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综合检测(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综合检测(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2 17:3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一、选择题
1.古印度《摩奴法典》规定:“首陀罗和‘贱民’以任何一部分肢体打击高种姓的人,那么他必须被截去那部分肢体。如果议论婆罗门,则用沸油灌进他的嘴巴和耳朵里。首陀罗不应有任何财产,他的主人可以拿走他的一切”。这说明种姓制度本质是(  )
A.贵贱分明、职业世袭 B.法律地位不平等 C.维护奴隶主特权 D.是婆罗门教的产物
2.在古埃及,主神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神威莫测;在古希腊诸神的地位并没有明显的等级划分。这反映了(  )
A.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同构性 B.地理环境决定文明发展的特点
C.理性精神与宗教神学有机结合 D.各地的神话传说渗透人文精神
3.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把公元前9世纪~前3世纪称作“轴心时代”。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苏格拉底和孔子“相通的地方”是(  )
A.探讨社会伦理    B.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C.理性思维方式   D.注重宇宙自然研究
4.印度种姓制度四个种姓的职业是世袭不变的,异姓通婚是被禁止的,他们在经济上、政治上、社会上、宗教上的权利和义务都不同,都有严格的区别,很难越雷池一步。这说明该制度(  )
A.实质上是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 B.成为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
C.严重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发展 D.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5.一万六千多年前,北半球气候转暖为农业的产生及发展提供了契机。人类历时数千年,将野生动植物驯化、培植。此阶段后,在西亚两河流域新月地区、北非尼罗河流域、东亚黄河长江流域、南亚印度河恒河平原、巴尔干南部爱琴海沿岸等少数分散地区出现了城市、国家、文字等文明标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候变化是文明产生的根本原因 B.农业畜牧业的发展是文明出现的前提
C.古代早期文明呈现出单一性特点 D.早期各地区的古代文明都是农耕文明
6.《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人的屋里突然起火,来帮助灭火的人觊觎属于房主的家具,拿了属于房主的家具,这个人应该被扔到那正在燃烧的火里”。这表明法典(  )
A.体现商品经济的要求 B.维护了全体民众的利益
C.注重调和阶级矛盾  D.强调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7.公元前3500年左右,两河流域产生了最初的文明。下列关于两河流域文明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制定了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②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史诗——《摩诃婆罗多》
③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象形文字
④最早使用战车作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下表为古巴比伦西帕尔地区不动产契约中承租人情况简表。这反映了该地区(  )
承租人身份 无身份 法官 沙马什那迪图 神庙主持 神庙歌手
契约数(个) 344 6 2 3 1
承租人身份 理发师 将军 校尉 信使 神庙房屋监护
契约数(个) 1 2 4 1 1
承租人身份 商人总监 长矛队长 民族长 占卜师
契约数(个) 2 1 1 2
A.社会等级秩序森严 B.制定法律规范经济行为
C.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D.商业借贷现象普遍存在
9.古代的亚述帝国组建了一支包括情报人员、步兵、骑兵、工程兵等在内的复合型军队并征服了西亚和埃及;罗马帝国强大的兵团,把整个地中海地区统一起来,势力达到莱茵河和不列颠;埃及也向西亚方向扩张。下列符合材料主题的是(  )
A.东西文明在碰撞中的融合 B.文明古国对世界的贡献
C.早期文明具有军事扩张性 D.世界文明已经连为一体
10.下面是古代文明概况表。由此可知,古代文明(  )
地区 地理环境 最早培育的作物 文字
西亚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 大麦、小麦、豆类 楔形文字
东北非 尼罗河流域 — 象形文字
东亚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水稻、粟 甲骨文
希腊 爱琴海附近岛屿 — 腓尼基字母
A.丰富多彩、多元发展 B.创立文字、彼此借鉴 C.人口流动、文明融合 D.依据大河、农耕为主
11.世界文明分为东西方两大体系,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古代埃及和古巴比伦为东方文明,古希腊、古罗马为西方文明。这两种文明成果中 (  )
A.东方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西方文明发源于沿海或海洋
B.苏美尔人发明了1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的产量
C.《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D.东方文明都是亚洲国家,西方文明都是欧洲国家
12.由于从丝绸之路输入的中国提花丝织品比较昂贵,古罗马人便将成本较低的素织物拆开,取其丝线与当地的亚麻纱线交织,或以丝为原料重新纺制成纱线,织成符合市场需求的轻薄且半透明的纺织品。对上述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
