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与原子弹 配套教学设计(1)

文档属性

名称 *爱因斯坦与原子弹 配套教学设计(1)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1 17:23:28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生字词的音﹑形﹑义,知道本文的有关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2、学习文章叙事起伏跌宕、引人入胜的写法。3、品味文章精练、生动的语言。
2学情分析
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弱。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精练、生动的语言,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第一课时  一、检查复习旧课  二、学习《爱因斯坦与原子弹》  三、题目解说;  文章以“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为题,表明本文的内容与爱因斯坦和原子弹有关。全文也以此为线索来组织材料,展开情节,深刻地反映了事情的真实情况,展开了人物的伟大品格。  四、背景资料  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热爱物理学,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物理学的理论研究。他的相对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人们称他为20世纪的哥白尼、20世纪的牛顿。爱因斯坦也是一位进步的科学家,他有强烈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人民永远纪念他。  秦关根的《爱因斯坦》用传记的形式描写了爱因斯坦的一生,也通俗的介绍了相对论的历史渊源、基本思想和意义。  五、生字、词  1、给下列生字注音;  寒噤(    )    驱(    )赶    聒( )噪  敦( )促  禁锢(  )  港埠(  )   倦怠(  )   踱(     )  黑黝黝(   )    蓦(  )地  2、解释下列词语  寒噤    忧心忡忡    聒噪   禁锢    狂妄   倦怠   蓦地    讽刺         慎重    嫌  疑  六、这一篇文章的核心是什么?它和《居里夫人和一克镭》有什么不同?  核心是:爱因斯坦在决定人类命运的关头的思想斗争。这和《居里夫人和一克镭》不同,居里夫人所涉及的是她的信念和美国公众的炒作之间的矛盾,而爱因斯坦面临的却是科学家的历史选择和良知之间的矛盾。  七、爱因斯坦无疑是二十一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为原子弹的制造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描写爱因斯坦时,作者再文中显示出那几个特点?  1、文章并没有把他绝对神圣化,甚至也没有把在科学上的成就绝对化。在原子弹已经到了实践阶段,他并没有他的学生西拉德那样敏感,相反一再表示,把他的理论付诸实践,把原子能释放出来,“那只是理论上的事情”,“不是马上能办到的”,“太困难了”。正是因为这样,他的思考聚集在他的“统一场论”上。科学史证明,那耗费了他晚年巨大精力的“统一场论”并没有获得成功。  2、作者没有把爱因斯坦当作天才的偶像,而是把他当作一个人,一个有心理活动过程的人,十分注意层层深入的表现他的情绪发生变化的过程。文章开头,西拉德和他争论时,作者特别强调了爱因斯坦的沉静,有个细节特别值得留意:  爱因斯坦表述着他对原子弹制造可行性的怀疑时:  一边说,一边用长烟斗轻轻敲着桌子腿。  这说明,首先,他神情并不专注,对问题没有感觉到有多大的重要性,以致这个论题并没有转移他磕烟、装烟的程序;其次,他的心情并不激动,他敲击烟斗的动作是“轻轻的”,连说话都是“低声的”。  3、得知法西斯德国正在进行原子弹研究,他的心情发生了变化,虽然说话声音仍然“很低”,但是神情“很专注”。作者强调专注到:  连窗外树上的知了的聒噪声都没听到。  有力的揭示了爱因斯坦专注到听而不闻的程度。这和前面漫不经心地敲烟斗形成的对照,恰恰是心情的对照。 
教学活动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