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2 17:4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一、选择题
1.嫁资是女子出嫁时带到夫家的一笔财产。古罗马在法律上确立了嫁资返还制,规定夫妻离婚时,不管有无婚前协议,男方都必须将嫁资返还给女方,且返还的财产须与嫁资等值。嫁资返还制的施行(   )
A.维系了婚姻与家庭的稳定 B.保证了妇女对婚姻的主导权
C.促成古罗马私法体系形成 D.体现了公平公正的法治理念
2.罗马天主教会一贯把集中式平面和圆顶看作是异教庙宇的型制而严加排斥,而佛罗伦萨大教堂大圆顶却兼顾这两种型制。据此可知,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大圆顶体现了(   )
A.文艺复兴走向高雅和精致 B.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C.建筑师对神学教条的蔑视 D.宗教信仰自由的诉求
3.(2023·天津一中)苏格拉底指出,“良善的生活”绝不是像伯利克里等人那样,简单地向城邦公民发放津贴补助,以期引起公民关注和参与城邦生活,因为这只能导致公民的贪婪与物欲的增长。苏格拉底这样说是为了(   )
A.凸显知识和美德的重要性 B.激发公民参政热情
C.宣扬人文精神 D.缓解城邦财政压力
4.花剌子密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码
B.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C.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
D.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
5.(2023·淄博)腓尼基人对古代世界文明最大的贡献并非他们自制的紫色燃料,也不是航海、殖民,而是他们创制出的一套字母文字。它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由阿拉马字母发展出东西方多种字母文字,可以说“腓尼基字母”是今天多国字母的始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腓尼基人对世界文明贡献最大
B.字母文字是世界文化发展的方向
C.文明在传承中不断发展与创新
D.字母文字比象形文字更具有优势
6.(2023·安徽阜阳)15世纪以后,人文主义者倡导的个人主义“深深地镶嵌于西方人的心灵中,并且由艺术家通过刻画个性,探索者通过探测地图上未标明的海洋,征服者通过努力开拓殖民地和商业资本家通过积累大量财富等形式来体现”。这表明,人文主义(   )
A.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性质 B.开阔了欧洲人的思维方式
C.得到各阶层的普遍参与 D.未能摆脱宗教思想的束缚
7.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说:法隆寺有48座佛教建筑,它们代表了日本最古老的建筑形式,标志着艺术史和宗教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即再现了中国佛教建筑与日本文化的融合。这说明(   )
A.日本的佛教建筑艺术起源于中国
B.法隆寺是日本神道文化的代表
C.日本佛教建筑深受中国文化影响
D.法隆寺由日本政府为鉴真所建
8.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认为,“当雅典人进行公共事务的讨论时……他们听每个人的建议,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这种美德,否则城邦将不存在”。他强调雅典的存续得益于(   )
A.规范的公共事务决策程序
B.积极参政的公民群体
C.良好的道德风尚
D.发达的城邦教育
9.(2024·新乡)下图为埃及出土的嵌金化妆用品箱(约公元前1550年),木箱正面镶嵌着法老及神的形象,他们中间有象形文字描述,整齐排列的文字将整个画面分割,形成左右对称式。文字的装饰使整个画面更加饱满,文字的变化又增加了装饰的灵动性。这反映出象形文字(   )
A.起源与世俗生活密切相关
B.是希腊化时期的产物
C.具有和谐精美的装饰特征
D.主要服务于王室统治
10.18世纪的欧洲,出现了周刊和日刊,把常识与艰深的哲学探讨有机融合;涌现了大量的图书机构,开办了阅览室和“文学陈列馆”,方便人们尽情阅读而无需购买;按天出租图书这一创新行为让一些畅销书到了各种读者手里。这些现象(   )
A.得益于基础教育的普及
B.助推了思想解放潮流
C.根源于大众传媒的创新
D.发展了浪漫主义文学
11.(2024·南昌)12世纪,西欧教堂建筑风格由罗马式发展至哥特式。哥特式大教堂的部分雕刻和绘画作品中出现了有关历史、地理、生产劳动等方面的题材,如英国的韦尔斯大教堂的束柱柱头的雕刻,其中一个柱头表现一位鞋匠,另一个柱头则是一个水果商贩。这反映出当时(   )
A.艺术的神学化特征 B.社会转型的成功
C.城市的复兴与发展 D.资本主义的发展
12.(2024·宜春)如果以时间和语言区域划分,印度可分为吠陀文化、雅利安文化、达罗毗荼文化、阿萨姆文化等。如果按宗教派别区分有婆罗门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基督教文化、锡克教文化等。上述材料旨在说明印度文化具有(   )
A.宗教性 B.统一性