A.中国丝织品畅销世界各地
B.丝绸之路连接东西方经济文化圈
C.罗马的丝织技术超过中国
D.传统西方文化崇尚廉俭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双方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许多希腊商人、士兵、学者和移民来到西亚、埃及,其生活方式、风俗、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东方,同时也从东方汲取了不少文化养分。
材料二 随着中国与中亚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展,对丝绸之路的关注也再次升温。这条始于公元前2世纪的古代亚欧大陆长距离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交通大动脉,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希腊、罗马文化等连接起来,被认为是东西方文明的融合、交流之路。在这条昔日的丝绸之路古道上,遍布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
(1)材料一是如何评价亚历山大东征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战争的认识。(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丝绸之路的影响。(3分)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种文明交往方式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请结合史实简要说明理由。(9分)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一、选择题
1.古印度《摩奴法典》规定:“首陀罗和‘贱民’以任何一部分肢体打击高种姓的人,那么他必须被截去那部分肢体。如果议论婆罗门,则用沸油灌进他的嘴巴和耳朵里。首陀罗不应有任何财产,他的主人可以拿走他的一切”。这说明种姓制度本质是(  )
A.贵贱分明、职业世袭 B.法律地位不平等 C.维护奴隶主特权 D.是婆罗门教的产物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摩奴法典》规定首陀罗和“贱民”在法律上的地位低于高种姓的人,A项和B项是种姓制度的特点,D项是种姓制度的来源,题目问的是种姓制度的本质,因此选择C项。
2.在古埃及,主神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神威莫测;在古希腊诸神的地位并没有明显的等级划分。这反映了(  )
A.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同构性 B.地理环境决定文明发展的特点
C.理性精神与宗教神学有机结合 D.各地的神话传说渗透人文精神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古代埃及建立起以法老为核心的等级制度,而古希腊则推行民主制度,因此现实世界中的社会关系反映到神学领域即“在古埃及,主神高高在上;在古希腊诸神的地位并没有明显的等级划分”,反映出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同构性,故选A项;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但“决定”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理性是指独立思考、不盲从的精神,而材料考查古埃及和古希腊神话不同的原因,排除C项;古希腊神话故事中有许多渗透了人文精神,但是各地神话都渗透人文精神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3.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把公元前9世纪~前3世纪称作“轴心时代”。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苏格拉底和孔子“相通的地方”是(  )
A.探讨社会伦理    B.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C.理性思维方式   D.注重宇宙自然研究
解析:苏格拉底是希腊三贤之一,他主张认识人自己,强调人本身的价值,要求思想解放,并且对社会伦理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观点,孔子则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克己复礼”,恢复旧的社会秩序,制定了一套社会伦理道德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两人的共同之处是都探讨社会伦理,故选A项;孔子并没有主张保护私有财产,其思想主要在政治、伦理和教育方面,排除B项;理性思维方式在欧洲主要出现在启蒙运动后,苏格拉底时期还未形成理性的思维方式,排除C项;孔子的教育观念比较传统,重视的也是儒家的经典,不注重宇宙自然研究,排除D项。
4.印度种姓制度四个种姓的职业是世袭不变的,异姓通婚是被禁止的,他们在经济上、政治上、社会上、宗教上的权利和义务都不同,都有严格的区别,很难越雷池一步。这说明该制度(  )
A.实质上是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 B.成为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
C.严重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发展 D.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解析:据材料“印度种姓制度四个种姓的职业是世袭不变的,异姓通婚是被禁止的,他们在经济上、政治上、社会上、宗教上的权利和义务都不同,都有严格的区别,很难越雷池一步”,可知印度种姓制度等级森严,世袭传承,故选A项;印度种姓制度中主掌宗教祭祀的婆罗门地位最高,说明其更多是维护宗教人士的利益,排除B项;印度种姓制度是印度文明形成过程的重要标志,排除C项;种姓制度等级森严,不利于印度的统一和团结,排除D项。
