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探索
一、选择题
1.[2023·河南省二十六校联考]1956~1957年,我国新办的文艺刊物近20种,许多早已搁笔的跨时代作家相继发表文章或作品,特别是出现了一批揭露和抨击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作品。该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当时( )
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政治问题逐渐学术化
C.群众的文化需求浓厚
D.文化氛围的相对宽松
2.[202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期末考试]亚非会议掀起的新中国第二次建交高潮一直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1955年到1964年,中国建交国增加了29个,除南斯拉夫和法国外都是亚非拉国家。这表明新中国( )
A.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B.得到了国际社会普遍认同
C.实行求同存异原则取得显著成效
D.开创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3.周恩来在1957年4月的国务院会议上说:“主流是社会主义,小的给些自由,这样可以帮助社会主义的发展。工业、农业、手工业都可以采取这个办法。”这表明当时中国( )
A.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尝试突破苏联模式束缚
C.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D.违背了中共八大的精神
4.[2023·广东省衡水金卷“百越名校联盟”期末考试]1964年,有一份报告引起了毛泽东的不安,其中写道:“仅全国14个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就集中了约60%的主要民用机械工业,50%的化学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为此,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
A.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B.在全国掀起了“大跃进”
C.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
D.开展大规模的三线建设
5.[202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期末考试]1965年至1975年,西北、西南等三线地区共完成基建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期全国基建投资总额的43.5%,全国近1 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到40%以上。这( )
A.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B.加强了国家对农业的管理
C.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D.利于改善我国的工业布局
6.[2023·湖北省襄阳市、宜昌市、荆州市、荆门市期末考试]钢铁产量是衡量一国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下表为各国钢铁产量发展的对比表,由此可知( )
国家 持续时间 完成时间 增长额(万吨)
中国 1952~1957 5年 135~498.7
美国 1880~1892 12年 127~500
英国 1880~1903 23年 127~500
法国 1897~1923 26年 132~530
A.计划经济体制更加具有优越性
B.政策导向推动中国工业发展
C.中国经济领域出现“左”倾错误
D.中国已达到西方的工业水平
7.[2023·安徽省池州市期末考试]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过程中,中央政府专门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其中包含了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负责人及相关方面的专家。同时,还组织了全国群众性大讨论。这说明( )
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确立
B.宪法制定体现了广泛性和民主性
C.宪法比《共同纲领》更具权威性
D.人民民主政权受到了法律的保障
8.[202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期末考试]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 )
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
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
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9.在分析抗美援朝战争的时代意义时,学者们普遍认为,中国人民的抗美援朝对于促进时代主题转换起了巨大作用。这一“转换”理应是( )
A.从“战争、革命”到“和平、发展”
B.从世界大战到冷战对峙
C.从资本主义统治到社会主义洪流
D.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
10. 1949年初,中共中央关于外交关系的工作指示,暂行规定: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等机关不予承认,其所属人员予以保护。但对美国武官,则应派兵监视。对苏联使领馆及所属人员,对待他们的态度亦应根本上不同。这反映了( )
A.国家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党处理外交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C.政府保持对外关系的延续性
D.美苏两极格局对峙的国际局势
11.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中央提出了“沿海地区的工业一般不扩建、不新建”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 )
A.注重了工业发展的区域平衡
B.确立了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C.突出了重工业的优先发展
D.标志着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
12.毛泽东说:“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该论述( )
A.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论述
B.是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
C.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基本矛盾
D.认为阶级矛盾仍是社会主要矛盾
二、非选择题
13.[2023·山东省枣庄市期末考试](12分)这是某学习小组制作的一张历史时空轴,主要任务是介绍新中国建立后初期发生的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以及取得的重大成就。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根据所学知识,在时间轴的时段范围内,补充2个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并说明补充的理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探索
一、选择题