C.多样性 D.世界性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1月习近平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似的,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知的,伟大的古老文明更是相亲的。2 000多年前,古代中国、古代希腊的文明之光就在亚欧大陆两端交相辉映”。
材料 多元文化之间的接触、碰撞、相互学习和相互吸收形成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不断地为各地的文明增添活力。纵观世界历史,以文明多样性为基础的文明交流互鉴始终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主流。不同文化并不是孤立地、互不联系地各自发展,而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对话、相互学习、相互碰撞中携手前行。从这样的人文视角出发,可以看到人类发展史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互通有无、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
——摘编自《文明多样性彰显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的文明自信》
结合中外古代史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中关于中外文明的观点。(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一、选择题
1.嫁资是女子出嫁时带到夫家的一笔财产。古罗马在法律上确立了嫁资返还制,规定夫妻离婚时,不管有无婚前协议,男方都必须将嫁资返还给女方,且返还的财产须与嫁资等值。嫁资返还制的施行(   )
A.维系了婚姻与家庭的稳定 B.保证了妇女对婚姻的主导权
C.促成古罗马私法体系形成 D.体现了公平公正的法治理念
[解析] 嫁资是女子出嫁时带到夫家的一笔财产,从所有权来看,原本属于女性一方,因此,罗马法中的嫁资返还制维护了女性的财产所有权,体现了法律的公平公正性,D项正确;嫁资返还制是在离婚情况下执行,说明这一制度本身并不能维系婚姻与家庭的稳定,A项排除;古代罗马是男权社会,婚姻的主导权在男性而非女性,排除B项;嫁资返还制是罗马法律内容的一部分,题干中并未提及其和私法形成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
2.罗马天主教会一贯把集中式平面和圆顶看作是异教庙宇的型制而严加排斥,而佛罗伦萨大教堂大圆顶却兼顾这两种型制。据此可知,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大圆顶体现了(   )
A.文艺复兴走向高雅和精致 B.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C.建筑师对神学教条的蔑视 D.宗教信仰自由的诉求
[解析] 根据“看作是异教庙宇的型制而严加排斥”可知,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大圆顶体现了建筑师对神学教条的蔑视,故选C项;材料不能体现高雅和精致,故排除A项;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是古希腊智者运动,故排除B项;宗教信仰自由是启蒙运动时期人们的诉求,蔑视教条不等于追求信仰自由,故排除D项。
3.(2023·天津一中)苏格拉底指出,“良善的生活”绝不是像伯利克里等人那样,简单地向城邦公民发放津贴补助,以期引起公民关注和参与城邦生活,因为这只能导致公民的贪婪与物欲的增长。苏格拉底这样说是为了(   )
A.凸显知识和美德的重要性 B.激发公民参政热情
C.宣扬人文精神 D.缓解城邦财政压力
[解析] 苏格拉底认为伯利克里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只能导致公民的贪婪和物欲的增长,说明苏格拉底认为不能仅仅关注物质,应当更多关注人的精神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和美德,因此,苏格拉底的言论意在凸显知识和美德的重要性,A项正确;苏格拉底反对贪婪和物欲,是为了提升道德,而不是为了激发公民参政热情,排除B项;C项与题无关,排除;苏格拉底否定发放观剧津贴,是因为这容易引发公民的贪欲,而非增加城邦财政负担,排除D项。
4.花剌子密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码
B.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C.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
D.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
[解析] 题干中“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信息,表明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故选B项;这套数码是印度人发明的,排除A项;这套数码和伊斯兰教无关,排除C项;阿拉伯人是向欧洲传播了东方文化,而不是传播了西方文化,排除D项。
