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3.安塞腰鼓 暑假课课练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3.安塞腰鼓 暑假课课练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2 19:3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安塞腰鼓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题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同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他终于把我们说服了。 B.他终于被我们说服了。
C.他终于让我们说服了。 D.他终于叫我们说服了。
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 ;旋风一样, ;乱蛙一样, ;火花一样, ;斗虎一样,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①是蹦跳的脚步 ②是强健的风姿 ③是急促的鼓点 ④是飞扬的流苏 ⑤是闪射的瞳仁
A.③⑤④①② B.④①②③⑤ C.③④①⑤② D.④③①②⑤
3.下列加点的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叹为观止(极点) 戛然而止(中止) 歌喉遽发(急速,骤然)
B.周匝数遍(环绕) 余音绕梁(环绕) 三日不绝 (连续)
C.俯拾即是(拣) 雍容博大(文雅大方) 时过境迁(容易)
D.人弦俱寂(寂寞) 有戚戚焉(心动的样子) 秀而不媚(妖媚)
4.下列对《安塞腰鼓》一文的写作特点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课文多用短句表现内容,简洁有力,铿锵激昂。
B.文章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反复咏叹,通过鼓在搏击,情在燃烧,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C.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快节奏使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D.让我们大声朗读这篇文章,体会它那恢弘的气势,跟上它那铿锵的节奏,让让我们的心灵随之激荡吧!
5.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渺远miǎo 明晰xī 羁绊jīpàn
B.恬静tián 蓦然mò 烧灼zhuó
C.淋漓lín ní 瞳仁tóng 颤栗zhàn lì
D.冗杂rǒng 耳畔bàn 磅礴páng bó
6.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tóng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kàng奋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tóng 仁 ②恬 静 ③kàng 奋
(2)“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的加点词能否互换?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7.品味下面的句子,并简析其表达效果。
(1)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2)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古典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二、现代文阅读
一朵早醒的桃花
①残冬季节,世界颓败了,天地间亮丽的色彩全都熄灭。
②小院里那株矮小的桃树落尽了叶子,苍黑的裸枝守着它丑陋的疤痕,伛偻在荒秽的角落,卑怯而孤寂。
③我想念一朵小花。
④这是一朵早醒的桃花,它曾经开放在这株树的一根枝条上,灼灼的颜色将我照亮。至今它那轻柔的枝条还拂动我的记忆,使我舒畅难禁。
⑤那时天空正阴郁。这座被世界遗忘的小院,守着一隅冻土冬眠,白昼和夜晚同样的寂寥,没有色彩,没有生命的消息。
⑥而这朵花却骤然开放了,它独自立在枝头,大胆地舒展那娇小的花瓣,畅舒生命中全部的芳香和颜色,露出新鲜的浅笑,这死寂的世界顿时洋溢着生气。它张开纯真的眼睛,看这寥落的小院,看满院的秽土和残枝败叶,看那白寂的墙和苍灰的楼房,它的眼色越过萧索的棚栏,投向那冥漠的茫茫天宇。
⑦高邈的天空连同它覆盖下的万物冰冷地斜睨它,这朵早开的小花,它太小了,太轻、太微弱了。
⑧但它毫不羞怯地染红自己,红得那么深,那么浓艳,那么沉醉,无忌无讳地红,不掩不遮地红,在天边灰暗的背景上孤独地灿烂。
⑨它就在这一根丑陋的枝条上,独自营造着春天,充实它绚烂的年华,享受它美丽的生命。
⑩它控制不住生命的喜悦,笑出声来,声音是那么甜柔新鲜,昏梦的枝条和上下的根须都听到它这无所不在的声音。于是生命在粗糙的皮下波动、流淌,聚成苞蕾,又有一朵开了,又一朵……一簇簇一团团的花,占领了所有的枝条。这些追随者,模仿它的颜色和姿态,拥有和分享着春天。
于是引来一阵阵和暖的风,在它们的花瓣上亲昵地抚摸,把它们美艳的故事,四处张扬。于是招来一滴滴露珠,依偎着它们的娇靥旋舞虹彩,于是引来一群群异乡的蜜蜂,围绕它们嘤嘤飞鸣,倾听那些甜蜜的销魂的诉说。
观赏者们群集而至,他们从灰袍中伸出头来,赞美说:这些春的使者,生命的先觉者,领风骚的佳丽,真是三春第一红,百卉第一香啊!
