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学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学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7-02 19:0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
生物试卷
单选题(本部分包括14题,每题2分,共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已知控制某种生物的四对不同性状的相关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自交,可验证基因A/a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B.基因型为BBDd的个体测交,可验证基因D/d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C.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自交,可验证基因A/a与基因D/d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基因型为AaEe的个体测交,可验证基因A/a与基因E/e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下图是显微镜下拍到的二倍体百合(2n=24)某个细胞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①细胞内DNA和染色体数目加倍
B.图②③细胞中均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图②③⑤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D.图中细胞分裂时期排序为①→③→②→⑤→④
3.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培养T2噬菌体,可获得被35S标记的噬菌体
B.T2噬菌体增殖所需要的原料、酶和ATP等物质可均由肺炎链球菌提供
C.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增强
D.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4.螺旋现象普遍存在于多种物质或生物结构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某些蛋白质具有的螺旋结构,决定了其特定的功能
B.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实验时观察
C.DNA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决定了其结构的稳定性
D.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时,其上DNA分子也随之解旋
5.如图是某学生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活动中制作的一个模型,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四种不同的碱基模型(①、③代表嘌呤碱基,②、④代表嘧啶碱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模型可代表一个双链脱氧核糖核酸分子
B.该模型表明每个脱氧核糖都与一个磷酸相连
C.①②③④位于DNA双螺旋结构的外侧
D.若要将此链和其互补链连接,则需要10个连接物代表氢键
6.哺乳动物的线粒体DNA是双链闭合环状分子,外环为H链,内环为L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DNA分子中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子链1的延伸方向是3′端→5′端,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
C.子链中新形成的磷酸二酯键数目和脱氧核苷酸数目相同
D.若该线粒体DNA放在N的培养液中复制3次,含15N的DNA有6个
7.下图是真核细胞遗传信息表达中某过程的示意图。某些氨基酸的部分密码子(5'→3')是:丝氨酸UCU;亮氨酸UUA、CUA;异亮氨酸AUC、AUU;精氨酸AGA。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为亮氨酸,②为核糖体
B.图中结构②沿mRNA从右向左移动
C.该过程中没有氢键的形成和断裂
D.该过程可发生在线粒体和细胞核中
8.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的机制之一、研究发现小鼠体内一对等位基因A和a(完全显性),位于卵子时均发生甲基化且在子代不能表达,但A和a基因在精子中都是非甲基化的,传给子代后都能正常表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DNA甲基化修饰后转录可能受阻
B.雄鼠体内存在相应的去甲基化机制
C.抑癌基因的过度甲基化修饰将抑制肿瘤的发生
D.基因型Aa的雌雄小鼠随机交配,子代性状分离比约为1:1
9.端粒DNA可以指导细胞产生两种由VR(缬氨酸-精氨酸)和GL(甘氨酸-亮氨酸)重复氨基酸序列构成的小蛋白质,VR蛋白在一些人类癌细胞中含量升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端粒结构存在于人体细胞中所有的DNA分子中
B.VR和GL的氨基酸序列是由端粒上的密码子决定
C.端粒的适度延长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细胞的衰老
D.VR蛋白的血液检测可以为所有癌症提供有价值的筛查
10.下图1~3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图1中字母表示不同染色体片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表示碱基对增加所引起的基因突变
B.图2是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导致的染色体变异
C.若图3为精原细胞,则产生正常配子的概率理论上是50%
D.图1~3所示变异均发生在生物体有性生殖的过程中
11.如图为某三体(含三条7号染色体)水稻的6号、7号染色体及相关基因示意图,图中基因A/a控制水稻的有芒和无芒,基因B/b控制抗病和易感病,且抗病对易感病为显性。已知该三体水稻产生配子时,7号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会随机进入配子中,最终形成含1条或2条7号染色体的配子,含2条7号染色体的精子不参与受精,其他配子均正常参与受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三体水稻的任意一个体细胞中都有三个染色体组
B.减数分裂过程中,6号、7号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都会分离
C.该三体水稻作父本,与基因型为bb的母本杂交,子代中抗病个体占1/3
D.三体水稻可能是7号染色体异常的精子与正常卵细胞受精产生的
12.黑腹果蝇的灰身和黄身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灰身是显性性状,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B和b基因控制。若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每代果蝇随机交配,则各代雌雄果蝇中b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若每代能繁殖出足够数量的个体,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中雄性b基因的频率总与上代雌性个体b基因的频率相等
B.图中雌性个体b基因的频率总是等于上代雌性与雄性b基因频率的平均值
C.子四代的雌性中b基因的频率为5/16,雄性中b基因的频率为3/8
D.在随机交配产生的各代群体中b基因和B基因的频率也会发生波动
13.巴拿马海峡将许多海洋生物分成太平洋种群和加勒比海种群,如鼓虾属的7个物种之间在形态和体色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差异,只有约1%的种间交配可能产生可育后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环境变化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B.鼓虾属7个物种之间的差异,是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
C.食物和栖息空间的不同,导致不同海洋种群基因突变的方向不同
