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一、选择题
1.“随着他的东征,希腊的雕塑和建筑不断地出现在东方的很多城市,同时这些地区的思想也影响了希腊,东方的科学知识也随着战争源源不断地传入希腊,尤其是天文学和数学极大地丰富了西方的知识宝库。”材料旨在强调 ( )
A.波斯帝国扩张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
B.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C.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的贡献
D.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成就
2.梭伦为了鼓动雅典人重开争夺萨拉米斯岛之战,在广场上当众朗诵自己的诗歌,促使雅典人废除了禁止公民提议争夺萨拉米斯岛的法律。某主战派统帅在战前说服雅典人把金钱用于建造海军,在战时又说服雅典人留在萨拉米斯。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领袖人物具有绝对权威
B.平民与贵族的关系融洽
C.智者学派雄辩术的普及
D.公民直接参与城邦事务
3.从公元前8世纪初开始的二百多年间,由于人口增多,希腊的众多城邦组织本邦的部分居民向外迁移,另立家园,建立起140多座新的城邦,奠定了古代希腊的广阔疆域。这些行动 ( )
A.形成了“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
B.具有殖民扩张、争夺霸权的特征
C.扩大了地中海贸易圈
D.瓦解了城邦民主政治
4.某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吠舍骂了要罚款150到200帕那,首陀罗骂了,就要遭受极刑。”这一规定出自 ( )
A.古代印度
B.古代中国
C.古巴比伦王国
D.古代埃及
5.《摩奴法典》规定不同种姓的人不能待在同一个房间里,不能同桌吃饭,不能同饮一口井里的水。不同种姓的人严格禁止通婚,以便使种姓的划分永久化。这表明,种姓制度 ( )
A.造成了阶层的隔离
B.有利于社会成员流动
C.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D.实现了社会和谐发展
6.“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古代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尼罗河定期泛滥,给人民带来灾难
B.地理环境对文明产生有重要影响
C.古代埃及文明是世界最早的文明之一
D.人民群众是古代埃及文明的创造者
7.历史研究表明,苏美尔人所创造的文字,实为以后阿卡德文、巴比伦文、赫梯文、亚述文、埃兰文、波斯文以及米坦尼文的始祖。这反映出 ( )
A.苏美尔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文字的部族
B.古代两河流域始终处于政治分裂状态
C.文明的交流使两河流域的文化趋于统一
D.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具有一定的共性
8.由于从丝绸之路输入的中国提花丝织品比较昂贵,古罗马人便将成本较低的素织物拆开,取其丝线与当地的亚麻纱线交织,或以丝为原料重新纺制成纱线,织成符合市场需求的轻薄且半透明的纺织品。对上述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
A.中国丝织品畅销世界各地
B.丝绸之路连接东西方经济文化圈
C.罗马的丝织技术超过中国
D.传统西方文化崇尚廉俭
9.(2023·广东河源)《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人打掉了与他地位相同的人的牙齿,那么也应打掉他的牙齿……如果一个人打了地位比他高的人的嘴巴,那么他应在集会上被牛皮鞭打六十下”。这反映出古巴比伦( )
A.统治者崇尚严刑峻法
B.平等保护公民权益
C.法律渗透公平和正义
D.法律维护等级秩序
10.(2023·云南曲靖)《薄伽梵歌》是古印度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的经典篇章,其重要理论是:“自己的职责即使不完善,也胜似圆满地执行他人职责;从事自己本性决定的工作,他就不会犯下什么罪过。”据此可知,该理论意在( )
A.维系严格的等级制度
B.提高古代印度的行政效能
C.强调以能力划分阶层
D.保障平民阶层的基本利益
11.公元前6世纪,大流士把波斯帝国划分为23个行省。每个省设立总督一人,掌握本省的行政、司法和税收大权;另设一个军事首长,统领驻军。军事首长与总督互不隶属,互相监督,互相告发。大流士这一举措( )
A.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改变了西亚社会风俗
D.规范了税收系统
12.(2023·江苏镇江)《世界史纲》写道:“亚历山大去世以前,尤其是在他去世以后,人们有时间对他进行考虑时,关于一个世界性的法律和组织的想法在人们心目中已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概念了。”作者意在说明亚历山大远征( )
A.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B.影响了人们的世界观
C.促进世界性法律的出现
D.扩大了希腊文化影响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希腊的法治思想主要围绕平民的基本权利问题而展开,明显带有民主性、平等性,其追求的平等化目标基本得以实现。春秋战国的法治思想主要是为了巩固君权,关于平民的政治权利,在战国的法令法规中,根本找不到任何影子。
——王利玲、李成生《春秋战国与古希腊的
“法治”思想之比较》,有改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角度对古代希腊和春秋战国的法治思想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东方的大江大河还孕育了两河流域、印度和中国古老的农耕文明。在河水的滋润下,两岸沃野千里,庄稼茂盛。世代定居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星罗棋布的村落中繁衍生息,过着宁静的生活。由于农业生产需要水利灌溉,修建巨大的水利工程,不是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家庭所能承担的,必须有统一的中央管理机构;面对外来民族的侵犯,弱小分散的村社组织没有能力组织有效的反抗,需要统一指挥的国家政权。因此在这些大河流域的广袤土地上,中央集权专制国家应运而生。古代农业生产依赖土地、阳光和水利,因而土地神、太阳神、水神等自然神在农业社会的原始信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材料二 古典民主是直接民主制,奉行的宗旨和原则是自由和平等,自由体现于政治生活为“人人轮番当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平等则要求“数学(数量)平等”,就是说“全体公民人人相等”。所以,政事须经公民集体议决,由大多数人的意志裁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施治生《试论古代的民主与共和》