但那朵最早开放的小花此刻却隐没了,人们不认识它,不知它寄托在哪个位置。那朵站得高高的花不是它,那朵开得最煊赫的花不是它,那颗曾经被它染红的露珠,那只曾经被它迷醉的蜜蜂,都不记得它。
在这世界的一个季节里,它开放过一阵,最先孤独地红过、香过、美丽过,它自己也没留下记忆,就消逝了。
8.“早醒的桃花”是“孤独”的,结合文章说说它的“孤独”表现在哪里。
9.文章开头两段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10.第⑧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11.“早醒的桃花”具有哪些美好的精神品质?
课外阅读
秋天的树
赵丽宏
①A秋风在大地上游荡。夏日的酷暑像一群惊惶失措的野兽,在悄然而至的秋风里一哄而散,逃遁得不知去向。
②秋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年轻时代生活在乡村的那几年,我真正理解了成熟和收获与秋天的关系。在高旷澄澈的蓝天下,等待收割的稻田金浪起伏,长江边的芦花银波荡漾,迁徙的雁群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向远方,天地之间回荡着它们的鸣唱……这是无比美妙的景象。在城市里,看不到成熟的秋林和原野,也闻不到成熟的果实和稻谷的清香,你只能从气温的变化中感觉秋天。高楼大厦一年四季以不变的姿态屹立在你的视野里,它们决不会因季节的变化而有所动。
③好在城市里有树。树,向城里的人们报告着秋天的消息。
④从我书房的那扇西窗中望出去,能看到三棵树,一棵樟树,一棵月桂,还有一棵枇杷树。也许,在一年四季中,吸引我的目光时间最多的是这几棵树。在休息的时候,在思索的时候,我总是凝视着窗外,欣赏它们婀娜多姿的绿色身影。它们向我展现着生命轮回的过程,向我昭示着自然和兴衰起伏的生机,使我联想起我在大自然中曾经有过的种种美妙经历。
⑤春天,它们最早把清新的绿色送入我的眼帘,使我感受到生命的蓬 勃和多彩。夏天,它们用浓浓的绿阴遮挡炎阳,在酷暑中带来些许清凉。这三棵树,引来了很多飞鸟,每天早晨,都能听到鸟在树阴中快乐地唱歌。此刻,那棵月桂树上已经蓓蕾满枝,再过些日子,空气中就会飘漾起桂花的清芬。空气中如果有树的气息,世界也会变得清新亲切。
⑥我知道,随着秋风的加剧,随着气温的下降,很多大树的绿叶会枯黄,会从枝头脱落。
⑦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衰亡和没落。冬天,那些常青的树木依然用绿色证明着它们的存在。而那些脱尽了树叶的树木,同样使我感觉到生命的顽强。B在寒风和霜雪中,光秃秃的枝杈就像无数伸向天空的手臂,它们似乎是想拥抱什么,召唤什么。凝望这些冬天的树,我的心里不会有枯萎的联想,冬天是无法消灭这些树木的,等春风一来,它们马上会萌芽长叶,把绿色的春消息传遍人间。苏东坡说:“寒暑不能移,岁月不能败者,惟松柏为然。”我想,这松柏,应该是所有树木的代称。
⑧是的,此刻,我想为树,为这些人类的朋友说几句感激的话。它们默默地屹立在我们身边,给我们绿,给我们宁静, 给我们清新的空气,却从来不会要人类回报它们。在这个世界上,树是人类最重要最可靠的朋友,我们理应对它们满怀感激之心。在我们这个城市里,有不少年龄比我们上一代的老人们还要老的大树,它们目睹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也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这座城市。它们不但没有使我们的城市变得衰老,还使一代又一代人从它们身上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我们的城市因为它们而显得年轻。树是沉默的,面对自然,它们坚韧顽强,生机勃勃。然而面对人类的摧残,它们却无可奈何,只能逆来顺受。很多年前,我曾写过文章,为城市里的那些大树担忧。我曾经担心我们这个城市最终将会变成一片没有绿色的水泥森林。现在,人们终于认识到树的重要,体会到树的可亲可近和可敬。这些年,上海到处出现新的绿地,大树和高楼一起生长着。这是令人欣慰的事情。
⑨很久以前,读过一位四川诗人的诗集,书名是《伐木声声》,诗人用一种豪迈骄傲的态度对砍伐大树、毁灭森林的行动大唱赞歌。长江流域的森林,就是在这样的赞歌声中消失的。这样的诗,现在再读,当然是触目惊心了。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书桌上也有一本旧诗集,作者是19世纪的法国人拉科姆。其中有一首诗,题为《栽树》,我忍不住要把它抄在这里:
⑩谁栽下了树,谁就栽下了希望。正如人的生命,必须扎根于时间的泥土才能爬向上帝的天堂。小树啊,谁能预料长大后,它们将会多么壮观。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多处对树作了形象细腻的描绘,它们有的写出了秋天美妙的景象,有的写出了树对人类的恩惠,有的写出了树的顽强。
B.第⑤段写树采用了虚写的手法,把秋天的月桂树描写得既富生气又富美感。
C.文末引用两本诗集,两相对照,显示了人们对待树木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
D.本文通过对秋天的树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树的感激、赞美之情,也表达了 作者对人们摧残树木的强烈不满。
13.文章第②段写了乡村秋天的哪些自然景象?请简要概括。
14.书房的窗外只有三棵树,但在一年四季中却能吸引“我”的目光时间最多,这是为什么?
