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一、选择题
1.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是( )
A.十七大报告B.十八大报告
C.十八届三中全会D.十九大报告
2.截至1996年,全国少数民族的公职人员已达到240多万人。现在,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和自治县县长都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常委会都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副主任。这反映出( )
A.政府对少数民族权利的重视
B.民族平等原则开始正式贯彻
C.少数民族地区有高度的自治权
D.民族区域自治内容的日益丰富
3.有观点认为:随着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自治县相继达到了国务院规定的设市标准。国家应该通过设置“民族自治市”来鼓励少数民族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以此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城镇化的发展速度。这一观点( )
A.表明新中国民主政治已至臻完善
B.成为新中国民主制度的组成部分
C.对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启迪作用
D.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4.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全体人民积极参与。要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深深扎根于各族青少年心中,使我国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提出上述要求主要是基于( )
A.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B.民族团结可以消除民族压迫的阶级根源
C.加强民族团结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
D.我国民族具有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
5.1954年9月15日,刘少奇在宪法草案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这是我国国内各民族的共同目标。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保证每一个民族都能在经济和文化上有高度的发展。”这主要表明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
A.历史渊源B.实施范围
C.本质属性D.实际成效
6.“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成立是新疆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重大胜利。”由此可知( )
A.新疆不再受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
B.有助于加强和巩固各民族间的信任和团结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的组成人员全部来自维吾尔族
D.新疆率先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 )
A.贯彻“一国两制”B.发挥经济特区作用
C.保证民族平等团结D.保障民族高度自治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民族问题上实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民族区域自治,而没有采取联邦制或其他形式,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材料中的“基本国情”指的是( )
A.国内各民族平等地位的实现
B.各民族聚居情况及文化的特点
C.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D.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实现
9.“它以制度的方式突出了族群、文化、宗教、语言、习俗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差异,在承认民族多样性的前提下,实行民族合作。”材料中的“制度”( )
A.实现了国家的政治统一 B.是对历史传统的延续
C.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体现了民族平等原则
10.“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这一评价适用于(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11.陕甘宁边区在1941年颁布的施政纲领规定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开始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践。这表明我国( )
A.抗战时期已经建立省级民族自治机构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有经验可循
C.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依据是“共同纲领”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是当时的基本政治制度
12.根据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要以不违背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为前提,在此基础上根据地方实际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 )
A.是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自治 B.强调权利与义务统一
C.是符合国情的民族政策 D.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力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孙中山提出“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国民,合一炉以冶之,成为一大民族”;南京临时政府将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作为国旗;在国家统一基础之上容纳中国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观念初步形成。
1934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中提出:“中国人民只有自己起来救自己——中国人民唯一自救和救国的方法,就是大家起来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就是中华民族武装自己。”此后进一步指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于是“中华民族”概念完全明确了。
——摘编自王希恩《全球化中的民族过程》
材料二 中国的少数民族公民不仅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所有公民权利,还依法享有一些特殊的权益保障。……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
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单位:亿元)
——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1)概括材料一中关于民族问题的两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主张的进步意义。(6分)
(2)材料二体现的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什么?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演进趋向,论述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8分)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一、选择题
1.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是( )
A.十七大报告B.十八大报告
C.十八届三中全会D.十九大报告
解析:从材料“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可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故选D项;排除A、B、C项。
2.截至1996年,全国少数民族的公职人员已达到240多万人。现在,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和自治县县长都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常委会都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副主任。这反映出( )
A.政府对少数民族权利的重视
B.民族平等原则开始正式贯彻
C.少数民族地区有高度的自治权
D.民族区域自治内容的日益丰富
解析:材料中“少数民族的公职人员已达到240多万人”及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各种职务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贯彻,说明政府对少数民族权利的重视,故选A项;民族平等原则在1949年《共同纲领》中就规定了,排除B项;有高度自治权的是特别行政区,排除C项;材料中体现的就是民族区域自治内容,无法体现日益丰富,排除D项。
3.有观点认为:随着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自治县相继达到了国务院规定的设市标准。国家应该通过设置“民族自治市”来鼓励少数民族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以此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城镇化的发展速度。这一观点( )
A.表明新中国民主政治已至臻完善
B.成为新中国民主制度的组成部分
C.对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启迪作用
D.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解析:在一些达到了国务院规定的设市标准的自治县设置“民族自治市”是完善、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C项正确;设“民族自治市”的观点只能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能得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已至臻完善,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观点只是建议,没有实行,不是新中国民主制度的组成部分,故B项错误;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就已经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故D项错误。
4.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全体人民积极参与。要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深深扎根于各族青少年心中,使我国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提出上述要求主要是基于( )
A.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B.民族团结可以消除民族压迫的阶级根源
C.加强民族团结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