1.[2023·河南省二十六校联考]1956~1957年,我国新办的文艺刊物近20种,许多早已搁笔的跨时代作家相继发表文章或作品,特别是出现了一批揭露和抨击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作品。该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当时( )
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政治问题逐渐学术化
C.群众的文化需求浓厚
D.文化氛围的相对宽松
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文学艺术界的许多作家发表作品,出现了一批揭露和抨击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作品,说明这一时期文化氛围相对宽松,故选D项;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标志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确立,排除A项;政治问题和学术问题要区分开来,不能把政治问题当成学术问题,也不能把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排除B项;群众文化需求是原因之一,不是短时期内文艺作品大增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
2.[202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期末考试]亚非会议掀起的新中国第二次建交高潮一直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1955年到1964年,中国建交国增加了29个,除南斯拉夫和法国外都是亚非拉国家。这表明新中国( )
A.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B.得到了国际社会普遍认同
C.实行求同存异原则取得显著成效
D.开创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解析:亚非会议中,中国提出了求同存异的主张,赢得了与会各国的赞同,在此背景下,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新中国迎来第二次建交高潮,新增建交国家主要是亚非国家,说明求同存异的原则取得了显著成效,故选C项;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已经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排除A项;“普遍”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各国建交的又一次高潮,排除D项。
3.周恩来在1957年4月的国务院会议上说:“主流是社会主义,小的给些自由,这样可以帮助社会主义的发展。工业、农业、手工业都可以采取这个办法。”这表明当时中国( )
A.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尝试突破苏联模式束缚
C.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D.违背了中共八大的精神
解析:“主流是社会主义,小的给些自由,这样可以帮助社会主义的发展”说明中国不打算照搬苏联的单一公有制的发展模式,而是尝试突破斯大林模式,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故选B项;1957年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排除A项;C项始于1959年,排除C项;周恩来的论述是对中共八大精神的贯彻执行,而非违背,排除D项。
4.[2023·广东省衡水金卷“百越名校联盟”期末考试]1964年,有一份报告引起了毛泽东的不安,其中写道:“仅全国14个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就集中了约60%的主要民用机械工业,50%的化学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为此,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
A.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B.在全国掀起了“大跃进”
C.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
D.开展大规模的三线建设
解析:“仅全国14个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就集中了约60%的主要民用机械工业,50%的化学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说明工业区域分布不平衡,西线严重不足,需要在其他地方也开始建立工业,即后来的三线建设,故选D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时间是1957年,排除A项;“大跃进”主要在1958年进行,由于产生严重的问题,后被停止,排除B项;“四个现代化”是用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建设,而不是针对工业布局不合理的现状而制订的,排除C项。
5.[202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期末考试]1965年至1975年,西北、西南等三线地区共完成基建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期全国基建投资总额的43.5%,全国近1 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到40%以上。这( )
A.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B.加强了国家对农业的管理
C.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D.利于改善我国的工业布局
解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党和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重点建设三线地区,使西南、西北地区的基本建设和大型企业明显增加,说明三线建设优化了我国的工业布局,故选D项;三线建设突出了政治作用,并非是经济规律,排除A项;加强国家对农业的管理与“基建投资”“大型企业”无关,排除B项;三线建设主要是改善我国国民经济布局,建设项目多为重工业,排除C项。
6.[2023·湖北省襄阳市、宜昌市、荆州市、荆门市期末考试]钢铁产量是衡量一国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下表为各国钢铁产量发展的对比表,由此可知( )
国家 持续时间 完成时间 增长额(万吨)
中国 1952~1957 5年 135~498.7
美国 1880~1892 12年 127~500
英国 1880~1903 23年 127~500
法国 1897~1923 26年 132~530
A.计划经济体制更加具有优越性
B.政策导向推动中国工业发展
C.中国经济领域出现“左”倾错误
D.中国已达到西方的工业水平
解析:“各国钢铁产量发展的对比表”中中国用5年时间完成了其他国家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与新中国建立之初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是有关的,故选B项;1952~1957年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期,其优势还不足以得到体现,当时最重要的任务是恢复国民经济,排除A项;1952~1957年期间,根据所学,中国的经济政策比较稳健,优先发展重工业是符合国情的正确决策,不是“左”倾错误,排除C项;各国钢铁产量发展的对比表中展示的是增长额,而不是实际的产量,无法知道具体的工业水平,排除D项。