15.通过生动形象的修辞以增强表达效果,是散文作品描写景物的常用手法。下面是《济南的冬天》中运用这种写法的句子,请你对此句作出自己的赏析,然后再从文中画线A、B语句中任选一句,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16.本文的作者对城市里的树情有独钟,感慨良多,从中获得了许多人生感悟。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迪?
三、作文
17.请课外搜集资料,用说明性的文字介绍一下“安塞腰鼓”。200字左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C
3.A
4.D
5.B
6.(1) 瞳 tián 亢
(2)不能互换,因为加点词语采用了排比的形式,形象地写出了鼓声响起后,击鼓的气势逐渐加强,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
(3)句子运用排比的修辞,使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排比中还用运了三组反义词,在强烈的对比中,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7.(1)“碰撞”化无形为有形,写了鼓声的力量。“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写出了沉重的鼓声清楚地回响在山崖之间,似乎山崖也被敲击出了强烈的鼓点,三个“隆隆”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如在耳畔的音响效果。
(2)鼓声进入高潮时,人的所有悲欢、渴求和或真或幻的感觉都随着舞姿和鼓点在交织、旋转、凝聚、纵情地驰骋,放射出生命的热力,托起翻动、腾飞的思绪,上升到空灵的境界。生命因力量而得到宣泄,力量又带动生命奔腾升华。
8.①最早开放时,独自忍受无边灰暗的背景;②群花开放时,大家不认识它,不记得它。 9.环境(或:景物)描写。渲染环境的颓败寥落;引起下文对骤然开放的桃花的怀念。 10.拟人、排比、反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早开的桃花在无边的灰暗背景下孤独但勇敢执着、灿烂开放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敬仰之情。 11.积极进取、勇敢自信、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
12.A 13.稻谷成熟,芦花盛放,雁群迁徙 14.它们向“我”展现着生命轮回的过程,昭示着自然兴衰起伏的生机,使“我”联想起在大自然中曾经有过的种种美妙经历, 使“我”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和多彩, 使“我”感觉到生命的顽强。 15.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把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比作花衣,把想象中春天满山花草覆盖的景象比作国美的山的肌肤,而肌肤、穿花衣又具有人的情态, 将济南冬天雪后小山的美景表现得生动形象。
(2)示例1:A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将酷暑比作野兽,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酷暑被秋风驱散的情状,把季节的 更替表现得具体可感。
示例2:B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将光秃秃的枝杈比作伸向天空的手臂,赋予枝杈以人的情态, 生动地展现出了枝杈生命的顽强。 16.要有树一样的奉献精神,且不求回报;要常怀感激之心;面对痛苦挫折,要坚韧顽强;要像树一样善良、顽强和宽容。
17.示例:“安塞腰鼓”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也是陕北人楮神风貌的象征和符号。这一切均与陕北古老的历史有关。陕北高原自古以来就是边关要道,连接中原农业民族和草原游牧民族。秦始皇时期,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镇守陕北,防止匈奴内扰;北宋时期的范仲淹、沈括等也曾来到陕北,领导抵御西夏人进扰的战争……可以说,在古代,安塞腰鼓既 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杀敌、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们征战 凯旋后的欢迎曲。它气势磅礴,充满激情与力,是生命的舞 蹈与狂欢……如今,它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