5.(2023·淄博)腓尼基人对古代世界文明最大的贡献并非他们自制的紫色燃料,也不是航海、殖民,而是他们创制出的一套字母文字。它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由阿拉马字母发展出东西方多种字母文字,可以说“腓尼基字母”是今天多国字母的始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腓尼基人对世界文明贡献最大
B.字母文字是世界文化发展的方向
C.文明在传承中不断发展与创新
D.字母文字比象形文字更具有优势
[解析] 根据材料“他们创制出的一套字母文字。它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由阿拉马字母发展出东西方多种字母文字,可以说‘腓尼基字母’是今天多国字母的始祖”可知,腓尼基字母影响了东西方多种字母文字的产生与发展,体现了文明在传承中不断发展与创新,故C项正确;“腓尼基人对世界文明贡献最大”说法绝对且材料无体现,故A项错误;“字母文字是世界文化发展的方向”本身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字母文字和象形文字的优劣,而且两种文字各有利弊,故D项错误。
6.(2023·安徽阜阳)15世纪以后,人文主义者倡导的个人主义“深深地镶嵌于西方人的心灵中,并且由艺术家通过刻画个性,探索者通过探测地图上未标明的海洋,征服者通过努力开拓殖民地和商业资本家通过积累大量财富等形式来体现”。这表明,人文主义(   )
A.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性质 B.开阔了欧洲人的思维方式
C.得到各阶层的普遍参与 D.未能摆脱宗教思想的束缚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5世纪的人文主义倡导个人主义,强调个人价值,影响了艺术家、探险者、征服者和商业资本家,这说明人文主义开阔了人的思维方式,B项正确;15世纪以后欧洲社会依然是封建社会,排除A项;C项中的“得到各阶层的普遍参与”表述绝对,排除C项;材料没有强调宗教和人文主义的关系,排除D项。
7.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说:法隆寺有48座佛教建筑,它们代表了日本最古老的建筑形式,标志着艺术史和宗教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即再现了中国佛教建筑与日本文化的融合。这说明(   )
A.日本的佛教建筑艺术起源于中国
B.法隆寺是日本神道文化的代表
C.日本佛教建筑深受中国文化影响
D.法隆寺由日本政府为鉴真所建
[解析] 题干强调了法隆寺“再现了中国佛教建筑与日本文化的融合”,也就是体现了日本佛教建筑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故C项正确;法隆寺的建造说明日本的佛教建筑艺术受到中国文化影响,但不能说明佛教建筑艺术起源于中国,故A项错误;法隆寺是日本佛教文化的代表,故B项错误;题干中没有涉及法隆寺的兴建与鉴真的关系,故D项错误。
8.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认为,“当雅典人进行公共事务的讨论时……他们听每个人的建议,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这种美德,否则城邦将不存在”。他强调雅典的存续得益于(   )
A.规范的公共事务决策程序
B.积极参政的公民群体
C.良好的道德风尚
D.发达的城邦教育
[解析] 普罗泰格拉强调雅典的存续得益于积极参政的公民群体,故选B项;决策程序指科学地决策所应遵循的基本的逻辑步骤和阶段,与材料所述“他们听每个人的建议”不符,排除A项;普罗泰格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忽视道德,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普罗泰格拉强调雅典公民参与的重要性,未涉及“城邦教育”的影响,排除D项。
9.(2024·新乡)下图为埃及出土的嵌金化妆用品箱(约公元前1550年),木箱正面镶嵌着法老及神的形象,他们中间有象形文字描述,整齐排列的文字将整个画面分割,形成左右对称式。文字的装饰使整个画面更加饱满,文字的变化又增加了装饰的灵动性。这反映出象形文字(   )
A.起源与世俗生活密切相关
B.是希腊化时期的产物
C.具有和谐精美的装饰特征
D.主要服务于王室统治
[解析] 据材料“整齐排列的文字将整个画面分割,形成左右对称式。文字的装饰使整个画面更加饱满”可知,象形文字强调对称,而象形文字的装饰使整个画面趋向饱满,这些都尽显和谐的特点,C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埃及出土的嵌金化妆用品箱的描述,无法得出象形文字起源与世俗生活密切相关,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希腊化时代是指公元前330年到公元前30年的历史时期,题干涉及时间约公元前1550年,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交代象形文字的用途,排除D项。
10.18世纪的欧洲,出现了周刊和日刊,把常识与艰深的哲学探讨有机融合;涌现了大量的图书机构,开办了阅览室和“文学陈列馆”,方便人们尽情阅读而无需购买;按天出租图书这一创新行为让一些畅销书到了各种读者手里。这些现象(   )
A.得益于基础教育的普及
B.助推了思想解放潮流
C.根源于大众传媒的创新
D.发展了浪漫主义文学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18世纪的欧洲文化教育发展较快,这有利于推动文化的传播及民众的思想解放,B项正确;当时欧洲尚未普及基础教育,A项排除;这一现象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发展,C项排除;材料与浪漫主义文学发展无关,D项排除。
