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3课 辛亥革命(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3课 辛亥革命(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22 07:3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中国土地、人口为各国所不及,吾侪生在中国,实为幸福。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于自身之肩上。
—孙中山 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 冼星海 第一回:救国梦之萌发 —背景篇政治根源: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腐败无能问题一 为什么要推翻清政府? 材料1: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有奖励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 材料2: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1901年至1911年,全国新设立的厂矿有320多家,资本总额1亿多元,是以前三十余年的两倍多。 经济根源: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问题二 革命已是必然,革命党人还做了哪些准备?社会条件1、思想条件:
2、组织条件:
3、军事条件: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三民主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一系列武装起义;
武汉成为革命摇篮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林觉民《与妻书》导火线 若无四川保路起义,武昌起义要迟一年半载。
——孙中山 四川保路运动使湖北防务空虚。第二回:救国梦之实践 —过程篇ABCDEF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武昌起义《临时约法》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革命席卷大半个中国湖北军政府成立第三回:救国梦之反思 —评价篇辩论赛正方:成功VS反方:失败提示一:从文明史观看:辛亥革命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近代化: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市场化和工业化,思想科学化和理性化)辩论赛正方:成功VS反方:失败 材料一:公元1902年2月12日,大清国皇帝退位诏书:朕钦奉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之全国,定为共和国体。 政治上:废帝制,创民国 材料二: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严中华《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经济上: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材料三: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材料四:社会习俗:移风易俗断发易服放足提示二:从革命史观看:判断成功与失败的标准是看它是否完成了革命的任务。辩论赛正方:成功VS反方:失败 材料一:《孙大总统对外宣言》,其中宣称:国民政府承认清政府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所借的外债及战争赔款,并负责偿还款项
材料二:毛泽东同志说,“赶走了一个大皇帝,便生出无数小皇帝来”。失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半封的性质。中国革命的路在何方?问题三
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分析它体现了哪些民主原则?
第一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等自由。
第三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第四条:“国务员(指内阁总理和各部部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主权在民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