5.一万六千多年前,北半球气候转暖为农业的产生及发展提供了契机。人类历时数千年,将野生动植物驯化、培植。此阶段后,在西亚两河流域新月地区、北非尼罗河流域、东亚黄河长江流域、南亚印度河恒河平原、巴尔干南部爱琴海沿岸等少数分散地区出现了城市、国家、文字等文明标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候变化是文明产生的根本原因 B.农业畜牧业的发展是文明出现的前提
C.古代早期文明呈现出单一性特点 D.早期各地区的古代文明都是农耕文明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由于北半球的气候变暖,农业开始产生并获得了发展,同时,人类历经数千年之久,将野生动植物进行驯化、培植,在此阶段之后,在世界少数分散地区出现了“城市、国家、文字等文明标志”,据此可知,正是由于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文明才开始出现,即农业畜牧业的发展是文明出现的前提,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良好的地理环境,而不是“气候变化”,排除A项;在题干内容中仅是述及了多个世界早期文明所出现的地区,如西亚两河流域新月地区、北非尼罗河流域、东亚黄河长江流域、南亚印度河恒河平原、巴尔干南部爱琴海沿岸等,但是并没有述及这些地区文明的特点,也就不能推断出“古代早期文明呈现出单一性特点”这一结论,排除C项;在题干内容中仅是述及了多个世界早期文明所出现的地区,如西亚两河流域新月地区等,但是并没有述及这些地区文明的类型,并且,巴尔干南部爱琴海沿岸属于海洋文明,而不是“农耕文明”,排除D项。
6.《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人的屋里突然起火,来帮助灭火的人觊觎属于房主的家具,拿了属于房主的家具,这个人应该被扔到那正在燃烧的火里”。这表明法典(  )
A.体现商品经济的要求 B.维护了全体民众的利益
C.注重调和阶级矛盾  D.强调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解析:根据材料“如果一个人的屋里突然起火,来帮助灭火的人觊觎属于房主的家具,拿了属于房主的家具,这个人应该被扔到那正在燃烧的火里”可知,题目在强调“房主的家具”的归属,对于“觊觎属于房主家具”的人进行严惩,所以应该选择D项。商品经济和阶级矛盾在题目中没有体现,排除A和C项,《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奴隶主的利益,排除D项。
7.公元前3500年左右,两河流域产生了最初的文明。下列关于两河流域文明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制定了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②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史诗——《摩诃婆罗多》
③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象形文字
④最早使用战车作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两河流域在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时期,制定了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故①正确;在古代印度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史诗——《摩诃婆罗多》 ,而不是两河流域,故②错误;古代埃及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象形文字,而不是两河流域,故③错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之间经常争战,他们最早使用了战车作战,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8.下表为古巴比伦西帕尔地区不动产契约中承租人情况简表。这反映了该地区(  )
承租人身份 无身份 法官 沙马什那迪图 神庙主持 神庙歌手
契约数(个) 344 6 2 3 1
承租人身份 理发师 将军 校尉 信使 神庙房屋监护
契约数(个) 1 2 4 1 1
承租人身份 商人总监 长矛队长 民族长 占卜师
契约数(个) 2 1 1 2
A.社会等级秩序森严 B.制定法律规范经济行为
C.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D.商业借贷现象普遍存在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承租人身份是“无身份”的占比极其之多,说明古巴比伦西帕尔地区不动产契约非常注重保护个人的私有财产权,故选C项;在题干表格内容中仅是罗列了各种承租人的身份,但是并没有表明他们之间的等级秩序问题,排除A项;题干导入语中述及的是“不动产契约”,而不是法律,排除B项;题干导入语中述及的是“不动产契约”,而不是商业借贷,排除D项。
9.古代的亚述帝国组建了一支包括情报人员、步兵、骑兵、工程兵等在内的复合型军队并征服了西亚和埃及;罗马帝国强大的兵团,把整个地中海地区统一起来,势力达到莱茵河和不列颠;埃及也向西亚方向扩张。下列符合材料主题的是(  )
A.东西文明在碰撞中的融合 B.文明古国对世界的贡献
C.早期文明具有军事扩张性 D.世界文明已经连为一体
解析:据材料“并征服了西亚和埃及;罗马帝国强大的兵团,把整个地中海地区统一起来……埃及也向西亚方向扩张”可知,古代的大帝国在发展过程中都伴随着军事扩张,故选C项;材料主旨是古代亚述帝国、罗马帝国和埃及的军事扩张,没有涉及文明的融合,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文明古国的扩张,没有涉及对世界的贡献,排除B项;据所学,世界文明连为一体是从近代开始,排除D项。
10.下面是古代文明概况表。由此可知,古代文明(  )
地区 地理环境 最早培育的作物 文字
西亚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 大麦、小麦、豆类 楔形文字
东北非 尼罗河流域 — 象形文字
东亚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水稻、粟 甲骨文
希腊 爱琴海附近岛屿 — 腓尼基字母
A.丰富多彩、多元发展 B.创立文字、彼此借鉴 C.人口流动、文明融合 D.依据大河、农耕为主
解析:据上表中多种文明类型及其文字的不同,可知为古代文明多元发展,故选A项;上表中的文字都不一样,无法得知彼此借鉴,排除B项;上述文明处于不同地区,在当时交通不便的情况下人口流动比较困难,排除C项;希腊文明依据海洋,工商业比较发达,排除D项。