7.[2023·安徽省池州市期末考试]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过程中,中央政府专门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其中包含了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负责人及相关方面的专家。同时,还组织了全国群众性大讨论。这说明( )
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确立
B.宪法制定体现了广泛性和民主性
C.宪法比《共同纲领》更具权威性
D.人民民主政权受到了法律的保障
解析: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全国群众性大讨论”说明宪法制定过程中兼顾了各民主党派和群众的意见,不仅民主而且具有较强的广泛性,故选B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排除A项;材料没有宪法和《共同纲领》的对比,无法说明谁更具权威性,排除C项;宪法此时正在起草过程中,排除D项。
8.[202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期末考试]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 )
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
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
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解析:据材料“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可知,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故选A项;两大阵营冷战对峙局面结束的标志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排除B项;新中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作用是在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排除C项;抗美援朝后南北朝鲜仍然维持对峙分裂局面,至今尚未实现半岛统一,排除D项。
9.在分析抗美援朝战争的时代意义时,学者们普遍认为,中国人民的抗美援朝对于促进时代主题转换起了巨大作用。这一“转换”理应是( )
A.从“战争、革命”到“和平、发展”
B.从世界大战到冷战对峙
C.从资本主义统治到社会主义洪流
D.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
抗美援朝战争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为中国的发展建设争取到了宝贵的战略空间,即从“战争、革命”到“和平、发展”,故选A项;冷战对峙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C、D两项与材料无关,均可排除。
10. 1949年初,中共中央关于外交关系的工作指示,暂行规定: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等机关不予承认,其所属人员予以保护。但对美国武官,则应派兵监视。对苏联使领馆及所属人员,对待他们的态度亦应根本上不同。这反映了( )
A.国家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党处理外交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C.政府保持对外关系的延续性
D.美苏两极格局对峙的国际局势
B
11.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中央提出了“沿海地区的工业一般不扩建、不新建”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 )
A.注重了工业发展的区域平衡
B.确立了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C.突出了重工业的优先发展
D.标志着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
材料体现的是“一五”计划期间对沿海地区的工业采取“一般不扩建、不新建”的方针,在当时主要把重点放在内陆地区,说明国家注重了工业发展的区域平衡,故A项正确;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确立的,B项排除;材料未涉及重工业优先发展的特征,C项排除;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于1952年已经完成,D项排除。
12.毛泽东说:“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该论述( )
A.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论述
B.是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
C.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基本矛盾
D.认为阶级矛盾仍是社会主要矛盾
从材料中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等信息可知题干内容出自于毛泽东在1957年2月写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故选C项;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论述是1940年毛泽东所写的《新民主主义论》的评价,排除A项;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是在中共十三大上的论述,排除B项;认为阶级矛盾仍是社会主要矛盾是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时的认识,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3.[2023·山东省枣庄市期末考试](12分)这是某学习小组制作的一张历史时空轴,主要任务是介绍新中国建立后初期发生的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以及取得的重大成就。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根据所学知识,在时间轴的时段范围内,补充2个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并说明补充的理由。
答案:(示例)
补充1:稳定物价——“银元之战”与“米棉之战”(2分)
理由: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部分商人拒绝使用人民币,倒卖银元,抢购物资囤积居奇,物价飞涨。为稳定金融和物价,中央采取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打击投机。稳定了全国物价,稳定了全国经济,人民政府赢得了人民信任。(4分)
补充2:抗美援朝(2分)
理由: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组成联合国军武装干涉朝鲜内战,威胁新中国安全;并派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统一。中国政府应朝鲜政府要求,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经过艰苦作战和谈判,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安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4分)
其他:如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和制定《共同纲领》;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等。
(只要符合条件,任答两个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