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2 20:0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下令修建“东穷燕齐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极吴楚”的驰道;公元前212年,又命蒙恬开筑直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这些举措( )
A.加速了国家统一进程 B.彻底解除了匈奴对边境的威胁
C.实现了秦的长治久安 D.有利于促进边疆与内地的交往
2.《中华文化史》指出:“董仲舒是自汉代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其表述的观点是
A.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否定董仲舒的“君权神授”主张
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
3.周平王东迁之后,郑国不断侵扰王室。平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死后,其孙桓王继位,与郑国矛盾激化,刀兵相见,王室军队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随后郑国派人去“慰问”,桓王却忍气吞声,不了了之。这表明(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分封制下等级森严 B.周王实际控制诸侯
C.天下共主名存实亡 D.桓王注重睦邻友好
4.甲骨文中有“蜀受年”“蜀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受年”等记载,这里的“年”是农业丰收之意。到伐纣时, 古蜀和西南地区的庸、羌等民族,一起参加了伐纣灭商的战争。这些记载表明古蜀地区 ( )
A.频繁发生战争 B.直接受中原王朝管辖
C.已经认同华夏文化 D.与中原地区早有联系
5.西周早期的“王臣”与商代的“王臣”相似,即都在王室左右活动。到了西周晚期,整个天下的人都属于“王臣”。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21cnjy.com
A.宗法制的贯彻执行 B.社会矛盾的缓和 C.分封制的推行实施 D.礼乐制度的影响
6.2007~2008年,甘肃省天水市张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川的马家塬战国墓出土了八枚人面形金饰,这些金饰用金片捶揲而成。人面高鼻深眼,胡须上翘,头戴尖顶帽,具有欧罗巴人种特征(如图)。考古资料显示,此墓当为战国晚期西戎首领的墓葬,此外墓中还出土了玻璃珠、蜻蜓眼等西方输入的器物。这些考古发现( )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B.说明战国时期古代丝绸之路雏形初现
C.侧面反映西北地区中外贸易频繁 D.印证了中西文明交往的源远流长
7.在春秋战国的变革措施中,体现世卿世禄制逐渐为专职官僚制度所取代的变化趋势的是
①奖励军功②推行县制③实行什伍连坐④建立行省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8.历史学是历史学家对史实的解读。以下对半坡人社会状况的陈述,有的是史实,有的是观点。你认为属于史实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最早种植了粟和蔬菜
B.半地穴式房屋,适应了北方干燥寒冷的气候特点
C.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D.土地、房屋等都归氏族公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贫富差别
9.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故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材料中“立子之制”和“封建子弟之制”分别是指
A.宗法制、分封制 B.王位世袭制、礼乐制
C.皇帝制、郡县制 D.世卿世禄制、中央集权制
10.有学者指出:“中国祠堂像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立体的族规、族训,以祖先和宗族利益的名义,通过建筑空间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约束着族人的行为。”材料表明中国“祠堂”
A.制约了家族之间的交往
B.阻碍了优秀文化的传承
C.有利于基层社会的管理
D.是宗法制下的消极体现
11.春秋时,诸侯争霸,以“尊王攘夷”为旗号,结为联盟,抵抗夷狄(包括秦楚)。因此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周德虽衰,其命未改
C.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D.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12.东汉“光武中兴”与西汉“文景之治”的本质相同点是
A.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改善 B.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D.调整统治政策实现稳定与繁荣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思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观点:“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常经,古今之通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予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况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思想主张。请列举这一时期两位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材料二中董仲舒提出了哪些思想主张?
(3)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14.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日看来西周政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21教育网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www.21-cn-jy.com
——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
(1)材料一中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实现君主“独制”而推行的地方行政体制及其积极作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此种“混合体”给西汉带来了什么问题?汉景帝和汉武帝分别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www-2-1-cnjy-com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建设的出发点。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镜花缘》是清代学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李汝珍于195~181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部分情节梗概如下:唐教与好友出关游历,受到许多兵丁盘查后方允许外出。他们来到他国大街上,看到当地人都是头戴儒巾,身穿青衫,也有穿着蓝衫的,那些做买实的,也是儒家打扮,斯文文的,并无商旅习气。走过闹市,只听那些居民人家,莫不书声眼琅。门首都竖着金字匾额:有写着“贤良方正”的,也有写着“孝悌力田”的,也有写着“通经孝廉”的;其余两字匾额,如“体仁”“好义”“循礼“笃信”之类,不一而足。他们就当地风俗询问一位老者。老者称:“本国底民素未考试的,谓之“游民’。此等人身充践役,不列在四民之中。因此,本处人自幼莫不读书。考试之例,各有不同:或以通经,或以明史,或以词赋,或以诗文,或以策论,或以书启。敞处国主当日创业之始,曾于国门处写一对联,下句是“要好儿孙必读书’,就是勉人上进之意。”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慨中提 ( http: / / www.21cnjy.com )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2·1·c·n·j·y
参考答案:
1.D
2.D
3.C
4.D
5.C
6.D
7.A
8.C
9.A
10.C
11.B
12.D
13.(1)主张:仁;仁政;民贵君轻;为政以德。
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2)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批判地继承)。
14.(1)制度:分封制;郡县制。
郡县制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混合体”:郡国并行制。
问题:王国问题(或七国之乱)。
措施:平定七国之乱;颁布“推恩令”。
(3)出发点:加强中央集权(或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巩固国家统一。(任答一点)
15.示例:情节:唐敖在他国游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见世人门首多牌匾,以正家风。历史现象: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家伦理渗入民众日常生活中。评价:西汉时期,汉武帝为巩固统治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兴办太学、重用儒者等措施推动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仁义、礼、智、信也逐渐被世人接受,成为世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儒家思想从人们的实际生活出发,依据人们所面对的衣食住行、饮食男女、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等人生基本问题,制定了一系列道德规范。比如婚姻必须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去世,子女须守孝三年;等等。把人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捆绑在一起,民众必须遵循,不得违犯。可见,儒家伦理早已渗入古代民众日常生活中,对民众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