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童年的水墨画》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童年的水墨画》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2 10:0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墨、染、爽”等 12个生字,会写“墨、染、竿”等 11个生字,正确读写“水墨画、葫芦、蘑菇”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
1.运用“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2.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了什么画面,体会儿童的快乐。
三、教学难点:
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图片导入,激趣解题
1.欣赏水墨画(播放几幅水墨画图片)。
2.感知水墨画,找学生读水墨画简介。
3.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18.《童年的水墨画》(学生书空与老师一起写).墨是一个生字,黑加土就是墨。通过墨的写法猜测墨是由什么制成的 指导墨的书写,黑要写紧凑,四点底均匀铺开。学生在写字本书写两个,老师相机指导。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预习反馈。这首诗歌的作者是谁 出示作者的相关资料,找学生读。
2. 出示学习提示 1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边读边思考,这首诗与我们以往学习过的儿童诗有什么不同
3.出示生字墨染竿腾碎拨浪葫爽蘑菇找学生读,老师正音。
4.出示词语
水墨画 染色 钓竿 破碎 拨动 浪花飞溅 斗笠 清爽 蘑菇 葫芦 扑腾 当作扇动 钻入
(1)蘑菇葫芦扑腾 (轻声)
(2)当作 扇动 钻入 (多音字)
找学生个别读,齐读。老师指导。
5. 带着生字词老师找三位同学读课文。
6. 课件出示,这首诗与我们以往学习过的儿童诗有什么不同 以往的儿童诗只有一个题目,而这首诗每一个小节都有一个小标题。分别是(板书:溪边江上林中)。这种形式的诗歌叫组诗。
7. 出示学习提示
(1)带着生字词再读诗歌,小组讨论说一说每小节描写了什么场景?
(2)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先自由朗读,再小组讨论汇报小组讨论结果,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板书:溪边钓鱼 江上戏水 林中采蘑菇)
学生齐读这三幅图
板块三:研读课文,想象画面
1.出示课件让我们先来走进第一幅“水墨画”,去欣赏一下在“溪边”发生的趣事。找一位同学读《溪边》这首小诗,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首诗写了溪边的哪些景物?用笔将描写的景物圈画出来。读完找学生回答(垂柳山溪人影钓竿红蜻蜓鱼儿)。
2. 同学们再读诗歌,通过这些景物描写,你仿佛看到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同桌互相交流交流。
3. 出示课件,我们先来看第一幅画面,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联系生活实际,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垂柳像一位爱美的少女,把溪水当作镜子,正在梳洗打扮。
4.师: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拟人
师:把溪水比作镜子说明什么?生:说明溪水的清澈、平静。
5. 出示课件,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我们再来看第二幅画面,找学生说一说。生:山溪的水碧绿碧绿的,像一条长长的玉带。
师:用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写出了山溪的绿和平静。指导朗读,读出山溪的美。找生读,齐读。
6. 出示课件,我们再来看第三幅画,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1)师:为什么这里的人影给溪水染绿了?大家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说说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人影倒映在绿色的溪水中,被溪水染绿了。
(2)师:这句话中哪个字用的特别好?(染)好在哪?“染”字凸现了溪水绿的特点。
(3)出示课件,指导“染”字的写法,学生在写字本上写两个染字。一个动词“染”点亮了整首诗,“染”字把溪水写活了,更增添了一份色彩。
7. 出示课件,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谁愿意来说说你看到的?
(1)生:一只红蜻蜓停在钓竿上休息。“立”字不仅写出了蜻蜓的轻盈,还突出了周围环境的安静。
(2)出示课件,这句话除了有一只红蜻蜓外,还有什么颜色?(绿)什么是绿的?
(树木溪水人影)
这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多美的画面啊!指导朗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读出色彩美。
8. 出示课件,同学们钓过鱼吗?结合生活经验和想象来说说看到了什么画面。
(1)生:忽然扑腾一声,鱼儿上钩了,平静的水面被打破了。鱼儿在草地上蹦跳,孩子在岸上欢笑。
师:钓到这么大一条鱼,心情怎样?
(激动 高兴 兴奋)
这样活泼、快乐的画面你能读好吗?找学生读,指导朗读。
(2)拟声词“扑腾”一声,模仿造句。
(3)出示课件,前面写景色时突出一个“静”,鱼儿上钩的一刹那,上文中的“静”立刻被打破了,画面由静变动,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儿蹦跳,孩子欢笑,溪边热闹起来了。
板块四: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1. 在朗读《溪边》这首诗的时候,前两句写的是美景,读时语气要舒缓,读出美感。最后一句,读出喜悦、欢乐的语气。
找学生个人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老师评价。
2. 出示课件,看着提示试着背诵这首小诗。个人背,小组背,齐背。老师指导背诵。
板块五:单元导语,课堂小节
1.出示课件,单元学习提示,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师:同学们回忆一下用了哪些方法理解句子?
生:(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通过想象,查资料等。)
2.小结:诗人往往把自己的情感放在最后一句,作者就像一位摄影师,把镜头聚焦在草地上的鱼儿和孩子们的欢笑声中,将快乐的情感放大强调,这种手法就是特写。作者张继楼真不简单,以诗作画,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板块六:课后作业
(1)背诵第一首小诗。
(2)书写本课生字,每个写三遍。
板书设计:
18.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钓鱼
江上戏水
林中采蘑菇
《童年的水墨画》课后反思
《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包括了三首小诗,分别以“溪边”、“江上”、“林中”为题,表现了儿童极富情趣的生活,似一幅幅水黑画般美丽。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孩子通过反复诵读走到诗的情境中去,细细品味,充分领略儿童诗的妙趣,感受其中的美。让学生们自己想象画面,一个个鲜活的画面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进而变成了流畅的、富于个性的语言。特别是《溪边》钓鱼的孩子,那样的快乐,静静的溪水映着爱美的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钓鱼竿,立着红蜻蜓,我们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似乎大家都怕鱼受惊,而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寥寥几句,勾勒出一个现代垂钓儿童的形象。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孩子走到诗的境界中去,细细品味,轻轻咀嚼,让孩子充分领略其中的妙趣,感受其中的美。我引导学生细细品味第一首《溪边》,并谈自己所看到和想象到的画面,体会小诗中孩童的心情,将画面的美和儿童的快乐读进小诗里。比如,“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并在读中通过联系上下文自主理解难懂句子的意思,教会学生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第二、三首小诗让学生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读、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的句子,小组学习后两首小诗,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实践运用。在多种形式的朗读后,我启发学生总结作者写小诗的方法,学习小诗里巧用修辞表现童年的美与乐的方法,让学生也来试着用美丽的语言描绘下自己童年生活中的生动场景。
不足:
“以读引读、读说结合”是生本教育中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在学习过程中,我应该多问问学生:“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个片段?为什么?”抓住这一点让学生从兴趣出发,细细的读,慢慢的品,联系实际。放飞想象进行自主学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通过这节课,我感到自己的教学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今后,我还要多看,多思,多总结,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不断充电,使自己教学水平循序渐进,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