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角抵一词来源于“以角抵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种类似现在摔跤、相扑一类的两两较力的活动。《汉书》曾记载,公元前108年春,长安举行盛大角抵戏表演,引发了“三百里内皆观”的轰动效应。这折射出当时21·cn·jy·com
A.恢弘磅礴的时代气魄 B.崇尚阳刚的社会风气
C.明礼修身的道德追求 D.雅致清谈的人生态度
2.曹操在诗歌《蒿里行》里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他描写的这一凄惨景象发生在www.21-cn-jy.com
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两晋时期
3.樊氏是东汉时期的地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族,经营着大型田庄。据《后汉书·樊宏阴识列传》载,“(樊氏)为乡里著姓。……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故能上下勠力,财利岁倍,至乃开广田土三百余顷。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又池鱼牧畜,有求必给。……资至巨万。”材料主要反映了东汉地方豪强( )21教育网
A.土地兼并激化了社会矛盾 B.日益强盛威胁了中央政权
C.建设田庄促进了生产发展 D.剥削佃农积聚了巨额财富
4.负责核查田地的官员给光武帝上书:“(田地数量)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21·世纪*教育网
A.诸侯国势力强大 B.豪强地主的发展 C.士族门阀的干涉 D.藩镇割据的威胁
5.据考古发现,东汉豪强地主墓葬出土中有陶风车、陶水井、短辕一牛挽犁画像石、曲柄锄石刻、水利灌溉模型等。这表明21*cnjy*com
A.地主崇尚奢侈、消费
B.自耕农经济的脆弱
C.田庄经济生存能力强
D.汉代水利经济发达
6.汉武帝多次组织、发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规模的迁徙平民充实边疆,并将罪犯全族发配到边疆。为了增加徙民的力度,他甚至将许多获罪的贵族、高官及其家族也编配到徙民的行列里。徙民举措
A.抑制了土地兼并 B.促进了民族交融
C.加强了君主专制 D.扩大了疆域面积
7.“西汉有一百零八个郡国一级政区,由中央直接管理似乎鞭长莫及。”为此,汉朝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设置中朝 B.实施察举制 C.设立刺史 D.颁布“推恩令”
8.在君与民的关系上,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董仲舒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两人的共同点是【来源:21cnj*y.co*m】
A.都体现了早期民主思想 B.都不主张君权的过度膨胀
C.都将君民置于同等地位 D.都主张民众对君主的服从
9.史书这样描绘古代一个历史时期:“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该时期是( )2-1-c-n-j-y
A.文景之治 B.武帝盛世 C.光武中兴 D.大定之治
10.下表是某位皇帝在位期间分别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所采取的措施,他励精图治使得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据此可知,这位皇帝是【版权所有:21教育】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汉光武帝 D.孝文帝
11.观察下图,中央政府对于图中箭头所指地区的管辖最早形成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西汉时期 B.东汉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秦朝时期
12.某历史研究小组在讨论某一历史小专题时列举出如下关键词,他们谈论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国家统一 颁布“推恩令” 实行察举制 尊崇儒术 春秋大一统 重农抑商 盐铁官营 均输平准 ……
A.汉初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C.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D.儒学成为汉代的主流意识形态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如图是古代丝绸之路示意图。让我们进行一次穿越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空之旅。假如你是生活在公元1世纪末期的中原商人,从都城出发,走陆路贩运货物到欧洲。请将你一路的见闻和感想按如表提示记录下来。2·1·c·n·j·y
项目 主要内容
起止地点(政权的都城)
选择的贸易路线(写出线路名称和至少3个经过的地点、地区)
经过主要的国家政权(至少3个)
贩卖的主要商品和可能带回的物品
感想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陆生(陆贾)时时前说称《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高帝(汉高祖)骂之曰:“乃公马上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董仲舒在“唯天子受命于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故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王道这三纲可求于天。”“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灾常先至而异乃随之。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www-2-1-cnjy-com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儒学与君权”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出处:21教育名师】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董仲舒的新儒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方面吸收了道家与法家的思想,并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制造了“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等神学理论,以神权论证君权,以天道论证人道,宣扬“天不变,道亦不变”,回答了汉武帝“欲闻大道之要,至论之极”“垂问乎天人之应”等问题,使儒学受到统治者的青睐,从而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在具体政治实践中,董仲舒一改孟子“迂远而阔于事情”的缺点,继承了荀子的外王路径,改造儒学,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思想,使儒学能够满足封建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等现实政治的需要。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摘编自王杰《汉代神权政治的重新确立——董仲舒与儒学的神化》
材料二 经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实现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政权的有机结合,成为国家意识形态。 其后果正如有些学者所说,“自从儒学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表面上看来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的自由,儒生成了皇权之下的官员,他们不能不受到皇权的制约与束缚,而为了那些利益,儒生从此也不能不采取实际而灵活的策略与态度”。21*cnjy*com
——摘编自申波《论董仲舒对儒学的法家化改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
参考答案:
1.B
2.B
3.C
4.B
5.C
6.B
7.C
8.B
9.A
10.C
11.A
12.C
13.
项目 主要内容
起止地点(政权的都城) 洛阳罗马城
选择的贸易路线(写出线路名称和至少3个经过的地点、地区) (沙漠)丝绸之路(中、南线);河西走廊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域—中亚(咸海、里海)—西亚—欧洲西南丝绸之路:关中平原—成都平原—怒江、澜沧江—东南亚(缅甸)—南亚(天竺)—中亚—西亚—欧洲
经过主要的国家政权(至少3个) 贵霜帝国、安息帝国、罗马帝国
贩卖的主要商品和可能带回的物品 输出:丝绸;输入:汗血马、苜蓿、葡萄、西瓜、胡瓜、胡葱、胡椒、胡萝卜、服饰、香料、珠宝、金银器等
感想 因为丝绸之路的存在,便利了中国与西域、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亚、南亚、欧洲的经济贸易往来;推动了东西方物质、技术和文化的交流;感受到东汉的强盛,华夏文化的繁荣。
14.论点:对儒学的不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态度决定了儒学的地位及影响。阐述:先秦时期,儒学兴起并得到发展,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繁荣局面,商周得以强大并长久统治;汉初,董仲舒为适应君主专制的需要,神话皇权,宣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为汉武帝所接受,实施文化专制,巩固专制统治;汉武帝时期,启用儒生参政,大兴儒学,把儒家经典列为教科书,儒学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15.(1)特点:吸收与融合了其他学派的思想;神化君权;对传统儒学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强调“大一统”;强化伦理道德。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影响:一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儒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学说;提高了儒学的政治地位,使其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君权的滥用和过度膨胀;为强化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局面提供了思想渊源。另一方面,沦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钳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神学迷信色彩浓厚。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