材料三 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双方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许多希腊商人、士兵、学者和移民来到西亚、埃及,其生活方式、风俗、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东方,同时也从东方汲取了不少文化养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亚非四大文明区域的共同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类早期文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并简要评价。(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亚历山大东征。(3分)
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一、选择题
1.“随着他的东征,希腊的雕塑和建筑不断地出现在东方的很多城市,同时这些地区的思想也影响了希腊,东方的科学知识也随着战争源源不断地传入希腊,尤其是天文学和数学极大地丰富了西方的知识宝库。”材料旨在强调 ( )
A.波斯帝国扩张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
B.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C.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的贡献
D.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成就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随着他的东征,希腊的雕塑和建筑不断地出现在东方的很多城市”,可知与亚历山大的东征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历经10年征战,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同时也把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希腊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B项符合题意。
2.梭伦为了鼓动雅典人重开争夺萨拉米斯岛之战,在广场上当众朗诵自己的诗歌,促使雅典人废除了禁止公民提议争夺萨拉米斯岛的法律。某主战派统帅在战前说服雅典人把金钱用于建造海军,在战时又说服雅典人留在萨拉米斯。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领袖人物具有绝对权威
B.平民与贵族的关系融洽
C.智者学派雄辩术的普及
D.公民直接参与城邦事务
解析:由材料“促使雅典人废除了禁止公民提议争夺萨拉米斯岛的法律”“又说服雅典人留在萨拉米斯”可知梭伦通过朗诵诗歌鼓动民众,主站派的统帅在战前战中说服雅典人,他们都是为了获取民众的支持,说明雅典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直接决定城邦事务,故选D项。材料中梭伦和统帅都要获得民众支持,说明领袖人物需要服从公民大会的安排,没有具备“绝对权威”,排除A项;“融洽”表述不符合雅典社会史实,梭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且材料中没有涉及平民与贵族间的关系,排除B项;“普及”表述过于绝对,且梭伦和统帅的行为是为了获得民众的支持,排除C项。
3.从公元前8世纪初开始的二百多年间,由于人口增多,希腊的众多城邦组织本邦的部分居民向外迁移,另立家园,建立起140多座新的城邦,奠定了古代希腊的广阔疆域。这些行动 ( )
A.形成了“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
B.具有殖民扩张、争夺霸权的特征
C.扩大了地中海贸易圈
D.瓦解了城邦民主政治
解析:新城邦拓展了古希腊的疆域,扩大了对外贸易,即扩大了地中海贸易圈,故C项符合题意。
4.某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吠舍骂了要罚款150到200帕那,首陀罗骂了,就要遭受极刑。”这一规定出自 ( )
A.古代印度
B.古代中国
C.古巴比伦王国
D.古代埃及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题干描述反映古代印度四个种姓法律地位的不平等。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5.《摩奴法典》规定不同种姓的人不能待在同一个房间里,不能同桌吃饭,不能同饮一口井里的水。不同种姓的人严格禁止通婚,以便使种姓的划分永久化。这表明,种姓制度 ( )
A.造成了阶层的隔离
B.有利于社会成员流动
C.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D.实现了社会和谐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不能待在同一个房间里……以便使种姓的划分永久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种姓制度造成了古代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严重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不利于社会进步,故A项正确,B、C两项错误。种姓制度严重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和谐发展,排除D项。
6.“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古代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尼罗河定期泛滥,给人民带来灾难
B.地理环境对文明产生有重要影响
C.古代埃及文明是世界最早的文明之一
D.人民群众是古代埃及文明的创造者
解析:根据材料“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可知,材料旨在阐述尼罗河定期泛滥对古代埃及农业生产的作用,进而推动古代埃及文明的发展,故A项错误,B项正确。C、D两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
7.历史研究表明,苏美尔人所创造的文字,实为以后阿卡德文、巴比伦文、赫梯文、亚述文、埃兰文、波斯文以及米坦尼文的始祖。这反映出 ( )
A.苏美尔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文字的部族
B.古代两河流域始终处于政治分裂状态
C.文明的交流使两河流域的文化趋于统一
D.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具有一定的共性
解析:题干材料表明苏美尔人创造的文字成为许多文字的始祖,这表明文明的交融使古代地域文明具有一定的共性。
8.由于从丝绸之路输入的中国提花丝织品比较昂贵,古罗马人便将成本较低的素织物拆开,取其丝线与当地的亚麻纱线交织,或以丝为原料重新纺制成纱线,织成符合市场需求的轻薄且半透明的纺织品。对上述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
