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7.《壶口瀑布》:从壶口品见真情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7.《壶口瀑布》:从壶口品见真情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2 16:1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从壶口品见真情
《壶口瀑布》是一篇游记。作者梁衡运用灵动的笔触、精妙的语言带我们领略了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震撼人心。作者分别在雨季和枯水季时期两次观赏壶口瀑布,并专选枯水季描写壶口瀑布全貌。通过独特的视角记述游览见闻,临摹山水风光,抒发作者的情思。
教学目标
1.仔细品味本文独具特色的语言,体会课文的风格特点。
2.感受课文独特的专选写作角度,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
3.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仔细品味本文独具特色的语言,体会课文的风格特点。
2.感受课文独特的专选写作角度,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
3.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感情。
课时
2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有人说过,“天下黄河一壶收。”欲看黄河,必去壶口。现在请大家跟随作家梁衡一同走近晋陕交界处的壶口瀑布。
二、课前回顾
在上课之前先来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这篇文章属于什么题材吗?
预设:游记
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还学过哪些游记呢?
预设:《小石潭记》柳宗元他是怎么展开描写的?
预设:从小丘向西行百二十步…看到了什么,或者听到了什么?
预设:小潭、水声、潭中鱼…
此情此景,柳宗元还发出怎么样的感慨?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所以我们用三个词来总结一下刚刚我们分析的内容,归纳一下游记的三个基本要点,分别是:所至、所见、所感。
非常好!我们知道作者梁衡曾在雨季和枯水季两次观察壶口瀑布。现在请同学们用3分钟时间阅读文章的第3-5段,找一找枯水季时作者的所至和所见吧!
三、细读文本
四、知识迁移
活动一:【赏析句子】
作者用大篇幅的文字对枯水季的壶口进行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瀑布壮阔之美。这么美的景色肯定少不了优美的语言。现在请同学们锁定3-5段,找出你最喜欢的写景佳句。要求:先读,再总结理由。
示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修辞),通过把壶口瀑布比作一卷飞毯还有一卷钢板出轧(具体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壶口瀑布浑厚、壮阔、猛烈、凝重的特点(特点)。
活动二:作者写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
1.因为用脚下的石来反衬瀑布的水势浩大、坚韧的特点。
2.作者有所感慨的小小壶口却“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的奇景,正是产生于石头对水的约束。
活动三:面对此情此景,作者突然陷入沉思,在看到如此壮阔的景象后,有什么所感呢?现在请同学们找出他的所感。
1.“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
作者看壶口瀑布,由黄河集纳了海、河、泉、雾所有水的形态,想到人的各种情感,想到了人经历磨难后的个性。正因为如此,在作者笔下黄河之水也被赋予人的情感,而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正是寄予在对黄河之水的描写之中。这种写法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胜,勇往直前。”
概括了黄河伟大的性格,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借对黄河的赞美,表达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抒发了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赞美之情。
五、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独具特色的语言展现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并通过精彩的描写感受作者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