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图形(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轴对称图形(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7-02 16:5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 题 轴对称图形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纸 长方形纸一张、剪刀
教材内容 分 析 这部分内容结合实例,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通过“做”轴对称图形,进一步积累感性认识,丰富对轴对称图形的体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设计理念 学生对于轴对称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没有上升到数学概念的层面。因此,利用学生生活经验的沉淀来学习轴对称图形一般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基于这样的认识,本课时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理念: 1、将学生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引课时,呈现出图形的一部分,让学生猜完整的图形分别是什么。其中房子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学生难以猜中,教师适时提问:为什么前面几个图形一猜就中,最后一个却难以猜中?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展开讨论,并在交流对话中完善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的发现,自然引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2、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中,安排了“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等活动,这样在“做中学”、“玩中学”,不仅让学生加深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而且为学生独特的创意和丰富的想象提供了平台。 3、重视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搭建欣赏数学对称美的平台。教学中,精心设计了欣赏活动,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课件动态演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体验数学的价值。
学情分析 小学生大多活泼、好动,注意力时间比较短,喜欢多变、宽松的教学环境。思想容易开小差,使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声、像、动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其新颖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设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持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辨认轴对称图形。 2.经历操作、观察、想象、交流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找出简单的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判断对称图形,做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师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导入:昆虫家族今天开了个舞会,它们正欢快的飞舞着。看!它们向这儿飞来了,不过只有它们的半个身影。它们说: “只要你猜对我们是谁,我们就会出现。 1、请你猜一猜,他们分别是什么 2、提问:你们怎么猜得这么准啊 (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模一样的。 小结:像这些昆虫的两边是一模一样,我们就说它是对称的。 师:老师这还带来了一组对称物体的照片,请大家来观察,看看这些照片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左右两边一模一样。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根据学生的感知规律,创设了有趣的’“猜一猜”情境,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昆虫图形的介入为学生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作了铺垫
教学环节(二) 师生活动 二、合作交流,感悟新知 1、初步感知 过渡:刚才同学们的观察都很准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对称的 生:蝴蝶,裤子,鞋子,七星瓢虫等。 师: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但可以经常看到一些对称的物体,还能看到很多对称的图形。今天老师也要给你们露一手,看看我要表演什么啊 (剪纸)嗯,不过,你能猜出我剪的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剪一棵松树)。 提问: 那么仔细观察这两个图形,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让他们说出: 这两个图形的两边是一模一样的,它们是对称的,中间有一条折痕.继续提问:(出示提前准备好的一张音符图)那这个图形的两边也是一模一样的,中间也有一条折那它和上面两个图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请你们把它们对折后想一想。尼。 引导:音符图对折后只上半部分重叠在一起,下半部分不重叠。像这样只有一部分重合在一起,我们就称为是部分重合。(板书: 部分重合)而松树图和爱心图对折后能全都重合在一起。 小结:对折后能全都重合在一起,我们称为是完全重合。(板书:完全重合)像这样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就是对称轴,我们用点划线来表示。 揭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轴对称图形。(板书: 轴对称图形) 同桌互相说一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2、加深理解 过渡:同学们说的真好。这里有三张照片,是我对同一只杯子从不同的角度拍的。(1)出示这是从杯子的正面拍的。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对称轴在哪 (2)出示这是从杯子的上面拍的。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对称轴在哪 小结:对称轴可以有不同的方向 (3)出示这是从杯子的侧面拍的。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那你有办法把它变成轴对称图形吗 (添柄、去柄) 小结:同一只杯子由于观察的角度不一样,看到的图形有时是轴对称图形,有时不是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 通过折音符图形,得出音符图形只有部分重合,在与松树、爱心图形的比较中,感受部分重合与完全重合的区别,学生对“完全重合”的认知已经非常地清晰,从而深刻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通过不同角度的杯子照片,让学生明白可以横着画对称轴,也可以竖着画对称轴,也可以斜着画对称轴,对称轴可以有不同的方向。]
教学环节 (三) 师生活动 动手操作,巩固新知 1、折一折 过渡: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老朋友,你还认识它们吗 那我们就一起说出它们的名字 (1)下面请你们用对折的方法,看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 (2)生折交流汇报。 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不是,你是如何证明的 (对折后不能完全重合)能不能折一次就好了 小结: 我们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要看它对折后能否完全重合。 (3)那其他四个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吗 你是怎样判断的 生演示并说明理由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有一种对折方法,长方形有两种对折方法,圆有无数种对折方法小结:这些图形不管只有一种对折方法还是很多种对折方法,只要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就轴对称图形。 2、判断 过渡:刚才同学们都用对折的方法来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现在,不对折,你能用眼睛看出来吗 真的 现在就考考你们。 出图生判断,说说对称轴在哪 四、再次探索,掌握画图方法 过渡:刚才我们是根据一半的图形猜出另一半,那如果告诉你轴对称图形的一半,你能画出它的5半吗 (1)生尝试画一个,汇报交流 你是如何画的 你为什么要和这个点连起来 这两个点为什么不用找 (2)方法小结:第一步找对称点,第二步依次连线 说明在找对称点的时候,如果图形的顶点在对称轴上,那么这个点的对称点就是它自己,就不用找了。
设计意图 练习设计体现生活化、多样化、层次分明,同时也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即让学生巩固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同时又突出轴对称图形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两侧完全重台 轴对称图形 对折 折 痕 对称轴
教学反思 首先引导学生观赏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欣赏数学中的美。然后复习中心对称的定义和性质,为顺利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做好准备。 继续出示中心对称图形,学生发现一个图形中蕴藏着中心对称的变换关系,进而确定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教材中学习过的三角形和四边形、以及普通的多边形,进一步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回忆初二上学习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经历,深度学习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在课堂小结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揭示“数学源于生活,而且高于生活”的原理。 遗憾的是,学生在创新环节并不能设计出有意义的中心对称图案,这一点还需要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