D.我国民族具有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
解析:我们国家实现繁荣富强的重要保证之一是各民族的团结,基于此,国家提出材料所述要求,A项正确;经济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民族压迫的阶级根源,排除B项;我国基本的民族政策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排除C项;D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原因,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5.1954年9月15日,刘少奇在宪法草案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这是我国国内各民族的共同目标。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保证每一个民族都能在经济和文化上有高度的发展。”这主要表明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
A.历史渊源B.实施范围
C.本质属性D.实际成效
解析:“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这是我国国内各民族的共同目标。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保证每一个民族都能在经济和文化上有高度的发展”,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下的民族区域自治,故选C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渊源是要追溯过往的历史,刘少奇在宪法草案报告中主要指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本质,排除A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范围是指施行在哪些地区,材料强调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本质,排除B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际成效是指实施的效果如何,材料强调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本质,排除D项。
6.“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成立是新疆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重大胜利。”由此可知( )
A.新疆不再受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
B.有助于加强和巩固各民族间的信任和团结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的组成人员全部来自维吾尔族
D.新疆率先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我国通过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加强了新疆等地各族人民的团结和合作,B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的基础上实施的,A项错误,排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的组成人员由新疆各族人民组成,C项错误,排除;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率先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D项错误,排除;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 )
A.贯彻“一国两制”B.发挥经济特区作用
C.保证民族平等团结D.保障民族高度自治
解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民族平等团结,故选C项;“一国两制”不属于民族政策,A项排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经济特区无关,B项排除;民族区域自治不等于高度自治,D项排除。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民族问题上实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民族区域自治,而没有采取联邦制或其他形式,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材料中的“基本国情”指的是( )
A.国内各民族平等地位的实现
B.各民族聚居情况及文化的特点
C.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D.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实现
解析:我国的民族国情是“大杂居,小聚居”,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色,这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行的国情,B项正确;A、C、D三项不属于我国的民族国情,排除。
9.“它以制度的方式突出了族群、文化、宗教、语言、习俗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差异,在承认民族多样性的前提下,实行民族合作。”材料中的“制度”( )
A.实现了国家的政治统一 B.是对历史传统的延续
C.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体现了民族平等原则
【解析】材料中的“民族多样性”说明该“制度”指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该制度体现了民族平等原则,故D项正确;当时国家在政治上是统一的,故A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虽借鉴了历史的经验,但不是对历史的延续,而是一种创新,故B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
10.“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这一评价适用于(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解析】材料“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因民族制宜”反映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B项正确。
11.陕甘宁边区在1941年颁布的施政纲领规定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开始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践。这表明我国( )
A.抗战时期已经建立省级民族自治机构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有经验可循
C.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依据是“共同纲领”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是当时的基本政治制度
【解析】材料表明我国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已实践民族区域自治,由此可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有经验可循,故B项正确;陕甘宁边区在抗战时期的地位类似于地方省级机构,其建立的自治区应该是其下级机构,故A项错误;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时间为1947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制定的时间是1949年,故C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基本政治制度是在1954年宪法中规定的,故D项错误。
12.根据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要以不违背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为前提,在此基础上根据地方实际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 )
A.是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自治 B.强调权利与义务统一
C.是符合国情的民族政策 D.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力
【解析】材料“根据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要以不违背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为前提”体现出现代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自治,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孙中山提出“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国民,合一炉以冶之,成为一大民族”;南京临时政府将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作为国旗;在国家统一基础之上容纳中国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观念初步形成。
1934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中提出:“中国人民只有自己起来救自己——中国人民唯一自救和救国的方法,就是大家起来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就是中华民族武装自己。”此后进一步指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于是“中华民族”概念完全明确了。
——摘编自王希恩《全球化中的民族过程》
材料二 中国的少数民族公民不仅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所有公民权利,还依法享有一些特殊的权益保障。……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
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单位:亿元)
——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1)概括材料一中关于民族问题的两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主张的进步意义。(6分)
(2)材料二体现的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什么?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演进趋向,论述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8分)
答案:(1)意义: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五族共和”;中国共产党主张各民族团结一致对外。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各民族成员成为中华民国的“国民”;中国共产党完善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各民族共同抗战。
(2)原因: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影响: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共同开拓了广袤的疆域;共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共同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