11.世界文明分为东西方两大体系,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古代埃及和古巴比伦为东方文明,古希腊、古罗马为西方文明。这两种文明成果中 (  )
A.东方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西方文明发源于沿海或海洋
B.苏美尔人发明了1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的产量
C.《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D.东方文明都是亚洲国家,西方文明都是欧洲国家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是世界文明的两大组成部分,二者有明显的区别:东方文明以农耕为主,西方文明工商业发达;东方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西方文明发源于沿海或海洋。由此可知,A项正确。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故B项错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是西亚的《吉尔伽美什》,C项说法错误;古代埃及属于东方文明,但位于非洲而不是亚洲,D项说法错误。
12.由于从丝绸之路输入的中国提花丝织品比较昂贵,古罗马人便将成本较低的素织物拆开,取其丝线与当地的亚麻纱线交织,或以丝为原料重新纺制成纱线,织成符合市场需求的轻薄且半透明的纺织品。对上述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
A.中国丝织品畅销世界各地
B.丝绸之路连接东西方经济文化圈
C.罗马的丝织技术超过中国
D.传统西方文化崇尚廉俭
解析:根据材料“由于从丝绸之路输入的中国提花丝织品比较昂贵,古罗马人便将成本较低的素织物拆开……半透明的纺织品”可知,丝绸之路通过向西方输出丝织品连接东西方经济文化,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故B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古罗马人将成本较低的素织物拆开,取其丝线与当地的亚麻纱线交织,用这种方式织成符合市场需求的纺织品,没有体现中国丝织品畅销世界各地的内容,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中国纺织技术领先于世界,材料也没有体现罗马的丝织技术超过中国,故C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西方文化的廉俭问题,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双方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许多希腊商人、士兵、学者和移民来到西亚、埃及,其生活方式、风俗、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东方,同时也从东方汲取了不少文化养分。
材料二 随着中国与中亚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展,对丝绸之路的关注也再次升温。这条始于公元前2世纪的古代亚欧大陆长距离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交通大动脉,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希腊、罗马文化等连接起来,被认为是东西方文明的融合、交流之路。在这条昔日的丝绸之路古道上,遍布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
(1)材料一是如何评价亚历山大东征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战争的认识。(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丝绸之路的影响。(3分)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种文明交往方式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请结合史实简要说明理由。(9分)
答案:(1)评价:促进东西方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
认识:古代战争充满暴力和血腥,但客观上促进不同民族、国家、地区间的往来和文化交流。
(2)影响:促进东西方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交往和经贸文化交流。
(3)和平的经济文化交往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理由:正面: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先进文化,促进中日友好交往等;反面:亚历山大东征伴随着奴役杀戮战乱,客观上促进不同民族国家地区间的往来和文化交流,但破坏巨大,不是文明交往的主流方式。
解析:(1)评价:根据“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双方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同时也从东方汲取了不少文化养分”得出促进东西方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认识:根据所学,可从古代战争血腥性和客观上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分析回答。(2)影响:根据“古代亚欧大陆长距离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交通大动脉”“是东西方文明的融合、交流之路”得出促进东西方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交往和经贸文化交流。(3)根据所学可知和平的经济文化交往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理由:可列举正面例子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先进文化,促进中日友好交往等;反面例子可列举亚历山大东征客观上促进不同民族国家地区间的往来和文化交流,但破坏巨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