11.(2024·南昌)12世纪,西欧教堂建筑风格由罗马式发展至哥特式。哥特式大教堂的部分雕刻和绘画作品中出现了有关历史、地理、生产劳动等方面的题材,如英国的韦尔斯大教堂的束柱柱头的雕刻,其中一个柱头表现一位鞋匠,另一个柱头则是一个水果商贩。这反映出当时(   )
A.艺术的神学化特征 B.社会转型的成功
C.城市的复兴与发展 D.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 据材料,西欧教堂建筑风格由罗马式发展至哥特式,出现了有关历史、地理、生产劳动等方面的题材,这反映出城市复兴时期的社会世俗生活,C项正确;据材料,雕刻和绘画作品内容是世俗生活,体现了世俗化,不是神学化,排除A项;“社会转型的成功”最主要的标志是社会性质的变化,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据所学,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12.(2024·宜春)如果以时间和语言区域划分,印度可分为吠陀文化、雅利安文化、达罗毗荼文化、阿萨姆文化等。如果按宗教派别区分有婆罗门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基督教文化、锡克教文化等。上述材料旨在说明印度文化具有(   )
A.宗教性 B.统一性
C.多样性 D.世界性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印度文化可以按照时间和语言区域以及宗教派别,划分为诸多文化种类,体现了印度文化的多样性,C项正确;材料除了提及印度的宗教派别外,还提及不同时期和语言区域的文化类别,“宗教性”不能完整概括题干信息,排除A项;材料体现印度文化的多样而非统一,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印度文化与世界其他地区文化的联系,或者印度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不能体现世界性,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1月习近平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似的,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知的,伟大的古老文明更是相亲的。2 000多年前,古代中国、古代希腊的文明之光就在亚欧大陆两端交相辉映”。
材料 多元文化之间的接触、碰撞、相互学习和相互吸收形成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不断地为各地的文明增添活力。纵观世界历史,以文明多样性为基础的文明交流互鉴始终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主流。不同文化并不是孤立地、互不联系地各自发展,而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对话、相互学习、相互碰撞中携手前行。从这样的人文视角出发,可以看到人类发展史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互通有无、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
——摘编自《文明多样性彰显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的文明自信》
结合中外古代史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中关于中外文明的观点。(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答案] 示例:
观点: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而且是在相互交融(影响)中发展的。
分析:世界各国由于受自然地理、气候等条件的影响,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多样的)文明成果,如东方的古代中华文明、西方的古希腊、罗马文明等;各文明中心在吸取其他国家的文明成果的基础上,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如中国古代儒家吸收佛教教义等而使儒学得到发展。
各国文明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对周边区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显示了较强的制度和文化优越性。如中华文明对东亚地区的影响,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希腊文明对地中海地区,特别是罗马文明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繁荣发展的各国早期文明,已成为世界文明的重要象征。因此,应该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努力发掘本国古代文明的智慧,为本国与世界的和平、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