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4张PPT。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你知道“沧海桑田”的故事吗?它的原意是指什么?现在用来比喻什么?一、沧海桑田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海陆变迁的证据: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水井等人类活动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荷兰的围海大坝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全国1/4的国土面积低
于海平面,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荷兰人构建围
海大坝,为了抽出海水又建了许多风车,形成了
独特的景观。自然因素人为因素 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 地壳的变动 海平面的上升 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考你?连连线:喜马拉雅山上的
海洋生物化石东部海底的
古河流遗迹荷兰的围海大坝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
如填海造陆魏格纳36二、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吻合。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 1910年的一天,年仅30岁的魏格纳躺在病床上,目光正好落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奇怪!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为什么竟如此吻合?”他的脑海再也平静不下来:“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以前会不会是连在一起的?只是后来因为受到某种力的作用才破裂分离。大陆会不会是漂移的?” 如果你是魏格纳,你会从哪些方面进
行严密的论证呢?轮廓、地层、动植物等。 魏格纳经过艰苦的考察终于提出了三方面的证据:第一,大西洋两岸的许多生物有亲缘关系;第二,大西洋两岸的岩石、地层和褶皱也相吻合;第三,在古气候方面,两极地区有热带沙漠的征兆,而且在赤道森林中找到了冰盖。
魏格纳还从地球物理学、大地测量学等方面进行了严密的论证。最后,提出了使人能够接受的“大陆漂移假说”。假说认为:组成洋底的岩石比组成大陆的岩石重,因此,组成大陆的地壳就像“冰山”一样在洋底岩石上漂移。这对现代地质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人们至今仍以这一假说的基本思想作为讨论地壳运动的依据之一。大陆漂移的证据1 ——动物的相似性大陆漂移的证据2——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从大陆漂移的证据1可以看出,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相临的大陆边缘大致吻合;从大陆漂移的证据2可以看出大西洋两岸(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都有海牛和鸵鸟的分布;说明在很早以前,非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曾经是紧密相连的整体,后来由于大陆的分离、漂移(南美洲向西漂移,非洲向北漂移),两块大陆被辽阔的大西洋所阻隔,于是逐渐形成了今天的面貌。 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他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飘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大陆漂移假说2亿年前6500万年前现在 看看大西洋是怎样
形成的?太平洋有什么
变化? 提示:大西洋开始仅仅是古非洲大陆和美洲大陆之间的一条裂隙,随着大陆漂移,逐渐加宽,直到形成今天世界第二大洋。而在这一过程中,古老的太平洋却在不断缩小,有衰退的趋势。 你认为大陆漂移说是空想的
呢?还是有科学根据? 提示: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⑴各相邻大陆的边缘大致吻合。
⑵调查发现,各相邻大陆,特别是大西洋两岸的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相吻合。
⑶现在测量证实,海陆分布至今尚在极其缓慢地变化着。 三、板块的运动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
板块构造学说是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与麦肯齐、摩根等人提出的一种新的大陆漂移说,它是海底扩张说的具体引伸。 板块构造,又叫全球大地构造。所谓板块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也就是说地壳和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顶部。全球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说来,在板块内部,地壳相对比较稳定,而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则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这里火山、地震活动以及断裂、挤压褶皱、岩浆上升、地壳俯冲等频繁发生。
根据板块学说,大洋也有生有灭,它可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大到小,从小到无。大洋的发展可分为胚胎期(如东非大裂谷)、幼年期(如红海和亚丁湾)、成年期(如目前的大西洋)、衰退期(如太平洋)与终了期(如地中海)。大洋的发展与大陆的分合是相辅相成的。板块学说要点:
(1)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
(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间交界地带比较活跃。 全球共分为哪六大板块?哪些是大陆板块,哪些是大洋板块?板块与大陆是一回事吗?板块的边缘与内部有何差异?步步为“赢”:图九BCDEF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六大板块。
2、图中板块的运动方向有什么不同?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非洲板块 板块张裂板块挤压板块运动
(运动方向不同)使地表发生断裂使地表隆起抬升板块挤压板块1板块2高山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是怎样形成的?
