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2 17:3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一、选择题
1.(2023·辽宁沈阳)北宋思想家李殿提出:“夫奢则以为荣,俭则以为辱,不顾家之有亡,汲汲以从俗为事者,民之常情也。是故,为之禁令,地美收多则用之丰,地恶收少则用之省。”这反映出北宋时期( )
A.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 B.社会商品经济发达
C.主流思想为程朱理学 D.区域经济发展失衡
2.(2023·辽宁丹东)集市贸易中介绍买卖双方贸易活动的经纪人被冠以“牙人”称号,始见于唐代。宋时牙人的种类增多,他们在边贸互市、城乡交流等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起着信息传递、媒介沟通、经营代理等重要作用。宋代牙人的发展( )
A.说明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得益于当时商品经济发展
C.大大提高了工商业者社会地位
D.促使政府放松了社会控制
3.(2023·辽宁营口)宋朝时,大批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不再关心祖先声望。社会上出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
A.婚姻择偶观念巨大变化 B.等级差别的消失
C.门第观念淡化 D.科举制快速发展
4.(2023·湖北期末)宋太祖时期,政府规定:土地买卖的契约须注明立契人的姓名、顷亩、田色、坐落、四界、原业税钱及交易钱额等再向官府纳税,经官府勘验无误,注籍加印后,田产交易才是合法且有效的。田土产生纠纷,一旦经官处置,“唯凭契约”。这表明当时( )
A.土地经营理念发生变化
B.重视规范田产交易秩序
C.政府严厉抑制土地兼并
D.商业交易的媒介纸币化
5.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写道:“唐人作富贵诗,多纪其奉养器服之盛,乃贫眼所惊耳(在贫困人的眼里很惊奇)……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没有接触过富贵人家)。”这反映出( )
A.北宋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B.唐朝诗人眼光受贫穷限制
C.唐宋文人的思想难以融合
D.作者反对奢靡的社会风气
6.(2023·广西模拟)两宋时期,出现江南大量种植粟、麦、豆,江北广种水稻的现象,棉花的种植也由福建、广东推广到江淮、川蜀一带。这种现象说明( )
A.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 B.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
C.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D.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
7.(2023·四川雅安)宋瓷艺术以其端庄典雅、清新质朴、含蓄隽永的美学特征著称于世,与唐瓷的恢宏富丽、恣纵豪放形成鲜明的对照。宋瓷的这种艺术风格得益于( )
A.商品经济发展丰富社会生活
B.开明的外交政策促使文化兼容并蓄
C.理学形成与价值追求的结合
D.文学艺术的世俗化促使审美优雅化
8.(2023·河北张家口)宋代,盐业除官营外,又有官督私营,或私营而由官府专卖。地主豪强则私开盐井,生产私盐。私营的冶铁业,由朝廷专设的“监”“冶”管理、控制。著名的徐州利国监,有三十六冶,每冶各百余人。这可以用来说明宋代( )
A.政府盐铁官营面临着挑战
B.手工业的经营方式比较灵活
C.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D.私营手工业的生产效益突出
9.北宋钱币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10多倍,并出现了纸币。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流通规模扩大 B.对外贸易的发展
C.商品种类日益丰富 D.边境市场的繁荣
10.《元史·食货志》记载:“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这反映出元朝(  )
A.北方粮食产量降低 B.南北交通运输线路少
C.江南经济地位凸显 D.燕地经济发展较缓慢
11.南宋政府规定:“诸市舶纲首,能招诱舶舟,抽解物货,累价及五万贯、十万贯者,补官有差。”“有亏蕃商者,皆重置其罪。”这些规定(  )
A.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B.增进了宋辽两国的友谊
C.大大推动了纸币的普及 D.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12.有学者指出,宋代出现了政治上“贱不必不贵”、经济上“贫不必不富”、职业上“士多出于商”的现象。这反映了(  )
A.重农抑商观念更加坚固 B.社会流动趋势增大
C.坊市制度已被打破 D.国家控制日益松弛
二、非选择题
13.(2023·山东潍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朝百姓的“出路”与“活路”
自秦迄清,主要王朝之中,秦、西汉、东汉、隋、唐、元、明、清之覆灭,都是亡于内乱。唯独宋朝,二度倾覆,皆缘外患。宋朝立国的320年间,不是没有昏君奸臣,也不是没有民众造反。那么,历代王朝,为何唯独宋朝没有亡于内乱?语其大者,盖在于宋朝比较好地为内部臣民解决好了两条“路”——“出路”与“活路”是也。王朝的属下臣民,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能力有追求的精英分子,再一类是养家糊口的普通百姓。对于精英,应该给他们“出路”;对于百姓,应该给他们“活路”。
●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盖累圣留心,讲求曲尽,以谓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才)是择。各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薄厚于其间。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卷113《论逐路取人札子》
●仁宗天圣五年下诏:“自今后,客户(佃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宋会要辑稿·食货》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以“宋朝百姓的‘出路’与‘活路’”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一、选择题
1.(2023·辽宁沈阳)北宋思想家李殿提出:“夫奢则以为荣,俭则以为辱,不顾家之有亡,汲汲以从俗为事者,民之常情也。是故,为之禁令,地美收多则用之丰,地恶收少则用之省。”这反映出北宋时期( )
A.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 B.社会商品经济发达