A.中国丝织品畅销世界各地
B.丝绸之路连接东西方经济文化圈
C.罗马的丝织技术超过中国
D.传统西方文化崇尚廉俭
解析:根据材料“由于从丝绸之路输入的中国提花丝织品比较昂贵,古罗马人便将成本较低的素织物拆开……半透明的纺织品”可知,丝绸之路通过向西方输出丝织品连接东西方经济文化,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故B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古罗马人将成本较低的素织物拆开,取其丝线与当地的亚麻纱线交织,用这种方式织成符合市场需求的纺织品,没有体现中国丝织品畅销世界各地的内容,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中国纺织技术领先于世界,材料也没有体现罗马的丝织技术超过中国,故C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西方文化的廉俭问题,故D项错误。
9.(2023·广东河源)《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人打掉了与他地位相同的人的牙齿,那么也应打掉他的牙齿……如果一个人打了地位比他高的人的嘴巴,那么他应在集会上被牛皮鞭打六十下”。这反映出古巴比伦( )
A.统治者崇尚严刑峻法
B.平等保护公民权益
C.法律渗透公平和正义
D.法律维护等级秩序
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据材料可知,《汉谟拉比法典》规定,两个人之间发生肢体冲突时,对象不同,法律惩罚程度不同,如果对象涉及地位高于自己的人,将会受到严惩,这说明《汉谟拉比法典》凸显明显的等级性,D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严刑峻法,而是法律量刑的等级性色彩明显,排除A项;B项说法既不符史实,也不符题意,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汉谟拉比法典》中的不公平和不正义,排除C项。故选D项。
10.(2023·云南曲靖)《薄伽梵歌》是古印度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的经典篇章,其重要理论是:“自己的职责即使不完善,也胜似圆满地执行他人职责;从事自己本性决定的工作,他就不会犯下什么罪过。”据此可知,该理论意在( )
A.维系严格的等级制度
B.提高古代印度的行政效能
C.强调以能力划分阶层
D.保障平民阶层的基本利益
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古印度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宣扬社会成员须履行各自的职责和义务、遵守个人本分,意在维系严格的等级制度,A项正确;提高古代印度的行政效能与“从事自己本性决定的工作,他就不会犯下什么罪过”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以种姓身份而非以能力划分阶层,排除C项;材料没有特别强调保障平民阶层基本利益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11.公元前6世纪,大流士把波斯帝国划分为23个行省。每个省设立总督一人,掌握本省的行政、司法和税收大权;另设一个军事首长,统领驻军。军事首长与总督互不隶属,互相监督,互相告发。大流士这一举措( )
A.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改变了西亚社会风俗
D.规范了税收系统
解析: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可知大流士在“地方上”设行省,以便控制地方。行省的总督和军事首长“互不隶属,互相监督,互相告发”,这样有利于防止地方专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通过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削弱地方权力,以加强中央集权,与“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不体现是否改变了西亚社会风俗,排除C项; 材料不仅仅涉及“税收”,D项不能全面概括材料,排除D 项。故选B项。
12.(2023·江苏镇江)《世界史纲》写道:“亚历山大去世以前,尤其是在他去世以后,人们有时间对他进行考虑时,关于一个世界性的法律和组织的想法在人们心目中已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概念了。”作者意在说明亚历山大远征( )
A.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B.影响了人们的世界观
C.促进世界性法律的出现
D.扩大了希腊文化影响
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亚历山大帝国。根据“关于一个世界性的法律和组织的想法在人们心目中已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概念了。”可得出亚历山大东征,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形成世界性的法律概念,说明影响并拓展了人们的世界观,B项正确;材料强调视野的拓展,而不是各地联系的加强,排除A项;材料中的法律只是一种概念,而不是真的世界性法律出现,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强调东征的希腊化,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希腊的法治思想主要围绕平民的基本权利问题而展开,明显带有民主性、平等性,其追求的平等化目标基本得以实现。春秋战国的法治思想主要是为了巩固君权,关于平民的政治权利,在战国的法令法规中,根本找不到任何影子。
——王利玲、李成生《春秋战国与古希腊的
“法治”思想之比较》,有改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角度对古代希腊和春秋战国的法治思想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
答案:示例:
观点一:古希腊和春秋战国时期平民政治权利的差异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古希腊半岛“多山少平原、三面环海”的自然环境促使希腊逐步形成了小国寡民的城邦民主政治;中国幅员辽阔,内陆平原广阔则更适合也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
希腊城邦时期,奴隶制工商业比较发达,广泛的海外贸易及其他经济和文化交往活动,使其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接受了平等互利的观念。春秋战国时代农耕文明发展,小农经济兴起,出于巩固统治和国家发展的需要强化了对平民的政治控制。
古希腊个人主义发展,人文精神滥觞,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国家逐步从分裂走向统一,中央集权思想产生;同时百家争鸣兴起,法治思想和集权思想被多数统治者所采纳,难以形成民主思潮。
