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敬业与乐业 课件(共5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敬业与乐业 课件(共5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2 22:0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9张PPT)
第7课 敬业与乐业
第1课时
梁启超
课时目标
02
了解本文作为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重点)
01
理解并积累“亵渎”“骈进”“强聒不舍”等重点词语。
导 入
你将来想从事的职业是什么?你将怎么对待它?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梁启超先生对职业是怎样的态度。
官员
演员
医生
修鞋匠
教师
律师
清洁工
军人
知人论世识体
【一】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启蒙思想家、文学家。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世称二人为“康梁”。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走近作者
这篇文章是作者作为大学教授给学生作有关人生与事业演讲的演讲词。当时作者经历无数政治风波后退出政坛,赴欧洲考察,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弊端。回国后即宣布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正是由于作者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广阔的文化视野,所以其阐述的观点具有深刻的哲理性,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作者为什么推崇传统文化。
探寻背景
演讲词: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它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和倡议。
演讲词有以下三种类型:
(1)叙事型: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适当的议论、说明和抒情。叙事演讲词通过对人物、事件、景物的记叙和描述,表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认识文体
(2)说理型: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正确深刻的论点,使用确凿、充足、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的论证。
(3)抒情型: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在演讲中抒发演讲者的爱恨悲喜等强烈感情,对听众动之以情,以“情”这把钥匙来开启听众的心灵。
《敬业与乐业》属于说理型演讲词。
基础梳理
【二】
(1)承蜩( )   
(2)佝偻( )
(3)亵渎( )
(4)骈进( )
(5)层累( )
(6)容赦( )
(7)解剖( )
(8)教诲( )
tiáo
(9)罪孽( )
(10)拣择( )
(11)羡慕( )
(12)禅师( )
(13)强聒不舍( )
(14)zhù( )虫
(15)精wēi( )
(16)秘jué( )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ɡōu lóu
xiè dú
pián
lěi
shè
pōu
huì
niè
jiǎn
xiàn
chán
ɡuō



奔丧( )
丧失( )
sānɡ
sànɡ
(17)丧
咽气( )
咽喉( )
呜咽( )
yàn
yān

(20)咽
教师( )
教书( )
jiào
jiāo
(18)教
恶劣( )
恶心( )
厌恶( )
è
ě

(19)恶
好高wù( )远
趋之若wù( )


(21)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亵渎:______________
(2)骈进:__________
(3)断章取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4)安居乐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理至易明:________________
(6)心无旁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7)强聒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轻慢,不尊敬。
并排前进。
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
意思。
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道理极容易明白。
心中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旁,另外的。骛,
追求。
唠唠叨叨说个没完。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3.辨析词语。
词语 断章取义 寻章摘句
同 都有“摘取文章片段”的意思。
异 “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寻章摘句”指读书时只摘记一些漂亮词句,不深入研究;也指写作只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例 ①这个学生,才思敏捷,词意清新流畅,写文章时,没有丝毫 的痕迹。 ②他的引证根本站不住脚,因为他没有搞懂所引文章的基本主张,只不过 地加以引用罢了。
断章取义
寻章摘句
初读感知
【三】
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读出感情,明确作者的演讲观点。
1.怎样理解题目中的“敬业”与“乐业”?
初读思考
敬业?
乐业即趣味,不仅乐意去做某件事,而且能从其中领略到趣味。
乐业?
敬业即责任心,对学业或工作专心致志;
文题是一个并列短语,提出了中心论题。文题表明本文将围绕“敬业”与“乐业”及其相互关系来展开论述,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文中的哪句话表达了作者的中心论点?
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3.作者围绕中心论点,从哪几方面进行了阐述和论证?这几方面的论证之间有什么联系?
有业之必要
要敬业
要乐业
有业是前提
敬业是基础
乐业是最高境界
请在梳理全文内容的基础上,补全下面结构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理清结构
敬业与乐业
提出论点: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分析
论证
总结勉励
有业:层层深入,阐述“有业之必要”
敬业:有理有据,教人“敬业”
乐业:语重心长,劝人“乐业”
敬业:责任心
乐业:趣味
发扬敬业、乐业精神


1.下列词语中加红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教诲(huì)  羡慕(xiàn)   咽喉(yān)  心无旁骛(wù)
B.亵渎(dòu) 解剖(pōu) 拣择(jiǎn) 言行相顾(xíng)
C.骈进(pián) 容赦(shè) 乐业(lè) 佝偻承蜩(tiáo)
D.调和(tiáo) 禅师(chán) 层累(lèi) 强聒不舍(guō)