珠穆朗玛峰为什么还在不断升高?提示:喜马拉雅山是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冲撞挤压隆起形成的。 根据卫星影像制成的喜马拉雅山三维立体图板块张裂裂谷和海洋红海面积会随着板块张裂运动变的越来越大请你对图中地中海的命运作出预测?地中海面积会越来越小,并最终消失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喜马拉雅山脉是哪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为什么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地震?意大利西西里岛埃特纳火山喷发东京大地震海陆的变迁 课堂小结海陆变迁原因:A.地壳的变动
B.海平面的升降
C.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陆漂移假说
板块构造学说要点:A.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
B.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
C.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间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两大火山地震带:A.环太平洋地震带
B.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大西洋的扩张太平洋的收缩1.不是海陆变迁主要原因的事( )
A.地壳的变动 B.海平面的升降
C.气候变暖 D.围海造田
巩固训练D2.喜马拉雅山还在长高,说明( )A.喜马拉雅山上的积雪在增厚
B.板块在不断运动、碰撞、挤压
C.地球在不断膨胀
D.地球公转造成的
B3.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这里的地震灾害多的原因是( )A.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
B.位于高达山系附近
C.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
D.因为国家轮廓过于狭长
A4.你认为下列各项不可以作为海陆变迁证据的是( )A.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B.台湾海峡发现古人类遗迹
C.有些大陆的边缘可以较好的吻合
D.相互分离的大陆都有人类活动D5.根据大陆漂移学说,目前还在不断扩张之中的大洋是(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A 6.六大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的是___________。太平洋板块7.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1)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是德国科学家____。(2)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是世界上最大的
火山地震带,请你用所学理论分析原因。魏格纳 提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谢 谢 观 看
从“大陆漂移说”到“板块构造学说”
??
???? 七大板块
??? 1910年有人第一次提出了这种疑问:位于大西洋两岸的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的海岸线,为何如此相似?这个人就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气象学家阿尔弗莱德?魏格纳,这个念头成为他提出“大陆漂移说”的契机。??? 海洋阻隔的两岸具有相似海岸线的现象,很早以前就有人注意到了,魏格纳对这一事实从地质学、古生物学、气候学等角度进行了科学的推敲。他提出,根据造山带等的地质构造,以及不能越过大洋的羊齿类植物、蜗牛等小动物,在3亿年前的冰川时期曾广泛分布于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他得出结论:大约3亿年前,我们今天所知的南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欧亚大陆、南极大陆等统统属于一块“超级大陆”,后来这块“超级大陆”分裂为若干块大陆,经过漫长岁月的移动,终于形成了今天的大陆位置关系。??? 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后来发展成“板块构造学说”,并成为20世纪地球科学的主流。