D.新物种大多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
14.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重症感染的一类药物。下表为该类抗生素在住院患者中的人均使用量及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铜绿假单胞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年份 2016 2017 2018 2019
住院患者该类抗生素的人均使用量/g 0.074 0.12 0.14 0.19
铜绿假单胞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 2.66 6.11 10.9 25.5
A.表中数据表明,铜绿假单胞菌个体的耐药能力持续增强
B.已经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种群属于一个新的物种
C.住院期间,患者与铜绿假单胞菌发生协同进化
D.适时更换抗生素类型对于治疗细菌感染至关重要
二、多选题 (共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 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5.下图为原核生物细胞内色氨酸的合成机制示意图。色氨酸操纵子是指编码色氨酸生物合成所需酶的一段DNA。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色氨酸操纵子的转录和翻译是不会同时进行的
B.色氨酸和阻遏蛋白形成的复合物会阻止相关酶基因的转录
C.基因“开启”和“关闭”的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
D.色氨酸的这种合成机制避免了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16.下列关于中心法则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每个细胞中都进行①②③过程,但不同时进行
B.过程②③在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进行的场所都不同
C.正在进行过程④的细胞中不能进行②③过程
D.过程⑤需逆转录酶参与,感染时该酶来自病毒自身
17.普通小麦形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拟二粒小麦为四倍体,体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
B.杂种二减数分裂Ⅰ前期可形成21个四分体
C.杂种二有3个染色体组,不含同源染色体,属于单倍体
D.普通小麦为六倍体,营养物质含量丰富,育性正常
18.研究发现MMP-9基因的表达产物会促进癌细胞转移。科研人员将某种人造双链RNA转入癌细胞中,以干扰MMP-9基因表达,其作用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的模板为MMP-9基因所在DNA的一条完整的链
B.①~④过程中一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是①和③
C.据图推测沉默复合体可将双链RNA转变为单链
D.沉默复合体通过降解MMP﹣9基因的mRNA促进癌细胞的转移
19.甲流病毒是一种负链RNA(-RNA)病毒,其增殖过程如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有( )
A.图中①②③④过程均遵循相同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
B.病毒完成-RNA→-RNA的过程消耗嘌呤数与嘧啶数一定相等
C.-RNA可直接与宿主细胞的核糖体结合翻译子代病毒蛋白质
D.艾滋病毒(HIV)和甲流病毒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传递途径
三、解答题(57分)
20.(13分)科研小组制作某二倍体桑树(2n=28)细胞分裂时期的标本,实验步骤和方法如下表所示,图1中A~F是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图2表示不同细胞分裂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的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的目的 简要操作过程
①_____ 将采集的花序适当处理后,放入卡诺氏液中4℃处理24h后,用浓度为0.075moL/L的KCl溶液37℃低渗处理45min,冲洗后再转入70%乙醇中冷藏备用
制作装片 将材料冲洗后,经解离、酶解→漂洗、用卡诺氏液处理→②_____→制片
显微观察 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时期图像并分析染色体的③_____,部分时期的显微图像如A~F所示

① ;② ;③ 。
(2)实验中,将花粉置于浓度为0.075mL/L的KCl溶液中低渗处理的目的是 。解离后,可用 对花粉进行酶解,以增强细胞分散效果。实验过程中,第二次使用卡诺氏液处理目的是 (增强/降低)染色体的嗜碱性,达到优良染色效果。
(3)图1中C时期的细胞有 个四分体。A~F中,细胞分裂的先后顺序为 ,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有 。
(4)图2中,a、c柱分别表示 的含量,IV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1中的 时期,III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1中的 时期,基因重组发生在图2的 时期。
21.(12分)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为双链DNA病毒,其入侵并增殖的过程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VZV侵入宿主细胞后,双链DNA先环化进行滚环复制的优点是可避免被 水解;组装释放前再线性化有利于再次侵染细胞时DNA通过 (结构)进入细胞核。
(2)过程①会导致每个DNA分子中游离的磷酸基团减少 个。过程④需要 催化形成多种mRNA;图中翻译过程利用 作为原料,参与该过程的RNA除了mRNA外还有 ,核糖体移动方向为 (从左到右/从右到左)。
(3)假设该病毒的双链DNA分子共含有3000个碱基对,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的40%,其中一条链中的A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的20%和10%,则互补链中A∶C∶G∶T的比值为 ,该DNA分子复制2次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个。
(4)VZV第一次获取的包膜来自 。ABMA是一种抑制细胞自噬的药物,研究发现其能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其机理是 (2分)。
22.(9分)某植物正常花色为白色。现有一株花色为红色的该植株,研究人员对其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部分氨基酸对应密码子为:甲硫氨酸(Met)—AUG;亮氨酸(Leu)—CUG、CUA;谷氮酰胺(Gln)—CAA、CAG;异亮氨酸(Ile)—AUU、AUC;终止密码子—UAA。回答下列问题:
(1)异常基因是由于碱基对的 导致的,图中“ ”对应的是 。出现d体现基因突变的 特点。
(2)该工作人员在检测其他白花基因时发现图示正常基因中的第12个碱基突变为“A”,该白花性状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3)已知该植株高茎(E)对矮茎(e)为显性,现有纯合的白花高茎与红花矮茎杂交得F1,F1测交后代表型为白花高茎∶红花矮茎=1∶1,则两对基因位于 。
(4)若让白花植株互相授粉,F1中有白花∶红花=3∶1,则F1中含有红花基因的植株占 (2分),让F1中白花植株自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 (2分)。
23.(11分)下图是人类某家族甲遗传病(A,a)和乙遗传病(B,b)的遗传系谱图,Ⅱ-6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病的遗传方式为 遗传,甲病在遗传的过程中遵循了基因的 定律,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2)若Ⅱ-3和Ⅱ-4再生一个男孩,则该男孩表现正常的概率为 。
(3)若Ⅲ-8和Ⅲ-9结婚,生下一个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 ,正常的概率为 (2分),为确保子代正常,怀孕后应进行 .