B项亵渎(dú)。
当堂检测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蛀虫  烦恼  征引  一是无成
B.凝神  浪荡  淘神  断章取意
C.杜绝  妥当  秘诀  理至易明
D.精徽  牺牲  厌恶  痴心妄想

A项“一是无成”应改为“一事无成”。B项“断章取意”应改为“断章取义”。D项“精徽”应改为“精微”。
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作者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再一条一条地论证。全文观点明确,层次清晰,逻辑严密,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很好地体现了议论性文章说理的特点。
小 结
第7课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02
认识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在求知中体会学习的乐趣。(素养)
01
理解“敬业”和“乐业”的含义,体会演讲的口语特色。(难点)
条分缕析,赏敬业乐业
【一】
1.作者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
作者引用人们熟悉的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开宗明义,提出“‘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这一中心论点。
2.作者论述“有业之必要”时运用的三个主要论据是什么?
作者自己讲的道理: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
(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无业的害处
有业的重要
有业之必要
引用孔子的话,列举了两种人的事例
(第2、3段,从反面举例)
举百丈禅师的故事
(第4段,从正面举例)
3.作者在论述“有业”的必要性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是怎样论述“有业”的必要性的?
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作者引用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举例论证),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运用对比论证,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
4.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道理论据) 。
(1)经济独立,人格自尊的需要;
(2)身心安顿,避免无所事事、烦闷无聊;
(3)生活起居规律,健康养生;
(4)从业中的挫折能磨练意志品性;
(5)事业的小小成功能带来自信;
(6)创造性的成就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
5.阅读6—7段,用原文回答,什么叫敬业。
什么叫敬业
主一无适便是敬。 ——朱熹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庄子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孔子
敬业
专心致志
心无旁骛
道理论证
6.根据课文,说说为什么要敬业。
人类生存的需要——为生活工作
个体生活的意义——为劳动而生活
(正面举“当大总统”“当车夫”的事例)
论证了“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可敬的”的道理。
为什么要敬业
举例论证
7. 请结合第7段内容简要分析,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运用了引证法和例证法。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列举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
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性。
8.阅读课文第8段,谈谈为什么要“乐业”?
阐述人生
苦乐缘由
正面说
理论证
两种人生表现
无业游民,日子难过
厌恶本业,逃脱不得
反面举
例论证
强调要“乐业”的原因:“乐业”才是人生更高的境界和价值
在于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为什么要乐业
9.根据课文,说说怎样才能做到“乐业”。
怎样“乐业”
论证了“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的道理
(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第一:身体力行得快乐
第二:刻苦奋斗有快乐
第三:竞争取胜找快乐
第四:远离无聊就快乐
10.齐读课文第9段,作者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生活?
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其次,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忠实地把它做好。
再次,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人类合理的生活
得出结论: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11.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敬业精神”的理解。
敬业精神即拥有一份正当的职业,认真地对待自己的这份职业,怀一颗崇敬之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地完成应做的那份事情,并力求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
另外,不论是社会发展方面,还是生活学习之中,也都离不开敬业精神,这是自我尽职尽责的体现,也是对集体、对社会负责的表现。
12.本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1)举例论证。举百丈禅师不做事就不吃饭的事例,论证了“有业”的必要性;举佝偻丈人专心承蜩的事例,论述了用心专一就能达到目的,就能把一件事情做到圆满;举总统与黄包车夫做各自工作的例子,有力地论证了“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道理。运用具体事例来证明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对比论证。第3段,引用儒门的言论,从反面论证“有业”的必要性;第4段,引用佛门的言论和事例(百丈禅师不做事就不吃饭),从正面论证“有业”的必要性。这两段运用正反对比说理,具体论证了有业之必要性。
(3)引用论证。文中引用孔子、朱子、庄子、曾文正等人的话就是运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如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引用孔子的话,论证了“乐业”的价值,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4)比喻论证。“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运用比喻论证,将“没有职业的懒人”比作“蛀米虫”和“盗贼”,且连用两个“简直”,生动形象地论述了作者对这种人厌恶、鄙弃的程度之深。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作用: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知识链接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作用:突出强调论证了观点,让人印象深刻。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
(5)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
作用: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1)举例论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根据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从而增强了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3)对比论证: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论证了……的观点,让人印象深刻。
