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记金华的双龙洞
叶圣陶
金华的双龙洞景致美丽奇特,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去双龙洞看一看,那就让我们和文中的“我”一起去游览,好吗?
分列三层,以朝真洞最高,冰壶洞居中,底层的双龙洞这最有名。双双龙洞在浙江省金华市,距市区约15公里,坐落在海拔1000多米的北山南坡,洞穴龙洞分内外两洞。
原来金华北山是一座石灰岩构成的山体,石灰岩容易被水溶解,经过几万几十万年的山顶渗透下来的水的侵蚀溶解,形成了现在的溶洞。
双龙洞简介
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本文节选自《小记十篇》中的《游了三个洞》。
叶圣陶
通读课文,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金华→
罗甸→
入山→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
拟人,表达了作者对映山红的喜爱之情。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路 上
油桐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说明溪流蜿蜒曲折,宽窄不一,才形成了流水速度的缓急不同。“宽”“窄”“缓”“急”两对反义词,准确表现了溪流的形和声,流露出作者的赞叹之情。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这节课我们随着叶圣陶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我们了解到作者依次写了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内洞、游内洞、出洞。
课堂小结
洞口
洞口(图)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很宽
自身感受:容纳人数多,外洞很宽敞。
洞口
外洞
外洞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设问的形式,给读者说明了孔隙的大小 。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不仅说明了孔隙的小,而且也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
孔隙
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我们也来试试
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
1.说到孔隙我们就会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细的缝,而这个孔隙却可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
因为外洞面积太大了,水洞就相对显得小
2.默读第五段,想一想:作者乘船洞中游与我们平常乘船水中游游法上有什么不一样
作者只能仰卧在船上,身子紧贴船底,由管理处的工人把船拉进拉出
3.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黑 大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默读第6、7自然段,思考:內洞又有什么特点呢?
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
奇
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奇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又
作者只用了一个“又”字就说明了自己出洞和进洞的方式是相同的。详略得当,也避免了内容上的重复啰嗦。
出 洞
我们的旅游快要结束了,这一路我们都是沿着叶圣陶爷爷的旅游路线完成任务的。还有一位小导游,跟着它,我们也能顺利完成今天的任务,它是谁呢?
小溪流
合作探究
时间:4月14日
记金华的双龙洞
板书设计
路上
热爱
双龙洞
前五公里:金华——罗店
山上:映山红、油桐、土、溪流
外洞
洞口:像桥洞 很宽
洞内:宽广 大
孔隙:窄、奇、险
内洞:黑、奇、大
出洞
选择正确的读音。
系(jì xì)绳子 稍(shāo sāo)微
蜿(wān wǎn)蜒 漆(qī xī)黑
上源(yuán yán) 盘曲(qū qǔ)
浙(zhè zè)江 仿佛(fú fó)
呈(chéng céng)粉红色
√
√
√
√
√
√
√
√
√
小练笔
观察附近的一处景物,和同学交流看到了什么。想一想,按什么顺序能写得清楚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