“大陆漂移说”之所以具有如此的生命力是因为,它是一种能够解答迄今为止包括古生物、古气候、地质构造、地形等广阔领域里,为数众多疑问的理论。然而,1915年出版的魏格纳的著作《大陆和海洋的起源》却没有轻而易举地被人接受,它虽然得到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的首肯,但受到了大多数地球物理学家的不屑,有人提出了份量不轻的反驳。??? 持反对论者的最主要的论据是:没有发现能让大陆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公里的原动力。地质学家阿尔萨?霍姆兹虽然考虑到地幔对流有可能是大陆漂移的原动力,但曲高和寡,随着1930年魏格纳在格陵兰探险中失踪,“大陆漂移说”遂渐趋冷落,以致到本世纪40年代时,人们把“大陆漂移说”忘诸脑后。 ??? “大陆漂移说”终于再沐春风??? 进入50年代,“大陆漂移说”居然在完全不相干的领域里东山再起。这个完全不相干的领域就是研究古代地球磁场的学科——古地磁学。今天,地球的两个磁极——南磁极和北磁极几乎是固定不动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上其位置是移动的并发生过逆转。根据古地磁学,科学家复原了以往各个地质时期生成的岩石当初的磁场,由此推定了南北磁极的位置。磁极随时间推移而形成的移动轨迹,被称为“极移动曲线”。1950年,英国的基斯?兰卡恩和帕特里克?布兰科特等,根据对欧洲大陆和北美洲大陆各地质时期岩石中残存磁场的精确测定,成功地得到了“极移动曲线”。地球只存在南磁极和北磁极两个磁极,从各个大陆研究得来的南磁极或北磁极的“极移动曲线”理应是一致的。然而,兰卡恩等人求得的两条“极移动曲线”形状相似却沿经线偏离。要是把大西洋两边的北美大陆和欧洲大陆合在一起,那么对应的“极移动曲线”恰好能够吻合。这个事实正好说明了大陆漂移具有可能性。由于导致大陆漂移的动力问题没能解决,所有的地球科学家对“大陆漂移说”始终不予理会,不过“大陆漂移说”却因古地磁学的发现而峥嵘再现。 ??? “海洋扩大说”崭露头角??? 50年代伊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发的新技术被广泛用于海洋观测,比如采用声纳装置观测海底地形,利用海洋磁场仪探测海底磁场异常情况等。通过这些探测,科学家终于搞清全球海底被称为“海岭”的巨大海底山脉是彼此相连的。??? 在海底山脉中位于大西洋中部的大西洋中央海岭,魏格纳在世时人们就不陌生。但是,类似的海岭存在于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等地球所有的海洋,像网络一样分布在海底。在大西洋中部南北走向绵延1万公里以上的中央海岭的中段,还存在一个“大规模的谷地”,科学家还发现,这个“中央谷地”与中央海岭并排相连。于是有科学家提出,大西洋正是地球的裂缝,海底也许就是在这里扩张的。随后科学家又测定出从地球内部涌流出的地壳热流量,也了解到从海岭之下的深处似乎正在喷涌出热物质。??? 根据以上探测结果,科学家得出结论:中央海岭下的地幔对流升腾形成海洋地壳,海底由此扩大,这种结论支持了“海洋扩大说”,而“海洋扩大说”也解释了大陆的分裂和移动。构成大陆地壳的物质密度小,地幔就会上浮。根据“海洋扩大说”,大陆下的地幔对流升腾造成大陆分裂,进而地幔向水平方向的运动将大陆推开。??? 此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观测了能够解释美国西海岸附近太平洋海底地壳形成原因的地磁异常情况,弄清了在20公里到30公里的宽度上存在百分之一的磁场异常,在南北几百公里范围内呈条纹状分布。此外,随着同时期岩石年代测定技术的进步,科学家弄清了以往数百万年间曾经多次反复的地磁场逆转历史。??? 1963年,弗莱德?瓦因和德拉蒙多?马修兹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加利福尼亚的地磁异常带是地球磁场逆转的反映。在中央海岭,由于高温岩浆的冷却生成了海底地壳,也就形成了具有当时地球磁场方向的磁场的岩石。瓦因等人认为,地球磁极曾多次逆转,具有各个地质时期磁场方向特征的海底地壳,在海底并列呈条纹状,这个事实为观测所确定。由于海底向海岭两侧扩张,如果瓦因等人的见解符合实际,那么观测得到的反映磁场异常的条纹,相对海岭两侧应当是对称的。这种对称性也被实际观测所确认。汇集来的有关观测数据都在支持“海洋扩大说”,而且根据海底磁场异常的数据,使迄今科学家掌握的只有几百万年的地球磁场的逆转史,一下子扩大至2亿年。板块构造学说??? 由于“极移动曲线”和海底扩大等提供的证据,大陆漂移的确是正在发生的事实。1965年,科学家运用计算机使地球各个大陆以现有的形状恰好拼合在一起。再者,海地地形、地震位置、火山等活跃部位都连接成为带状,于是“板块构造学说”这一革命性的见解应运而生。??? 