(4)比喻论证: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证明了……的观点,从而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
遇到此类问题该如何解答呢?
含英咀华,品敬业乐业
【二】
《敬业与乐业》不但是一篇议论文,还是一篇感染力极强的演讲词。我们来探究一下演讲词在语言方面的特点。
“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消化面包的机器”是什么意思?用“机器”之喻有什么表达效果?
“消化面包的机器”是指不劳而获的人,只会吃饭、不会做事的废物。用“机器”之喻,使演讲幽默、风趣,具有讽刺意味。
(1)
“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这句作如下改动:“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也是一样在淘神费力,也一样是苦。”可以吗?为什么?
不可以。原句是反问句,用反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语气更加强烈,更适合演讲,能够增进与听众的交流。
(2)
“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删去画线的文字可以吗?为什么?
不可以。原句不但语言通俗,就像在和听众闲话家常一般,有亲切感,而且有强调作用。
(3)
砥志研思,究敬业乐业
【三】
1.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你认同作者的衡量标准吗?为什么?
我认为作者的这种衡量标准是合理的。作者认为任何职业,不分高下,只要尽自己的能力做到了圆满,他“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这个标准立足于现实,不好高骛远,容易让人获得心灵上的宁静与平和。
我认为作者的这种衡量标准不够合理。做出大成就者不但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条件,而且还能克服困难,充分创造条件,把事情做到圆满,做到极致。作者的这种观点很容易成为某些人的借口,削弱他们追求成功的积极性。
如何看待这个标准,语境不同,人生观不同,看法也不同。如果说,20世纪梁启超教导人们要安于本职,不可好高骛远,体现了隐忍而自敛的中国人生哲学的话,那么这一标准是不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因为现代社会更提倡主动进取、勇于挑战的人生观。
2.作者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事例;在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出了四个原因。参照这两种写法,试着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事例。
(1)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十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不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不抱怨叫苦。
(2)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从事哪一行业,只要用心去做,都会做出成绩,趣味自然由此而生。例如,2017年,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办的“寻找身边的中国工匠”活动中,八位来自不同行业的佼佼者被授予“创新大工匠”称号,其中有焊工、品酒师、印刷工、锁匠等来自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他们一直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并从中获得享受。
3.作者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对于这个观点,你怎么看?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明自己的看法。
(示例)我认为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需要我们尽力而为。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份子,只不过分工不同而已。我们每个人要认同自己的职业,并且尽心尽力地把分内的事情干好,这样就可以保障社会整体的有序运转,我们每个人既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也能享受到社会的红利。
4.感受并归纳课文在语言上的特点。
(1)条理清晰,思路严密。
文章结构严格按“引论——本论——结论”的顺序排列,在“本论”中,又分别论述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另外一些标志性词语“先要说说”“第一”“第二”的运用和过渡句连缀全篇,使全文有条有理,思路严密。
(2)引经据典,生动有力。
演讲一开始就引用周围人熟悉的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中心。在论述“有业”时,孔子“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的名言及百丈禅师“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的格言有力地证明了“有业”之必要。
在论述“敬业”时,朱子的“主一无适便是敬”也是作者认同并提出的观点。此外,又引用了曾国藩“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庄子“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及孔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为“敬业”的论点作总结。在论述“乐业”时,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也穿插于论证过程中,这些格言的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文章论说过程中所举的例子也相当丰富,如唐朝的百丈禅师每天都必须做事,否则他那一天就不肯吃饭的故事;又如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等。
(3)语言通俗易懂,凸显演讲特色。
这是一篇演讲词,作者非常注意结合演讲时的情境和听众交流。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演讲最后,“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这些都把自己要表达的意思与现场实际紧密联系了起来,有利于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
1.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古代碑帖既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又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所以临帖是学习书法者的不二法门。
B.老王为人热情,无论遇见谁都要拉着别人嘘寒问暖,强聒不舍,大家都特喜欢同他聊天。
C.某种程度上,无论是热衷于“网络围观”的看客,还是言不及义的所谓“网络大V”,都是网络社会中的“浅层网络世界”的受害者。
D.网传板蓝根在实验室有抗新冠病毒作用,对此,钟南山回应说,这是一种歪曲,对他说的话断章取义,有关部门已出来澄清。

B项“强聒不舍”形容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含贬义,褒贬不当。
当堂检测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内心深处里,他一直很不喜欢《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奔跑吧》等综艺节目。”这个句子是单句。
B.《庄子》亦称《南华经》,是战国时道家的著作之一。“佝偻丈人承蜩”中“丈人”指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C.“与其瞻前顾后,不如大胆地去尝试”和“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这两个复句类型相同。
D.本文是一篇演讲词。演讲词可分为叙事型、抒情型和说理型三种类型。

C项第一句是选择复句,第二句是并列复句。
小 结
本篇演讲词针对听众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的论点,深入地论述了以“有业”为基础的“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并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