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1课时
问题探讨
长距彗星兰花
花蜜
花粉
花距
达尔文曾发现一种兰花长着细长的花距,其底部储存着花蜜。
一定存在具有同样细长口器的昆虫,可以吸到花蜜。
达尔文由储存着花蜜的细长兰花花距
推测
(1)达尔文作出上述推测的理由是什么?
兰花的生殖离不开传粉昆虫,如果没有与这种兰花结构相适应的传粉昆虫,这种兰花就难以完成传粉受精,这个物种也就不存在。
大约50年以后,研究人员果然发现了这样的蛾类昆虫。
长距彗星兰和长喙天蛾
(2)昆虫传粉的专门化对植物繁殖后代有什么意义?
可以提高传粉的效率,并且昆虫也可得到较多的食物或保护
(3)虫媒花的进化与传粉昆虫的进化有什么关系?
这两种生物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协同进化
问题探讨
一.协同进化
——种间互助
1
不同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
小丑鱼
海葵
保护
吸引其它的鱼类靠近,
增加捕食的机会
根瘤菌(固氮菌)
豆科植物
有机物
含氮物质
【资料1】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进行研究时发现,东岸的羚羊群的奔跑速度比西岸的羚羊群每分钟竟快13米。为何差距如此之大?
经过观察和科学实验,动物学家终于明白,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近有一个狼群,生存时时处于危险之中。
(1)分析为什么东岸羚羊奔跑速度比西岸快?
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都是种间互助的吗?
捕食者吃掉的多是老、病弱或年幼个体,这种环境有利于羚羊种群中肌肉发达、动作敏捷的个体生存下来,客观上促进羚羊种群发展。
一.协同进化
没有我,你也跑不了这么快!
没有我,你跑不了这么快!
——种间斗争
1
不同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
(2) 捕食者是否可以“高枕无忧”?
不可以,只有动作敏捷、跑得快的才能获得食物。
(3)狼会不会不把所有的猎物吃掉?
“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
羚羊和狼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一.协同进化
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美国生态学家斯坦利称之为“收割理论”,这样有什么好处?
羚羊在某草原上数目众多
捕食者倾向于羚羊
羚羊数量下降
给别的物种
腾出生存空间
物种多样性增加
狼的捕食对象有羚羊、野猪、野驴等,羚羊在草原上数目众多,野猪、野驴、野马等数目较少,狼群会更倾向于捕食哪种生物?
——种间斗争
1
不同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
一.协同进化
原始地球
有氧
进化
变化
最初
协同 进化
环境变化
生物进化
产生氧气
无氧
原始大气
光合生物出现
好氧生物
厌氧生物
生物和环境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
2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
一.协同进化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对象
结果
① 种间互助
② 种间斗争
1.概念:
2.类型:
(1)不同物种之间
(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一.协同进化
46亿年前 地球形成
30多亿年前 生命的起源
5.4亿年前 前寒武纪
寒武纪
2.45亿年前
6600万年前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通过漫长的协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丰富多彩的基因库,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也就是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3.意义:
一.协同进化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① 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
——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基因及其组合的多样性
② 物种多样性
——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性
③ 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无机环境)
——生物圈内生物环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
1
生物多样性的层次
1.三种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生态系统多样性
变异的不定向性
蛋白质多样性
无机环境的多样性
根本 原因
组 成
导致
直接原因
组成
决定
基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1
生物多样性的层次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古细菌化石
(单细胞生物,约35亿年前)
海绵
(原始多细胞生物,约6亿年前)
异养厌氧
自养需氧
光合细菌出现
结构上的进化
1
代谢上的进化
2
2
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有丝分裂
融合
合子
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大肠杆菌的二分裂
(无性繁殖)
甲藻的生活史
(有性繁殖)
生物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
生殖方式的进化
3
2
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2
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
两极生态系统
(分解者、生产者)
三极生态系统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寒武纪,海洋中大量无脊椎动物物种爆发式迅速形成,是生态系统具有更复杂的结构
生态系统结构的进化
4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生活方式的进化
5
2
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
水生→陆生
造山运动使海洋缩小,一些海洋植物开始适应陆地生活,形成原始陆生植物,主要是蕨类植物,随后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原始的两栖类。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结构上:
呼吸方式:
生殖方式:
生态系统结构:
生活环境:
简单→复杂
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
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无氧呼吸→有氧呼吸
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两极生态系统→三极生态系统
水生生物→陆生生物
低等生物→高等生物
2
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小结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①适应是__________的结果
②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③_______________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⑤_____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⑥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______与______、
______与_________之间协同进化的过程
⑦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__________的结果
④_________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器官的用进废退
拉马克的进化观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获得性遗传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遗传变异的本质不清楚
从个体水平解释进化
能解释生物的统一性、适应性、多样性
优点:
不足: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协同进化
种群
自然选择
隔离
生物
生物
生物
无机环境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有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大量的基因突变是_____的,因此有人主张,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__________的逐渐积累,而不是___________。
有人提出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过程,而是物种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交替出现的过程。
中性
中性突变
自然选择
长期稳定
迅速形成新种
中性突变学说:
间断平衡学说:
生物进化论不会停滞不前,而是在不断发展!
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