(4)Ⅲ-10的乙种遗传病致病基因最初来源于图中的 。若Ⅲ-10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请说明其形成原因是 (选填“精子”或“卵细胞”)异常所致。
(5)为研究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与遗传方式,正确的方法有 。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②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③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24.(12分)瑞典生物学家斯万特·帕博成功提取、测序了古人类骨化石中的部分线粒体DNA,绘制了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并分析了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黑猩猩之间线粒体DNA(mtDNA)特定序列的碱基对差异,结果如图所示:

(1)斯万特·帕博团队将古人类化石中的线粒体DNA与现代人类线粒体DNA进行比较,获得人类进化的证据属于 。
A.化石证据 B.比较解剖学证据
C.胚胎学证据 D.分子生物学证据
(2)依据图中信息,请补充完整上面的进化关系图,方框内填写的编号是:① ② ③ 。
A现代人 B黑猩猩 C尼安德特人

(3)现今的人类通常可划分为4个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和棕色人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4个人种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B.黄色人种和白色人种属于不同的物种
C.人类的进化与环境变化密切相关
D.可遗传的变异为人类进化提供丰富素材
(4)斯万特·帕博团队在研究若干尼安德特人的骨头、牙齿等标本时发现,其中一位男子与一名女子含有相同的X染色体DNA,则两人的关系可能为 。(编号选填)
①父女 ②兄妹 ③母子 ④爷孙
研究发现,藏族人身体中携带的EPASI突变基因也有可能来源于古老型人类。低氧条件下野生型EPAS1基因表达,易导致红细胞过度增多,诱发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而EPAS1突变基因对低氧不敏感。
(5)已知在青藏高原世居的藏族人群中EPAS1突变基因的基因频率为0.7,则理想状态下人群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2分)。
(6)结合题干信息及所学的知识,解释EPAS1突变基因在青藏高原世居藏族人群中的基因频率远高于低海拔地区人群的原因: (2分)。
(7)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概括为 ,生物多样性还包括 。
参考答案:
1.C2.A3.C4.D5.D6.C7.B8.C9.C10.C
11.C12.D13.C14.D
15.BCD16.ABC17.AD18.BC19.CD
20.(13分)
(1) 固定细胞形态 染色 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
(2) 使细胞适度膨胀,便于细胞内的染色体更好地分散,但处理时间不能过长,以防细胞吸水涨破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增强
(3) 14 A→C→E→D→B→F ACE
(4) a为染色体含量,C为核DNA分子的含量 F D II
21.(12分)
(1) DNA酶 核孔
(2) 2 RNA聚合酶 游离的氨基酸 tRNA和rRNA 从左到右
(3) 4:3:1:2 5400
(4) 核膜的内膜 减少自噬体产生,阻止VZV劫持自噬体的膜,阻止VZV第二次获取包膜,阻止了病毒的释放(2分)
22.(9分)
(1)替换 终止密码子 不定向
(2)该基因突变后,由于密码子的简并,使氨基酸序列未发生改变,故性状无变化
(3)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4)3/4(2分) 白花∶红花=5∶1(2分)
23.(11分)
(1)常染色体显性 分离 X
(2)1/8
(3)2/3 1/4(2分) 产前诊断
(4) I-1 卵细胞
(5) ①④
24.(12分)
(1)D (2) B A C (3)ACD (4)①②③
(5)0.42(2分)
(6)在高原缺氧环境下,藏族人携带EPAS突变基因使其更具生存优势,长期自然选择使这种突变基因的频率逐渐升高。在低海拔地区,EPASI突变基因不会使人具有生存优势,其基因频率不会由于自然选择而提高(2分)
(7)协同进化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