台表明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法制建设日益完善,故D项正确。
10.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全国劳动模范孟泰,“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科学家李四光、邓稼先等是杰出代表。这些英雄模范人物所体现的最突出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
A.善于改革 B.无私奉献
C.崇尚节俭 D.勇于创新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英雄模范人物都体现了关心集体、无私奉献的精神,故选B项。
11.1949年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七条规定:“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第十九条中还使用了“人民司法机关”的概念。这些规定(  )
A.为协商民主奠定了基础 B.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C.确立了审判独立的原则 D.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建立人民司法制度,同时使用“人民司法机关”的概念,这些规定奠定了新政权的司法基础,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故B项正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协商民主的结果而不是为协商民主奠定了基础,排除A项;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这些规定体现了民主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排除D项。
12.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有关国家组织和国家制度建设、刑事、军事和国防等方面制定了大量法律,其中商标法、会计法、审计法、保险法、计量法、公司法、外资企业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的制定引发了社会强烈反响,得到国内外各方的积极评价。这表明当时我国(  )
A.已具备依法治国的制度基础 B.科学立法的水平不断提高
C.已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D.法治建设回应了时代需求
【解析】材料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我国制定了大量法律,其中经济领域的法律“引发了社会强烈反响”“得到国内外各方的积极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健全和完善经济方面的法律成了时代的要求,材料中我国在经济方面的一系列法治建设回应了这一时代需求,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法治建设进程简表(部分)
时间 事件
建国初期 国家法制建设先后制定了婚姻法、工会法、土地改革法等一批法律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982年 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97年 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9年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宪法形式规定下来
2012年 中共十八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014年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
——摘编自封丽霞《新中国法治70年:历程、轨迹与展望》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整体或部分),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新中国法治建设逐渐走向完善。
新中国成立初期,先后制定了婚姻法、土地法、工会法等法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初步奠定法治建设的基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中国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8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20世纪90年代,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以宪法形式规定下来,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中共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
综观新中国法治建设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