1970年后,板块构造学说确立,根据这一新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不变形且坚固的板块(地壳),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由于地球表面积是有限的,地球板块分类为三种状态:其一为彼此接近的汇聚型板块边界;其二为彼此远离的分离型板块边界;其三为彼此交错的转换型板块边界。板块本身是不会变形的,地球表面活动便都在这三种状态下集中发生,比如海岭就是在分离型板块边界下形成的,海沟则是在海洋板块彼此碰撞,一个板块俯冲至另一板块的下方的汇聚型板块边界下形成的。沿北美大陆西海岸分布的圣安德烈斯断层,则是在太平洋板块和北美大陆板块间形成的很具代表性的转换型板块边界下形成的。??? 由于与被称为“环太平洋带”的太平洋板块周围的状态相关,这个地区内的大地震、深源地震和火山活动等都十分活跃。由于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大陆间的碰撞,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和西藏高原。在大陆板块彼此碰撞的汇聚型板块边界下,形成了大陆与大陆间的冲突带,也造成了大褶皱山脉。??? 由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进展,迄今被视为不解之谜的地球活动大多得到了解释。70年代以来,以证实板块构造学说为目的的世界规模的地球观测蓬勃开展。通过这些观测,海底的年代分布被详尽确定,弄清了以往地质时期板块运动的过程,更由于空间观测技术的发展,就连每年一厘米的板块运动,也能够连续数年进行观测。??? 板块构造学说证实了魏格纳当年提出的“大陆漂移说”,由于“大陆漂移说”凭借板块运动,于是很长时间里被视为待揭之谜的“大陆漂移说”的原动力问题迎刃而解。然而板块构造学说并没有搞清所有的地球活动,板块构造学说证实的只是历经46亿年的地球历史中最近2亿年的事实,此前的地球活动仍然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留至今天,而且导致板块运动的地幔深处的活动,还需要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 对于地球的下部地幔和地核的活动,80年代以来,科学家采用被称为“地震学X射线断层摄影法”的技术,利用地震波研究了地球内部的不均匀构造,这种科学手段使研究得到进展。研究结果表明,曾被认为是板块运动原动力的地幔对流的实际状态似乎可以触摸了。对于地球板块构造是从地球演化史的哪一时刻开始形成的,科学家将对部分比2亿年前更古老的海底地壳进一步研究。??? 20世纪初期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就是在上述曲折的过程中探索并发展的,直到70年代被科学界首肯的板块构造学说问世。最新的地球观测获得的成果,为解开板块构造学说也颇感踌躇的地球深部地幔和地核的活动等待揭之谜,以及弄清长达46亿年的地球演化史提供了新的线索。??? 回顾20世纪的地球科学发展史,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为研究地球活动创造了契机,同时,对我们综合理解已细划为地质学、古生物学、观测学、地震学等的地球科学领域,提供了良机。从以上意义说,“大陆漂移说”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
?
沧海桑田的故事
从前有两个仙人,一个叫王远,一个叫麻姑。一次,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 到了约定的那天,王远在一批乘坐麒麟的吹鼓手和侍从的簇拥下,坐在五条龙拉的车上,前往蔡经家。但见他戴着远游的帽子,挂着彩色的绶带,佩着虎头形的箭袋,显得威风凛凛。 王远一行降落在蔡经家的庭院里后,簇拥他的那些人一会儿全部隐没了。接着,王远和蔡家的成员互相致意,然后独自坐在那里等候麻姑的到来。 王远等了好久还不见麻姑到来,便朝空中招了招手,吩咐使者去请她。蔡经家人谁也不知道麻姑是天上哪位仙女,便翘首以待。 过了一会儿,使者在空中向王远禀报说:“麻姑命我先向您致意,她说已有五百多年没有见到先生了。此刻,她正奉命巡视蓬莱仙岛,稍待片刻,就会来和先生见面的。” 王远微微点头,耐心地等着。没多久,麻姑从空中降落下来了。她的随从人员只及王远的一半。蔡经家的人这才见到,麻姑看上去似人间十八九岁的漂亮姑娘。她蓄着长到腰间的秀发,衣服不知是什么质料制的,上面绣着美丽的花纹,光彩耀目。 麻姑和王远互相行过礼后,王远就吩咐开宴。席上的用具全是用金和玉制成的,珍贵而又精巧;里面盛放的菜肴,大多是奇花异果,香气扑鼻。所有这些,也是蔡经家的人从未见到过的。 席间,麻姑对王远说:“自从得了道接受天命以来,我已经亲眼见到东海三次变成桑田。刚才到蓬莱,又看到海水比前一时期浅了一半,难道它又要变成陆地了吗?” 王远叹息道:“是啊,圣人们都说,大海的水在下降。不久,那里又将扬起尘土了。” 宴饮完毕,王远、麻姑各自召来车驾,升天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