C.主流思想为程朱理学 D.区域经济发展失衡
[解析] 根据材料“夫奢则以为荣,俭则以为辱”“美收多则用之丰,地恶收少则用之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以奢侈为荣,以节俭为辱,侧面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发达,百姓生活较之前富足,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政治方面,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程朱理学,排除C项;“地美收多则用之丰,地恶收少则用之省”反映了收入与消费的关系,而非“区域经济发展失衡”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3·辽宁丹东)集市贸易中介绍买卖双方贸易活动的经纪人被冠以“牙人”称号,始见于唐代。宋时牙人的种类增多,他们在边贸互市、城乡交流等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起着信息传递、媒介沟通、经营代理等重要作用。宋代牙人的发展( )
A.说明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得益于当时商品经济发展
C.大大提高了工商业者社会地位
D.促使政府放松了社会控制
[解析] 依据材料“宋时牙人的种类增多,他们在边贸互市、城乡交流等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起着信息传递、媒介沟通、经营代理等重要作用”可以看出,宋朝牙人的增多,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同时也得益于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封建政府不可能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政府对社会的控制放松,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3·辽宁营口)宋朝时,大批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不再关心祖先声望。社会上出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
A.婚姻择偶观念巨大变化 B.等级差别的消失
C.门第观念淡化 D.科举制快速发展
[解析] 材料“大批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官居高位……‘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反映出宋代阶层流动更加频繁,门第观念淡化,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门第观念淡化,婚姻择偶观念巨大变化只是其中一部分,排除A项;等级差别的消失,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是门第观念淡化,不是科举制快速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3·湖北期末)宋太祖时期,政府规定:土地买卖的契约须注明立契人的姓名、顷亩、田色、坐落、四界、原业税钱及交易钱额等再向官府纳税,经官府勘验无误,注籍加印后,田产交易才是合法且有效的。田土产生纠纷,一旦经官处置,“唯凭契约”。这表明当时( )
A.土地经营理念发生变化
B.重视规范田产交易秩序
C.政府严厉抑制土地兼并
D.商业交易的媒介纸币化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土地买卖的契约须注明立契人的姓名、顷亩、田色、坐落、四界、原业税钱及交易钱额等再向官府纳税,经官府勘验无误,注籍加印后,田产交易才是合法且有效的”信息可知,当时政府是很重视规范田产交易秩序的,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土地交易行为而不是土地经营理念发生变化,排除A项;两税法实施以来政府不抑土地兼并逐渐成为常态,因此宋初不存在“政府严厉抑制土地兼并”的行为,排除C项;题干材料涉及的土地买卖交易并没有规定商业交易的媒介必须是纸币(交子),排除D项。故选B项。
5.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写道:“唐人作富贵诗,多纪其奉养器服之盛,乃贫眼所惊耳(在贫困人的眼里很惊奇)……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没有接触过富贵人家)。”这反映出( )
A.北宋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B.唐朝诗人眼光受贫穷限制
C.唐宋文人的思想难以融合
D.作者反对奢靡的社会风气
[解析] 依据材料“乃贫眼所惊耳(在贫困人的眼里很惊奇)……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没有接触过富贵人家)”可以看出,北宋时期经济发展水平较之唐朝,更加的发达,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唐朝诗人作富贵诗,反映当时具体现实,并未涉及其受贫穷限制,排除B项;“难以融合”表述绝对,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作者对社会风气的评价,排除D项。故选A项。
6.(2023·广西模拟)两宋时期,出现江南大量种植粟、麦、豆,江北广种水稻的现象,棉花的种植也由福建、广东推广到江淮、川蜀一带。这种现象说明( )
A.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 B.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
C.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D.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江南出现大量种植粟、麦、豆,江北广种水稻的现象”说明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D项正确;A项中“开始打破”说法绝对,排除;经济重心南移早在两宋前就已经开始,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生态环境破坏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7.(2023·四川雅安)宋瓷艺术以其端庄典雅、清新质朴、含蓄隽永的美学特征著称于世,与唐瓷的恢宏富丽、恣纵豪放形成鲜明的对照。宋瓷的这种艺术风格得益于( )
A.商品经济发展丰富社会生活
B.开明的外交政策促使文化兼容并蓄
C.理学形成与价值追求的结合