综上,古希腊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法治思想中关于平民权利的差异是自然地理环境、经济活动、社会人文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观点二:古希腊和春秋战国的法治思想产生了不同影响。对当时:古希腊的法治思想把雅典的民主政治进一步推向繁荣,也使希腊人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且普遍遵守法律;而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经过法家的发展创造出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理论,为中央集权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使人民的绝大多数成为国家共同体的附庸。
对后世:古希腊的民主和法治的传统和运行模式给人类留下了极其宝贵的遗产,为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生发展奠定了基础;而春秋战国的法治思想奠定了中国在封建社会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和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东方的大江大河还孕育了两河流域、印度和中国古老的农耕文明。在河水的滋润下,两岸沃野千里,庄稼茂盛。世代定居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星罗棋布的村落中繁衍生息,过着宁静的生活。由于农业生产需要水利灌溉,修建巨大的水利工程,不是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家庭所能承担的,必须有统一的中央管理机构;面对外来民族的侵犯,弱小分散的村社组织没有能力组织有效的反抗,需要统一指挥的国家政权。因此在这些大河流域的广袤土地上,中央集权专制国家应运而生。古代农业生产依赖土地、阳光和水利,因而土地神、太阳神、水神等自然神在农业社会的原始信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材料二 古典民主是直接民主制,奉行的宗旨和原则是自由和平等,自由体现于政治生活为“人人轮番当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平等则要求“数学(数量)平等”,就是说“全体公民人人相等”。所以,政事须经公民集体议决,由大多数人的意志裁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施治生《试论古代的民主与共和》
材料三 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双方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许多希腊商人、士兵、学者和移民来到西亚、埃及,其生活方式、风俗、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东方,同时也从东方汲取了不少文化养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亚非四大文明区域的共同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类早期文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并简要评价。(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亚历山大东征。(3分)
解析:(1)共同特征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政治体制、文化心理等方面概括。人类早期文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根据材料一中“东方的大江大河还孕育了两河流域、印度和中国古老的农耕文明”等信息概括回答。
(2)特点依据材料二“人人轮番当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可知轮番而治;由“政事须经公民集体议决,由大多数人的意志裁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可知是直接民主、政事由全体公民集体议决、坚持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由“全体公民人人相等”可知是自由和平等原则。评价历史事件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阐述。进步性结合所学从雅典民主政治为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以及促成雅典全面繁荣回答。局限性从雅典民主政治范围狭窄、参政方式原始以及民主方式较为落后等方面回答。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双方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同时也从东方汲取了不少文化养分”可知,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东西方经济、贸易往来,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同时也给东方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答案:(1)共同特征:亚非大河流域沃野千里,灌溉便利,动植物资源丰富,气候温暖,适宜农耕,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而孕育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亚非文明古国都是在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形成村落定居生活方式。政治上都从分散走向集中,建立中央集权国家,文化成果无比辉煌(数学、天文历法成就突出),自然神宗教信仰较明显。(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关系:人类早期文明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2)特点:轮番而治;直接民主;政事由全体公民集体议决;坚持少数服从多数、自由和平等原则。(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评价:进步性方面,雅典民主政治为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促成雅典全面繁荣。局限性方面,只适用于小国寡民范围的直接民主,少数人的民主,易滋生腐败,造成社会混乱。
(3)促进东西方经济、贸易往来;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同时也给东方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