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爱莲说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题
1.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而”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濯清涟而不妖 B.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盗窃乱贼而不作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陶后鲜有闻(xiǎn) 惟吾德馨(xīn) 溯流逆上矣(sù)
B.愿为市鞍马(wèi) 赏赐百千强(qiáng) 可爱者甚蕃(fān)
C.可汗大点兵(hán) 啮沙为坎穴(niè) 僧募金重修(mù)
D.湮于沙上(yān) 康肃忿然曰(fèn)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
3.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倒拔垂扬柳”……武松的人物形象在一个个的事件中丰满起来;《石壕吏》是杜甫“三吏”之一;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B.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都是杰出的短篇戏剧巨匠。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叙述视角耐人寻味,契诃夫的《变色龙》表现出鲜明的讽刺效果。
C.“说”是古代一种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但都是为了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以议论为主,相当于现在的杂文,如《爱莲说》《马说》等。
D.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社交用语,如初次见面说“久仰”,等候客人说“恭候”,请人帮忙用“劳驾”,赞人见解说“高见”,中途先走用“失陪”。我国古代有多重纪年法,“壬戌秋日”属于“年号经年法”。
4.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是日更定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B.湖中人鸟声俱绝/绝 多生怪柏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及下船/及鲁肃过寻阳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爱莲说》,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壮丹之爱,宜乎众矣!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花之君子者也 无丝竹之乱耳
B.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C.香远益清 自以为大有所益
D.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初,权谓吕蒙曰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一种说明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行文自由活泼,写法不拘一格。
B.文章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花不同流合污、孤芳自赏的高洁品质。
C.“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象征了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D.作者在文中借菊花的形象,表达了自己愿意像陶渊明一样独自避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8.链接材料和选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链接材料】
暮春归故山①草堂
(唐)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②稀,
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
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①故山:因诗人久居蓝田谷口,心中一直将此地视为故乡,故称“故山”。②黄鸟;即黄莺。③辛夷:木兰树的花,一称木笔花,又称望春花,比杏花开得早。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爱莲说》,周敦颐)
【乙】
予性癖好竹。甲申后,避兵田舍,凡十余徙,必择有竹之地以居。其后客游大同,边障苦寒,乃艺①苇以代竹。既而留山东,见冶源②修竹数百万,狂喜不忍去。归,买宅长水上,曰“竹垞”。
叔子③过予,言金精之峰十有二,其一曰翠微,易堂④在其上。梧桐、桃李、橘柚皆植,独竹不生。种之,自叔子始。近乃连冈下上,无非竹者。盖予两人嗜好适同也。珍木之产,由两叶至寻尺⑤,岁久而林始成。又或萎于霜,或厄于闰⑥。若夫竹苟护其本则末乃直上匪特有君子之守而已。其勃然兴起,突怒无畏,类夫豪杰之士,拔泥涂而立加万夫之上。
(节选自《<看竹图>记》,朱彝尊)
【注】①艺:种植。②冶源:在山东临朐县西南。③叔子:魏禧(1624—1680),字冰叔,一字叔子,作者好友。④易堂:魏禧的书斋名。⑤寻尺:八尺。古代称八尺为一寻。⑥厄于闰:谓时运不济。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不蔓不枝 长藤蔓
B.香远益清 应当
C.言金精之峰十有二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D.狂喜不忍去 离开
10.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必择有竹之地以居
B.其一曰翠微 其勃然兴起
C.乃艺苇以代竹 以刀劈狼首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既而留山东
11.下列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较为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B.甲乙两文中对君子的理解有所差异,甲文表现君子洁身自好、不同流裕的品德,乙文则强调君子当固守本心、无所畏惧。
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此句既体现了作者对独立人格的追求,又暗含其内心深处无以言表的孤独。
D.乙文写珍稀树木的生长“或菱于霜,或厄于闰”,意在反衬竹子永远蓬勃向上的君子之风。
1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近乃连冈下上,无非竹者。
1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句中停顿三处)
若 夫 竹 苟 护 其 本 则 末 乃 直 上 匪 特 有 君 子 之 守 而 己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B
3.C
4.D
5.B 6.(1)(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2)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7.C 8.链接材料和选文都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链接材料中作者以黄莺、辛夷花和杏花在暮春时节的变化——“稀”、“尽”、“飞”,反衬出翠竹的“不改清阴”,寄寓了诗人对不畏“春残”依旧保持苍劲葱茏的幽竹的赞美。选文中用“牡丹之爱”和“菊之爱”衬托“莲之爱”,表现了作者对莲的喜爱和赞美。。(写作手法也可以写“反衬”,如果写反衬,后面选文中只需要提及用“牡丹之爱”反衬“莲之爱”,答“对比”不给分。)
9.B 10.A 11.C 12.(1)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淤泥沾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到了现在,山岗上下,(已经)全都是竹子了。 13.若夫竹/苟护其本/则末乃直上/匪特有君子之守而已。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