D.文学艺术的世俗化促使审美优雅化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宋朝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造就了人们内敛的性格,体现在艺术上便形成了“端庄典雅、清新质朴、含蓄隽永”的价值追求,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宋瓷端庄典雅、清新质朴、含蓄隽永的美学特征,并没有体现社会生活的丰富与否,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宋瓷艺术文化的兼容并蓄,排除B项;D项中“世俗化”和“优雅化”是两个方向,二者并非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排除。故选C项。
8.(2023·河北张家口)宋代,盐业除官营外,又有官督私营,或私营而由官府专卖。地主豪强则私开盐井,生产私盐。私营的冶铁业,由朝廷专设的“监”“冶”管理、控制。著名的徐州利国监,有三十六冶,每冶各百余人。这可以用来说明宋代( )
A.政府盐铁官营面临着挑战
B.手工业的经营方式比较灵活
C.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D.私营手工业的生产效益突出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盐业有官营、官督私营、私营而官府专卖等多种经营方式,私营冶铁业由朝廷专设“监”“冶”管理、控制,这可以用来说明宋代手工业的经营方式比较灵活,B项正确;材料只是说明盐铁业经营方式比较灵活,并没有说明政府盐铁官营面临着挑战,排除A项;C项表述绝对,材料没有反映出宋代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排除;材料没有相关私营手工业生产效益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9.北宋钱币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10多倍,并出现了纸币。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流通规模扩大 B.对外贸易的发展
C.商品种类日益丰富 D.边境市场的繁荣
【解析】货币总量的增加反映出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故A项正确;外贸的发展虽然需要一些货币,但不会导致货币总量的大量增加,况且对外贸易中,不见得只用中方货币,故B项错误;商品类别增加与铸币量之间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边境市场是宋朝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但与铸币量之间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10.《元史·食货志》记载:“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这反映出元朝(  )
A.北方粮食产量降低 B.南北交通运输线路少
C.江南经济地位凸显 D.燕地经济发展较缓慢
【解析】材料“无不仰给于江南”反映出江南的经济地位突出,故选C项。
11.南宋政府规定:“诸市舶纲首,能招诱舶舟,抽解物货,累价及五万贯、十万贯者,补官有差。”“有亏蕃商者,皆重置其罪。”这些规定(  )
A.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B.增进了宋辽两国的友谊
C.大大推动了纸币的普及 D.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南宋政府规定对外贸易到达一定数量的进行补贴,严禁坑害外来客商,这些规定都有利于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故D项正确;南宋政府鼓励对外贸易,能够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排除A项;南宋对外贸易的对象并非辽国,排除B项;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和纸币的普及无关,排除C项。
12.有学者指出,宋代出现了政治上“贱不必不贵”、经济上“贫不必不富”、职业上“士多出于商”的现象。这反映了(  )
A.重农抑商观念更加坚固 B.社会流动趋势增大
C.坊市制度已被打破 D.国家控制日益松弛
【解析】材料“贱不必不贵”“贫不必不富”“士多出于商”表明社会阶层流动倾向较为显著,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13.(2023·山东潍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朝百姓的“出路”与“活路”
自秦迄清,主要王朝之中,秦、西汉、东汉、隋、唐、元、明、清之覆灭,都是亡于内乱。唯独宋朝,二度倾覆,皆缘外患。宋朝立国的320年间,不是没有昏君奸臣,也不是没有民众造反。那么,历代王朝,为何唯独宋朝没有亡于内乱?语其大者,盖在于宋朝比较好地为内部臣民解决好了两条“路”——“出路”与“活路”是也。王朝的属下臣民,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能力有追求的精英分子,再一类是养家糊口的普通百姓。对于精英,应该给他们“出路”;对于百姓,应该给他们“活路”。
●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盖累圣留心,讲求曲尽,以谓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才)是择。各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薄厚于其间。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卷113《论逐路取人札子》
●仁宗天圣五年下诏:“自今后,客户(佃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宋会要辑稿·食货》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以“宋朝百姓的‘出路’与‘活路’”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 题目:宋朝百姓的“出路”与“活路”
论述:自秦迄清,主要王朝之中,秦、西汉、东汉、隋、唐、元、明、清之覆灭,都是亡于内乱。唯独宋朝,二度倾覆,皆缘外患。为何唯独宋朝没有亡于内乱?宋朝比较好地为内部臣民解决好了两条“路”——“出路”与“活路”。“出路”是精英分子的上升通道,宋朝完善了科举制,实行殿试,保证了官员选拔的公平性,为社会底层的精英人士打开了向社会上层晋升的通道,形成向学的社会风气,有利于社会稳定。“活路”表现为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宋朝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水平极高的时期。经济、文化发展,使百姓生活得到改善。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人身束缚减轻。宋朝政府适当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社会阶层流动加快。宋朝较好地处理了百姓的“出路”与“活路”,因此宋朝国内社会稳定,没有亡于内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